第415章 見工部尚書


    安置好新投的才子左懋泰,又得知了餘大成即將來攻的事情,楚行內心的波瀾,處於一種可控的範圍內。


    實在是,大明動不動就十萬八萬的兵馬來攻,實際上可戰之兵也就那麽些,搞得楚行都有些不感冒了。


    即便是知道,餘大成這一次氣勢洶洶,楚行依然將主要精力放在大乾既定的方案上來。


    那就是大乾整體的軍事力量以維持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三府之地的穩定為主,派遣部分精銳部隊,以李大虎為指揮官,組建南下軍團,對大明的淮安府發起攻擊。


    為何不是山東的西三府,而是南下進攻淮安府?


    實在是山東的戰爭潛力,在大乾和山東官府的爭鋒過程中,已經被消耗殆盡。


    而目前即便是楚行全力揮師西進,頂多也就開拓西三府,而且西三府的地主士紳階層尚未摧毀,楚行西進之後,改造的壓力非常大。


    甚是說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對於未來大乾軍隊的走向,之前大乾內部就有過一次大討論,隻是當初的形勢非常不明朗,即便是楚行也不能完全說,大乾的軍隊未來的進攻方向。


    但是目前來看,這個形勢逐漸明朗了起來。


    那就是楚行做好了短時間內,並不徹底摧毀大明山東行省西三府的準備,準備跟他們搞一場徹徹底底的拉鋸戰。


    讓在西三府活躍的紅娘子,李青山等人,進一步消耗西三府的力量,消滅士紳階層,最後大乾以救世主的身份過去。


    這也就意味著,大乾的官方在心理預期上,並不想對西三府大動幹戈了。


    但大乾以武立國,不打仗那完全說不過去。


    士兵如果長時間不打仗,那是會生鏽的。


    所以在大都督府、各高級將領、以及楚行夾雜著一眾高級文官商討之後,將進攻的方向定位了淮安府。


    因為淮安府自設立以來,其經濟和商貿異常的繁榮和活躍,文教也鼎盛,人才輩出,一直在南直隸處於領先地位,也是淮揚文化的核心和興盛之地。


    所以不論是楚行,還是大乾的高官們,對此地都異常的眼熱,想要吃一口肉下來。


    楚行在知道餘大成即將對青州府發兵之後,即刻折返迴去。


    不過折返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召集兵馬,而是將工部尚書召集到自己眼前來。


    因為此事,劉必顯還專門提醒過楚行,那就是楚行應該第一時間去拜訪嫂夫人和召見王後的,先處理一番家事。


    但是國事如此焦急之下,楚行如何有心思管家裏的事情。


    工部尚書本來正在值房忙碌,聽聞大王召見,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君臣行禮之後,工部尚書開口道:“啟稟大王,如今我們工部在青州府、臨朐縣已經設立大小作坊和工廠八十餘座,負責指揮生產的工匠,經過裁減增添,目前穩定為九百人,初級指揮工匠兩千人,另有戰俘工人,一萬三千人,普通員工穩定在六千人,本月估計可以生產火銃兩千條,八百斤的火炮有十二門,千金重炮四門,一百五十斤的火炮四十五門。”


    “另外還出產大量的軍服被套等軍用品!”


    站在楚行麵前報告的工部各生產事務的,乃是在工作中脫穎而出的信任工部尚書周海波。


    此人之前工部負責軍械生產的郎中。


    此人加入大乾時間不算太長,跟很多元老壓根就沒法比,但是工作能力極其出色,前不久剛剛晉升為工部侍郎,這一次又得到了提拔。


    楚行對其兢兢業業的心態也頗為欣賞。


    半個月前,楚行將原工部第三代尚書王勤亮,調任大乾新成立的科研部門,擔任大乾科研院院長。


    大乾的各部寺的人事調整非常頻繁,尤其是工部,他是大乾能否持續對外作戰的心髒部門。


    可在工部擔任高級職務的,大多數都是些勞苦功高,且年歲比較大的老匠戶,他們的個人經驗確實沒得挑。


    在大乾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雖然沒有親臨第一線,去拚殺流血,但是即便是楚行,也不能否認他們為大乾立下的汗馬功勞。


    對待這些人的安排,楚行一項是比較慎重,擔心寒了他們這些基石的心。


    但是這些老一輩,在當官上,卻並不如何優秀。


    在起義之初,大乾人才匱乏,確實很多時候沒有機會做挑選,往往是誰用著好用,誰敢上就讓誰上。


    甚至很多人,都處於心不甘情不願,就被楚行點了名。


    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做到了侍郎,也是大字不識一個。


    而早期的大乾也不太需要他們識字,他們隻需要安排好生產製造武器就可以了,其他輔助工作,自然有文職人員幫襯。


    但隨著大乾的發展壯大,各部門逐漸完善。


    如今內閣的各部門乃至其他機構裏的高官,基本上已經是找不到不識字的人了,好些人還都是有著秀才甚至舉人功名的正式讀書人。


    同時工部尚書的任務也是從剛開始的打鐵造槍,變成了要處理諸多公務的人,別的不說,大乾大小一百餘座作坊,管理起來,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此外還要對接繁多的新政,保證以工代訓和士紳分割土地後的作坊對接工作,這都是一個非常繁雜的任務。


    很久之前,工部的實際事務都已經是周海波開始負責了,老尚書不過是掛了個尚書的名頭而已。


    如今趁著大乾研究院的成立,楚行也是順勢把他調過去當個院長,把周海波這個幹實事的人提拔起來當尚書了。


    作為工部的實際負責人,周海波對工部的情況自然是熟悉無比的,張口就是說出了如今工部的諸多作坊和雇工的數量。


    並且還是一一說著每一座作坊的情況!


    聽著他的訴說,楚行對目前工部的下屬諸多作坊也是有了一個新的了解!


    如今公布下屬的八十餘座作坊裏,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青州府城裏,而臨朐縣那邊除了上半年臨時建立的幾座作坊外,後續就沒有新建過大規模的作坊了。


    而這麽作坊裏,規模最大的乃是位於青州府城內的火槍作坊,這座火槍作坊,在經曆了初期的發展,以及後續的拆分,目前擁有工匠以及工人超過三千人,月產量能夠達到兩千多支火槍呢,而臨朐縣那邊的火槍作坊,如今月產量不過百餘支,基本上可以忽視。


    而東鎮廟那邊的作坊,早已經是搬出山來了,工匠大多都是分配到了青州府城這邊來了。


    規模僅次於火槍作坊的乃是青州府城的火炮作坊,也有上千人的規模。


    其他的還有火藥作坊、炮彈作坊、鉛彈作坊、木材作坊、刀劍作坊、弓箭作坊、盔甲作坊、軍服作坊等等。


    基本上涵蓋了目前大乾王師所需要用到的各類軍械物資的生產!


    隻不過除了槍炮相關的作坊外,其他很多作坊規模都不算大,比如說軍服作坊,實際上規模不大,而且隻負責布料的染色以及軍官軍服的製作,至於普通士兵們的軍服生產,其實是分包出去給城內外的普通民眾縫製的。


    要不然的話在隻是手工縫製的年代裏,就憑借軍服作坊裏的百來號工人,大乾王朝可沒辦法在短短幾個月之內提供上萬人的被服鞋襪等物資。


    都是提供染好色的布料以及統一的縫製樣式,然後讓普通民眾,尤其是那些婦女們縫製軍服,縫製好軍服後這些人可以按件領取少量的報酬。


    這一方麵是短時間內加大軍服的產量,另外一方麵也算是給遭遇了大戰之後,民生凋零的青州府的民眾,尤其是老弱婦孺們一條生計!


    如今更是成為了解決士紳土地問題的神器。


    其實不僅僅是被服,其他很多一些需要大量人手,但是又不需要什麽技術含量的軍械產品的生產,工部都是外包出去的!


    軍服、被子、鞋子、襪子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還有生產火槍所需的木托,護木等等!


    不客氣的說,如今的青州府城就是一座巨大的軍工產品生產基地!


    除開數千工匠以及戰俘們,還有好幾千民眾直接或者間接為大乾王朝工部的各個作坊工作呢。


    這些人數,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


    賽八仙之前有個提議,是否要搬遷青州的作坊,並且得到了大量官員的同意。


    不過這麽多作坊以及工人要搬遷,那絕對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楚行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到過要搬遷,所以這個提案完全沒有通過的可能性。


    青州府這邊的作坊已經是形成了規模效應,隻要原料供應的上,產量每一天都會比每一天多,這個時候去搬遷,這基本上就等於放棄了這些產量。


    楚行的想法是,在其他地方,尤其是靠近原料產量,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再設立新的作坊,頂多就是從青州府這邊抽調一部分數量工人和技術骨幹,後期的大量工人還是會依靠戰俘或者從當地招募。


    當楚行把這個想法對周海波說了後,周海波道:“大王所言及是,青州府地處偏僻,人也少,潛力大體上也就那麽一些,作坊數量多了,規模大了,不單單會成本大量上漲,而且想要招募青壯雇工也是越來越難了。”


    “而且原料運輸進來也麻煩,成品,尤其是大量比較重的軍械物資要運往前線也是比較困難!”


    “如果能夠在其他地方,尤其是交通便利,距離前線部隊比較近的地方設立新的作坊,自然是能夠極大的緩解目前的困境的!”


    楚行道:“如此的話,依照周愛卿所看,目前什麽地方適合籌建大量作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