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反對派的聲音


    楚行這段時間的小日子其實是不錯的。


    每天吃著辣子雞,煎餅卷大蔥,每天除了訓練士兵之外,就是領著一群新兵去老鄉家裏,幫忙挑個水,修個屋。


    沒事兒搞搞軍民之間的魚水情建設。


    這軍隊打仗,老百姓不一定就是跟著吃苦,他們可以為軍隊做點裁縫活,賣給軍隊一些肉食,一些有用的小商品,軍人是有餉銀的,他們如果踏實肯幹,總是能尋到商機。


    楚行就發現,這些趕著強軍牛車的老大爺,比起救民軍的斥候好使多了。


    距離救民軍對岸的明軍火炮的距離,他們一眼就能算出來,而且還能完美的找到明軍的斥候,給明軍提供各種情報。


    老百姓提供點稻草,搞點蔬菜,糧食,隻要不過分,軍隊該收就收,楚行從來不多說啥。


    大家也發現,救民軍不欺負老百姓,自然也願意往這邊兒靠。


    隻是楚行這邊兒開心的日子沒過多久,就得知了大乾王國頒布的第一部稅收法律,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心情瞬間變得不美麗起來。


    以至於前往薛家橋這邊報告稅收事務的趙汝才看著楚行的表情,都是有些害怕。


    和其他人一開始就跟著楚行起家的人劉青山不同,劉青山他們最早的時候是見過楚行是什麽樣的,所以哪怕現在的楚行已經權勢大大增加,乃是真正擁有了對他們的生死大權,但是從內心上來說,劉青山、孫玉秀他們對楚行並沒有自內心裏的那種恐懼。


    這種情況,楚行很清楚,後世看電視劇,朱元璋手底下的將軍,喝高了,直接拿著酒壇子,往朱元璋頭上倒酒,這種事情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絕對是可能發生的。


    但是趙汝才不一樣,趙汝才是屬於被征召過來的。


    甚至這個征召過程極其不美麗,拿人家家裏人的性命做要挾,這種事情是真的不光彩。


    當時楚行就已經掌握了救民軍的大部分軍權,成為了救民軍的話事人,因此趙汝才第一次見到楚行的時候,年輕的楚行,就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如今看楚行的臉色極其難看,深知伴君如伴虎道理的他,擔心楚行最後會遷怒到自己身上。


    便趕忙辯解道:“迴稟大王,咱們的稅務法典,乃是根據上一次的戰略會議確定下來的,臣等絕對沒有夾帶私貨,然而頒布之後,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臣辦事不利,還請大王降罪。”


    此時楚行正在翻看手中的稅法典,被眼前的趙汝才的誠惶誠恐,整的一愣。


    心道,我又不是崇禎那種動不動就讓臣子背鍋的君主,你那麽害怕做什麽?


    當下苦笑著說道:“愛卿不必如此,你乃是奉命行事,有什麽過錯。”


    趙汝才這才稍微緩和了一下臉色,楚行繼續說道:“適才愛卿說,對於咱們的稅務法典,那些老百姓,中小地主很是歡迎,然而大地主,世家卻極力反對,甚至連商人也不滿意,是這樣嗎?”


    趙汝才這才說道:“的確如此,臣等遵循大王旨意,搞攤丁入畝,在稅務法典裏,專門提到了,要對田畝稅與丁稅等雜稅統一,將地丁銀納入到土地之中,這個政策對於生活困苦的人來說,甚至小地主,富裕一些的農戶來說,都是極其受歡迎的。”


    “各種雜稅一並取消,將繁雜的稅種一起合並到土地之中,看似田稅在增加,但是百姓也會算賬,他們實際負擔並沒有增加,而且我們救民軍采取了相對靈活的征收政策,糧食、棉花、布匹都可以用來繳稅,甚至銀兩也可以。”


    楚行學過曆史,知道曆史上有一個黃宗羲定律,大體意思就是,曆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局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所以楚行知道,大明的稅製到底有多恐怖。


    自然而然的,楚行在尋找一個相對於比較簡單,而且不必再未來,多行變化的稅費製度。


    那麽相對來說,後世出現的攤丁入畝,則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楚行倒是想直接不收農稅,但那在封建王朝,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這個搞,對楚行來說,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他不僅僅是老百姓受益,他也受益匪淺。


    因為總體來說,明朝是一個財政製度極其崩壞的朝代,大明朝在朱元璋時期,稅收政策相對比較優惠,老百姓日子也比較不錯。


    但是曆經這麽帶君主之後,再朝中一眾大人們的努力下,大明有了數不清的雜稅,最關鍵的是,這個錢不會進入到朝廷的口袋中去,因為朝廷的財政一直是非常差勁的。


    那麽錢去哪裏了呢?


    錢去了地方的口袋裏去了。


    這些雜稅一大部分,被各級官員中飽私囊,用來維持龐大的官僚體係的運轉以及官員一大家子的體麵。


    另外一小部分用來當地官府的正常運轉。


    這也就是為什麽,葉文豪,武之文他們有錢,而官府窮的叮當亂響的原因。


    因為衙門隻是這些官員們撈錢的工具,至於朝廷的未來如何,他們並不如如何上心。


    所以楚行如果不對現狀進行改變,那就相當於用一個小號的大明去攻打一個大號的大明。


    其最終結果,不言而喻。


    而楚行選擇攤丁入畝之後,則稅收統一由稅務部門征收,地方的行政機構則喪失了收取賦稅的權利,他們想要錢,隻能從這些稅收之中申請留下一部分作為財政使用,剩下的部分則必須上繳國庫。


    這麽做,是為了徹底杜絕地方官員的胡亂折騰,並架空他們的財政權力。


    避免地方政府擁有獨立的財政大權,從而生產對抗中央的腦殘念頭。


    一個中央政府要想控製地方,就必須收攏財政、軍事這兩項權力,如此才能避免出現地方強而中央弱的情況。


    但是切割利益的事情,肯定是有人歡喜,就有人愁苦。


    首先站出來的就是功名階層。


    明朝在與士大夫綁定的過程中,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有了功名的讀書人可以免除徭役以及其他稅收了。


    為此,大明除了一種奇葩的操作,叫做投獻。


    比較出名的有大明的內閣大臣徐階,據說他有二十萬畝良田。


    但實際上,多是投獻給他的土地,還是那些老百姓去耕種,隻是需要上繳一定的好處費罷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朝廷則損失慘重,因為那些投獻土地的百姓,成為了名義上的佃戶,朝廷連徭役都沒人去做了。


    “如今不少人在帶頭抵抗咱們的稅務法典,不少人說我們苛待士紳,欺壓讀書人,是暴政!”趙汝才繼續說道。


    楚行清風雲淡的點點頭,心裏暗道:“有些人啊,就是天生的賤骨頭,非得拿刀懟在他眼巴前,他們才能老老實實做人。”


    當下對趙汝才說道:“這件事情,本王會處理的。”


    怎麽處理?


    他也是看過電視劇的!


    滿清是怎麽對待這些地主的?是怎麽對待這些士紳的?


    大刀片子往腦門子上一杵,這幫人立馬就老實了。


    李自成倒是對待士紳階層不錯,混大了,連口號都不用了,對這些首鼠兩端的士紳階層,想盡一切辦法拉攏,封官許願。


    結果被賣的時候,賣到他連北都找不到。


    最後一榔頭砸在腦袋上,死的多冤枉?


    所以楚行很清楚,對待這幫人,就得胡蘿卜加大棍,好好教教他們怎麽做人。


    到時候救民軍直接上門,服軟的就暫時放過,不服軟的,立刻砍了拉倒。


    這個時候,不必管什麽善惡,矯枉直接過正。


    他到底要看看,是大明讀書人的骨頭硬,還是他楚行的刀把子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