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集體捂蓋子


    救民軍肯定不敢將所有的寶都押在沈雀身上。


    與此同時,救民軍所控製的鄉野,也在源源不斷的將他們搜羅到的各種戰略物資,送到救民軍總部去。


    對此,朝廷的錦衣衛也好,地方官員也罷,不可能一點風聲也聽不見。


    對於救民軍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在鄉鎮便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朝廷官員自然是非常焦急的。


    其中尤以陷入低穀的葉文豪最為關注。


    在得知,救民軍在源源不斷的在民間搜集各種軍事戰略物資,並且還會用這些物資打造武器之後,葉文豪便開始焦急起來。


    負責青州軍務多年的他,敏銳的察覺到,絕對不能任由救民軍這般搜尋物資。


    因為與官員的雁過拔毛不一樣,救民軍不講道理,所有幾乎沒有官員敢貪汙,這些物資,會源源不斷的轉化為各種恐怖的武器。


    要知道,救民軍在窮的叮當亂響的情況下,就打造出了火銃,而且他還聽說,薛家橋一戰,救民軍搞出了大量的重型火炮,以及威力十分恐怖的特殊火器。


    就緒任憑救民軍這麽搞下去,以後恐怕不僅僅是青州遭難,便是整個山東都有可能岌岌可危。


    沒錯,薛家橋一戰的信息,已經傳到了葉文豪耳朵裏區了。


    而且戰敗的官兵,正在瘋狂的誇大救民軍的實力。


    根據他們的說法,他們說救民軍有火銃起碼上千杆,火炮有上百門,並且擁有一種特殊的火器,極其恐怕,可以上千發同時爆炸。


    聽到這種消息,葉文豪都忍不住想笑。


    真的太不要臉了。


    要知道,自從救民軍開始折騰鬧事以來,是他一直跟救民軍打交道,對麵是什麽底細,他比誰都清楚,救民軍的火器雖然非常犀利。


    但是數量絕對在五百支以下,而且戰爭一直在持續,經過長時間的磨損和炸膛,能有個三百支,就是老天爺抱有。


    至於火炮,他也見過,就是在青州府搶走的弗朗機小炮。


    至於其他的火炮,根據錦衣衛傳遞過來的消息,救民軍一直在研究,但是根本不可能大規模量產。


    倒是那個特殊的火器,葉文豪有些拿不準,因為根據他手底下人匯報,他們也見過那東西,不過數量極其有限。


    跟他們說的,上千發同時爆炸,太扯淡了。


    不過別說是他了,哪怕是那天,在戰場上經曆戰鬥的士兵,也沒有搞明白那種奇奇怪怪,長得跟木頭棍似得武器,到底是什麽東西。


    但是所有人都記住了那東西的威力。


    幾乎瞬間就是數百發齊發,將那些正在衝鋒的明軍徹底打的崩潰。


    薛家橋一戰輸得那麽慘,但是因為揚威還活著,那麽楊肇基頭上的大佬們自然要跟揚威遮掩,而這群武將也是紛紛想盡一切辦法開脫,他們是這麽跟武之文說的:


    巨洋河一戰,並非是戰士們不勇武。因為楊副總兵,親臨一線,鼓舞士氣,將士們士氣高昂,一度將救民軍打的潰不成軍。


    最後之所以戰敗,實在是救民軍的火器過於犀利,而且其統帥楚行詭計多端,我們明軍使用的武器,過於落後。


    以至於最後,從總兵到士兵雖然報國立功之心,卻並無趁手的武器而落敗。


    這些明軍將領們不管會不會打仗,但是推卸責任的手段都是不弱的,而想要減輕甚至是擺脫巨洋河之戰失敗對自己的負麵影響,他們最好的辦法不是說自己有多麽弱,而是說敵人有多麽強。


    他們是直接把救民軍的兵力以及所擁有的技術兵器,也就是火槍、火炮乃至手榴彈都翻倍了說。


    當然了,這隻是表麵上的推卸而已,要想讓上頭忽略乃至原諒他們的戰敗,他們還得拿出一點點幹貨,以表麵自己還是很牛逼的,還是可以再打一仗戴罪立功的。


    所以他們同時還給武之文說:“如若要製救民軍火銃之利,無他也,唯有我官兵配屬更多,更好的火銃,甭管是單兵用的手銃,還是說支援作戰的火炮等等都需要,而且還直接言明,如能有邊軍和沿海軍隊大量使用的佛郎機炮,定能壓下救民軍的火銃之利,通過炮轟重創救民軍!”


    不得不說,雖然這隻是他們的自保之策,但是不得不說提出這個說法的明軍將領還是有點見識的。


    打不過怎麽辦?那就裝備比救民軍更多,更好的火器啊。


    他們可是大明王朝,區區火槍和火炮算個屁啊,那麽多的火槍一時半會沒有,但是火炮明軍卻是有很多的,軍中各種虎蹲炮和弗朗機火炮一大堆,還有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


    戰敗後的明軍將領們以種種理由誇大了救民軍的強大,並且是提出了若幹克製的辦法,這倒也是讓武之文一時沒有去追究他們的戰敗責任。


    同時武之文也是不會傻乎乎的把巨洋河之敗通報到上麵去,而是采取了采取了春秋筆法,說近期青州府的數百衛所兵並青壯民夫若幹前往石橋鎮剿匪,然賊軍狡猾,竟在官軍渡江時襲擊官軍,官兵沉著冷靜應戰,並斬殺賊軍百人之多,然戰亂之中,救民軍以詭異火器驚嚇軍中青壯民夫,以至於那些青壯民夫驚慌失措,以至於衝亂了官兵的陣型,為了保全青壯民夫的安全,加之陣型已亂,官兵主動掩護青壯民夫退卻,不過退卻之中,為了掩護更多手無寸鐵的民夫撤離,以至於官軍略有損失。


    他沒有說派了多少人去,更加沒有提此戰損失了上萬人!


    因為武之文用春秋筆法,把所有的募兵和青壯都抹去了,畢竟參加薛家橋之戰的正規局雖然多,但是他們吃空餉嚴重,他們有的是辦法去糊弄上麵。


    那些募兵?不好意思,他們的實際身份還就是青壯而已!


    而既然是青壯民夫,自然是不能算入官兵裏頭的,同樣因為民夫手無寸鐵,遭到賊軍襲擊而略有損失,完全也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最後,上萬人的慘敗,武之文隻當成了一場彷佛無關緊要的小敗呈遞了上去!


    武之文把那高達數千人的募兵當成普通民夫,這還真不能挑他的毛病!因為這些募兵的身份本來就隻是青壯而已。


    上頭的人看到他的報告文書,腦海裏就是會浮現三五百明軍在渡江的時候遭到大量膽大包天的賊軍襲擊,將士們力戰抗敵,然青壯民夫懼死,衝亂了明軍自己的隊形,最後為了保全實力以待日後剿賊的緣故,明軍主動選擇了暫避鋒芒。


    這對於上頭的那些大佬們來說,不過是一個芝麻大點的事而已,這種事寫到奏折上報到京師那邊,都沒會人正眼瞧一眼。


    當然了,如果武之文傻乎乎的說自個派了上萬人的大軍,但是卻被區區一個鄉野愚民率領的匪徒擊敗了,而且幾乎全部損失了,那麽就不是小事,而是會變成承報到崇禎皇帝案桌上的事了。


    但武之文要是這麽幹的話,第一個倒黴都不是楚行這個造反頭子,而是武之文,其次是葉文豪,再過來是青州府的一大票官員,甚至都有可能連累省城裏的巡撫大人都得背上一個失察之罪。


    最後,倒黴的才是大乾王朝以及楚行,而且這還得是明軍派遣大軍來攻,並且擊敗大乾救民軍的前提下。


    而按照山東地區的這些地方明軍的戰鬥力,不派出個數萬大軍,還真奈何不了大乾救民軍,更不要說擴軍並訓練完畢,而且武備齊全後的大乾救民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