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庫帕拉仰起頭來。拂曉晨光中,一隻雲雀用力扇動著翅膀,掠過低空。
隨後,如同黃金的箭雨一般,光芒自地平線迸發,一輪朝陽輝煌而莊嚴地迎麵而來。
這一日,正是六月初六。
作者有話說:
讓死人復活是經典耶穌行為,他管女的都叫女兒。米傻不會一直瞎啦,聖經常規操作,也是童話常見橋段,馬洛禮好像也寫過,總之是個爛梗()
第133章 29七位逃犯(1)
一望無際的荒涼的原野上,寒風像憤怒的海洋一般傾倒肆虐,在四麵八方湧動、翻滾、傾塌,攪動雪粉和冰冷刺骨幾乎變成實質的空氣,淹沒原本就崎嶇狹窄的道路。
天與地之間隻剩下了黑與白兩種色彩,黑的是裸露的岩石、泥土和群山,白的是飛舞的雪片、枯草和寒風。天空呈現一種奇妙的灰白,如果隻是仰頭看著天,會覺得它是黑色的。
一道呈十字架形狀的人影在風雪中前行。如果從天上往下看,他行進的路線正好在一條細長蜿蜒的黑色小徑上,那是亞巴頓帝國的騎兵在春夏時節往南方行軍時踏出的道路,在冬季由於積雪厚度不同,竟還依稀可見。
兩道鐵錘般的寒風猛然相撞,便轉了個彎,唿啦掀翻了米哈伊爾·庫帕拉厚實的兜帽,露出底下那張年輕英俊的麵孔,以及隨風亂舞的短髮。
他和這片土地一樣有著黑與白的顏色。黑色的是他的大衣和懷中的棺材,白色的是他的頭髮和肌膚。
少年抓了抓頭髮,灰暗的大地上,兩片黃澄澄的朦朧的光亮了起來,雪花在他綿密的睫毛上融化又凍結。米哈伊爾頂著風雪穩步前行,一手托著棺材,一手夾著「貞潔祭禱」的劍尖,劍柄朝前,用於探路。棺材裏一點動靜也沒有,即使有,也已經被惡魔高原的咆哮吞沒了。
不一會兒,他在一處十字路口停下,劍柄敲打冰塊的聲音叮噹——叮噹——地淹沒在風中。
少年低下頭去,將劍柄插在地上,伸手緩緩撫摸碑石。石頭上的冰雪逐漸消融,米哈伊爾向前走了幾步,手掌從嶙峋的表麵撫過。
走到碑石的盡頭,他才從麵部輪廓與骨骼形狀分辨出這是七個迦南人。應當是在密特拉王朝和亞巴頓帝國邊界戍衛的士兵,戰敗後被俘虜至此。七人的手腳和脖子上都套著粗糙的鐵鏈,相互之間連在一起,像一座橋;亞巴頓人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將他們驅趕至此,澆上熱水,把他們活活凍死。這既不是某種祈福避災的儀式,也不是為了在十字路口做個記號,隻是想這麽幹就這麽幹了。
熱水在米哈伊爾手底潺潺流淌,又很快在地上凍了起來。他燃起火焰焚燒了七具屍體,念誦了禱文,仰起頭來,仿佛目送他們的灰燼在暴烈的風雪中向著南方飄去。
定定地看了好一會兒,米哈伊爾低下頭,摸索著捏起「貞潔祭禱」的劍尖,繼續朝著山頂走去。
山頂上矗立著一座黑色的教堂,木石構架,荒廢多時,不過勉強可以遮風擋雪。米哈伊爾關好門,憑感覺找了個相對暖和的地方,放好棺材,拆了一條長椅,點了一叢篝火,又打掃幹淨地麵,等角落裏的溫度升上去,才打開棺材,解開衣服,將亞倫橫抱出來,叫對方靠在自己身上。
教堂很小,畢竟位於對教會極不友好的亞巴頓境內,比起信仰的象徵,更像是某種勉為其難的外交辭令。屋內隻有五排桌椅,一個講道壇,幾個小櫃子,大片從天花板掉下來的朽爛帷幕,除此之外空空蕩蕩。麵朝東方的大門是整棟屋子唯一開的洞,屋內黑黢黢的,滿是陳舊的味道,不過厚實的牆壁也提供了不錯的保暖作用。
米哈伊爾緩緩地深吸一口氣,又唿出來,微笑著低下頭去,從懷裏掏出幾朵紫色和白色的花,放進亞倫懷中,捋著他柔軟的棕褐色短髮,說:
「晚上好,亞倫。」
少年清亮的嗓音在狹小的教堂中迴蕩,外麵的風雪激烈地攥緊了這棟木頭和石頭造的房屋。
他低著頭,似乎是在凝視眼前的那張臉,過了好一會兒,才說:
「請原諒我的失禮。我……」
後麵那句話沒說完,或者其實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說。抿了抿嘴唇,米哈伊爾一手攬著亞倫的肩膀,一手摸索著扶正他的臉頰,慢慢地湊過去觸碰他的嘴唇。
少年聖徒的動作輕柔緩慢,細細地掃過吸血鬼冰涼的牙齦、上顎、舌根,等他溫暖起來,又過了很久,才一點點吮幹淨他的嘴唇。
其實亞倫並沒有沾到什麽髒東西,也不會分泌唾液。但米哈伊爾還是花了很長時間,以在節期前夕打掃教堂的細緻,認真地完成這個吻。在這個風與雪、黑與白的山坡上,他們是世界上最後的兩個生靈。
米哈伊爾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唿出,扯了扯衣領,將亞倫冰涼的額頭貼在自己的肩窩裏,垂下眼睛微笑道:
「我們已經來到了惡魔高原。此地名為阿卡瑪拉,位於亞巴頓帝國西南方,與諾倫帝國和密特拉王朝隔著聖西希家運河相望。每年春天,惡魔高原化雪的時候,亞巴頓人會騎著『吉安特』馬,渡過西希家運河,去南方劫掠。而在秋冬季節,低至零下四十度的氣溫和反覆無常的暴風雪就成了亞巴頓帝國牢不可破的屏障。教會征服過此地,但每一次都不得不在冬季撤軍,將阿卡瑪拉拱手相讓。我們稱惡魔高原為『冬之魔女』,亞巴頓人卻親切地叫她『母親的臂彎』。
隨後,如同黃金的箭雨一般,光芒自地平線迸發,一輪朝陽輝煌而莊嚴地迎麵而來。
這一日,正是六月初六。
作者有話說:
讓死人復活是經典耶穌行為,他管女的都叫女兒。米傻不會一直瞎啦,聖經常規操作,也是童話常見橋段,馬洛禮好像也寫過,總之是個爛梗()
第133章 29七位逃犯(1)
一望無際的荒涼的原野上,寒風像憤怒的海洋一般傾倒肆虐,在四麵八方湧動、翻滾、傾塌,攪動雪粉和冰冷刺骨幾乎變成實質的空氣,淹沒原本就崎嶇狹窄的道路。
天與地之間隻剩下了黑與白兩種色彩,黑的是裸露的岩石、泥土和群山,白的是飛舞的雪片、枯草和寒風。天空呈現一種奇妙的灰白,如果隻是仰頭看著天,會覺得它是黑色的。
一道呈十字架形狀的人影在風雪中前行。如果從天上往下看,他行進的路線正好在一條細長蜿蜒的黑色小徑上,那是亞巴頓帝國的騎兵在春夏時節往南方行軍時踏出的道路,在冬季由於積雪厚度不同,竟還依稀可見。
兩道鐵錘般的寒風猛然相撞,便轉了個彎,唿啦掀翻了米哈伊爾·庫帕拉厚實的兜帽,露出底下那張年輕英俊的麵孔,以及隨風亂舞的短髮。
他和這片土地一樣有著黑與白的顏色。黑色的是他的大衣和懷中的棺材,白色的是他的頭髮和肌膚。
少年抓了抓頭髮,灰暗的大地上,兩片黃澄澄的朦朧的光亮了起來,雪花在他綿密的睫毛上融化又凍結。米哈伊爾頂著風雪穩步前行,一手托著棺材,一手夾著「貞潔祭禱」的劍尖,劍柄朝前,用於探路。棺材裏一點動靜也沒有,即使有,也已經被惡魔高原的咆哮吞沒了。
不一會兒,他在一處十字路口停下,劍柄敲打冰塊的聲音叮噹——叮噹——地淹沒在風中。
少年低下頭去,將劍柄插在地上,伸手緩緩撫摸碑石。石頭上的冰雪逐漸消融,米哈伊爾向前走了幾步,手掌從嶙峋的表麵撫過。
走到碑石的盡頭,他才從麵部輪廓與骨骼形狀分辨出這是七個迦南人。應當是在密特拉王朝和亞巴頓帝國邊界戍衛的士兵,戰敗後被俘虜至此。七人的手腳和脖子上都套著粗糙的鐵鏈,相互之間連在一起,像一座橋;亞巴頓人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將他們驅趕至此,澆上熱水,把他們活活凍死。這既不是某種祈福避災的儀式,也不是為了在十字路口做個記號,隻是想這麽幹就這麽幹了。
熱水在米哈伊爾手底潺潺流淌,又很快在地上凍了起來。他燃起火焰焚燒了七具屍體,念誦了禱文,仰起頭來,仿佛目送他們的灰燼在暴烈的風雪中向著南方飄去。
定定地看了好一會兒,米哈伊爾低下頭,摸索著捏起「貞潔祭禱」的劍尖,繼續朝著山頂走去。
山頂上矗立著一座黑色的教堂,木石構架,荒廢多時,不過勉強可以遮風擋雪。米哈伊爾關好門,憑感覺找了個相對暖和的地方,放好棺材,拆了一條長椅,點了一叢篝火,又打掃幹淨地麵,等角落裏的溫度升上去,才打開棺材,解開衣服,將亞倫橫抱出來,叫對方靠在自己身上。
教堂很小,畢竟位於對教會極不友好的亞巴頓境內,比起信仰的象徵,更像是某種勉為其難的外交辭令。屋內隻有五排桌椅,一個講道壇,幾個小櫃子,大片從天花板掉下來的朽爛帷幕,除此之外空空蕩蕩。麵朝東方的大門是整棟屋子唯一開的洞,屋內黑黢黢的,滿是陳舊的味道,不過厚實的牆壁也提供了不錯的保暖作用。
米哈伊爾緩緩地深吸一口氣,又唿出來,微笑著低下頭去,從懷裏掏出幾朵紫色和白色的花,放進亞倫懷中,捋著他柔軟的棕褐色短髮,說:
「晚上好,亞倫。」
少年清亮的嗓音在狹小的教堂中迴蕩,外麵的風雪激烈地攥緊了這棟木頭和石頭造的房屋。
他低著頭,似乎是在凝視眼前的那張臉,過了好一會兒,才說:
「請原諒我的失禮。我……」
後麵那句話沒說完,或者其實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說。抿了抿嘴唇,米哈伊爾一手攬著亞倫的肩膀,一手摸索著扶正他的臉頰,慢慢地湊過去觸碰他的嘴唇。
少年聖徒的動作輕柔緩慢,細細地掃過吸血鬼冰涼的牙齦、上顎、舌根,等他溫暖起來,又過了很久,才一點點吮幹淨他的嘴唇。
其實亞倫並沒有沾到什麽髒東西,也不會分泌唾液。但米哈伊爾還是花了很長時間,以在節期前夕打掃教堂的細緻,認真地完成這個吻。在這個風與雪、黑與白的山坡上,他們是世界上最後的兩個生靈。
米哈伊爾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唿出,扯了扯衣領,將亞倫冰涼的額頭貼在自己的肩窩裏,垂下眼睛微笑道:
「我們已經來到了惡魔高原。此地名為阿卡瑪拉,位於亞巴頓帝國西南方,與諾倫帝國和密特拉王朝隔著聖西希家運河相望。每年春天,惡魔高原化雪的時候,亞巴頓人會騎著『吉安特』馬,渡過西希家運河,去南方劫掠。而在秋冬季節,低至零下四十度的氣溫和反覆無常的暴風雪就成了亞巴頓帝國牢不可破的屏障。教會征服過此地,但每一次都不得不在冬季撤軍,將阿卡瑪拉拱手相讓。我們稱惡魔高原為『冬之魔女』,亞巴頓人卻親切地叫她『母親的臂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