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瑪麗的十九世紀[綜名著]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邁克羅夫特抿了抿唇。一時間也說不清該為明頓先生的關心而心生愉悅,或為該煩惱於如何應對這個問題而謹慎措辭。
能讓他怎麽迴答?不可能直言傷勢情況,否則不就是自爆身份。
「請節哀。」
邁克羅夫特終是隻能配合這場追憶羅曼夫人的演出,「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要身體健康地好好活著。」
這話暗示夠直接了。
他活著,舊傷絲毫不影響現在的生活。是能活奔亂跳,有著健康身體,完全沒有後遺症。
「您說得對,但願吧。」
瑪麗明顯沒有完全相信。尤其是演技超群者說的話,這人說沒事,他就一定沒事了嗎?
瑪麗:俗話說得好,眼見才能為實!
邁克羅夫特隻覺一道目光隱晦又放肆地掃過他的全身。
從手腕、到領口,到身前,頗有要扒開他的衣服看個清楚的架勢。這滋味真是……
「明頓先生,您……」
邁克羅夫特正想要說點什麽,僕從卻在此刻敲響了會客廳的門。
叩叩——
僕從在門外說到,「柏林警局的卡爾探員來了。」
第77章 插pter77
卡爾探員帶來了驗屍報告。
說是報告, 呈現的線索並不多。無法精確鑑別總共有幾位受害者,初略估計,地麵的殘肢與骸骨顯示起碼有十五人被殺。
其中, 確定有兩位女性,因為發現了盆骨的差異。而根據骨骼的大小, 確定至少有三名十歲左右的孩童遇害。
被分屍的斷肢切口相對平整, 少有反覆切割跡象, 多是一刀切得幹脆利落。
那代表兇手可能有醫學背景,可能有相關的切肉經驗比如屠宰戶, 但也有第三種可能——切得多了自然就熟練了。
留在地下室的殘骸多是近半年被殺,而無法拚出一具完整屍體。
被害者屍體的其餘部分去了哪裏?兇手是否殺害過更多的人, 以而練就出了熟練的刀法?
地下室的屍骸沒能給出明確答案, 但有一個古怪的地方。
卡爾說到, 「每塊骨頭上都有黑色傷痕,深淺不一,是電擊留下的燒傷。看起來兇手對被害者的身體進行了力度不同的多處電擊。」
這就有點特別了。
如今,私人用電並不多見。白熾燈沒有問世, 完整的城市電路遙遠得似天方夜譚。除了實驗室研究電力,某些工廠使用電弧燈之外,日常生活裏用電的情況還很少。
少, 不等於沒有。
比如濕電池已經被發明出來,比如電擊療法存在許多年。
像是物理學家喬萬尼·阿迪尼進行過電擊人體實驗, 是英國倫敦新門監獄的絞刑犯屍體進行電擊。1803年的實驗被記錄到了《新門監獄事件錄》中,具體描述了屍體通電後的肌肉反應。
屍體並沒有因為電擊而復活,但電擊治療早就被運用到醫學治療中。
比如1747年法國醫院就給癱瘓的士兵進行了一個月的胳膊通電療法,成功地讓人再次站立了起來。1
當下,屍檢報告上記錄的電擊傷又反應了兇手什麽樣的犯罪心理?是對被害人的一種淩虐嗎?
無論是哪種犯罪心理, 電擊傷的存在再次表明兇手不差錢,否則買不起少見的電力裝備。他更要掌握對應的科學知識,不然沒電到被害者,就先死在電流之下了。
這再次指明一個調查方向,兇手有錢又有才,並不是泛泛之輩。他不會隨機拋屍點製造血室,而什麽樣的潛的關聯讓兇手與探秘者去了同一個地方?
思及此,邁克羅夫特拋出了早有疑惑的問題。「明頓先生,您為什麽會去廢棄的教堂?」
瑪麗似乎毫無保留地坦誠交代,「我讀了一些學校社團的舊社刊,裏麵提到了柏林城市探險,廢棄教堂是其中的一次探險。社刊裏寫到,廢棄教堂地下室曾經有些聖甲蟲圖形痕跡。
福爾摩斯先生,您知道的,我對聖甲蟲挺好奇的。閑著也是閑著,那就去看看了,誰想到會遭遇拋屍點。」
除了沒有談及為什麽關注聖甲蟲圖案,瑪麗沒有說謊。
卡爾警探連連點頭。前天在警局,他就聽明頓先生說起過前因了。
這種探險的好奇精神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讓他也隱隱羨慕那種英勇無畏。
「原來如此。」
邁克羅夫特表麵不露懷疑,但絲毫不信明頓先生是對聖甲蟲本身好奇。必然存在更深層的原因,否則怎麽會叫上達西一起去。
那些背後的原因先放一放,眼下的關注點在黑色羽毛兇手為什麽選擇廢棄教堂作為拋屍點。
邁克羅夫特問:「社團舊刊是怎麽描述這間教堂?柏林當地人多數也沒聽說過芝士街教堂。「
沒錯。
卡爾警探在柏林生活了十三年,從來沒聽過那樣一座偏僻的教堂。
選擇這樣一間教堂,可能是兇手滿城市轉悠踩點發現了好地方,也可能是兇手曾經也讀過舊刊或參與到廢棄教堂社團探險中,才會對那裏有了深刻認識。
「您認為黑色羽毛兇手可能和社團舊刊有關係。」
瑪麗早也有此懷疑,目前已知的兇手行為特徵指向他可能上過大學,即便他不一定是從柏林大學畢業。
「其實,學校舊刊上提到的內容不多。十幾年前,大學社團去廢棄教堂探險是因為一個係列活動,探索柏林的火災殘跡。在進入教堂後發現了地下室的聖甲蟲圖案,但沒提到別的古怪痕跡。」
能讓他怎麽迴答?不可能直言傷勢情況,否則不就是自爆身份。
「請節哀。」
邁克羅夫特終是隻能配合這場追憶羅曼夫人的演出,「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要身體健康地好好活著。」
這話暗示夠直接了。
他活著,舊傷絲毫不影響現在的生活。是能活奔亂跳,有著健康身體,完全沒有後遺症。
「您說得對,但願吧。」
瑪麗明顯沒有完全相信。尤其是演技超群者說的話,這人說沒事,他就一定沒事了嗎?
瑪麗:俗話說得好,眼見才能為實!
邁克羅夫特隻覺一道目光隱晦又放肆地掃過他的全身。
從手腕、到領口,到身前,頗有要扒開他的衣服看個清楚的架勢。這滋味真是……
「明頓先生,您……」
邁克羅夫特正想要說點什麽,僕從卻在此刻敲響了會客廳的門。
叩叩——
僕從在門外說到,「柏林警局的卡爾探員來了。」
第77章 插pter77
卡爾探員帶來了驗屍報告。
說是報告, 呈現的線索並不多。無法精確鑑別總共有幾位受害者,初略估計,地麵的殘肢與骸骨顯示起碼有十五人被殺。
其中, 確定有兩位女性,因為發現了盆骨的差異。而根據骨骼的大小, 確定至少有三名十歲左右的孩童遇害。
被分屍的斷肢切口相對平整, 少有反覆切割跡象, 多是一刀切得幹脆利落。
那代表兇手可能有醫學背景,可能有相關的切肉經驗比如屠宰戶, 但也有第三種可能——切得多了自然就熟練了。
留在地下室的殘骸多是近半年被殺,而無法拚出一具完整屍體。
被害者屍體的其餘部分去了哪裏?兇手是否殺害過更多的人, 以而練就出了熟練的刀法?
地下室的屍骸沒能給出明確答案, 但有一個古怪的地方。
卡爾說到, 「每塊骨頭上都有黑色傷痕,深淺不一,是電擊留下的燒傷。看起來兇手對被害者的身體進行了力度不同的多處電擊。」
這就有點特別了。
如今,私人用電並不多見。白熾燈沒有問世, 完整的城市電路遙遠得似天方夜譚。除了實驗室研究電力,某些工廠使用電弧燈之外,日常生活裏用電的情況還很少。
少, 不等於沒有。
比如濕電池已經被發明出來,比如電擊療法存在許多年。
像是物理學家喬萬尼·阿迪尼進行過電擊人體實驗, 是英國倫敦新門監獄的絞刑犯屍體進行電擊。1803年的實驗被記錄到了《新門監獄事件錄》中,具體描述了屍體通電後的肌肉反應。
屍體並沒有因為電擊而復活,但電擊治療早就被運用到醫學治療中。
比如1747年法國醫院就給癱瘓的士兵進行了一個月的胳膊通電療法,成功地讓人再次站立了起來。1
當下,屍檢報告上記錄的電擊傷又反應了兇手什麽樣的犯罪心理?是對被害人的一種淩虐嗎?
無論是哪種犯罪心理, 電擊傷的存在再次表明兇手不差錢,否則買不起少見的電力裝備。他更要掌握對應的科學知識,不然沒電到被害者,就先死在電流之下了。
這再次指明一個調查方向,兇手有錢又有才,並不是泛泛之輩。他不會隨機拋屍點製造血室,而什麽樣的潛的關聯讓兇手與探秘者去了同一個地方?
思及此,邁克羅夫特拋出了早有疑惑的問題。「明頓先生,您為什麽會去廢棄的教堂?」
瑪麗似乎毫無保留地坦誠交代,「我讀了一些學校社團的舊社刊,裏麵提到了柏林城市探險,廢棄教堂是其中的一次探險。社刊裏寫到,廢棄教堂地下室曾經有些聖甲蟲圖形痕跡。
福爾摩斯先生,您知道的,我對聖甲蟲挺好奇的。閑著也是閑著,那就去看看了,誰想到會遭遇拋屍點。」
除了沒有談及為什麽關注聖甲蟲圖案,瑪麗沒有說謊。
卡爾警探連連點頭。前天在警局,他就聽明頓先生說起過前因了。
這種探險的好奇精神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讓他也隱隱羨慕那種英勇無畏。
「原來如此。」
邁克羅夫特表麵不露懷疑,但絲毫不信明頓先生是對聖甲蟲本身好奇。必然存在更深層的原因,否則怎麽會叫上達西一起去。
那些背後的原因先放一放,眼下的關注點在黑色羽毛兇手為什麽選擇廢棄教堂作為拋屍點。
邁克羅夫特問:「社團舊刊是怎麽描述這間教堂?柏林當地人多數也沒聽說過芝士街教堂。「
沒錯。
卡爾警探在柏林生活了十三年,從來沒聽過那樣一座偏僻的教堂。
選擇這樣一間教堂,可能是兇手滿城市轉悠踩點發現了好地方,也可能是兇手曾經也讀過舊刊或參與到廢棄教堂社團探險中,才會對那裏有了深刻認識。
「您認為黑色羽毛兇手可能和社團舊刊有關係。」
瑪麗早也有此懷疑,目前已知的兇手行為特徵指向他可能上過大學,即便他不一定是從柏林大學畢業。
「其實,學校舊刊上提到的內容不多。十幾年前,大學社團去廢棄教堂探險是因為一個係列活動,探索柏林的火災殘跡。在進入教堂後發現了地下室的聖甲蟲圖案,但沒提到別的古怪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