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他讀的書不算少,但是還真沒有鑽研過機關術,但是架不住曾經他看過一段故事,八一八古墓與全真的神秘往事,那裏麵可是說了石頭棺材中別有幹坤,而當下被雨化田費力推開的三具石棺看著就很沉。沒有親眼見過古墓派的石棺,想來也差不了多少了,都是普通人推不開的。
「於是我與希聲躺倒了棺材裏麵,誰想到真的被我發現了一個機關。」朱由檢從懷中拿出了兩塊小指一般大小的玉石,乍一看根本算不上有品相,「它們藏在了棺材的縫隙中,隻露出了一個頭,希聲把它們拔了出來,然後這個棺材的底部就空了半塊,露出了一條通道,我們才從那個地方走了出來。」
朱由校愣了一下,他沒有想到故事結束的如此突然,還以為要遇到什麽其他的波折,「就這樣了?那為什麽你們會出現在義大利?」
「我們找不到迴去的路了。」事實上哪有朱由檢說的那麽輕鬆,他們當時已經沒有了補給的食物,不走出去就是困死在石室中,但是走出了仍然麵對的是茫茫黃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什麽地方。好在他們的背運都用在了皇宮中,離開了那裏之後遇到的事情也是有驚無險,竟然遇到了一支商隊,做的是從崑崙到中原的玉石生意,不過這次是他們的返程,剛從中原方向迴程,就捎上了兩人一路西去到了和田。「後來我們想想,都走到了這裏不如索性往西去,跟著走私的商隊一路就到了這裏。」
「哦?看來你們是走了一遍古時候的絲綢之路,波斯那邊是什麽樣子,他們不排斥外來者?」朱由校也起了好奇心,怪不得朱由檢與雨化田走了一年的時間,竟然是橫穿了這片廣袤的土地。
「我都把見聞記錄了下來,皇兄感興趣的話可以慢慢看。」朱由檢指了指那一摞的書,他可是一有空就開始寫遊記了,還有誰記得他其實也很擅長畫圖這件事情,裏麵的地圖與生活場景還原可是做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不過,皇兄還有一個也不知道算不算好消息的事情。希聲把那個石棺中男子抱著的方盒子也順手拿了出來,你看看它裝的就是這個東西。」
朱由檢邊說就打開了盒子,隻見裏麵躺著一方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朱由校瞪大了眼睛,似乎是猜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東西,然後他急忙拿起來去看它地步的刻紋,那是他也不太懂的篆書,但依稀可以猜測就是那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
「所以說如今帝國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就是當年鹹元帝找到的這方傳國玉璽。」講解員對前來參觀的人緩緩說出了當年的故事,「這則故事也記錄在鹹元帝與雨指揮使從大明到歐洲的遊記中,《西行路》這套書已經多次出版,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在博物館的文物交流處購買。今天的解說就到這裏,接下來朋友們可以自行參觀其他的區域。」
人群散了開去,其中就有一支帝國皇家學院考古係的社會實踐小隊,今天蘇教授也一同來了。
他是鹹元帝這個時期的權威研究者,不過讓他出名的卻是三個月前的那場考古活動。
鹹元帝沒有入皇陵,在他退位離開京城後的蹤跡就連皇室自身也不清楚,他最終在什麽地方亡故?他定下的死後不得有重寶陪葬的規矩。還建議不如建立一個博物館供世人欣賞,才有了博物館的問世是不是真的?從幹升帝與鹹元帝留下的信件交流中可以看出幹升帝與生母周太後的關係不算好,竟然沒有一封是提到了周太後的,那麽當初的宮中秘聞又有什麽內情?
經過了工業革命後,大明皇室在幾百年的演變中也退出了絕對權力,而是與內閣共治天下了。如今研究這個皇家秘聞並沒有被禁止,全也因為當年鹹元帝說過一句『事無不可對人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究竟意欲何為?
凡是深入研究那段明史的學者,都有一個同感,鹹元帝朱由檢與歷代的帝王不同,他好像與常規邏輯上的帝王不一樣,但卻難以得出一個完整的推論。人的性格形成都是有跡可循的,是什麽讓一個人與眾不同。
在這場研究中困擾大家的還有兩個人,一位是吳止,字無玥。他以布衣之身出入皇宮,民間多有流傳他的事跡,是當世的神醫,師從吳又可。而真的讓他載入史冊的事件則是他牽動了隱世的百家重新出世,為重新拉開百家爭鳴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偏偏關於他本人的記載寥寥無幾,當百家出世之後,他便飄然隱去,不知蹤影了。
另一位則是鹹元帝從登基開始重用的指揮使雨化田,他與鹹元帝君臣相得,甚至在其退位之後還常伴左右,也是從他開始讓錦衣衛這個部門有了質的改變,不再是一個特.務機構,而逐漸開始演變成國.家.安.全監督機構。
哪怕隻是從史料上來看,兩人之間的關係也不簡單,不能隻用君臣相得來形容,可以說鹹元帝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扭轉了幹坤的變化,其中有很多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最神秘的莫過於雨化田。
從後來解密的錦衣衛檔案中看到,當年錦衣衛做了許多危險的事情,包括了刺.殺藩王,煽.動.民意,調查後金與晉商的關係,隔離鼠疫村莊等等,但是位高權重的雨化田與那些大明以前的權臣不一樣,他好似清清白白的來,揮揮衣袖的走,如此不迷戀權勢便引申出了一個問題,人不為了利益,便是因為感情。兩位君臣僅僅是有史記載中邊有相伴二十年,這會不會是一種不能言說的感情。
「於是我與希聲躺倒了棺材裏麵,誰想到真的被我發現了一個機關。」朱由檢從懷中拿出了兩塊小指一般大小的玉石,乍一看根本算不上有品相,「它們藏在了棺材的縫隙中,隻露出了一個頭,希聲把它們拔了出來,然後這個棺材的底部就空了半塊,露出了一條通道,我們才從那個地方走了出來。」
朱由校愣了一下,他沒有想到故事結束的如此突然,還以為要遇到什麽其他的波折,「就這樣了?那為什麽你們會出現在義大利?」
「我們找不到迴去的路了。」事實上哪有朱由檢說的那麽輕鬆,他們當時已經沒有了補給的食物,不走出去就是困死在石室中,但是走出了仍然麵對的是茫茫黃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什麽地方。好在他們的背運都用在了皇宮中,離開了那裏之後遇到的事情也是有驚無險,竟然遇到了一支商隊,做的是從崑崙到中原的玉石生意,不過這次是他們的返程,剛從中原方向迴程,就捎上了兩人一路西去到了和田。「後來我們想想,都走到了這裏不如索性往西去,跟著走私的商隊一路就到了這裏。」
「哦?看來你們是走了一遍古時候的絲綢之路,波斯那邊是什麽樣子,他們不排斥外來者?」朱由校也起了好奇心,怪不得朱由檢與雨化田走了一年的時間,竟然是橫穿了這片廣袤的土地。
「我都把見聞記錄了下來,皇兄感興趣的話可以慢慢看。」朱由檢指了指那一摞的書,他可是一有空就開始寫遊記了,還有誰記得他其實也很擅長畫圖這件事情,裏麵的地圖與生活場景還原可是做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不過,皇兄還有一個也不知道算不算好消息的事情。希聲把那個石棺中男子抱著的方盒子也順手拿了出來,你看看它裝的就是這個東西。」
朱由檢邊說就打開了盒子,隻見裏麵躺著一方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朱由校瞪大了眼睛,似乎是猜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東西,然後他急忙拿起來去看它地步的刻紋,那是他也不太懂的篆書,但依稀可以猜測就是那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
「所以說如今帝國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就是當年鹹元帝找到的這方傳國玉璽。」講解員對前來參觀的人緩緩說出了當年的故事,「這則故事也記錄在鹹元帝與雨指揮使從大明到歐洲的遊記中,《西行路》這套書已經多次出版,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在博物館的文物交流處購買。今天的解說就到這裏,接下來朋友們可以自行參觀其他的區域。」
人群散了開去,其中就有一支帝國皇家學院考古係的社會實踐小隊,今天蘇教授也一同來了。
他是鹹元帝這個時期的權威研究者,不過讓他出名的卻是三個月前的那場考古活動。
鹹元帝沒有入皇陵,在他退位離開京城後的蹤跡就連皇室自身也不清楚,他最終在什麽地方亡故?他定下的死後不得有重寶陪葬的規矩。還建議不如建立一個博物館供世人欣賞,才有了博物館的問世是不是真的?從幹升帝與鹹元帝留下的信件交流中可以看出幹升帝與生母周太後的關係不算好,竟然沒有一封是提到了周太後的,那麽當初的宮中秘聞又有什麽內情?
經過了工業革命後,大明皇室在幾百年的演變中也退出了絕對權力,而是與內閣共治天下了。如今研究這個皇家秘聞並沒有被禁止,全也因為當年鹹元帝說過一句『事無不可對人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究竟意欲何為?
凡是深入研究那段明史的學者,都有一個同感,鹹元帝朱由檢與歷代的帝王不同,他好像與常規邏輯上的帝王不一樣,但卻難以得出一個完整的推論。人的性格形成都是有跡可循的,是什麽讓一個人與眾不同。
在這場研究中困擾大家的還有兩個人,一位是吳止,字無玥。他以布衣之身出入皇宮,民間多有流傳他的事跡,是當世的神醫,師從吳又可。而真的讓他載入史冊的事件則是他牽動了隱世的百家重新出世,為重新拉開百家爭鳴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偏偏關於他本人的記載寥寥無幾,當百家出世之後,他便飄然隱去,不知蹤影了。
另一位則是鹹元帝從登基開始重用的指揮使雨化田,他與鹹元帝君臣相得,甚至在其退位之後還常伴左右,也是從他開始讓錦衣衛這個部門有了質的改變,不再是一個特.務機構,而逐漸開始演變成國.家.安.全監督機構。
哪怕隻是從史料上來看,兩人之間的關係也不簡單,不能隻用君臣相得來形容,可以說鹹元帝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扭轉了幹坤的變化,其中有很多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最神秘的莫過於雨化田。
從後來解密的錦衣衛檔案中看到,當年錦衣衛做了許多危險的事情,包括了刺.殺藩王,煽.動.民意,調查後金與晉商的關係,隔離鼠疫村莊等等,但是位高權重的雨化田與那些大明以前的權臣不一樣,他好似清清白白的來,揮揮衣袖的走,如此不迷戀權勢便引申出了一個問題,人不為了利益,便是因為感情。兩位君臣僅僅是有史記載中邊有相伴二十年,這會不會是一種不能言說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