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無玥也是一愣,原來這裏頭還有自己的事情。那個用布遮掩口鼻,隻是從朱由檢那裏順耳聽了一句,在宮裏頭有時候為了防止宮人的氣息接觸到皇上用的食物,會讓他們帶上絹布。朱由檢說了如果氣與氣會相互交錯,那麽最需要使用口罩這種東西的人是大夫,他們與患者接觸的時間最長,要學會保護自己。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吳無玥與師傅吳又可的閑談中提到了這一句,竟然啟發了吳又可提前了七八年提出了瘟疫論,更是讓口罩用於醫療領域早了兩百多年。
「你們也都聽到了吳大夫的話,朕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朱由檢直接下了一個結論,他知道一種學說被大家接受是需要時間的,特別是中醫,不像後來的西醫什麽都能在顯微鏡下看到證據,中醫之所以會沒落,就是它的理論沒有直接而直觀的數據作為支持。可是在眼下朱由檢沒有時間,作為皇上有權力直接認可了這種學說。被皇上認可的東西,就算本來還有人懷疑,卻也能名正言順了。「瘟疫的可怕性不用朕說,諸位也都知道。這次發現的早,無論採取什麽方式都要把它扼殺在繈褓中。溫卿家傳朕的旨意,對於山西出現疫情的地方,進行最高級別的隔離,不許人出入,當地的飲水與飲食要嚴格按照朝廷的規定來。傳旨孫傳庭,調集軍隊實施封鎖,無朕的旨意,不得擅離一步。」
「皇上,草民請往山西。」吳又可在他人都露出了驚疑神色時主動請命,他是一個醫者,讀過的醫書比其他人都多,這些年也開始接觸了西洋的病例,忽然他想起了在歐羅巴上的那場黑色病,聽湯若望說那場疾病洗劫了歐羅巴,讓他們幾乎失去了一半的人口。想到這裏他心情一沉,如果山西遇到了也是同類的疫症,那麽大明會死去多少人。不行,他一定要去一探究竟,才能不會於心不安。
朱由檢想說這年頭就是吳又可去了,也不可能找到有效的藥物,抗生素還沒有出現,能觀察病毒的顯微鏡仍然在歐羅巴的土地上剛剛萌芽,但是看到了吳又可的表情,他知道勸不住。偉大的醫者之所以區別與泯泯眾生,那是因為他們有種其他人堅持不了的勇氣與信念。孫思邈說大醫精誠,沒有仁者之心,怎麽可能造就一個偉大的醫者。所以,偉大的人總是少數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也總是鳳毛麟角,如果遇到了最好給予最真誠的祝福。
「朕希望吳大夫能活著迴來,你的理論還沒有著書傳世。」
吳又可走了,然而朱由檢卻希望另一個人迴來,雨化田一直都在山西,而這次不同與上次刺殺皇太極,疾病這樣的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製的。
「他說要等到疫情完全控製了再迴來。」吳無玥沒有想到雨化田竟然會違抗了朱由檢的旨意,居然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朱由檢下達了隔離的指令後,同時也把這次疾病的注意事項一同帶了出去,以吳又可的瘟疫論為依據,要想遏製疫情的傳播,必須做到三點,滅殺傳播的老鼠,同時不讓這些人在人際中傳播,同時也是最後一條人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所有的病患死亡之後必須火葬,讓大火燒去一切的傳染源,在烈火中把黑色的魔鬼付之一炬。
不要以為這是簡單的事情,火葬對於這個年代根深蒂固執著入土為安的人來說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為什麽在死後還不能安寧。所以朝廷說要火葬,必然會引起衝突與流血。
「胡鬧,這是要讓朕下明旨啊!他呆在那裏幹嘛,跳蚤這東西才不管你是誰,都會往身上鑽的。」朱由檢被雨化田的抗旨氣的不輕,說了不要讓他再遇到危險,哪有自己趕著上的。
吳無玥也是無奈,他也不明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雨大人怎麽有這樣的覺悟了,「他讓我對皇上說,他與那些去執行隔離任務的軍士一樣,凡是出任務的都能得到一筆銀子,這些錢軍士已經拿了一半預定的,而要是出了事情,朝廷會給高出三倍的撫恤金,這個人命如草的年代,這樣死去為了家人也算是值得了。所以那些軍士沒有一個想要逃的,他的那份就不用專程再跑一次了,直接存到雨佑仁的帳上。」
第116章
「再搬一些柴火來,等吃了午飯去燒屍體。不過好歹不用擔心燒下去柴火不夠用,今個隻有一具屍體要燒了,聽說最先發病的興縣已經兩個月沒有看到人死了。」
「我不怕柴火不夠,就怕又有傻子衝出來說不讓燒屍體。算算從我們到這裏已經快要一年了,這場鼠疫已經蔓延到了整個山西境內,現在凡是老鼠的巢穴一律搗毀。被說我都習慣每天洗澡了,就怕染上病,這輩子就沒有這樣幹淨過。都說這個疫情的傳染源連死人都不放過,要不燒成灰接觸了還是會感染,可是看著這些人都屍骨無存,隻有一把灰了,難怪村民們不讓燒屍體。」
「所以叫我說人都是不撞南牆不迴頭的,因為反抗燒屍體,被錦衣衛殺了的人也老多了,怎麽還有人對著幹呢?」
「不管怎麽樣,千萬不能讓疫情出山西,我可不想家裏頭也染上這種病。你們也看到了那些屍體的樣子,那些黑色的膿包,看的我飯都吐了幾輪了。」
「應該快到頭了吧。發病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也沒有聽到別的地方被感染,哎,今天都沒有能迴家過年,我出來的時候家裏頭的娃剛落地,我還沒能見一麵呢,迴去之後也不知道記不記得我這個爹。」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吳無玥與師傅吳又可的閑談中提到了這一句,竟然啟發了吳又可提前了七八年提出了瘟疫論,更是讓口罩用於醫療領域早了兩百多年。
「你們也都聽到了吳大夫的話,朕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朱由檢直接下了一個結論,他知道一種學說被大家接受是需要時間的,特別是中醫,不像後來的西醫什麽都能在顯微鏡下看到證據,中醫之所以會沒落,就是它的理論沒有直接而直觀的數據作為支持。可是在眼下朱由檢沒有時間,作為皇上有權力直接認可了這種學說。被皇上認可的東西,就算本來還有人懷疑,卻也能名正言順了。「瘟疫的可怕性不用朕說,諸位也都知道。這次發現的早,無論採取什麽方式都要把它扼殺在繈褓中。溫卿家傳朕的旨意,對於山西出現疫情的地方,進行最高級別的隔離,不許人出入,當地的飲水與飲食要嚴格按照朝廷的規定來。傳旨孫傳庭,調集軍隊實施封鎖,無朕的旨意,不得擅離一步。」
「皇上,草民請往山西。」吳又可在他人都露出了驚疑神色時主動請命,他是一個醫者,讀過的醫書比其他人都多,這些年也開始接觸了西洋的病例,忽然他想起了在歐羅巴上的那場黑色病,聽湯若望說那場疾病洗劫了歐羅巴,讓他們幾乎失去了一半的人口。想到這裏他心情一沉,如果山西遇到了也是同類的疫症,那麽大明會死去多少人。不行,他一定要去一探究竟,才能不會於心不安。
朱由檢想說這年頭就是吳又可去了,也不可能找到有效的藥物,抗生素還沒有出現,能觀察病毒的顯微鏡仍然在歐羅巴的土地上剛剛萌芽,但是看到了吳又可的表情,他知道勸不住。偉大的醫者之所以區別與泯泯眾生,那是因為他們有種其他人堅持不了的勇氣與信念。孫思邈說大醫精誠,沒有仁者之心,怎麽可能造就一個偉大的醫者。所以,偉大的人總是少數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也總是鳳毛麟角,如果遇到了最好給予最真誠的祝福。
「朕希望吳大夫能活著迴來,你的理論還沒有著書傳世。」
吳又可走了,然而朱由檢卻希望另一個人迴來,雨化田一直都在山西,而這次不同與上次刺殺皇太極,疾病這樣的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製的。
「他說要等到疫情完全控製了再迴來。」吳無玥沒有想到雨化田竟然會違抗了朱由檢的旨意,居然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朱由檢下達了隔離的指令後,同時也把這次疾病的注意事項一同帶了出去,以吳又可的瘟疫論為依據,要想遏製疫情的傳播,必須做到三點,滅殺傳播的老鼠,同時不讓這些人在人際中傳播,同時也是最後一條人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所有的病患死亡之後必須火葬,讓大火燒去一切的傳染源,在烈火中把黑色的魔鬼付之一炬。
不要以為這是簡單的事情,火葬對於這個年代根深蒂固執著入土為安的人來說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為什麽在死後還不能安寧。所以朝廷說要火葬,必然會引起衝突與流血。
「胡鬧,這是要讓朕下明旨啊!他呆在那裏幹嘛,跳蚤這東西才不管你是誰,都會往身上鑽的。」朱由檢被雨化田的抗旨氣的不輕,說了不要讓他再遇到危險,哪有自己趕著上的。
吳無玥也是無奈,他也不明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雨大人怎麽有這樣的覺悟了,「他讓我對皇上說,他與那些去執行隔離任務的軍士一樣,凡是出任務的都能得到一筆銀子,這些錢軍士已經拿了一半預定的,而要是出了事情,朝廷會給高出三倍的撫恤金,這個人命如草的年代,這樣死去為了家人也算是值得了。所以那些軍士沒有一個想要逃的,他的那份就不用專程再跑一次了,直接存到雨佑仁的帳上。」
第116章
「再搬一些柴火來,等吃了午飯去燒屍體。不過好歹不用擔心燒下去柴火不夠用,今個隻有一具屍體要燒了,聽說最先發病的興縣已經兩個月沒有看到人死了。」
「我不怕柴火不夠,就怕又有傻子衝出來說不讓燒屍體。算算從我們到這裏已經快要一年了,這場鼠疫已經蔓延到了整個山西境內,現在凡是老鼠的巢穴一律搗毀。被說我都習慣每天洗澡了,就怕染上病,這輩子就沒有這樣幹淨過。都說這個疫情的傳染源連死人都不放過,要不燒成灰接觸了還是會感染,可是看著這些人都屍骨無存,隻有一把灰了,難怪村民們不讓燒屍體。」
「所以叫我說人都是不撞南牆不迴頭的,因為反抗燒屍體,被錦衣衛殺了的人也老多了,怎麽還有人對著幹呢?」
「不管怎麽樣,千萬不能讓疫情出山西,我可不想家裏頭也染上這種病。你們也看到了那些屍體的樣子,那些黑色的膿包,看的我飯都吐了幾輪了。」
「應該快到頭了吧。發病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也沒有聽到別的地方被感染,哎,今天都沒有能迴家過年,我出來的時候家裏頭的娃剛落地,我還沒能見一麵呢,迴去之後也不知道記不記得我這個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