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沒事,朝廷這幾日一點風聲都沒有。」朱由檢握住了雨化田的雙手,讓他看清自己的臉色,「你看我一臉的神清氣爽、麵色紅潤,哪裏像是有事人。你不要擔心了,那些人不會插嘴晉商的事情,鄭三俊在幾天前就把大明律裏頭事關叛國的罪行查了清楚,我讓刑部辛苦了一下,給那些大臣人手抄了一份『如果你與那些反了的商人有關,會有怎麽樣的好下場』,這幾日京城的茶樓中說書的段子都改成法律常識普及了,那些人不會在這個時候求情的。其他的罪名還有人沾染,還是事關與後金串通,叛國的罪名都是仕途上絕不能沾上的東西。」
「就怕有人渾水摸魚,用這樣的罪名來攻殲政敵。」雨化田對官場上的小動作太清楚,「還好這次是鄭三俊主事刑部,他來斷案也能避過了那些多餘的麻煩。」
「鄭三俊是個清正端方的,魏忠賢以前也對他很頭痛,這次用來對付這群官商正是他的擅長之處。加上孫傳庭這兩年搜集的線索與你們抄出來的證據,我一點也不擔心定不了罪。那些大臣也不傻,這樣的情況下,後麵誰接替那些空出的位置更加重要。」朱由檢不怕那些大臣唧唧歪歪,他們真的要發牢騷的時候還沒有到呢。
第二天,看到迴京述職的孫傳庭,溫體仁笑得很和善,皇上看重的人,他才不想對著幹。就與孫傳庭聊了幾句山西的風貌。「這次抓住反賊,孫大人功不可沒。朝廷善待商販,誰想到他們不知感激還勾結後金,真是讓人心寒。要不是皇太極死了,那些皇太極的手下慌亂中也無心顧及這些商販,讓他們露出了馬腳,我們也不知道每年有這些東西都偷運到了後金,這樣的資敵行為,一定要嚴厲懲治。」
孫傳庭也說著麵上的話,「孫某也是謹遵皇命,不敢說苦。這以後,還是要勞煩溫大人,山西這次掃平了一批商家,邊關的官位也空了一大片。那頭空了,這頭又要科考了。特別今年是皇上登基以來第一次開科考,溫大人也要忙起來了。」
溫體仁擺擺手,「都是為了皇上分憂。要說忙還是畢大人忙啊,你們先走一步,這後頭跟著的一車車的抄來的箱子,讓戶部都數不過來了。我昨日看了一眼謄寫的入庫表,這真是嘆為觀止啊。除了那年藩王主動捐獻之外,就沒有見過這麽多的東西入國庫。」
孫傳庭聽到這話也笑了一笑,沒有接話,他與溫體仁都知道,真是這筆財富太多太誘人,所以這次不會有犯了事情的人能逃出來,朝廷要正大光明理直氣壯地收入這筆錢,那麽就有一個嚴肅決絕的態度。不過自己完成了皇上的密令,以後又會調到哪裏去呢。他也想起了一件事情,「溫大人聽說皇上對這次的科舉,附加了一些新的條件?」
☆、第九十六章 (一更)
溫體仁走在京城的街上,雖然距離殿試還有三天的時間,但是商販們都摩拳擦掌起來,有的地下錢莊已經開始設起了賭局,押注今年奪得頭籌將是何地的考生,有的酒樓也打出了中了前三甲在酒樓消費免單的標語。
溫體仁迴想這三四年以來的事情,一時之間竟然有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嘆。他好像已經快要不記得當年在錢謙益背後下冷刀子,一定要把他阻在內閣之外的場景了;也幾乎忘了從前想要能夠權柄在握,為此不惜構陷對手的自己了。溫體仁變了,是皇上把那個隻會用小人手段的人變成了大家嘴中的溫大人。從藩王手裏拿銀子,力排眾議也要讓京營的整頓進行,在京城弄了一個防疫體係,這次又不顧下麵的人心惶惶也要贊同皇上把山西八大商戶給抄家了。溫大人一身清正,不偏不倚,為民請命,不惜得罪權貴。
可是這真的是他自己嗎?或者看著一代新人換舊人,又是一年殿試,這之後會有人被欽點成為狀元,而他也不知道這些後浪何時會推走自己這個前浪。
與孫傳庭想的不一樣,溫體仁這位首輔並沒有參與到這次的科舉中去,不單單是殿試,就是去年的會試,前年的鄉試都沒有參與。或者說皇上不讓他沾染這樣的事情,他不會是張居正,隻能是一個孤臣,沒有任何派係,也不能沾染任何的利益集團,他的背後有皇上,卻沒有朱由檢。
原來他坐在這個位置上一晃也快要三年了,但他並沒有對大事的最終決定權,其實不隻是他,那些大臣們也都是按照著皇上給出的方向前行著。皇上與太上皇相差太大,溫體仁接觸的越久就越在朱由檢的身上找不到一絲皇室中人的感覺,不是說他沒有帝王之心,而是朱由檢喜歡陽謀。
皇上從來都把規則與告誡事前就告訴你,若是按捺不住心中的貪慾,那麽等待你的隻有毫不留情地處罰,若是你踩在了這個線內,那麽就好吃好喝還有一份不錯的官位,看著錢謙益就明白了。當初他與自己的事情鬧得大,若是一般而言自己做了首輔,錢謙益必然外放成了一個小官,可是現在錢謙益在禮部混的不錯,甚至還參與到了編寫曆法的事情中,這可是留名史冊的事情。
「這次的科舉可是今上登基後的第一場殿試,我等也終於有機會麵見天顏了。」
這群考生在酒樓中集會,雖然馬上就要殿試了,但是能走到這一步的都知道眼下已經不是死記硬背就能考中狀元的時候,複習之餘也都會出來小聚,以後都是同朝為官的同僚了,應該要好好走動。
「就怕有人渾水摸魚,用這樣的罪名來攻殲政敵。」雨化田對官場上的小動作太清楚,「還好這次是鄭三俊主事刑部,他來斷案也能避過了那些多餘的麻煩。」
「鄭三俊是個清正端方的,魏忠賢以前也對他很頭痛,這次用來對付這群官商正是他的擅長之處。加上孫傳庭這兩年搜集的線索與你們抄出來的證據,我一點也不擔心定不了罪。那些大臣也不傻,這樣的情況下,後麵誰接替那些空出的位置更加重要。」朱由檢不怕那些大臣唧唧歪歪,他們真的要發牢騷的時候還沒有到呢。
第二天,看到迴京述職的孫傳庭,溫體仁笑得很和善,皇上看重的人,他才不想對著幹。就與孫傳庭聊了幾句山西的風貌。「這次抓住反賊,孫大人功不可沒。朝廷善待商販,誰想到他們不知感激還勾結後金,真是讓人心寒。要不是皇太極死了,那些皇太極的手下慌亂中也無心顧及這些商販,讓他們露出了馬腳,我們也不知道每年有這些東西都偷運到了後金,這樣的資敵行為,一定要嚴厲懲治。」
孫傳庭也說著麵上的話,「孫某也是謹遵皇命,不敢說苦。這以後,還是要勞煩溫大人,山西這次掃平了一批商家,邊關的官位也空了一大片。那頭空了,這頭又要科考了。特別今年是皇上登基以來第一次開科考,溫大人也要忙起來了。」
溫體仁擺擺手,「都是為了皇上分憂。要說忙還是畢大人忙啊,你們先走一步,這後頭跟著的一車車的抄來的箱子,讓戶部都數不過來了。我昨日看了一眼謄寫的入庫表,這真是嘆為觀止啊。除了那年藩王主動捐獻之外,就沒有見過這麽多的東西入國庫。」
孫傳庭聽到這話也笑了一笑,沒有接話,他與溫體仁都知道,真是這筆財富太多太誘人,所以這次不會有犯了事情的人能逃出來,朝廷要正大光明理直氣壯地收入這筆錢,那麽就有一個嚴肅決絕的態度。不過自己完成了皇上的密令,以後又會調到哪裏去呢。他也想起了一件事情,「溫大人聽說皇上對這次的科舉,附加了一些新的條件?」
☆、第九十六章 (一更)
溫體仁走在京城的街上,雖然距離殿試還有三天的時間,但是商販們都摩拳擦掌起來,有的地下錢莊已經開始設起了賭局,押注今年奪得頭籌將是何地的考生,有的酒樓也打出了中了前三甲在酒樓消費免單的標語。
溫體仁迴想這三四年以來的事情,一時之間竟然有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嘆。他好像已經快要不記得當年在錢謙益背後下冷刀子,一定要把他阻在內閣之外的場景了;也幾乎忘了從前想要能夠權柄在握,為此不惜構陷對手的自己了。溫體仁變了,是皇上把那個隻會用小人手段的人變成了大家嘴中的溫大人。從藩王手裏拿銀子,力排眾議也要讓京營的整頓進行,在京城弄了一個防疫體係,這次又不顧下麵的人心惶惶也要贊同皇上把山西八大商戶給抄家了。溫大人一身清正,不偏不倚,為民請命,不惜得罪權貴。
可是這真的是他自己嗎?或者看著一代新人換舊人,又是一年殿試,這之後會有人被欽點成為狀元,而他也不知道這些後浪何時會推走自己這個前浪。
與孫傳庭想的不一樣,溫體仁這位首輔並沒有參與到這次的科舉中去,不單單是殿試,就是去年的會試,前年的鄉試都沒有參與。或者說皇上不讓他沾染這樣的事情,他不會是張居正,隻能是一個孤臣,沒有任何派係,也不能沾染任何的利益集團,他的背後有皇上,卻沒有朱由檢。
原來他坐在這個位置上一晃也快要三年了,但他並沒有對大事的最終決定權,其實不隻是他,那些大臣們也都是按照著皇上給出的方向前行著。皇上與太上皇相差太大,溫體仁接觸的越久就越在朱由檢的身上找不到一絲皇室中人的感覺,不是說他沒有帝王之心,而是朱由檢喜歡陽謀。
皇上從來都把規則與告誡事前就告訴你,若是按捺不住心中的貪慾,那麽等待你的隻有毫不留情地處罰,若是你踩在了這個線內,那麽就好吃好喝還有一份不錯的官位,看著錢謙益就明白了。當初他與自己的事情鬧得大,若是一般而言自己做了首輔,錢謙益必然外放成了一個小官,可是現在錢謙益在禮部混的不錯,甚至還參與到了編寫曆法的事情中,這可是留名史冊的事情。
「這次的科舉可是今上登基後的第一場殿試,我等也終於有機會麵見天顏了。」
這群考生在酒樓中集會,雖然馬上就要殿試了,但是能走到這一步的都知道眼下已經不是死記硬背就能考中狀元的時候,複習之餘也都會出來小聚,以後都是同朝為官的同僚了,應該要好好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