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他下了一盤巨大的棋。表麵上後金仍然時不時地騷擾孫承宗坐鎮的遼東,但是後金的精銳,例如多爾袞與多鐸領兵下,在這一年多裏麵已經幾次向西攻打了蒙古,分化其中各個部落。以精銳之師攻打察哈爾,又多次策動喀喇沁部歸順後金,在鹹元元年又及天聰二年,喀喇沁部與後金達成白馬烏牛盟誓,一同對付林丹汗。
其實在這些年,後金雖然給明朝帶去了很大的威脅,但是它自己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好。遊牧民族對於糧食種植技術掌握的不好,隻能要掠奪大明的食物,可是蒙古在後金的邊上虎視眈眈,林丹汗的威脅是皇太極絕不可以忽視的。既然明朝那裏暫時攻打不了,就先把蒙古這裏給解決了。
皇太極想的更加深,這個年代也許隻有少數的幾個人才敢猜測他的戰略。他決定不再從正麵的遼東戰場攻向大明,如果能從蒙古上麵撕裂一道缺口,不就等於可以繞道長驅直入明朝了嗎?燕山山脈東段的喜峰口,明朝沒有一員猛將坐鎮,到時候後金的鐵騎完全就可以勢如破竹地攻入河北遵化,之後還有誰再能阻止他攻向京城?
其他人也許猜測不到,可惜皇太極遇上了一個不合常理的朱由檢,他從袁崇煥死的那天起,就沒有放鬆對於後金的任何情報。
遼東的局勢多少還能控製在孫承宗的手中,就算是真的打起來了,還有一個緩衝的時間。但是大明與蒙古接壤的這一段真是沒有太多有用的兵力。如此一來,那裏的情報反而至關重要,就算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打仗能手,起碼要知道危險究竟有多近。
雨化田拿來的情報正是從遼東發出的,關於蒙古一帶的最新動向。「在七月的時候,後金與喀喇沁部了,這不是一件好事。曹家還帶了消息,盛京有想要購買更多的糧食,像是在預防明年還會遇到天災。」
「曹三喜也是個人物。」朱由檢放下了手中的情報,這個曹三喜有個專業的形容詞叫做雙麵間諜,不會信奉任何主義隻會顧及手中生意的人,可惜生意敗也生意。
為什麽這樣說呢?如果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信仰而鬥爭,這樣的人很可怕,他們最重要的不是家人更不是生死,而是心中的理想,他們不會為了任何的外力而屈服。可惜曹三喜是個俗人,他沒有理想,隻是想要在亂世之中賺大錢,為了錢的人可以不要命,但是他也往往比別人更加珍惜生命,這一點也不矛盾。
所以,當曹三喜賣明朝的情報賣的正開心,甚至已經打算要走私軍需,他當然做不到走私火器,但是可以插手糧食的時候,就被錦衣衛盯上了。然後就悲劇了,被迫服用了三屍腦神丹,這種無玥拒不承認是他研製的,又被朱由檢親自命名的毒.藥後,就乖乖地順從了。
曹三喜當然憤恨,但是他知道自家已經被錦衣衛盯上了,如果有一絲半點的踏錯,明天說不準就是死期了。關鍵是這種藥太神奇,平時像是極好的補藥,吃了之後牙不疼了,腰不酸了,連走路都生風了,要不是頭一遭心存僥倖差點把自己給疼死的親身體驗,曹三喜都不想要屈服。當然了,屈服的原因很多,還有雨化田的誘之以利等等,就不細說了。
「不過,與後金通商的明朝商家不少,曹家雖然依附了朝廷,難保別人不再透露什麽。」雨化田自從接手了遼東一線的情報工作後,發現那裏簡直是混亂不堪,說得難聽一點,為了生存很多人已經忘了自己姓什麽。
☆、第七十七章 (抓蟲)
商人重利這句話一點都不錯。也難怪從古以來,對於商人大家都帶著一些輕蔑的態度。他們不忠於朝廷,隻是忠於錢財,很難讓人放心。
雨化田的擔憂確實是件棘手的事情,邊境上管得了一個科室管不了一群。所以朱由檢才讓錦衣衛不隻是監控官員,還要牢牢看住這些好像不起眼的商人。其實擱在了後世,在兩國間也有許多東西禁製是交易的,其中莫過不能出賣國家利益,偏偏這些人正踩著底線。
「要全麵禁製與後金通商是不可能的。」朱由檢太清楚這幫人的尿性了,你要斷人家的財路,就算是斷了東邊,他們也會想辦法從西邊走,「這樣做治標不治本,現在也不能從明處施加太多的手段,要是讓皇太極警覺了也不好。」
雨化田總覺得朱由檢另有打算,他本不想問,但想起了他們曾說要慢慢學會相互的信任與坦誠,還是問了出來,「隱之是有釜底抽薪之計?」
朱由檢意味聲長地搖搖頭,「鬼魅魍魎的詭計不能夠真的謀得天下,特別是對付皇太極這樣的人物與他的鐵騎,光有陰謀不行。當然商人重利也不可能改變,所以想要邊境太平,就要不存在這個邊界才行。」
不存在邊界,那就是意味著要徹底地把後金趕出遼東,或者說讓他們就滅絕在那片發跡的土地上。當後金不復存在,所有複雜的局麵也就迎刃而解,隻是其中又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不用多想了,順其自然吧。」朱由檢主動跳過了這個問題,卻說起了今年春節的事情,「已經是臘八了,年節也沒有幾天了。年節雖然禮節繁多也有好事,那些官員不會盡上一些堵心的奏摺來。你也不要太累了,有些事情就放給下頭的人做。」
雨化田瞟了朱由檢一眼,說得容易,也沒有見這人如此做,有些事情不親自處理,總是不可能安心,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就怕出現了紕漏。「你以為誰都是吳大夫,心寬卻不體胖,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得下。」
其實在這些年,後金雖然給明朝帶去了很大的威脅,但是它自己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好。遊牧民族對於糧食種植技術掌握的不好,隻能要掠奪大明的食物,可是蒙古在後金的邊上虎視眈眈,林丹汗的威脅是皇太極絕不可以忽視的。既然明朝那裏暫時攻打不了,就先把蒙古這裏給解決了。
皇太極想的更加深,這個年代也許隻有少數的幾個人才敢猜測他的戰略。他決定不再從正麵的遼東戰場攻向大明,如果能從蒙古上麵撕裂一道缺口,不就等於可以繞道長驅直入明朝了嗎?燕山山脈東段的喜峰口,明朝沒有一員猛將坐鎮,到時候後金的鐵騎完全就可以勢如破竹地攻入河北遵化,之後還有誰再能阻止他攻向京城?
其他人也許猜測不到,可惜皇太極遇上了一個不合常理的朱由檢,他從袁崇煥死的那天起,就沒有放鬆對於後金的任何情報。
遼東的局勢多少還能控製在孫承宗的手中,就算是真的打起來了,還有一個緩衝的時間。但是大明與蒙古接壤的這一段真是沒有太多有用的兵力。如此一來,那裏的情報反而至關重要,就算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打仗能手,起碼要知道危險究竟有多近。
雨化田拿來的情報正是從遼東發出的,關於蒙古一帶的最新動向。「在七月的時候,後金與喀喇沁部了,這不是一件好事。曹家還帶了消息,盛京有想要購買更多的糧食,像是在預防明年還會遇到天災。」
「曹三喜也是個人物。」朱由檢放下了手中的情報,這個曹三喜有個專業的形容詞叫做雙麵間諜,不會信奉任何主義隻會顧及手中生意的人,可惜生意敗也生意。
為什麽這樣說呢?如果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信仰而鬥爭,這樣的人很可怕,他們最重要的不是家人更不是生死,而是心中的理想,他們不會為了任何的外力而屈服。可惜曹三喜是個俗人,他沒有理想,隻是想要在亂世之中賺大錢,為了錢的人可以不要命,但是他也往往比別人更加珍惜生命,這一點也不矛盾。
所以,當曹三喜賣明朝的情報賣的正開心,甚至已經打算要走私軍需,他當然做不到走私火器,但是可以插手糧食的時候,就被錦衣衛盯上了。然後就悲劇了,被迫服用了三屍腦神丹,這種無玥拒不承認是他研製的,又被朱由檢親自命名的毒.藥後,就乖乖地順從了。
曹三喜當然憤恨,但是他知道自家已經被錦衣衛盯上了,如果有一絲半點的踏錯,明天說不準就是死期了。關鍵是這種藥太神奇,平時像是極好的補藥,吃了之後牙不疼了,腰不酸了,連走路都生風了,要不是頭一遭心存僥倖差點把自己給疼死的親身體驗,曹三喜都不想要屈服。當然了,屈服的原因很多,還有雨化田的誘之以利等等,就不細說了。
「不過,與後金通商的明朝商家不少,曹家雖然依附了朝廷,難保別人不再透露什麽。」雨化田自從接手了遼東一線的情報工作後,發現那裏簡直是混亂不堪,說得難聽一點,為了生存很多人已經忘了自己姓什麽。
☆、第七十七章 (抓蟲)
商人重利這句話一點都不錯。也難怪從古以來,對於商人大家都帶著一些輕蔑的態度。他們不忠於朝廷,隻是忠於錢財,很難讓人放心。
雨化田的擔憂確實是件棘手的事情,邊境上管得了一個科室管不了一群。所以朱由檢才讓錦衣衛不隻是監控官員,還要牢牢看住這些好像不起眼的商人。其實擱在了後世,在兩國間也有許多東西禁製是交易的,其中莫過不能出賣國家利益,偏偏這些人正踩著底線。
「要全麵禁製與後金通商是不可能的。」朱由檢太清楚這幫人的尿性了,你要斷人家的財路,就算是斷了東邊,他們也會想辦法從西邊走,「這樣做治標不治本,現在也不能從明處施加太多的手段,要是讓皇太極警覺了也不好。」
雨化田總覺得朱由檢另有打算,他本不想問,但想起了他們曾說要慢慢學會相互的信任與坦誠,還是問了出來,「隱之是有釜底抽薪之計?」
朱由檢意味聲長地搖搖頭,「鬼魅魍魎的詭計不能夠真的謀得天下,特別是對付皇太極這樣的人物與他的鐵騎,光有陰謀不行。當然商人重利也不可能改變,所以想要邊境太平,就要不存在這個邊界才行。」
不存在邊界,那就是意味著要徹底地把後金趕出遼東,或者說讓他們就滅絕在那片發跡的土地上。當後金不復存在,所有複雜的局麵也就迎刃而解,隻是其中又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不用多想了,順其自然吧。」朱由檢主動跳過了這個問題,卻說起了今年春節的事情,「已經是臘八了,年節也沒有幾天了。年節雖然禮節繁多也有好事,那些官員不會盡上一些堵心的奏摺來。你也不要太累了,有些事情就放給下頭的人做。」
雨化田瞟了朱由檢一眼,說得容易,也沒有見這人如此做,有些事情不親自處理,總是不可能安心,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就怕出現了紕漏。「你以為誰都是吳大夫,心寬卻不體胖,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