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州一名幾經變革,而在宋朝仁宗時期,貝州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王則大起義,建立起一個安陽國,讓仁宗很是忙亂了一陣,急忙派重臣文彥博平叛。叛亂平定之後,趙禎為了表示自己『明察聖斷,有恩於民』,改貝州為恩州。


    這些朱由檢知道的不清楚,都是附在上麵的情況寫的,貝誌鋮不知是哪一支貝家的後人。因為上頭對於他的出生說的含糊,在從宋末到明初,歷經了元朝一代,有太多的東西,都已經被蒙軍殺的查無可查了。


    而貝誌鋮的履歷也說不上太出色,雖然早在十八不到的時候,考過了舉人,但是後來就沒有再繼續向上讀書了,勉強靠著書局的營生過活。早年成過親,妻子卻在八年前過世了,眼看年近三十了,並未續娶,居然還沒有孩子,再往下看,也是雙親不在的人。朱由檢看著這個情況,問向吳無玥,「無玥與這位是從前就認識嗎?」


    吳無玥點頭肯定,對於貝誌鋮的事情,卻有些不知從何說起。「王爺,若是翻閱過貝誌鋮的科考卷子,就多少能明白一些。我與他雖說不上熟識,但他也不是當下的讀書人。」


    「也就是說他不是什麽東林黨人吧。」朱由檢把吳無玥沒有說完的話補充了完整,「我要的也不是一般的讀書人。他有什麽長處?」


    「貝誌鋮,從八年前開始就孑然一身,說來他曾北行萬裏,還去過蒙古與黑龍江。」吳無玥這話說的都帶上了一些心虛的聲音,這個年頭哪個正常人能往那裏走,走了還活著迴來了。


    果不其然,朱由檢聽到了這話就疑惑地看向了吳無玥,「這位是怎麽活著迴來的?」


    吳無玥訕訕一笑,世間多有奇人,有的人就是有本事改頭換麵,做到隱藏在人群中,無人能察覺的本事。「王爺,貝誌鋮也許是家學淵源吧,天生有泯然眾人的本事。」


    「把話講清楚了,藏一半掖一半的,像什麽樣子。」朱由檢沒有好氣地瞪了一下吳無玥,這人神秘兮兮的,他認識的人也都不正常。


    吳無玥倒也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來話長,那些世家遺民們,藏在民間,一代一代,帶著先人的理念,守著不改的風骨,但是最後還是躲不過政局的變革,刀劍的無情,越來越少了。


    也許沒有朱由檢這個人,等著大明氣數將盡,被北邊的後金人打入中原之地後,就沒有多少人還能留下來了。他們有人躲過了元朝,卻也沒有在明朝中真的再起,而這百來年的朝局,從張居正之後,就越來越烏煙瘴氣了。


    「我還真說不清貝誌鋮祖上師承哪家,他們這一支都是單傳,有個說不上是大本事的本事,懂得一些趨利避害的手段,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會讓人注意到。」吳無玥勉強找了一個話頭切入,「我的那張地圖,就是他給補全的,他擅長工筆畫,鷹鶻畫的尤其好,要是王爺相信,就與唐朝的貝俊也許是一家人。」


    那張記錄詳盡的地圖可不是簡單的東西,朱由檢聽著吳無玥的話,稍微的愣了一下,原來以為是吳無玥家中傳下來的東西,沒有想到這裏頭還有貝誌鋮的事情。「算了,我也不是一定要追根究底,隻是人一定要可靠才行。膠州灣那邊的事情,可不是小事情。不過既然無玥你覺得可以,那就用他吧。」


    吳無玥聞言神情一鬆,朱由檢說來也算是用人不疑了,雖然不疑不代表真的信任,但是能到這一步就很好了。說來像是他們這些身上藏著一些舊事的人,並不像是世人想的那樣,一定會入朝為官,要封王拜相出人頭地,因為歷史與過去早就說過一個道理,王朝更替難以避免,有些所謂的功名利祿還不如花間一壺酒。大隱隱於市,也許才是最好的歸宿。


    就聽到朱由檢繼續說,「膠州灣那裏的造船才是最關鍵的,圖紙希聲已經帶來了,工匠們也從福建那裏引入了一些,那些人的安置,你讓謝蘊修與貝誌鋮看著,還是以厚待為主,但是風聲是萬萬不得露出半分的,在黃島上頭的事情,也會有一對錦衣衛看著,這裏麵的關節你需要與兩人事先說個明白。他們雖然有才,但是都是獨自生活慣了,就怕不習慣有人看著。」


    吳無玥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民間對錦衣衛的風評,算不是正麵,他們的狠辣也是深入人心的,而辭官的謝蘊修還有古怪的貝誌鋮太久沒有與這些人打交道了,就怕適應期會長了一些,這可要不得。「王爺,我想再迴一次膠州灣,當麵囑咐他們。還有一些事情,也要稍微交代一下。」


    「這個時候離開?」朱由檢稍微猶豫了一下,吳無玥在信陽其實也就是一個大夫的作用,當然是大材小用了,但是他還帶著小土豆呢。「說起來確實是應該讓你走,與我一同困在這裏不是一個事情,但是……」


    還沒有等著朱由檢決定吳無玥到底應該何時離開,一道聖旨到了信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聞信王長子聰慧伶俐,品性敦良,賜名朱慈烜。又及信陽苦寒,信王為民勞心多時,朕甚念之,著信王攜子迴京。……」


    朱由檢跪在地上,這聖旨後半段那些巴拉巴拉的話,也沒有在聽下去的必要,總之就是一句話,老哥想他了,聽說他的孩子身體也不算好,還不迴來,這裏有太醫可以看病,信陽那個地方有什麽好的大夫啊!還不馬上給我把全家人帶上都迴來。


    「恭謝聖恩。」朱由檢雙手過頭,接過了這道他看起來簡直就是不知所雲的聖旨,卻還要在臉上笑著,讓王承恩把打賞的錢給了那個傳旨的太監,別說這個是熟人,也是魏忠賢身邊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海十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海十八並收藏[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