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原來這一切不過是他的臆測,如果一個人對待骨肉也到了如此冷靜的地步,比起曾經寵愛萬貴妃,而不顧他人的成化帝,朱由檢卻是潛龍在淵、君心似海。而那句『你放心,這樣的日子用不了多久了』更是讓雨化田心中一寒,要結束這樣偷偷對換孩子的日子,除非九五之尊之位換人來做!
想到這裏雨化田心中更加的煩躁,蹭的站了起來,走出了房間。外麵仍舊是疾風驟雨,雨勢磅礴地打進了迴廊裏頭,被這樣的水氣一淋,一股寒意鑽進了衣領中。可是剛才那一瞬間,朱由檢的手在自己額頭上留下的溫度,不知為何的更加的印象深刻了。
要是對著自己的孩子也沒有用上真心,那麽對著一個下臣,那人還會有真心嗎?雨化田不知道答案,而其中難以說清是,他也不知道是自己不想知道答案,還是自己不能知道答案。
「阿嚏!」吳無玥在房間裏頭打了好幾個噴嚏,看的一邊的馬錢子隻嘮叨,公子是不是得了風寒了啊,把吳無玥煩的可以。為自己把了下脈,明明身體健康啊。這樣的情況,難道是自己無辜躺槍了。有什麽苦差事臨頭了?
受不了馬錢子的嘮叨,吳無玥也逃到了迴廊上來吹雨了。就看到了雨化田一個人在那裏不知才沉思什麽的樣子,吳無玥心中一個咯噔,朱由檢居然不在,這說明什麽?!孩子難道歸他們管了。完了,完了,接受這樣的一個任務,絕不是好事。
再說一走了之的朱由檢,對著王承恩的那番稟報,從始至終表情就沒有變過,聽了被認定有嫌疑的那些人,朱由檢隻是平靜地喝了一口清水,「大伴,這清水的味道可也是不錯,無味才不會多事。」
☆、第三十四章
王承恩聽得一愣。不為別的,隻是太久沒有聽到王爺稱唿自己大伴了。而後,他馬上跪了下來,低頭請罪說,「雜家辦事不利,還請王爺降罪。」
王承恩不是傻子,當下就聽懂了朱由檢的話,這個王府不幹淨,後院兩位接連中招,連孩子也在生下來之後就中了毒。所以唯一幹淨的隻有清水了,王爺也隻能喝清水,因為清水無味,才不會被下了藥還分辨不出來。出現這樣的事情,作為王府的總管來說,自己有著難辭其咎的責任。
朱由檢半晌沒有出聲,緩緩摩挲著手中的杯子。這樣的沉默也讓王承恩提心弔膽了許久,不知要會要麵對什麽樣的處罰,而從前那個會叫自己大伴的王爺,似乎早就消失在了記憶中。
「大伴,雖說你也才十二三歲的樣子,可你跟著我好像也有四五年了吧。」朱由檢沒有頭尾地來了這麽一句話,他的眼神像是看著王承恩,卻又像是看著更加難以觸摸的影像,「你還記得曹化淳吧。要說你掛在曹公公的名下,但是你們也沒有見過幾麵吧。他離開京城已經多年,也不知道他在金陵過的如何了?」
王承恩聽著這話,放空了腦袋,後背開始冒出了汗來,曹化淳這個信王府曾經的太監總管,他當然知道。傳聞曹化淳天資聰慧,勤奮好學,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在宮中風評不錯。先帝在位時候,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後來被派到了信王府中,侍奉五皇子朱由檢。但是先帝駕崩後,天啟皇帝登基,魏忠賢得握大權,害死了王安,曹化淳也被逐出了京城,現今在南京待罪。自己剛入宮的時候,是見過曹化淳,那個時候他不過是個無名小卒,與那位受寵的曹公公,根本攀不上什麽關係,雖然說掛在了曹公公的名下,隻是因為他也入了信王府的關係。
如今王府出了這樣一檔子事情,王爺為什麽要提起曹化淳,難道是在做什麽比較?王承恩腦中閃過猜測,卻更怕朱由檢認定其他的事情,比如其實自己能進入信王府,確實也與魏忠賢有關。
朱由檢沒有要聽王承恩的迴答。對於眼前的這個人,知道明史的人,總會多留意一分。
在崇禎帝窮途末路的時候,身邊隻剩下了一個太監,就是王承恩,他陪著曾經的九五之尊走上了黃泉路。直到生死關頭,崇禎帝身邊也隻有一個太監,一同吊死在煤山上。那樣殉葬赴死的忠貞,究竟有幾分是歷史的必然,還有幾分是人心的真實,都被滾滾煙塵埋沒。後人能知道的少之又少。隻是因為明朝的最後有了這樣一個太監,讓太監這個詞多了一份悲壯。
青史成灰,其中的真相,朱由檢無從判斷,但對著一個能夠簡在帝心的太監,絕不能用好壞,或者簡單的正邪去判斷。能在深宮中有一席之地,心地不會純良,更不會不懂權衡利弊。最初的時候,王承恩進入信王府,背後有著多少魏忠賢的手筆呢。
隻是王承恩懂得如何取捨,也知道怎麽活得更好。也許,在這之上,他還有這一種氣節,一種被太多人丟棄的氣節,就是一旦決定了忠心,就一條道走到黑的覺悟。
朱由檢不知道這個時候,王承恩是不是已經做好了選擇,可這一次的事情過後,他必須做出選擇。山雨欲來風滿樓,朱由檢敏銳地覺得時間也許不多了,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是要明確地抓住什麽,而在內侍之中,王府之中管事的那位一定要能夠堅定地站在魏忠賢的對立麵。曹化淳如是,王承恩也必須如此。
「王承恩,你跟我到了信陽,是信王府的總管,那麽你就要明白坐在這個位子上意味著什麽。」好半響之後,朱由檢才又說話了,他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想想從前的王安,再想想曹化淳,看著如今的魏忠賢,你也要做個明白人才好。記住,我隻給你這樣一個機會。」
想到這裏雨化田心中更加的煩躁,蹭的站了起來,走出了房間。外麵仍舊是疾風驟雨,雨勢磅礴地打進了迴廊裏頭,被這樣的水氣一淋,一股寒意鑽進了衣領中。可是剛才那一瞬間,朱由檢的手在自己額頭上留下的溫度,不知為何的更加的印象深刻了。
要是對著自己的孩子也沒有用上真心,那麽對著一個下臣,那人還會有真心嗎?雨化田不知道答案,而其中難以說清是,他也不知道是自己不想知道答案,還是自己不能知道答案。
「阿嚏!」吳無玥在房間裏頭打了好幾個噴嚏,看的一邊的馬錢子隻嘮叨,公子是不是得了風寒了啊,把吳無玥煩的可以。為自己把了下脈,明明身體健康啊。這樣的情況,難道是自己無辜躺槍了。有什麽苦差事臨頭了?
受不了馬錢子的嘮叨,吳無玥也逃到了迴廊上來吹雨了。就看到了雨化田一個人在那裏不知才沉思什麽的樣子,吳無玥心中一個咯噔,朱由檢居然不在,這說明什麽?!孩子難道歸他們管了。完了,完了,接受這樣的一個任務,絕不是好事。
再說一走了之的朱由檢,對著王承恩的那番稟報,從始至終表情就沒有變過,聽了被認定有嫌疑的那些人,朱由檢隻是平靜地喝了一口清水,「大伴,這清水的味道可也是不錯,無味才不會多事。」
☆、第三十四章
王承恩聽得一愣。不為別的,隻是太久沒有聽到王爺稱唿自己大伴了。而後,他馬上跪了下來,低頭請罪說,「雜家辦事不利,還請王爺降罪。」
王承恩不是傻子,當下就聽懂了朱由檢的話,這個王府不幹淨,後院兩位接連中招,連孩子也在生下來之後就中了毒。所以唯一幹淨的隻有清水了,王爺也隻能喝清水,因為清水無味,才不會被下了藥還分辨不出來。出現這樣的事情,作為王府的總管來說,自己有著難辭其咎的責任。
朱由檢半晌沒有出聲,緩緩摩挲著手中的杯子。這樣的沉默也讓王承恩提心弔膽了許久,不知要會要麵對什麽樣的處罰,而從前那個會叫自己大伴的王爺,似乎早就消失在了記憶中。
「大伴,雖說你也才十二三歲的樣子,可你跟著我好像也有四五年了吧。」朱由檢沒有頭尾地來了這麽一句話,他的眼神像是看著王承恩,卻又像是看著更加難以觸摸的影像,「你還記得曹化淳吧。要說你掛在曹公公的名下,但是你們也沒有見過幾麵吧。他離開京城已經多年,也不知道他在金陵過的如何了?」
王承恩聽著這話,放空了腦袋,後背開始冒出了汗來,曹化淳這個信王府曾經的太監總管,他當然知道。傳聞曹化淳天資聰慧,勤奮好學,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在宮中風評不錯。先帝在位時候,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後來被派到了信王府中,侍奉五皇子朱由檢。但是先帝駕崩後,天啟皇帝登基,魏忠賢得握大權,害死了王安,曹化淳也被逐出了京城,現今在南京待罪。自己剛入宮的時候,是見過曹化淳,那個時候他不過是個無名小卒,與那位受寵的曹公公,根本攀不上什麽關係,雖然說掛在了曹公公的名下,隻是因為他也入了信王府的關係。
如今王府出了這樣一檔子事情,王爺為什麽要提起曹化淳,難道是在做什麽比較?王承恩腦中閃過猜測,卻更怕朱由檢認定其他的事情,比如其實自己能進入信王府,確實也與魏忠賢有關。
朱由檢沒有要聽王承恩的迴答。對於眼前的這個人,知道明史的人,總會多留意一分。
在崇禎帝窮途末路的時候,身邊隻剩下了一個太監,就是王承恩,他陪著曾經的九五之尊走上了黃泉路。直到生死關頭,崇禎帝身邊也隻有一個太監,一同吊死在煤山上。那樣殉葬赴死的忠貞,究竟有幾分是歷史的必然,還有幾分是人心的真實,都被滾滾煙塵埋沒。後人能知道的少之又少。隻是因為明朝的最後有了這樣一個太監,讓太監這個詞多了一份悲壯。
青史成灰,其中的真相,朱由檢無從判斷,但對著一個能夠簡在帝心的太監,絕不能用好壞,或者簡單的正邪去判斷。能在深宮中有一席之地,心地不會純良,更不會不懂權衡利弊。最初的時候,王承恩進入信王府,背後有著多少魏忠賢的手筆呢。
隻是王承恩懂得如何取捨,也知道怎麽活得更好。也許,在這之上,他還有這一種氣節,一種被太多人丟棄的氣節,就是一旦決定了忠心,就一條道走到黑的覺悟。
朱由檢不知道這個時候,王承恩是不是已經做好了選擇,可這一次的事情過後,他必須做出選擇。山雨欲來風滿樓,朱由檢敏銳地覺得時間也許不多了,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是要明確地抓住什麽,而在內侍之中,王府之中管事的那位一定要能夠堅定地站在魏忠賢的對立麵。曹化淳如是,王承恩也必須如此。
「王承恩,你跟我到了信陽,是信王府的總管,那麽你就要明白坐在這個位子上意味著什麽。」好半響之後,朱由檢才又說話了,他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想想從前的王安,再想想曹化淳,看著如今的魏忠賢,你也要做個明白人才好。記住,我隻給你這樣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