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兩漢複仇之風


    這時典韋和老黃迴來了,劉飛讓他們把調查結果當著大家的麵說一說吧!典韋先說了調查結果和證人、證詞都表明盜賊是個慣犯,老黃也說了調查結果同樣出示了證人、證詞表明這個少年對父親至誠至孝,劉飛對少年說:你雖然打傷令尊但是無心之失,也要進行懲罰就是打掃你們裏巷一月為懲罰,同時好好練習身手。你可服氣?父子兩個感恩戴德,表示同意判決。劉飛有看著盜賊說道:張三平日欺壓鄰裏,屬於慣犯多次打傷他人,更是期滿上官,威脅苦主於情不孝父母,於理不睦鄰裏,於法屢教不改,所以數罪並罰秋後處斬你可服氣,張三垂頭喪氣的表示服氣。


    兩漢之世,先是商賈不能入仕,後是有市籍者不能入仕,漢之“七科謫”,七種被征發去邊疆戍衛的人,“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從賈人到第七其實都是商賈。:“《春秋》之義,子不報仇,非子也”《春秋》講了很多複仇的故事。董仲舒說:“《春秋》之義,臣不討賊非臣,子不複仇非子也。”最有名的蘇不韋,複仇的對象是國家的財政部長,因此人防範森嚴,難以下手,就挖了此人父親的墳,斷其父之頭,卻得到了郭林宗的讚譽:“力唯匹夫,功隆千乘”。


    因為母親受到侮辱而殺人的還有一個:陽球。“陽球,字方正,漁陽泉州人也。家世大姓冠蓋。球能擊劍,習弓馬。性嚴厲,好申、韓之學。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結少年數十人,殺吏,滅其家,由是知名”。陽球是靈帝年間的名臣,當過司隸校尉,大殺宦官。


    因這種風氣,社會上廣泛存在對複仇者的同情和支持,當時的官吏如果給複仇者減刑或者放走他們,會得到民間的稱讚。


    兩漢時複仇風氣最烈的地方:西漢時是一在關中,二在潁川、南陽、河內、洛陽,三在太原、上黨等地。


    潁川等地在先秦時是韓、魏故地,戰國時這裏的複仇風習就十分盛行,孟子還專門講過。西漢時不少為人複仇的俠者都是這裏的人,如郭解、韓孺、劇孟、薛況。時人對這個地區重於報仇的民風是感受一致的,西漢中期的鄒陽說:“韓魏時奇節”,奇節就是指為人報仇之風。兩漢之際,寇恂也對劉秀說:“潁川剽輕”,複仇風盛,建議以精兵駐守。


    東漢時,複仇風氣的地域有所變化,太原、上黨地區的複仇風習有所減弱,關中依舊保留了濃鬱的複仇習俗,不過從文獻來看,是時內地複仇最烈的是潁川、南陽及鄰近一帶,見之於史的東漢複仇事例大都發生在這裏。


    越是戰亂,複仇越烈。曹植《精徵篇》:“壯年報父仇,身末垂功名”,《結客篇》:“結客少年揚,抱怨洛北芒”。結客,就是結交賓客。


    最後說一下兩漢法律對複仇的定義和懲罰。


    秦漢之際,複仇是被視為正義的。


    西漢建立後,複仇是非法的。


    新莽末至東漢建立,複仇是失控的


    和帝永元九年到東漢末,處於對複仇的嚴格控製期,廢除了《輕侮法》,為父母報仇也要受到嚴懲了。放走複仇之人的官吏也要受到懲罰,如前邊提到的張歆就棄官亡命了。在這個時期,雖對複仇的行為嚴格控製,但權勢之家在殺人後卻可避免法律的製裁,如夏侯惇、如陽球。


    兩漢的複仇之風,荀悅曾經做過一番論述:“或問複仇古義也。曰:‘仇,複仇可乎’?曰:‘不可’。曰:‘然則如之何’?曰:‘有縱有禁,有生有殺,斷之以法,是謂義法並立’。”荀悅認為既要靠法律來約束,也要通過避仇來防止複仇行為的滋長。也是劉飛要表達的觀點和理念。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評價票破千,加更


    鮮花破千,加更


    書評破百,加更


    跪求鮮花、評價票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國運之開疆拓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MRuK6u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MRuK6u並收藏大漢國運之開疆拓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