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衍卻轉過頭,淡淡道:「有她在,我便什麽都很想要。」
可若沒有她在,縱是後宮三萬麗人、三萬萬佳姝,又能有什麽區別?
「知道江湖與朝堂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麽嗎?」李承衍抬起眼睛, 又望了一眼月亮。
「高台上一場比武,就算輸了也不過從頭再來。可朝堂上刀光劍影,到頭來,你我能否看見明朝這般皎潔的月光,都是未知之數。」
「是以,江湖上有仁德道義,放在我這裏,便隻有成王敗寇了。」
三月,先皇百日忌。
齊王李承衍率十萬大軍,攻打黃崖關守城。
十餘撞車齊排並進,跟在烈焰熊熊的火車之後,朝著黃崖關的城門撞去。
城牆外早有工兵填滿戰壕,高高架起雲梯。黃崖關守兵但凡露頭,必會被穿雲弩洞穿眉心,立時斃命。
攻城開始不過兩個時辰,一向固若金湯的黃崖關城牆便搖搖欲墜,城破仿佛已近在眼前。
齊王軍中一片喜氣,無人料到百年天塹竟被攻破得如此容易,人人摩拳擦掌,俱想早日入城,以償冬日駐營之苦楚。
撞車之後,騎兵與步兵紛紛跟上,一點點迫近,隻待主將揮旗下令,便會一個接一個地爬上雲梯。
荀遠緊緊跟在李承衍身邊:「殿下還在等什麽?」
李承衍卻有一瞬間的恍惚,抬眼望天,隻見方才還雲海浩瀚晴空萬裏的天空,剎那間晦暗不明。濃厚的雲層遮住了太陽,看不見半點日光。
「這日頭…比不過昨夜的月光更明亮。」他喃喃道,輕聲說。
一句言畢,荀遠甚至來不及迴李承衍一句話,震耳欲聾的響聲便在城牆上響起。
灰燼寂然而起,黑霧騰空籠罩,仿若邯鄲城前鄭三琯火燒雲梯往日重現。
而那雷鳴般的轟響卻又一聲接著一聲,未曾停歇。
「火銃!舉盾!」荀遠高舉盾牌,緊緊護在李承衍身旁,「殿下,火銃換火藥極慢,待躲過這一波攻擊,我們趁勢攻城!」
李承衍卻沉沉抬起手:「不,這絕不是火銃。」
話音未落,血肉模糊的殘肢恰好從天而降,跌落在李承衍的馬前。頂在最前的撞車伴隨著一聲巨響四分五裂,木塊飛濺。
仿佛天雷降臨,每一聲巨響後,都會有一片地方被夷為平地。握在手中的盾牌仿佛一張任人拿捏的碎紙片,頃刻間灰飛煙滅。
黃崖關的城牆上出現數架黑黝黝的圓黑洞——像是火銃的銃孔,卻又大上許多許多。
「火門炮!」有人大喊,「是扶桑的火門炮!」
齊王軍中有兵士自幼長於閩浙一帶,縷受倭寇侵擾,曾親眼見識過火門炮威力,驚慌失措。
一時軍心渙散,人人自危。
荀遠牙關緊咬,一刀劈下,砍斷那人頭顱,怒道:「什麽火門炮!不過兩三支破鳥銃,竟將你們嚇成這樣!軍中再有人擾亂軍心,以奸細論處,斬立決!」
被斬下的頭顱仍掛在刀尖,荀遠迴過頭,撞進李承衍深沉的目光中。
江湖上有仁德道義,有真相;戰場上,卻隻有你死我活,隻有成王敗寇。
路已走到了今天,就算不想走也得一步步往下走。
荀遠舉劍高唿:「齊王殿下乃真龍天子,自有神兵相護!」
李承衍亦調轉韁繩,紅纓在風中飄搖,金刀出鞘,一馬當先。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朝前衝著,風從頰邊唿嘯而過,心中卻驀然悲涼一片。
當日程雲與三琯遠赴隴西,他派荀遠小心跟隨,一是為了護三琯平安,二是為了探明此二人深秋離京,遠赴陰山,到底圖謀為何。
直至三琯於石羊河中失蹤,他急怒攻心親往隴西,這才逐漸忘記了自己的本意。
盧燕太子的陰山寶藏,他李承衍從來不放在眼中,隻當是那笑話一場。
可他明明知道…明明知道程雲與三琯徘徊陰山必有所求,卻不得不因為父皇去世,萬裏奔喪迴到黃崖關前。
時也,命也 。
程雲和三琯在陰山中尋到至純硫磺硝石,填入扶桑火門炮,成為了無可戰勝的天降神器。
戰馬嘶吼悲鳴,撞車四分五裂,雲梯上被人澆下桐油,霎時間火光一片。
兵馬陣型潰亂,炮火到達處,寸草不生,死傷無數。
李承衍臂間挎著穿雲弩,足尖點在馬背上,高高躍至木幔車上。他眯起眼睛,穩穩射/出一箭,城樓上掌炮的小兵額間中箭,跌落城樓。
可不過是杯水車薪。
立時有人頂上了那小兵的位置,將幽深的炮筒直直對準木幔車,發出震天的雷鳴。
「殿下!小心!」荀遠臉色劇變,飛身撲上前。
卻哪裏還來得及?
幔車四分五裂,轟然坍塌在地。
掌車的小兵被攔腰砸斷,在積雪剛融的黃泥地上裂成兩截,鮮血橫流。
李承衍靠著一身功夫勉力支持,狼狽落在地上,失卻了□□坐騎。
「殿下,騎我的馬!」
軍中主將,如何可以無馬?荀遠毫不猶豫將韁繩甩了出去,李承衍縱身躍起,迴身再想拽荀遠上馬,卻隻見到馬蹄騰起的滾滾黃煙。
敗勢已初現。
李承衍振臂,下令齊軍迴撤保存實力。
而始終緊閉的黃崖關城門,卻在此時緩緩打開。
可若沒有她在,縱是後宮三萬麗人、三萬萬佳姝,又能有什麽區別?
「知道江湖與朝堂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麽嗎?」李承衍抬起眼睛, 又望了一眼月亮。
「高台上一場比武,就算輸了也不過從頭再來。可朝堂上刀光劍影,到頭來,你我能否看見明朝這般皎潔的月光,都是未知之數。」
「是以,江湖上有仁德道義,放在我這裏,便隻有成王敗寇了。」
三月,先皇百日忌。
齊王李承衍率十萬大軍,攻打黃崖關守城。
十餘撞車齊排並進,跟在烈焰熊熊的火車之後,朝著黃崖關的城門撞去。
城牆外早有工兵填滿戰壕,高高架起雲梯。黃崖關守兵但凡露頭,必會被穿雲弩洞穿眉心,立時斃命。
攻城開始不過兩個時辰,一向固若金湯的黃崖關城牆便搖搖欲墜,城破仿佛已近在眼前。
齊王軍中一片喜氣,無人料到百年天塹竟被攻破得如此容易,人人摩拳擦掌,俱想早日入城,以償冬日駐營之苦楚。
撞車之後,騎兵與步兵紛紛跟上,一點點迫近,隻待主將揮旗下令,便會一個接一個地爬上雲梯。
荀遠緊緊跟在李承衍身邊:「殿下還在等什麽?」
李承衍卻有一瞬間的恍惚,抬眼望天,隻見方才還雲海浩瀚晴空萬裏的天空,剎那間晦暗不明。濃厚的雲層遮住了太陽,看不見半點日光。
「這日頭…比不過昨夜的月光更明亮。」他喃喃道,輕聲說。
一句言畢,荀遠甚至來不及迴李承衍一句話,震耳欲聾的響聲便在城牆上響起。
灰燼寂然而起,黑霧騰空籠罩,仿若邯鄲城前鄭三琯火燒雲梯往日重現。
而那雷鳴般的轟響卻又一聲接著一聲,未曾停歇。
「火銃!舉盾!」荀遠高舉盾牌,緊緊護在李承衍身旁,「殿下,火銃換火藥極慢,待躲過這一波攻擊,我們趁勢攻城!」
李承衍卻沉沉抬起手:「不,這絕不是火銃。」
話音未落,血肉模糊的殘肢恰好從天而降,跌落在李承衍的馬前。頂在最前的撞車伴隨著一聲巨響四分五裂,木塊飛濺。
仿佛天雷降臨,每一聲巨響後,都會有一片地方被夷為平地。握在手中的盾牌仿佛一張任人拿捏的碎紙片,頃刻間灰飛煙滅。
黃崖關的城牆上出現數架黑黝黝的圓黑洞——像是火銃的銃孔,卻又大上許多許多。
「火門炮!」有人大喊,「是扶桑的火門炮!」
齊王軍中有兵士自幼長於閩浙一帶,縷受倭寇侵擾,曾親眼見識過火門炮威力,驚慌失措。
一時軍心渙散,人人自危。
荀遠牙關緊咬,一刀劈下,砍斷那人頭顱,怒道:「什麽火門炮!不過兩三支破鳥銃,竟將你們嚇成這樣!軍中再有人擾亂軍心,以奸細論處,斬立決!」
被斬下的頭顱仍掛在刀尖,荀遠迴過頭,撞進李承衍深沉的目光中。
江湖上有仁德道義,有真相;戰場上,卻隻有你死我活,隻有成王敗寇。
路已走到了今天,就算不想走也得一步步往下走。
荀遠舉劍高唿:「齊王殿下乃真龍天子,自有神兵相護!」
李承衍亦調轉韁繩,紅纓在風中飄搖,金刀出鞘,一馬當先。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朝前衝著,風從頰邊唿嘯而過,心中卻驀然悲涼一片。
當日程雲與三琯遠赴隴西,他派荀遠小心跟隨,一是為了護三琯平安,二是為了探明此二人深秋離京,遠赴陰山,到底圖謀為何。
直至三琯於石羊河中失蹤,他急怒攻心親往隴西,這才逐漸忘記了自己的本意。
盧燕太子的陰山寶藏,他李承衍從來不放在眼中,隻當是那笑話一場。
可他明明知道…明明知道程雲與三琯徘徊陰山必有所求,卻不得不因為父皇去世,萬裏奔喪迴到黃崖關前。
時也,命也 。
程雲和三琯在陰山中尋到至純硫磺硝石,填入扶桑火門炮,成為了無可戰勝的天降神器。
戰馬嘶吼悲鳴,撞車四分五裂,雲梯上被人澆下桐油,霎時間火光一片。
兵馬陣型潰亂,炮火到達處,寸草不生,死傷無數。
李承衍臂間挎著穿雲弩,足尖點在馬背上,高高躍至木幔車上。他眯起眼睛,穩穩射/出一箭,城樓上掌炮的小兵額間中箭,跌落城樓。
可不過是杯水車薪。
立時有人頂上了那小兵的位置,將幽深的炮筒直直對準木幔車,發出震天的雷鳴。
「殿下!小心!」荀遠臉色劇變,飛身撲上前。
卻哪裏還來得及?
幔車四分五裂,轟然坍塌在地。
掌車的小兵被攔腰砸斷,在積雪剛融的黃泥地上裂成兩截,鮮血橫流。
李承衍靠著一身功夫勉力支持,狼狽落在地上,失卻了□□坐騎。
「殿下,騎我的馬!」
軍中主將,如何可以無馬?荀遠毫不猶豫將韁繩甩了出去,李承衍縱身躍起,迴身再想拽荀遠上馬,卻隻見到馬蹄騰起的滾滾黃煙。
敗勢已初現。
李承衍振臂,下令齊軍迴撤保存實力。
而始終緊閉的黃崖關城門,卻在此時緩緩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