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開解心結
聞聽此言,宋徽頓時有些沉不住氣:“李大人,這件事情可不能隨便推斷,如果我父皇真的有危險,那我絕對不能坐視不理!”
“殿下一片孝心,下官可以理解,可是現在的情況卻絕非是你,我所看到的這麽簡單,咱們現在都已經被卷入到了這場亂局之中,就算殿下真的有心想要迴京,太子也絕對不會讓您如願。”
“與其在這白白擔憂,還不如想辦法如何說服遼國停手。隻有這樣咱們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轉頭對付太子!”
劉懷雖然對晉皇忠心耿耿,可此時他卻更加讚同李秋遠的說法。
他深知宋徽和太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和太子相比,宋徽簡直就是一隻羽翼未豐的雛鳥。
他們二者想要旋,甚至是想要爭奪儲君之位,那宋徽恐怕沒有半點勝算。
宋徽轉頭看向了劉懷,似乎想讓劉懷替他說句公道話。
可劉懷此時卻隻是無奈歎了口氣:“殿下,您的心情,奴婢能夠理解,但是李大仁剛剛說的沒錯,如果您現在返迴京城,那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落入太子的圈套。”
“陛下現在的處境可能的確有些危險,可是朝廷中卻不乏忠臣良將,就算太子想要逼宮,那也絕對不會那麽容易。”
“陛下之所以讓我將軍隊全都帶到這裏,應該也是想要借此機會扶持您的黨羽,充盈您的羽翼,您若是真想救陛下於水火,那就應該聽從李大人的安排,畢竟咱們現在所能信任的就隻有李大人了!”
不知不覺間,李秋遠已經成為了晉皇的托孤重臣。
雖然他不想卷入到這場事端之中,不過很顯然他現在已經沒有抽身的機會了。
想到此處,李秋遠無奈歎了口氣,他抬頭對宋徽說道:“殿下,您現在隻能聽從我的安排,因為也隻有我才能將您扶持上皇位。”
“遼國現在的情況我想您應該已經看到了,您總不想不耶律傑的後塵,最後落得一個被驅逐到其他國家苟延殘喘的下場吧?”
“兩國之間的情況雖然有所不同,可是太子和耶律祁何其相似,他們兩人身後都有氏族的扶持,這就是為何他們能夠專橫獨斷的原因。”
“晉皇應該就是看到了遼國此時的下場,所以才會想著廢黜太子,隻有這樣才能讓晉國走的更加長遠。”
“您擔心禁黃我可以理解,畢竟您身為人子,理應擔心自己的父親,可是我更希望您能夠以天下為重,知道現在的情況有多嚴峻。”
“如果您現在一意孤行,那恐怕連我都幫不了,您隻有留在這裏才是您最好的選擇,畢竟這裏距離京城上有一段距離,就算太子真的想要發兵來此,那也要先掂量一下才是!”
李秋遠這番話說的可謂是十分直白。
宋徽剛剛生出的逆反心理,此時全都蕩然無存。
他可以不聽從李秋遠的意見,可是那要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
現在朝廷調來的士兵和原本聚雄關的守軍現在全都聽從於李秋遠。
這裏的數萬大軍現在幾乎都以李秋遠馬首是瞻,就連負責統軍的幾位將領也一樣如此。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並不是因為李秋遠專橫獨斷,而是因為李秋遠剛剛才率領他們打贏了一場戰爭,並讓他們活捉了遼軍的統帥。
一個文官,初登戰場,就能擁有如此的豐功偉績,這也足以讓所有人都對其心生敬佩。
雖然遼軍的失敗也和圖斡台的狂妄自大有著一定的關係,可是說到頭來,這其中也和李秋遠的努力有著分不開的聯係。
要不是他之前長途跋涉前往雁蕩城借兵,要是沒有那十二門紅衣大炮坐鎮,頃刻之間摧毀了遼軍的投石車。
那他們現在恐怕還要陷入苦戰之中。
哪怕宋徽身為皇子,他對於李秋遠的本領也同樣十分認可。
所以在聽到劉懷和李秋遠的勸解之後,他也隻能點了點頭:“剛剛是本宮太過衝動,還請李大人和劉公公能夠見諒。”
“殿下千萬不要這麽客氣,下官無論如何都不敢越俎代庖,更不敢將自己的地位淩駕於您之上。”
“我現在也隻是希望靖國邊境自此能夠長治久安,也希望殿下能夠登上皇位,取代那個囂張跋扈的太子。”
“太子之前的惡劣行經,你我全都有目共睹。”
“如果任由此人登上皇位,那日後必將成為晉國的隱患。”
“況且太子已經在宮中居住了這麽久,難道你還想要日後一直被軟禁在宮中,成為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嗎?”
李秋遠此言一出,宋徽頓時想起了此時遠在臨江的梁王。
他之所以會成為梁王的義子,那是因為他們兩人當初的處境實在太過相似。
晉皇當初就是因為極度梁王的才能,擔心梁王日後可能會成為威脅自己的隱患,所以才會將其囚禁在京城,直至前段時間才放任其就藩。
而晉皇之所以會同意委派梁王就翻,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他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住了。
晉皇早就意識到了自己早晚將會撒手人寰,而且自己的性命即將不久於人世。
因為擔心這個消息可能會提前泄露。
擔心當初支持梁王的那些老臣可能會借此機會扶持梁王上位。
所以他才會將梁王發配到遠隔京城千裏之外的臨江。
到時就算梁王真的有反叛的心思,太子也可以提前做出反應。
隻可惜晉皇終究還是錯信於人。
梁王並沒有成為他的阻礙,反而是他當初冊封的太子,現在卻成為了他的心頭大患。
當初他以為太子賢良淑德,認為太子日後應該會成為一位仁治之君,能夠彌補他在位時所犯下的錯誤。
卻沒想到經過這些年來的耳濡目染,太子早已經變得和他一樣多疑敏感,而且還心狠手辣。
太子未曾登基之前便一直想著戕害手足。
如果真的被他坐上了皇位,那晉朝這些年來打下的基礎恐怕就都要葬送在他的手裏!
宋徽知道這其中的利弊,所以他當即拱手對李秋遠說道:“多謝李先生支持!”
聞聽此言,宋徽頓時有些沉不住氣:“李大人,這件事情可不能隨便推斷,如果我父皇真的有危險,那我絕對不能坐視不理!”
“殿下一片孝心,下官可以理解,可是現在的情況卻絕非是你,我所看到的這麽簡單,咱們現在都已經被卷入到了這場亂局之中,就算殿下真的有心想要迴京,太子也絕對不會讓您如願。”
“與其在這白白擔憂,還不如想辦法如何說服遼國停手。隻有這樣咱們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轉頭對付太子!”
劉懷雖然對晉皇忠心耿耿,可此時他卻更加讚同李秋遠的說法。
他深知宋徽和太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和太子相比,宋徽簡直就是一隻羽翼未豐的雛鳥。
他們二者想要旋,甚至是想要爭奪儲君之位,那宋徽恐怕沒有半點勝算。
宋徽轉頭看向了劉懷,似乎想讓劉懷替他說句公道話。
可劉懷此時卻隻是無奈歎了口氣:“殿下,您的心情,奴婢能夠理解,但是李大仁剛剛說的沒錯,如果您現在返迴京城,那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落入太子的圈套。”
“陛下現在的處境可能的確有些危險,可是朝廷中卻不乏忠臣良將,就算太子想要逼宮,那也絕對不會那麽容易。”
“陛下之所以讓我將軍隊全都帶到這裏,應該也是想要借此機會扶持您的黨羽,充盈您的羽翼,您若是真想救陛下於水火,那就應該聽從李大人的安排,畢竟咱們現在所能信任的就隻有李大人了!”
不知不覺間,李秋遠已經成為了晉皇的托孤重臣。
雖然他不想卷入到這場事端之中,不過很顯然他現在已經沒有抽身的機會了。
想到此處,李秋遠無奈歎了口氣,他抬頭對宋徽說道:“殿下,您現在隻能聽從我的安排,因為也隻有我才能將您扶持上皇位。”
“遼國現在的情況我想您應該已經看到了,您總不想不耶律傑的後塵,最後落得一個被驅逐到其他國家苟延殘喘的下場吧?”
“兩國之間的情況雖然有所不同,可是太子和耶律祁何其相似,他們兩人身後都有氏族的扶持,這就是為何他們能夠專橫獨斷的原因。”
“晉皇應該就是看到了遼國此時的下場,所以才會想著廢黜太子,隻有這樣才能讓晉國走的更加長遠。”
“您擔心禁黃我可以理解,畢竟您身為人子,理應擔心自己的父親,可是我更希望您能夠以天下為重,知道現在的情況有多嚴峻。”
“如果您現在一意孤行,那恐怕連我都幫不了,您隻有留在這裏才是您最好的選擇,畢竟這裏距離京城上有一段距離,就算太子真的想要發兵來此,那也要先掂量一下才是!”
李秋遠這番話說的可謂是十分直白。
宋徽剛剛生出的逆反心理,此時全都蕩然無存。
他可以不聽從李秋遠的意見,可是那要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
現在朝廷調來的士兵和原本聚雄關的守軍現在全都聽從於李秋遠。
這裏的數萬大軍現在幾乎都以李秋遠馬首是瞻,就連負責統軍的幾位將領也一樣如此。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並不是因為李秋遠專橫獨斷,而是因為李秋遠剛剛才率領他們打贏了一場戰爭,並讓他們活捉了遼軍的統帥。
一個文官,初登戰場,就能擁有如此的豐功偉績,這也足以讓所有人都對其心生敬佩。
雖然遼軍的失敗也和圖斡台的狂妄自大有著一定的關係,可是說到頭來,這其中也和李秋遠的努力有著分不開的聯係。
要不是他之前長途跋涉前往雁蕩城借兵,要是沒有那十二門紅衣大炮坐鎮,頃刻之間摧毀了遼軍的投石車。
那他們現在恐怕還要陷入苦戰之中。
哪怕宋徽身為皇子,他對於李秋遠的本領也同樣十分認可。
所以在聽到劉懷和李秋遠的勸解之後,他也隻能點了點頭:“剛剛是本宮太過衝動,還請李大人和劉公公能夠見諒。”
“殿下千萬不要這麽客氣,下官無論如何都不敢越俎代庖,更不敢將自己的地位淩駕於您之上。”
“我現在也隻是希望靖國邊境自此能夠長治久安,也希望殿下能夠登上皇位,取代那個囂張跋扈的太子。”
“太子之前的惡劣行經,你我全都有目共睹。”
“如果任由此人登上皇位,那日後必將成為晉國的隱患。”
“況且太子已經在宮中居住了這麽久,難道你還想要日後一直被軟禁在宮中,成為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嗎?”
李秋遠此言一出,宋徽頓時想起了此時遠在臨江的梁王。
他之所以會成為梁王的義子,那是因為他們兩人當初的處境實在太過相似。
晉皇當初就是因為極度梁王的才能,擔心梁王日後可能會成為威脅自己的隱患,所以才會將其囚禁在京城,直至前段時間才放任其就藩。
而晉皇之所以會同意委派梁王就翻,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他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住了。
晉皇早就意識到了自己早晚將會撒手人寰,而且自己的性命即將不久於人世。
因為擔心這個消息可能會提前泄露。
擔心當初支持梁王的那些老臣可能會借此機會扶持梁王上位。
所以他才會將梁王發配到遠隔京城千裏之外的臨江。
到時就算梁王真的有反叛的心思,太子也可以提前做出反應。
隻可惜晉皇終究還是錯信於人。
梁王並沒有成為他的阻礙,反而是他當初冊封的太子,現在卻成為了他的心頭大患。
當初他以為太子賢良淑德,認為太子日後應該會成為一位仁治之君,能夠彌補他在位時所犯下的錯誤。
卻沒想到經過這些年來的耳濡目染,太子早已經變得和他一樣多疑敏感,而且還心狠手辣。
太子未曾登基之前便一直想著戕害手足。
如果真的被他坐上了皇位,那晉朝這些年來打下的基礎恐怕就都要葬送在他的手裏!
宋徽知道這其中的利弊,所以他當即拱手對李秋遠說道:“多謝李先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