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托付
聞聽此言,劉懷不禁臉色一變:“陛下,奴婢要是走了,那誰留在宮中伺候您啊?”
“我也舍不得你走,可是現在宮中除你之外,朕已經沒有其他信得過的人了。”
說到此處,晉皇顫顫巍巍的從懷中摸出了一封黃綢:“這是朕之前寫下的一封聖旨,內容是關於改換太子的。”
“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年輕,再加上此事事關國家,所以一直沒有想好應該冊立誰當太子。”
“既然你和內閣全都認為太子應該改換,那朕這次就聽你們一次。”
“你不是說小八更適合擔任太子嗎?那你就盡快前往聚雄關,督促他們打贏這場戰爭,並將小八帶迴來。”
“在此之間,朕若是有什麽不測,那到時你就親自將小八的名字填寫在這聖旨之上。”
“不過你要切記,朕既然已經決定要廢除太子,那就絕對不會改變想法。”
“如果朕日後真的出現了什麽意外,千萬不要相信朕留下了什麽遺詔,一定要按照你我君臣今天的約定,扶持小八坐穩皇位!”
晉皇仿佛已經預料到了什麽,所以才會在主仆分別之前特地對劉懷叮囑一番。
心思細膩的劉懷自然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可他剛想說話,卻被晉黃伸手阻攔。
“你放心吧,朕一定會堅持到你班師凱旋的。”
“記住,你們一定要打贏這場仗,隻有這樣,朕在九泉之下才有臉去見先皇……”
君臣暢聊一番,最終劉懷辭別而去。
而在離開之前,晉皇也將兵符交給了他。
豐泰,燕陵這兩個軍營平日裏負責的是京畿防護。
兩支軍營的人數加在一起約有五萬,人數雖然不多,但卻是從其他軍隊抽調出的精銳。
這兩支軍隊之前從未參與過任何戰爭,但卻被稱之為護國精銳。
晉皇將這兩支軍隊派往聚雄關,這足以說明他對此戰的重視程度。
而此時得到消息的除去晉皇之外,同時還有陳晴墨和遠在臨江的梁王。
之前所有的糧食全都被收繳了上來。
梁王至此高枕無憂。
此處天高皇帝遠。
他也不擔心會像之前那樣受到晉皇的打壓和排擠。
這段時間他出去在府中宴請賓朋,就是在青山書院旁聽講課。
隻是連聽了一個月下來,他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水平能夠比得上李秋遠的先生。
這些先生無論年輕還是年老,講述的全都是那些已經被說爛了的教條。
他們的課程內容不像李秋遠所講的那般新穎。
上課的氛圍也不像李秋遠所在時那般輕鬆。
正因如此,所以才導致課堂上的學生越來越少,有時一堂課上甚至隻能看到寥寥十數人。
對於學生們的懈怠,梁王也是頗為不滿。
可奈何這些先生的水平就是如此低劣,就算他不滿,也無法改變這些學生對於先生的看法。
這一日,梁王旁聽完了課程之後,便與白翁在爛柯亭中對坐下棋。
就在兩人廝殺正酣之機,梁王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聽到腳步聲的梁王眉頭微蹙,同時對著身後說了一句:“本王不是說過了嗎,我與老師下棋的時候,不允許任何人來打擾!”
“啟稟梁王,有李先生送來的書信!”
聽不到有李秋遠送來的舒心,梁王頓時來了精神。
他放下手中的棋子,轉頭看向身後的隨從:“書信在哪?”
“就在此處,請王爺過目!”
自從李秋遠離開臨江,他與梁王已經許久未曾聯係。
如今聽說有李秋遠送來的舒心,梁王自然是急著想要一看究竟。
他將書信接到手中,翻開隻看了一眼,眉頭便皺了起來。
“皇兄將李秋遠派到遼國擔任使臣了?”
他口中隨意喃了一句,那隨從聽完後頗為驚訝的說道:“李大人這麽快就和朝廷攀上關係了?”
“嗯,快歸快,不過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王爺,您的意思是?”
這隨從還以為李秋遠是為了高官後路而背叛了梁王,所以聲音難免有幾分低沉,同時眼中也閃過了一絲兇光。
這名隨從在追隨梁王之前便是一名實打實的殺手。
此時他身上的殺氣已經難以抑製,甚至驚動到了坐在一旁的白翁。
梁王感受到了來自隨從身上的殺氣,他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你要幹什麽?”
“卑職……”
“不要胡思亂想,事情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梁王冷冷說了一句,隨後便將那書信丟到了隨從的手中:“看完這封書信裏的內容,然後通知漕幫和鎮遠鏢局到糧庫運糧!”
這隨從接過書信,仔細翻看了一番。
等看清上麵所寫的內容之後,他的臉上閃過了一絲驚詫:“李大人竟然和遼國開戰了?”
“嗯,這書信想來應該是一式兩份,其中一份送給了朝廷,另一份送給了本王。”
“不論朝廷如何選擇,總之本王一定是要出手相助的,李先生可是越來越讓本王刮目相看了!”
隨從看完書信後轉頭便要離開,可梁王卻在此時又叫住了他:“等等,讓鎮遠鏢局押運糧草,著實是有些大材小用。”
“這樣,你讓漕幫運送糧食,並讓度支司支出五十萬兩銀子,這筆銀子就讓鎮遠鏢局親自押送,當做朝廷對聚雄關的褒獎!”
這銀子本來就是朝廷的銀子。
就算拿出來犒賞聚雄關,遼王也不心疼。
至於他之前收繳的那些糧食,現在也終於有了該去的去處。
這些糧食原本便準備用於兩國交戰,梁王原以為兩國可能會以談判的形式來解決這次紛爭,卻沒想到李秋遠這次竟然將戰爭帶到了邊境。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欣賞李秋遠。
不僅對國家政事有著獨到的見解,而且骨頭還這麽硬,僅憑聚雄關那幾萬老弱兵馬,就敢公然和遼國開戰,這豈是區區勇氣二字所能形容的?
朝廷和臨江分別對聚雄關做出支援,而在此之前,晉皇和梁王還特地寫下手書,要求晉國各部看到書信必須立刻放行。
這樣一來,他們在路上就能少去不少盤查時間,原本要半月時間才能抵達的支援,這樣就僅需十天!
聞聽此言,劉懷不禁臉色一變:“陛下,奴婢要是走了,那誰留在宮中伺候您啊?”
“我也舍不得你走,可是現在宮中除你之外,朕已經沒有其他信得過的人了。”
說到此處,晉皇顫顫巍巍的從懷中摸出了一封黃綢:“這是朕之前寫下的一封聖旨,內容是關於改換太子的。”
“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年輕,再加上此事事關國家,所以一直沒有想好應該冊立誰當太子。”
“既然你和內閣全都認為太子應該改換,那朕這次就聽你們一次。”
“你不是說小八更適合擔任太子嗎?那你就盡快前往聚雄關,督促他們打贏這場戰爭,並將小八帶迴來。”
“在此之間,朕若是有什麽不測,那到時你就親自將小八的名字填寫在這聖旨之上。”
“不過你要切記,朕既然已經決定要廢除太子,那就絕對不會改變想法。”
“如果朕日後真的出現了什麽意外,千萬不要相信朕留下了什麽遺詔,一定要按照你我君臣今天的約定,扶持小八坐穩皇位!”
晉皇仿佛已經預料到了什麽,所以才會在主仆分別之前特地對劉懷叮囑一番。
心思細膩的劉懷自然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可他剛想說話,卻被晉黃伸手阻攔。
“你放心吧,朕一定會堅持到你班師凱旋的。”
“記住,你們一定要打贏這場仗,隻有這樣,朕在九泉之下才有臉去見先皇……”
君臣暢聊一番,最終劉懷辭別而去。
而在離開之前,晉皇也將兵符交給了他。
豐泰,燕陵這兩個軍營平日裏負責的是京畿防護。
兩支軍營的人數加在一起約有五萬,人數雖然不多,但卻是從其他軍隊抽調出的精銳。
這兩支軍隊之前從未參與過任何戰爭,但卻被稱之為護國精銳。
晉皇將這兩支軍隊派往聚雄關,這足以說明他對此戰的重視程度。
而此時得到消息的除去晉皇之外,同時還有陳晴墨和遠在臨江的梁王。
之前所有的糧食全都被收繳了上來。
梁王至此高枕無憂。
此處天高皇帝遠。
他也不擔心會像之前那樣受到晉皇的打壓和排擠。
這段時間他出去在府中宴請賓朋,就是在青山書院旁聽講課。
隻是連聽了一個月下來,他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水平能夠比得上李秋遠的先生。
這些先生無論年輕還是年老,講述的全都是那些已經被說爛了的教條。
他們的課程內容不像李秋遠所講的那般新穎。
上課的氛圍也不像李秋遠所在時那般輕鬆。
正因如此,所以才導致課堂上的學生越來越少,有時一堂課上甚至隻能看到寥寥十數人。
對於學生們的懈怠,梁王也是頗為不滿。
可奈何這些先生的水平就是如此低劣,就算他不滿,也無法改變這些學生對於先生的看法。
這一日,梁王旁聽完了課程之後,便與白翁在爛柯亭中對坐下棋。
就在兩人廝殺正酣之機,梁王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聽到腳步聲的梁王眉頭微蹙,同時對著身後說了一句:“本王不是說過了嗎,我與老師下棋的時候,不允許任何人來打擾!”
“啟稟梁王,有李先生送來的書信!”
聽不到有李秋遠送來的舒心,梁王頓時來了精神。
他放下手中的棋子,轉頭看向身後的隨從:“書信在哪?”
“就在此處,請王爺過目!”
自從李秋遠離開臨江,他與梁王已經許久未曾聯係。
如今聽說有李秋遠送來的舒心,梁王自然是急著想要一看究竟。
他將書信接到手中,翻開隻看了一眼,眉頭便皺了起來。
“皇兄將李秋遠派到遼國擔任使臣了?”
他口中隨意喃了一句,那隨從聽完後頗為驚訝的說道:“李大人這麽快就和朝廷攀上關係了?”
“嗯,快歸快,不過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王爺,您的意思是?”
這隨從還以為李秋遠是為了高官後路而背叛了梁王,所以聲音難免有幾分低沉,同時眼中也閃過了一絲兇光。
這名隨從在追隨梁王之前便是一名實打實的殺手。
此時他身上的殺氣已經難以抑製,甚至驚動到了坐在一旁的白翁。
梁王感受到了來自隨從身上的殺氣,他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你要幹什麽?”
“卑職……”
“不要胡思亂想,事情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梁王冷冷說了一句,隨後便將那書信丟到了隨從的手中:“看完這封書信裏的內容,然後通知漕幫和鎮遠鏢局到糧庫運糧!”
這隨從接過書信,仔細翻看了一番。
等看清上麵所寫的內容之後,他的臉上閃過了一絲驚詫:“李大人竟然和遼國開戰了?”
“嗯,這書信想來應該是一式兩份,其中一份送給了朝廷,另一份送給了本王。”
“不論朝廷如何選擇,總之本王一定是要出手相助的,李先生可是越來越讓本王刮目相看了!”
隨從看完書信後轉頭便要離開,可梁王卻在此時又叫住了他:“等等,讓鎮遠鏢局押運糧草,著實是有些大材小用。”
“這樣,你讓漕幫運送糧食,並讓度支司支出五十萬兩銀子,這筆銀子就讓鎮遠鏢局親自押送,當做朝廷對聚雄關的褒獎!”
這銀子本來就是朝廷的銀子。
就算拿出來犒賞聚雄關,遼王也不心疼。
至於他之前收繳的那些糧食,現在也終於有了該去的去處。
這些糧食原本便準備用於兩國交戰,梁王原以為兩國可能會以談判的形式來解決這次紛爭,卻沒想到李秋遠這次竟然將戰爭帶到了邊境。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欣賞李秋遠。
不僅對國家政事有著獨到的見解,而且骨頭還這麽硬,僅憑聚雄關那幾萬老弱兵馬,就敢公然和遼國開戰,這豈是區區勇氣二字所能形容的?
朝廷和臨江分別對聚雄關做出支援,而在此之前,晉皇和梁王還特地寫下手書,要求晉國各部看到書信必須立刻放行。
這樣一來,他們在路上就能少去不少盤查時間,原本要半月時間才能抵達的支援,這樣就僅需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