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引蛇出洞
“王爺來找我就是要商量這件事情?”
“是啊,可能在李先生看來這件事情算不得什麽,可是本王現在已經被這件事情搞得焦頭爛額。”
“明明已經發現了他們兩家的意圖,可是現在偏偏無法阻止,因為太祖皇帝當初冊封的時候,便給了他們兩家極大的權利,這幾萬畝良田他們想種什麽就種什麽,朝廷根本無法幹涉!”
“況且他們和朝中的許多官員都有交情,如果本王直接過問此事,那肯定會有官員在皇兄麵前進獻讒言。”
“現在本王是進退兩難,一方麵又要維持城內的糧價,一方麵又要想辦法杜絕意外發生,李先生,這次您可真要幫幫我了!”
聞聽此言,李秋遠笑著說道:“此等小事,又何必勞煩王爺動手呢!”
“李先生這是有對策了?”
“沒錯,在下的確有對策了!”
“那就請先生說說看吧!”
“想要解決這件事情也很簡單,劉,趙兩家不是已經將自己與這些糧商們的關係撇的一幹二淨嗎?那咱們就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斷絕的再徹底一些。”
“您現在便可下令,要求各家糧商以市場均價將糧食售賣給官府。”
“不僅如此,還要他們將運入城內的糧食也一並售賣給官府,並將這些糧食全部放置在官倉。”
聞聽此言,梁王眉頭微蹙:“臨江財政自治,想要買下這些糧食自然不是問題,可是官服想要收糧,那也總要有一個說法吧?”
“簡單,那就是酬軍!”
“大晉在邊關陳兵百萬,這些將士們也需要糧食。”
“既然這些糧商們大舉購進糧食,那就說明今年國內的收成應該不錯,您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大舉收購糧食,並作為日後的儲備!”
“據我所知,這些糧食應該全都是他們從遼邦那邊購買進來的,遼國據此足有千裏路程,這些糧食運送到這裏的價格甚至要比糧食的本身還高。”
“您以官府的名義收購這些糧食,並將這些糧食列為酬軍所用,如果這些糧商感拒不售賣,那就以意圖哄抬糧價,擾亂市場為由,直接將其滿門抄斬!”
“隻有殺一儆百,才能讓他們懂得什麽是恐懼!”
“隻要您殺了其中一家糧商,剩下的那些糧商便會乖乖配合官府的行動。”
“可是這樣能對劉,趙兩家產生影響嗎?”
“能,太能了!”
“您以為這些糧商哪來的錢買來的糧食,他們平日裏的生意不過是小打小鬧而已,想要從遼國購買糧食,那起碼需要幾千幾萬兩的本錢。”
“這些銀子應該全都是劉,趙兩家出的,至於這些糧商,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工具人。”
“您將他們高價購入的糧食平價收下,這必然會導致他們兩家大損元氣。”
“等到那個時候,您再出麵與他們談判,脅迫他們重新種糧,他們如果要種桑樹,那起碼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收迴成本,而如果繼續改種糧食,那每年都可以從農戶的身上收到租金。”
“孰輕孰重,我想他們應該能搞清楚,如若不然,今年冬天餓肚子的恐怕就不是臨江百姓,而是他們這些為富不仁的奸商了!”
李秋遠此言一出,梁王心中頓時釋然。
之前他還打算與這兩家坐下來磋商一番。
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似乎不用做這種自降身份的事情。
聽完了李秋遠的計策,白翁也不由得笑著說道:“秋遠不僅僅是文采出眾,就連謀略也是如此高深,看來之前的確是老夫小看你了!”
三人相視一笑,準備著手解決即將發生的糧食危機。
而此時劉,趙兩家的家主,還都沉浸在他們的發財美夢當中。
本以為能夠借助這個機會大撈一筆,卻不知道他們即將墜入李秋遠為他們設下的圈套。
當天下午,刺史府突然下達告示。
一群百姓圍在官府門前,看著公告欄裏張貼的那張告示。
百姓們吵吵嚷嚷,卻誰都不認識告訴上寫的字。
一名老翁看了一陣,隨後便對看守告示的一名衙役問道:“這位大人,這告示上麵寫的是什麽啊?”
衙役聞言對眾人說道:“這上麵寫的是今年糧食豐產,城內糧商都在大宗購入糧食。”
“為了防止糧商們手中的糧食積壓,梁王決定由官府代收這些糧食,給出的價格和市麵上的價格一致。”
“所有從城外運糧的糧商,今晚之前必須前往刺史府登記,明天刺史府便會前往這些糧商的家中檢驗糧食數目,並為其兌換等額銀兩!”
聽完了衙役的解釋,在場的百姓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他們還不知道這後麵隱藏著的利益糾葛,隻以為是梁王心係百姓,所以才會想著為糧商們兜底。
市麵上的糧食價格與大批購買的糧食價格自然是不同的。
如果這些糧食真的是糧商們從外地購進的,那依照市場價格進行收購自然是沒有問題。
可這些糧食卻是這些糧商通過關係從遼國買來的。
期間不僅需要支付大量的運費,而且還要承擔鏢局的費用。
糧食運到了臨江城,價格起碼要比市麵上的糧食高出三四成。
如今官府以市麵上的價格進行收購,這就會導致這些糧商出現虧損。
消息剛一放出,城內的各大糧商便全都聚集到了一起。
而這些人中則要以惠通糧店的黃萬發為首。
惠通糧店名義上是一家糧店,可實際上卻私下壟斷了臨江近半數的糧食。
至於其他那些糧商,與黃萬發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眾人全都來到黃萬發的府上,想要找他商量對策。
他們在這做了良久,卻一直不見黃萬發出麵。
見此情景,眾人頓時議論紛紛。
有人說黃萬發已經去官府登記。
也有人說他壓根沒有參與這次的事情。
更有甚者甚至還說這次的事情就是黃萬發官府相互勾結。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陣腳步聲突然從門外傳來。
身上穿著綢緞大褂的黃萬發從門外走了進來,臉上還洋溢著一副標誌性的笑容!
“王爺來找我就是要商量這件事情?”
“是啊,可能在李先生看來這件事情算不得什麽,可是本王現在已經被這件事情搞得焦頭爛額。”
“明明已經發現了他們兩家的意圖,可是現在偏偏無法阻止,因為太祖皇帝當初冊封的時候,便給了他們兩家極大的權利,這幾萬畝良田他們想種什麽就種什麽,朝廷根本無法幹涉!”
“況且他們和朝中的許多官員都有交情,如果本王直接過問此事,那肯定會有官員在皇兄麵前進獻讒言。”
“現在本王是進退兩難,一方麵又要維持城內的糧價,一方麵又要想辦法杜絕意外發生,李先生,這次您可真要幫幫我了!”
聞聽此言,李秋遠笑著說道:“此等小事,又何必勞煩王爺動手呢!”
“李先生這是有對策了?”
“沒錯,在下的確有對策了!”
“那就請先生說說看吧!”
“想要解決這件事情也很簡單,劉,趙兩家不是已經將自己與這些糧商們的關係撇的一幹二淨嗎?那咱們就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斷絕的再徹底一些。”
“您現在便可下令,要求各家糧商以市場均價將糧食售賣給官府。”
“不僅如此,還要他們將運入城內的糧食也一並售賣給官府,並將這些糧食全部放置在官倉。”
聞聽此言,梁王眉頭微蹙:“臨江財政自治,想要買下這些糧食自然不是問題,可是官服想要收糧,那也總要有一個說法吧?”
“簡單,那就是酬軍!”
“大晉在邊關陳兵百萬,這些將士們也需要糧食。”
“既然這些糧商們大舉購進糧食,那就說明今年國內的收成應該不錯,您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大舉收購糧食,並作為日後的儲備!”
“據我所知,這些糧食應該全都是他們從遼邦那邊購買進來的,遼國據此足有千裏路程,這些糧食運送到這裏的價格甚至要比糧食的本身還高。”
“您以官府的名義收購這些糧食,並將這些糧食列為酬軍所用,如果這些糧商感拒不售賣,那就以意圖哄抬糧價,擾亂市場為由,直接將其滿門抄斬!”
“隻有殺一儆百,才能讓他們懂得什麽是恐懼!”
“隻要您殺了其中一家糧商,剩下的那些糧商便會乖乖配合官府的行動。”
“可是這樣能對劉,趙兩家產生影響嗎?”
“能,太能了!”
“您以為這些糧商哪來的錢買來的糧食,他們平日裏的生意不過是小打小鬧而已,想要從遼國購買糧食,那起碼需要幾千幾萬兩的本錢。”
“這些銀子應該全都是劉,趙兩家出的,至於這些糧商,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工具人。”
“您將他們高價購入的糧食平價收下,這必然會導致他們兩家大損元氣。”
“等到那個時候,您再出麵與他們談判,脅迫他們重新種糧,他們如果要種桑樹,那起碼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收迴成本,而如果繼續改種糧食,那每年都可以從農戶的身上收到租金。”
“孰輕孰重,我想他們應該能搞清楚,如若不然,今年冬天餓肚子的恐怕就不是臨江百姓,而是他們這些為富不仁的奸商了!”
李秋遠此言一出,梁王心中頓時釋然。
之前他還打算與這兩家坐下來磋商一番。
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似乎不用做這種自降身份的事情。
聽完了李秋遠的計策,白翁也不由得笑著說道:“秋遠不僅僅是文采出眾,就連謀略也是如此高深,看來之前的確是老夫小看你了!”
三人相視一笑,準備著手解決即將發生的糧食危機。
而此時劉,趙兩家的家主,還都沉浸在他們的發財美夢當中。
本以為能夠借助這個機會大撈一筆,卻不知道他們即將墜入李秋遠為他們設下的圈套。
當天下午,刺史府突然下達告示。
一群百姓圍在官府門前,看著公告欄裏張貼的那張告示。
百姓們吵吵嚷嚷,卻誰都不認識告訴上寫的字。
一名老翁看了一陣,隨後便對看守告示的一名衙役問道:“這位大人,這告示上麵寫的是什麽啊?”
衙役聞言對眾人說道:“這上麵寫的是今年糧食豐產,城內糧商都在大宗購入糧食。”
“為了防止糧商們手中的糧食積壓,梁王決定由官府代收這些糧食,給出的價格和市麵上的價格一致。”
“所有從城外運糧的糧商,今晚之前必須前往刺史府登記,明天刺史府便會前往這些糧商的家中檢驗糧食數目,並為其兌換等額銀兩!”
聽完了衙役的解釋,在場的百姓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他們還不知道這後麵隱藏著的利益糾葛,隻以為是梁王心係百姓,所以才會想著為糧商們兜底。
市麵上的糧食價格與大批購買的糧食價格自然是不同的。
如果這些糧食真的是糧商們從外地購進的,那依照市場價格進行收購自然是沒有問題。
可這些糧食卻是這些糧商通過關係從遼國買來的。
期間不僅需要支付大量的運費,而且還要承擔鏢局的費用。
糧食運到了臨江城,價格起碼要比市麵上的糧食高出三四成。
如今官府以市麵上的價格進行收購,這就會導致這些糧商出現虧損。
消息剛一放出,城內的各大糧商便全都聚集到了一起。
而這些人中則要以惠通糧店的黃萬發為首。
惠通糧店名義上是一家糧店,可實際上卻私下壟斷了臨江近半數的糧食。
至於其他那些糧商,與黃萬發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眾人全都來到黃萬發的府上,想要找他商量對策。
他們在這做了良久,卻一直不見黃萬發出麵。
見此情景,眾人頓時議論紛紛。
有人說黃萬發已經去官府登記。
也有人說他壓根沒有參與這次的事情。
更有甚者甚至還說這次的事情就是黃萬發官府相互勾結。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陣腳步聲突然從門外傳來。
身上穿著綢緞大褂的黃萬發從門外走了進來,臉上還洋溢著一副標誌性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