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青山書院
那青年身著一襲白衣,臉上笑容可掬,手中還拿著一把折扇。
他來到李秋遠麵前,並深鞠一躬:“在下青山書院宋淵明,見過兄台!”
見對方如此謙恭,李秋遠當即也還了一禮:“陳家贅婿,李秋遠!”
“早就聽聞臨江陳家是書香世家,沒想到就連乘龍快婿也是文采斐然!”
宋淵明此言一出,陳晴墨頓時臉頰緋紅,並偷偷觀望了李秋遠一眼。
宋淵明雖然也在臨江,可是卻並不識得陳晴墨。
他朝陳晴墨看了一眼,眼中閃過了一絲欣賞的神情。
他的眼睛並未在陳晴墨的身上流連,而是轉頭對李秋遠問道:“李兄,想來這位就是嫂夫人吧?”
“妾身陳晴墨,見過宋公子!”
“嫂夫人不必多禮,是我循聲而來,叨擾了二位的雅興!”
說到此處,宋淵明又看向了李秋遠:“李兄剛才的詩句著實不錯,隻是不知那是否是李兄個人所做?”
李秋遠剛想否認,可是一想到陳晴墨還在身邊,有意顯露一下文采,於是便點頭應道:“不過隨口吟誦,實在不值一提!”
“李兄隨口吟誦便已經是千古絕句,小弟實在是豔羨不已,現在中秋將近,不知李兄能否賦詩一首,也好給我青山書院的學子們上上一課!”
宋淵明這問題一問出口,李秋遠頓時覺得有些尷尬。
他總覺得對方是奔著拆自己的台來的,可是反觀對方的表現,卻又覺得不像。
看對方目不斜視,中氣十足,且臉上始終帶著謙遜的笑容。
李秋遠覺得對方應該不是奔著拆台而來,而是一個真正的文癡。
來到大晉以後,李秋遠已經對這個國家的曆史進行了一番細致的了解。
這裏的曆史也和前世的古代一樣,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
隻是這裏唯獨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沒有唐宋時代的那些文學大家。
這也導致了大晉的文化斷層嚴重,完全沒有前世那樣璀璨的文明。
可能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宋淵明才會顯得如此急切,希望李秋遠能賦詩一首吧?
想到此處,李秋遠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這次豈不就是他露臉的好機會?
“既然宋兄執意如此,那在下也就卻之不恭了,還請宋兄拿來筆墨,在下就把拙作送與青山書院!”
兩人說話之際,宋淵明的幾名同窗也都找到了此處。
他們身上穿著一樣的著裝,幾人明顯以宋淵明馬首是瞻。
見宋淵明在此處與人攀談,他們便都紛紛趕了過來:“宋兄,你在這幹什麽呢?”
“是啊,這二位又是哪裏的同窗!”
聽到幾人七嘴八舌地詢問,宋淵明極有耐心地解釋道:“這二位不是書院的同窗,是我剛剛結識的兩位好友,這位是臨江陳家的大小姐陳晴墨,這位是陳小姐的夫婿李秋遠。”
“我剛剛被李兄的詩詞所吸引,這才找到這裏,眼看著中秋將至,我希望李兄能夠賜下一副墨寶,好給咱們書院增色!”
聞聽此言,幾人頓時大驚。
宋淵明的文采他們是有過領教的,哪怕是青山書院的幾位院長也都不敢說能勝他一籌。
眼前這其貌不揚的瘦弱青年竟能讓宋淵明都如此讚譽,這不免讓他們有些吃驚。
宋淵明向旁邊售賣花燈的小販借來了一張長桌,並在一旁的攤位買來了文房四寶。
宋淵明親自為他研磨,其他幾名青山學院的學生也在一旁各自操勞,不是為他展紙就是給他整理毛筆。
這邊的動靜引得其他遊客紛紛駐足圍觀。
人越聚越多,春草見狀也急匆匆趕了迴來。
她費力地擠進人群,就見人群中央已經拉開了架勢。
她悄咪咪的湊到李秋遠和陳晴墨身邊,並對兩人低聲問道:“姑爺,小姐,這是怎麽了?”
“沒事,不過是有幾名青山學院的學生想請我寫首詩!”
“哦,就這……什麽,青山書院?”
剛開始春草還顯得漫不經心,並未將其放在心上。
可等她聽到青山學院這個名字的時候,她的眼睛頓時瞪得老大!
青山學院創建於前唐,是大晉境內最負盛名的書院之一。
如今朝廷官吏,十有二三均出自於青山書院,而在青山書院中就讀的學子,多數也都是非富即貴。
雖然青山書院平日裏極為低調,可是聲名在外仍難掩飾,就連春草這個陳家的丫鬟,也聽過青山書院的大名。
見周遭的人群越聚越多,陳晴墨也覺得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她將李秋遠拉到身旁,低聲問道:“夫君,青山書院名聲在外,學子多數也都是狀元之才,這詩要不還是我替你寫吧,以免……”
“以免我文采不如他們,貽笑大方是吧!”
“妾身不是這個意思……”
麵對李秋遠的直白,陳晴墨一時有些語塞。
李秋遠對陳晴墨和春草投去了一個自信的笑容:“放心吧,不過區區一首詩,這還難不住我!”
李秋遠前世並沒有什麽愛好,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誦讀唐詩宋詞,借此陶冶心性。
宋淵明提出以中秋為題,李秋遠的心中便已經想到了一首應景的詩詞。
二人耳語之際,宋淵明已經磨好了墨,並將一支毛筆遞到了李秋遠的麵前:“請李兄賞下墨寶!”
“既然如此,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李秋遠接過毛筆,在宣紙上洋洋灑灑寫下了一首詩句: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這是唐代杜甫所著的八月十五夜月,正合宋淵明提出的以中秋為題。
這一首五言絕句,再加上李秋遠飄逸飛揚的筆跡,著實是驚呆了在場眾人。
宋淵明看著麵前的這首詩,激動的雙手發顫。
站在他身邊的幾名學子此時也都屏氣凝神,仔細拜讀,仿佛生怕紙上的文字會隨著清風飄走一般。
拜讀完畢,宋淵明口中喃喃自語:“水路凝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李兄,請受小弟一拜!”
那青年身著一襲白衣,臉上笑容可掬,手中還拿著一把折扇。
他來到李秋遠麵前,並深鞠一躬:“在下青山書院宋淵明,見過兄台!”
見對方如此謙恭,李秋遠當即也還了一禮:“陳家贅婿,李秋遠!”
“早就聽聞臨江陳家是書香世家,沒想到就連乘龍快婿也是文采斐然!”
宋淵明此言一出,陳晴墨頓時臉頰緋紅,並偷偷觀望了李秋遠一眼。
宋淵明雖然也在臨江,可是卻並不識得陳晴墨。
他朝陳晴墨看了一眼,眼中閃過了一絲欣賞的神情。
他的眼睛並未在陳晴墨的身上流連,而是轉頭對李秋遠問道:“李兄,想來這位就是嫂夫人吧?”
“妾身陳晴墨,見過宋公子!”
“嫂夫人不必多禮,是我循聲而來,叨擾了二位的雅興!”
說到此處,宋淵明又看向了李秋遠:“李兄剛才的詩句著實不錯,隻是不知那是否是李兄個人所做?”
李秋遠剛想否認,可是一想到陳晴墨還在身邊,有意顯露一下文采,於是便點頭應道:“不過隨口吟誦,實在不值一提!”
“李兄隨口吟誦便已經是千古絕句,小弟實在是豔羨不已,現在中秋將近,不知李兄能否賦詩一首,也好給我青山書院的學子們上上一課!”
宋淵明這問題一問出口,李秋遠頓時覺得有些尷尬。
他總覺得對方是奔著拆自己的台來的,可是反觀對方的表現,卻又覺得不像。
看對方目不斜視,中氣十足,且臉上始終帶著謙遜的笑容。
李秋遠覺得對方應該不是奔著拆台而來,而是一個真正的文癡。
來到大晉以後,李秋遠已經對這個國家的曆史進行了一番細致的了解。
這裏的曆史也和前世的古代一樣,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
隻是這裏唯獨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沒有唐宋時代的那些文學大家。
這也導致了大晉的文化斷層嚴重,完全沒有前世那樣璀璨的文明。
可能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宋淵明才會顯得如此急切,希望李秋遠能賦詩一首吧?
想到此處,李秋遠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這次豈不就是他露臉的好機會?
“既然宋兄執意如此,那在下也就卻之不恭了,還請宋兄拿來筆墨,在下就把拙作送與青山書院!”
兩人說話之際,宋淵明的幾名同窗也都找到了此處。
他們身上穿著一樣的著裝,幾人明顯以宋淵明馬首是瞻。
見宋淵明在此處與人攀談,他們便都紛紛趕了過來:“宋兄,你在這幹什麽呢?”
“是啊,這二位又是哪裏的同窗!”
聽到幾人七嘴八舌地詢問,宋淵明極有耐心地解釋道:“這二位不是書院的同窗,是我剛剛結識的兩位好友,這位是臨江陳家的大小姐陳晴墨,這位是陳小姐的夫婿李秋遠。”
“我剛剛被李兄的詩詞所吸引,這才找到這裏,眼看著中秋將至,我希望李兄能夠賜下一副墨寶,好給咱們書院增色!”
聞聽此言,幾人頓時大驚。
宋淵明的文采他們是有過領教的,哪怕是青山書院的幾位院長也都不敢說能勝他一籌。
眼前這其貌不揚的瘦弱青年竟能讓宋淵明都如此讚譽,這不免讓他們有些吃驚。
宋淵明向旁邊售賣花燈的小販借來了一張長桌,並在一旁的攤位買來了文房四寶。
宋淵明親自為他研磨,其他幾名青山學院的學生也在一旁各自操勞,不是為他展紙就是給他整理毛筆。
這邊的動靜引得其他遊客紛紛駐足圍觀。
人越聚越多,春草見狀也急匆匆趕了迴來。
她費力地擠進人群,就見人群中央已經拉開了架勢。
她悄咪咪的湊到李秋遠和陳晴墨身邊,並對兩人低聲問道:“姑爺,小姐,這是怎麽了?”
“沒事,不過是有幾名青山學院的學生想請我寫首詩!”
“哦,就這……什麽,青山書院?”
剛開始春草還顯得漫不經心,並未將其放在心上。
可等她聽到青山學院這個名字的時候,她的眼睛頓時瞪得老大!
青山學院創建於前唐,是大晉境內最負盛名的書院之一。
如今朝廷官吏,十有二三均出自於青山書院,而在青山書院中就讀的學子,多數也都是非富即貴。
雖然青山書院平日裏極為低調,可是聲名在外仍難掩飾,就連春草這個陳家的丫鬟,也聽過青山書院的大名。
見周遭的人群越聚越多,陳晴墨也覺得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她將李秋遠拉到身旁,低聲問道:“夫君,青山書院名聲在外,學子多數也都是狀元之才,這詩要不還是我替你寫吧,以免……”
“以免我文采不如他們,貽笑大方是吧!”
“妾身不是這個意思……”
麵對李秋遠的直白,陳晴墨一時有些語塞。
李秋遠對陳晴墨和春草投去了一個自信的笑容:“放心吧,不過區區一首詩,這還難不住我!”
李秋遠前世並沒有什麽愛好,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誦讀唐詩宋詞,借此陶冶心性。
宋淵明提出以中秋為題,李秋遠的心中便已經想到了一首應景的詩詞。
二人耳語之際,宋淵明已經磨好了墨,並將一支毛筆遞到了李秋遠的麵前:“請李兄賞下墨寶!”
“既然如此,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李秋遠接過毛筆,在宣紙上洋洋灑灑寫下了一首詩句: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這是唐代杜甫所著的八月十五夜月,正合宋淵明提出的以中秋為題。
這一首五言絕句,再加上李秋遠飄逸飛揚的筆跡,著實是驚呆了在場眾人。
宋淵明看著麵前的這首詩,激動的雙手發顫。
站在他身邊的幾名學子此時也都屏氣凝神,仔細拜讀,仿佛生怕紙上的文字會隨著清風飄走一般。
拜讀完畢,宋淵明口中喃喃自語:“水路凝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李兄,請受小弟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