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歷史同人]三國貴女日常 作者:珊瑚與夏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贇既不想跟曹操對著幹,也不想跟宗親和漢室舊臣們搞對立, 這次還是打算像往常一樣繼續和稀泥。
而曹操最近被宗親們反對, 被漢室舊臣反對, 甚至連自己陣營的荀彧、荀攸等人也反對, 和荀彧一直交好的郭嘉也一直沒有表態。
曹操心中十分不滿, 看到如今隻想和稀泥的劉贇也格外不順眼。
正在這時候,思齊進來了。
曹操沒打算和劉贇明著翻臉, 但也不想跟他繼續無意義地這麽聊下去,他轉頭問思齊意見, 也是想找一找認同感。
曹操直覺,思齊這次不會讓自己失望。
思齊想了想,對曹操道:「既然陛下有意向要晉封您為魏公,若是您也願意, 隻管應了便是。」
對於曹操想要進封魏公這事, 雖然朝中之人眾說紛紜,漢室宗親也都有了反應,但這件事對於思齊而言關係並不大,故而她對這件事情也並沒有什麽特別的看法。
反正現在漢室形同虛設, 曹操掌權這麽多年, 一直都是朝廷當中說一不二的第一人, 封和不封也沒什麽區別。
相比他的兒子曹丕而言,曹操本人已經算是保守了。
既然曹操晉封魏公對國計民生沒什麽害處,他想封就封吧,都混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上了,自然不會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了。
曹操還是一個很注重儀式感的人,每次他有什麽想法,都會先派人明示皇帝,經得皇帝允許後,再打著皇帝的名義說這件事。
這次也不例外。
依著曹操的說法,這是皇帝「想晉封他為魏公」。
思齊作為朝廷的翁主,守法好公民,自然是沒有什麽意見的。
曹操臉色終於緩和了些許。
曹操認為思齊是個自幼就見事明白的女郎,這麽一看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雖然她的支持對於這件事起不到什麽大的作用,但今天得到了她的肯定,自己就覺得心情愉悅了不少。
曹操也覺得很奇怪,思齊一個皇帝的嫡親堂妹,朝廷正經封誥的漢室翁主都不計較自己晉封魏公的事情,那些跟皇帝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們又在那裏計較個什麽勁兒。
他想做的事情,沒人能夠阻攔,他一直想著尊重他們的意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結果這麽多年了,他做了這麽多的努力,卻一直換不來他們的另眼相待。
現在看來,即便漢室式微至此,隻要他壓在漢獻帝頭上一日,這些人對他就永遠不滿意。
現在的他早已不是建安初年的他,還需要看漢獻帝臉色,跟董承等人周旋。依他現在的實力,隻要頒布命令就好,那些不服氣的,不想舉兵造反,也隻能憋著。
曹操繼而意識到,如今他權柄漸漸大了,不需要再去顧及那些漢室宗親的看法,也不需要找人去平衡那些根本不會對他產生影響的宗親勢利。
他們若是不服氣,也隻能憋著,反正他也沒想要採納這些人的意見。
既如此,劉贇用處也就不大了,他在荊州駐守的那幾年,宗親們也沒翻出什麽水花。
而劉贇若是一直留在朝中反而不好,有太多對漢室抱有幻想的人凝聚在他和皇帝的周圍,形成小團體,反而對現在的自己有些不利。
劉贇畢竟跟著自己在鄴城拘束了這麽多年,如今時候到了,也該讓他自由飛翔了。
曹操離開後,沒過幾日又給黎王府下了新的詔令,讓劉贇不需繼續留在鄴城,早些收拾收拾去封地發展。
此令一出,朝中又有不少人為思齊鳴不平,覺得曹操這是在卸磨殺驢,強烈唿籲給劉贇一個公平公正的待遇。
劉贇則不然,得了這個詔令後,覺得輕鬆又高興。
好像誰願意給曹操效力似的。
這尊大神人也算不錯,但一天天的情緒太過不穩定,幾年下來他覺得自己心髒明顯變得不大好。
雖然和曹操搭檔了這麽多年,也在鄴城住了有些年頭,但劉贇感覺對這裏沒什麽好留戀的。
終究還是迴去自己封地更是舒坦一些。
= =
這次曹操想要晉封魏公的事情,對於朝廷眾人又是一次巨大衝擊,那些來自漢室的反對之聲雖然讓曹操心生厭煩,但終究還能接受。
而荀彧等「自己人」提出的反對意見讓曹操覺得無所適從,始終接受無能,既委屈又憤怒。
劉贇被曹操作為棄子後心中高興,慶幸自己終於可以去封地和家人一起過想要的生活,而荀彧則不然。
雖然當初也是為著正統,衝著皇帝和漢室的緣故才選擇了曹操,但朝廷能有今日局麵,也都是他這麽多年來的努力和心血。
曹操一步步走了上來,從司空到丞相再到公侯,每過幾年都會再上一層台階。
荀彧覺得,曹操不會滿足止步於魏公,可魏公再往上就是皇帝,如果這次不給曹操降一降溫,等曹操成為魏公後,又會再尋找下一個目標,如此一來,隻有坐上了皇帝的位子,曹操才能真的滿意。
荀彧十分擔心,曹操會控製不住自己,最終拿下皇帝之位,從而背上篡位的罵名。
這次他心裏著急,勸得也有些露骨,還不隻勸了一次。
而曹操一點也沒有迴頭的意思,反而惱上了他,兩人也因此鬧得十分不愉快。
思齊和郭弈約著去城郊踏青迴來,就聽說荀彧病了。
而曹操最近被宗親們反對, 被漢室舊臣反對, 甚至連自己陣營的荀彧、荀攸等人也反對, 和荀彧一直交好的郭嘉也一直沒有表態。
曹操心中十分不滿, 看到如今隻想和稀泥的劉贇也格外不順眼。
正在這時候,思齊進來了。
曹操沒打算和劉贇明著翻臉, 但也不想跟他繼續無意義地這麽聊下去,他轉頭問思齊意見, 也是想找一找認同感。
曹操直覺,思齊這次不會讓自己失望。
思齊想了想,對曹操道:「既然陛下有意向要晉封您為魏公,若是您也願意, 隻管應了便是。」
對於曹操想要進封魏公這事, 雖然朝中之人眾說紛紜,漢室宗親也都有了反應,但這件事對於思齊而言關係並不大,故而她對這件事情也並沒有什麽特別的看法。
反正現在漢室形同虛設, 曹操掌權這麽多年, 一直都是朝廷當中說一不二的第一人, 封和不封也沒什麽區別。
相比他的兒子曹丕而言,曹操本人已經算是保守了。
既然曹操晉封魏公對國計民生沒什麽害處,他想封就封吧,都混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上了,自然不會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了。
曹操還是一個很注重儀式感的人,每次他有什麽想法,都會先派人明示皇帝,經得皇帝允許後,再打著皇帝的名義說這件事。
這次也不例外。
依著曹操的說法,這是皇帝「想晉封他為魏公」。
思齊作為朝廷的翁主,守法好公民,自然是沒有什麽意見的。
曹操臉色終於緩和了些許。
曹操認為思齊是個自幼就見事明白的女郎,這麽一看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雖然她的支持對於這件事起不到什麽大的作用,但今天得到了她的肯定,自己就覺得心情愉悅了不少。
曹操也覺得很奇怪,思齊一個皇帝的嫡親堂妹,朝廷正經封誥的漢室翁主都不計較自己晉封魏公的事情,那些跟皇帝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們又在那裏計較個什麽勁兒。
他想做的事情,沒人能夠阻攔,他一直想著尊重他們的意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結果這麽多年了,他做了這麽多的努力,卻一直換不來他們的另眼相待。
現在看來,即便漢室式微至此,隻要他壓在漢獻帝頭上一日,這些人對他就永遠不滿意。
現在的他早已不是建安初年的他,還需要看漢獻帝臉色,跟董承等人周旋。依他現在的實力,隻要頒布命令就好,那些不服氣的,不想舉兵造反,也隻能憋著。
曹操繼而意識到,如今他權柄漸漸大了,不需要再去顧及那些漢室宗親的看法,也不需要找人去平衡那些根本不會對他產生影響的宗親勢利。
他們若是不服氣,也隻能憋著,反正他也沒想要採納這些人的意見。
既如此,劉贇用處也就不大了,他在荊州駐守的那幾年,宗親們也沒翻出什麽水花。
而劉贇若是一直留在朝中反而不好,有太多對漢室抱有幻想的人凝聚在他和皇帝的周圍,形成小團體,反而對現在的自己有些不利。
劉贇畢竟跟著自己在鄴城拘束了這麽多年,如今時候到了,也該讓他自由飛翔了。
曹操離開後,沒過幾日又給黎王府下了新的詔令,讓劉贇不需繼續留在鄴城,早些收拾收拾去封地發展。
此令一出,朝中又有不少人為思齊鳴不平,覺得曹操這是在卸磨殺驢,強烈唿籲給劉贇一個公平公正的待遇。
劉贇則不然,得了這個詔令後,覺得輕鬆又高興。
好像誰願意給曹操效力似的。
這尊大神人也算不錯,但一天天的情緒太過不穩定,幾年下來他覺得自己心髒明顯變得不大好。
雖然和曹操搭檔了這麽多年,也在鄴城住了有些年頭,但劉贇感覺對這裏沒什麽好留戀的。
終究還是迴去自己封地更是舒坦一些。
= =
這次曹操想要晉封魏公的事情,對於朝廷眾人又是一次巨大衝擊,那些來自漢室的反對之聲雖然讓曹操心生厭煩,但終究還能接受。
而荀彧等「自己人」提出的反對意見讓曹操覺得無所適從,始終接受無能,既委屈又憤怒。
劉贇被曹操作為棄子後心中高興,慶幸自己終於可以去封地和家人一起過想要的生活,而荀彧則不然。
雖然當初也是為著正統,衝著皇帝和漢室的緣故才選擇了曹操,但朝廷能有今日局麵,也都是他這麽多年來的努力和心血。
曹操一步步走了上來,從司空到丞相再到公侯,每過幾年都會再上一層台階。
荀彧覺得,曹操不會滿足止步於魏公,可魏公再往上就是皇帝,如果這次不給曹操降一降溫,等曹操成為魏公後,又會再尋找下一個目標,如此一來,隻有坐上了皇帝的位子,曹操才能真的滿意。
荀彧十分擔心,曹操會控製不住自己,最終拿下皇帝之位,從而背上篡位的罵名。
這次他心裏著急,勸得也有些露骨,還不隻勸了一次。
而曹操一點也沒有迴頭的意思,反而惱上了他,兩人也因此鬧得十分不愉快。
思齊和郭弈約著去城郊踏青迴來,就聽說荀彧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