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聽到張玲的迴答自是高興的。
他迫切的開始通過小豆子手中的電話與張玲一起商量一起繪什麽畫?
說過水墨,對繪畫基礎要求很高!
一家三口沒有一個人有過相關經驗。
為了繪畫作品的最終品質。
隻能選擇放棄。
提起油畫,確實可以嚐試。
而小豆子則表示不喜歡油畫創作時的油墨味。
說聞多了會令小家夥犯惡心。
為了創造一個舒心的繪畫環境。
也隻能放棄這個選擇。
想過刺繡畫。
一家三口隻有小豆子有過這方麵的經驗。
李想則表示他的手過於笨拙。
拿針簡單縫補開線的衣服都困難。
所以因為他們大人參與度太低又隻能放棄。
正當一家三口苦惱如何選擇的時候?
路邊的一則醒目廣告語引起了張玲的興趣。
“巧奪天工之作,碎布上的浮雕藝術!”
單從廣告語上就挺吸引張玲的。
隨即又看到了電子屏動態廣告在宣傳趙梓立布藝浮雕立體畫。
據說,趙老師拜師於齊白石再傳弟子書畫家張炎增老師。
後又向汪向龍老師學習,並在琉璃廠長豐堂從事古籍書畫修複裝裱研究多年,專攻布藝浮雕畫。
她是以剪帶線,以布填色,以布的花紋和條理,將工筆畫國畫和油畫,以層層疊堆的形式形成立體效果。
畫作有布帖、粗獷純樸、厚實如浮雕感覺。
從而具有造型簡練概括、厚實如浮雕的獨特風格。
畫作顏色鮮豔、做工考究、工藝獨特,觀之有立體能動之效果。
所以張玲認為布藝浮雕立體畫就是最佳選擇。
畫作整個製作過程需要先選料,繪畫出草圖,然後進行裁剪,圖案堆砌,最後進行粘貼。
這種畫作的製作材料是以鳳尾紗和絲綢為原料。
原料的采購就交給李想來做了。
利用各色花布本身所具有的色相,純度,明度及紋理圖案作為創作元素。
張玲感覺她有這方麵的掌控天賦。
畫作色彩基礎是民間刺繡,但比刺繡色彩更加強烈鮮明。
小豆子恰好就有這方麵的天賦。
這幅畫作的繪製過程讓一家三口有足夠高的合作參與度。
她的腦海中已然開始想象著一家三口的創作細節。
一些碎布頭,一把剪刀,幾卷絲線……
在她們的手中,經一番剪剪貼貼,就變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美輪美奐的布藝浮雕立體畫。
一剪一裁一貼,看似彈指漫舞,卻是心靈畫語的交融。
此刻!
他們一家三口都懷著一個目的。
那就是創作出一副足以驚豔所有人的畫作。
據廣告介紹說,這種創作形式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到唐朝以後得以發展,不斷地被人們所賞識,人們做出荷包、頭飾等用以裝飾節日氣氛。
直到清朝不斷發展成熟。
相傳乾隆的母親曾帶領宮女們,用這種工藝做出了很多花鳥人物作品。
供奉的佛像畫和後宮嬪妃們頭上佩戴的發飾色彩豔麗、層次分明,神態逼真、生動活潑。
在故宮博物院至今還收藏陳列著諸多古代時留下的絲織作品。
廣告正好在展示趙老師的畫作照片。
張玲連忙拿出手機把《和和美美》、《荷花一品》等畫作又翻拍成照片發給了小豆子。
父女二人在看到張玲發來的照片。
即使清晰度有所欠缺,但還是被畫作吸引到了。
父女倆確定這正是他們想要的繪畫形式。
小豆子有些性子急。
之前,還嚷嚷著肚子餓,趕快迴家吃飯。
現在就想盡快創作出滿意的畫作。
按照張玲的建議小豆子立刻就央求李想去采辦所需要的作畫材料。
李想見張玲在電話裏推辭等迴家吃完晚飯再去。
興頭上的小豆子立刻就不開心了。
他覺得這正好是提升小豆子心目中地位的好機會。
於是選擇順從了小豆子的意思。
張玲聽到後在抱怨李想這樣會把小豆子寵壞的。
而李想則辯解的說:
“所謂把孩子寵壞就是沒有任何的規則的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可我順從小豆子的行為則不同。這可是讓孩子盡快完成作業為前提的。”
要知道沒有規則的愛。
反而會讓孩子有不安全感。
因為孩子永遠不知道邊界在哪裏?
自然會不斷的用自己的行為去試探邊界。
用網絡流行語說就是在“懸崖邊上瘋狂試探”。
身為父母就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孩子的“問題行為”。
“對對對,爸爸說的對呀!媽媽,人家隻是想盡快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已。你就讓我們去嘛!”
小豆子雖然沒有完全聽懂爸爸的表達的意思。
但是她還是機敏的覺得,隻要順著爸爸說的最後一句話,擴展解釋就一定不會錯。
“完成作業?”張玲說。
李想聽出了張玲的遲疑。
他覺得說服張玲有戲!
於是毫不猶豫的問:
“玲兒,你忘記了?”
張玲問:
“我忘記了什麽了?”
李想接著說:
“忘記剛才我們一家人在討論,一起繪製布藝浮雕立體畫的。並充分聽取小豆子的意見之後達成了共識。規則已成,那麽接下來就應該嚴格執行了。這並沒有錯吧。”
張玲終於反應了過來麵容不悅的說:
“你這是以新建立的規則去破壞我以前的規則。誰給你的勇氣敢說沒錯?”
在李想的認知裏新成立的繪畫規則是高級的。
然後,為了運行高級規則,其他低一等的規則必須讓路。
所以才想著要推翻與小豆子定下的相對低級的吃飯規則。
這顯然是在向小豆子灌輸特權思想。
這一點張玲實在無法容忍。
她不想讓小豆子養成凡事高人一等的特權思維。
張玲一時間沒有理由辯駁的說:
“小豆子,就算你爸爸說的對。但你不按時吃飯是不是破壞了既定的吃飯規則?更何況孩子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她又豈會不知道李想話的意思?
張玲也曾為小豆子定下了明確的吃飯規則:
在家中吃飯時間都是規定好。
但凡因為小豆子錯過了,就不給小豆子吃的,隻有到下一頓才有飯吃。
她的設想若孩子第一次不聽,真的餓肚子了,就會知道遵守規則的意義了。
可以讓孩子明白違反規則的後果。
並讓孩子知道不按時吃飯是很不舒服的。
那麽孩子以後就會乖乖吃飯了。
張玲敏銳的指出李想幫著小豆子破壞了規則。
而小豆子單純的以為媽媽是擔憂把她餓著了。
所以一臉不情願的低下頭嘟囔著說:
“人家現在真的不是很餓!媽媽……”
李想見狀,為了讓小豆子高興起來,便極力向張玲辯解說:
“沒事,這耽誤不了多久!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在迴家的路上。買個東西最多花上半個小時而已。小豆子要是餓了挨不住。我可以讓她吃塊小點心墊墊。”
小豆子聽到後興奮的抬頭大喊:
“好耶!爸爸,我太愛你了!”
在小孩子的眼中仿佛隻要花錢購買的食物都很好吃。
小豆子自然也不例外。
有機會可以在外麵嚐嚐鮮肯定很高興了。
李想深知樂極生悲的道理。
連忙做了一個讓小豆子安靜的手勢。
因為他清楚自己為小豆子開脫的理由有點牽強。
舉個例子:
規定小豆子看ipad或者電視的時間。
小豆子想一直看動畫片,家長覺得對眼睛不好,討論到底應該看多長時間?
小豆子可能會提出來說那既然對眼睛不好。
爸爸也不能看那麽長時間手機。
這是家庭規則的平等原則。
小豆子就會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規則。
如果大人一直在看手機,小豆子在旁邊吵鬧。
為了讓孩子安靜就塞給她一個ipad。
結果讓孩子遠超過大家約定好的時間。
所以說不關以什麽理由破壞既定規則都屬於縱容和寵壞孩子。
即使以他認為的高級規則破壞相對低級的規則也不行。
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誤以為隻要既定的規則高級就可以無視一切低級規則。
張玲為了能讓小豆子變成第二個鍾雲。
即使做一次壞人讓小豆子不高興,也要反對的李想提議。
“不行!談好的規則就是規則。不管什麽理由都不能破壞。更何況晚飯要吃好。我實在不能接受讓小豆子把點心當晚飯吃。”
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
尤其在麵對美食的誘惑時,很多大人都難以控製。
還有她看得出李想在對小豆子吃喝的問題上向來百依百順。
勢必縱容小豆子貪吃把點心當晚餐吃。
那麽正經的晚飯必然會吃得很少或幹脆不吃。
從而把浪費糧食就變成了常態。
這一點張玲也不能容忍。
即便李想再三保證絕對不會出現張玲擔心的情況。
她也絕對不會鬆口。
因為就算李想真的監督了。
但是以小豆子的機靈勁兒,也會有很多辦法偷吃,卻能保證不會讓李想發現。
父女倆在聽到張玲的決絕。
二人都有一點兒喪氣的隻能先聽從張玲話迴家。
李想自是懂得張玲的用意。
他也不希望把小豆子給寵溺壞了。
不過,李想還是聰明的。
一般養孩父母都會扮演紅黑臉。
他成功的讓張玲扮演了黑臉。
張玲吃飯規則他也是懂的。
他清楚張玲所說的吃飯規則相對完整的版本。
即,如果中間她餓了。
張鵬天心疼外孫女偷偷給孩子小蛋糕吃了。
這無疑是對小豆子的縱容與嬌慣。
小豆子就會理解規則是可以被忽視的,形同虛設。
或者當她餓了就開始哭鬧。
張玲如果受不了給了她一個燒餅。
那麽小豆子就學到了另外一課:
規則可以被情緒打敗。
這些都是在給自己製造一個縱容寵壞的孩子。
這裏有規則的三個重要原則:
第一,明確;
第二,後果;
第三,一致性。
餐桌上。
據說,陳劍確認了母親真的病重臥床不起。
所以提前說明不吃晚飯趕著迴家一趟。
雖然陳劍這個人平時有些太討厭!
但看在及時幫著處理的頭條新聞的份上。
張玲還是默默祈禱著陳劍的母親平安無事。
往日裏,小豆總是會央求張玲夾菜喂她幾口的。
今天的李想與小豆子顯然是商量好了。
隻顧著埋頭吃著碗裏的米飯。
那感覺就像是今天的米飯比菜香。
一旁的張鵬天看不下去了。
他精心做了四五個菜。
往日裏還能聽到幾句父女倆誇讚的話語。
今天聽不到就覺得心中很是不舒服。
於是張鵬天好心的提醒這父女倆多吃菜。
沒想到這父女倆就吃了一口。
便繼續埋頭吃著碗裏的大米飯。
張鵬天靈機一動的介紹著每一盤菜的特色。
介紹一盤就勸父女倆嚐上一口。
這父女倆還真象征性的夾上一筷子嚐了一口。
嚐完就埋頭繼續吃著碗裏大米飯。
儼然就像是算盤上的珠子撥一撥動一動。
張玲看著費勁的父親忍不住的笑出了聲。
父親有些心焦的對張玲說:
“這父女倆看著像是傻掉了。張玲,你不問問怎麽迴事?還有心思傻笑。”
張玲看了一眼父女倆,在聽到張鵬天的話語,依舊無動於衷。
她隻能露出無奈的笑容勸說:
“爸啊,你就別管他們。他們父女倆今天隻想盡快吃完飯出去。說是要為小豆子的手工家庭作業購買材料去。”
張鵬天聽完張玲的解釋,張大了嘴巴“啊”了一聲。
幾秒。
緩過神的看向父女倆說:
“我說你們沒那麽著急吧。一頓飯都吃不安穩。”
“著急!”
李想禮貌性的抬頭蹦出兩個字就繼續吃著米飯。
小豆子也隨著看向外公直點頭。
張鵬天迴憶著說:
“不對呀!吃飯前,我可聽小豆子說這作業不著急。一周之內上交就行了。我覺得明天有空再購買也來得及。聽我的都慢慢吃。別噎著了。”
小豆子聽完口中含著一點食物連連搖頭說:
“外公,著急!”
“著急什麽?”張鵬天疑惑道。
不隻是張鵬天。
張玲也不太明白小豆子為何著急?
小豆子徹底咽下口中的食物解釋說:
“因為小豆子一直都覺得我們是最棒的三口之家。所以為了證明這一點。這一次我們一定要創作出一副足以驚豔所有人的畫作。”
張玲似乎明白了小豆子這是缺乏自信的倔強。
利用外物炫耀的方式,向外人證明,他們一家三口是幸福的。
這一點張玲是理解的。
畢竟,他們是臨時組成的一家人。
而且她與李想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舉辦過婚禮。
在小豆子的心目中仍舊存在不安定的因素。
不!
好像在她的心目中也有幾分不安感。
自從上次親眼見得到上官傲雪把李想放在酒店的大床上。
她心中的那份不安感也越發的強烈了。
不知他們的三口之家還能維持多久?
他迫切的開始通過小豆子手中的電話與張玲一起商量一起繪什麽畫?
說過水墨,對繪畫基礎要求很高!
一家三口沒有一個人有過相關經驗。
為了繪畫作品的最終品質。
隻能選擇放棄。
提起油畫,確實可以嚐試。
而小豆子則表示不喜歡油畫創作時的油墨味。
說聞多了會令小家夥犯惡心。
為了創造一個舒心的繪畫環境。
也隻能放棄這個選擇。
想過刺繡畫。
一家三口隻有小豆子有過這方麵的經驗。
李想則表示他的手過於笨拙。
拿針簡單縫補開線的衣服都困難。
所以因為他們大人參與度太低又隻能放棄。
正當一家三口苦惱如何選擇的時候?
路邊的一則醒目廣告語引起了張玲的興趣。
“巧奪天工之作,碎布上的浮雕藝術!”
單從廣告語上就挺吸引張玲的。
隨即又看到了電子屏動態廣告在宣傳趙梓立布藝浮雕立體畫。
據說,趙老師拜師於齊白石再傳弟子書畫家張炎增老師。
後又向汪向龍老師學習,並在琉璃廠長豐堂從事古籍書畫修複裝裱研究多年,專攻布藝浮雕畫。
她是以剪帶線,以布填色,以布的花紋和條理,將工筆畫國畫和油畫,以層層疊堆的形式形成立體效果。
畫作有布帖、粗獷純樸、厚實如浮雕感覺。
從而具有造型簡練概括、厚實如浮雕的獨特風格。
畫作顏色鮮豔、做工考究、工藝獨特,觀之有立體能動之效果。
所以張玲認為布藝浮雕立體畫就是最佳選擇。
畫作整個製作過程需要先選料,繪畫出草圖,然後進行裁剪,圖案堆砌,最後進行粘貼。
這種畫作的製作材料是以鳳尾紗和絲綢為原料。
原料的采購就交給李想來做了。
利用各色花布本身所具有的色相,純度,明度及紋理圖案作為創作元素。
張玲感覺她有這方麵的掌控天賦。
畫作色彩基礎是民間刺繡,但比刺繡色彩更加強烈鮮明。
小豆子恰好就有這方麵的天賦。
這幅畫作的繪製過程讓一家三口有足夠高的合作參與度。
她的腦海中已然開始想象著一家三口的創作細節。
一些碎布頭,一把剪刀,幾卷絲線……
在她們的手中,經一番剪剪貼貼,就變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美輪美奐的布藝浮雕立體畫。
一剪一裁一貼,看似彈指漫舞,卻是心靈畫語的交融。
此刻!
他們一家三口都懷著一個目的。
那就是創作出一副足以驚豔所有人的畫作。
據廣告介紹說,這種創作形式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到唐朝以後得以發展,不斷地被人們所賞識,人們做出荷包、頭飾等用以裝飾節日氣氛。
直到清朝不斷發展成熟。
相傳乾隆的母親曾帶領宮女們,用這種工藝做出了很多花鳥人物作品。
供奉的佛像畫和後宮嬪妃們頭上佩戴的發飾色彩豔麗、層次分明,神態逼真、生動活潑。
在故宮博物院至今還收藏陳列著諸多古代時留下的絲織作品。
廣告正好在展示趙老師的畫作照片。
張玲連忙拿出手機把《和和美美》、《荷花一品》等畫作又翻拍成照片發給了小豆子。
父女二人在看到張玲發來的照片。
即使清晰度有所欠缺,但還是被畫作吸引到了。
父女倆確定這正是他們想要的繪畫形式。
小豆子有些性子急。
之前,還嚷嚷著肚子餓,趕快迴家吃飯。
現在就想盡快創作出滿意的畫作。
按照張玲的建議小豆子立刻就央求李想去采辦所需要的作畫材料。
李想見張玲在電話裏推辭等迴家吃完晚飯再去。
興頭上的小豆子立刻就不開心了。
他覺得這正好是提升小豆子心目中地位的好機會。
於是選擇順從了小豆子的意思。
張玲聽到後在抱怨李想這樣會把小豆子寵壞的。
而李想則辯解的說:
“所謂把孩子寵壞就是沒有任何的規則的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可我順從小豆子的行為則不同。這可是讓孩子盡快完成作業為前提的。”
要知道沒有規則的愛。
反而會讓孩子有不安全感。
因為孩子永遠不知道邊界在哪裏?
自然會不斷的用自己的行為去試探邊界。
用網絡流行語說就是在“懸崖邊上瘋狂試探”。
身為父母就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孩子的“問題行為”。
“對對對,爸爸說的對呀!媽媽,人家隻是想盡快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已。你就讓我們去嘛!”
小豆子雖然沒有完全聽懂爸爸的表達的意思。
但是她還是機敏的覺得,隻要順著爸爸說的最後一句話,擴展解釋就一定不會錯。
“完成作業?”張玲說。
李想聽出了張玲的遲疑。
他覺得說服張玲有戲!
於是毫不猶豫的問:
“玲兒,你忘記了?”
張玲問:
“我忘記了什麽了?”
李想接著說:
“忘記剛才我們一家人在討論,一起繪製布藝浮雕立體畫的。並充分聽取小豆子的意見之後達成了共識。規則已成,那麽接下來就應該嚴格執行了。這並沒有錯吧。”
張玲終於反應了過來麵容不悅的說:
“你這是以新建立的規則去破壞我以前的規則。誰給你的勇氣敢說沒錯?”
在李想的認知裏新成立的繪畫規則是高級的。
然後,為了運行高級規則,其他低一等的規則必須讓路。
所以才想著要推翻與小豆子定下的相對低級的吃飯規則。
這顯然是在向小豆子灌輸特權思想。
這一點張玲實在無法容忍。
她不想讓小豆子養成凡事高人一等的特權思維。
張玲一時間沒有理由辯駁的說:
“小豆子,就算你爸爸說的對。但你不按時吃飯是不是破壞了既定的吃飯規則?更何況孩子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她又豈會不知道李想話的意思?
張玲也曾為小豆子定下了明確的吃飯規則:
在家中吃飯時間都是規定好。
但凡因為小豆子錯過了,就不給小豆子吃的,隻有到下一頓才有飯吃。
她的設想若孩子第一次不聽,真的餓肚子了,就會知道遵守規則的意義了。
可以讓孩子明白違反規則的後果。
並讓孩子知道不按時吃飯是很不舒服的。
那麽孩子以後就會乖乖吃飯了。
張玲敏銳的指出李想幫著小豆子破壞了規則。
而小豆子單純的以為媽媽是擔憂把她餓著了。
所以一臉不情願的低下頭嘟囔著說:
“人家現在真的不是很餓!媽媽……”
李想見狀,為了讓小豆子高興起來,便極力向張玲辯解說:
“沒事,這耽誤不了多久!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在迴家的路上。買個東西最多花上半個小時而已。小豆子要是餓了挨不住。我可以讓她吃塊小點心墊墊。”
小豆子聽到後興奮的抬頭大喊:
“好耶!爸爸,我太愛你了!”
在小孩子的眼中仿佛隻要花錢購買的食物都很好吃。
小豆子自然也不例外。
有機會可以在外麵嚐嚐鮮肯定很高興了。
李想深知樂極生悲的道理。
連忙做了一個讓小豆子安靜的手勢。
因為他清楚自己為小豆子開脫的理由有點牽強。
舉個例子:
規定小豆子看ipad或者電視的時間。
小豆子想一直看動畫片,家長覺得對眼睛不好,討論到底應該看多長時間?
小豆子可能會提出來說那既然對眼睛不好。
爸爸也不能看那麽長時間手機。
這是家庭規則的平等原則。
小豆子就會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規則。
如果大人一直在看手機,小豆子在旁邊吵鬧。
為了讓孩子安靜就塞給她一個ipad。
結果讓孩子遠超過大家約定好的時間。
所以說不關以什麽理由破壞既定規則都屬於縱容和寵壞孩子。
即使以他認為的高級規則破壞相對低級的規則也不行。
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誤以為隻要既定的規則高級就可以無視一切低級規則。
張玲為了能讓小豆子變成第二個鍾雲。
即使做一次壞人讓小豆子不高興,也要反對的李想提議。
“不行!談好的規則就是規則。不管什麽理由都不能破壞。更何況晚飯要吃好。我實在不能接受讓小豆子把點心當晚飯吃。”
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
尤其在麵對美食的誘惑時,很多大人都難以控製。
還有她看得出李想在對小豆子吃喝的問題上向來百依百順。
勢必縱容小豆子貪吃把點心當晚餐吃。
那麽正經的晚飯必然會吃得很少或幹脆不吃。
從而把浪費糧食就變成了常態。
這一點張玲也不能容忍。
即便李想再三保證絕對不會出現張玲擔心的情況。
她也絕對不會鬆口。
因為就算李想真的監督了。
但是以小豆子的機靈勁兒,也會有很多辦法偷吃,卻能保證不會讓李想發現。
父女倆在聽到張玲的決絕。
二人都有一點兒喪氣的隻能先聽從張玲話迴家。
李想自是懂得張玲的用意。
他也不希望把小豆子給寵溺壞了。
不過,李想還是聰明的。
一般養孩父母都會扮演紅黑臉。
他成功的讓張玲扮演了黑臉。
張玲吃飯規則他也是懂的。
他清楚張玲所說的吃飯規則相對完整的版本。
即,如果中間她餓了。
張鵬天心疼外孫女偷偷給孩子小蛋糕吃了。
這無疑是對小豆子的縱容與嬌慣。
小豆子就會理解規則是可以被忽視的,形同虛設。
或者當她餓了就開始哭鬧。
張玲如果受不了給了她一個燒餅。
那麽小豆子就學到了另外一課:
規則可以被情緒打敗。
這些都是在給自己製造一個縱容寵壞的孩子。
這裏有規則的三個重要原則:
第一,明確;
第二,後果;
第三,一致性。
餐桌上。
據說,陳劍確認了母親真的病重臥床不起。
所以提前說明不吃晚飯趕著迴家一趟。
雖然陳劍這個人平時有些太討厭!
但看在及時幫著處理的頭條新聞的份上。
張玲還是默默祈禱著陳劍的母親平安無事。
往日裏,小豆總是會央求張玲夾菜喂她幾口的。
今天的李想與小豆子顯然是商量好了。
隻顧著埋頭吃著碗裏的米飯。
那感覺就像是今天的米飯比菜香。
一旁的張鵬天看不下去了。
他精心做了四五個菜。
往日裏還能聽到幾句父女倆誇讚的話語。
今天聽不到就覺得心中很是不舒服。
於是張鵬天好心的提醒這父女倆多吃菜。
沒想到這父女倆就吃了一口。
便繼續埋頭吃著碗裏的大米飯。
張鵬天靈機一動的介紹著每一盤菜的特色。
介紹一盤就勸父女倆嚐上一口。
這父女倆還真象征性的夾上一筷子嚐了一口。
嚐完就埋頭繼續吃著碗裏大米飯。
儼然就像是算盤上的珠子撥一撥動一動。
張玲看著費勁的父親忍不住的笑出了聲。
父親有些心焦的對張玲說:
“這父女倆看著像是傻掉了。張玲,你不問問怎麽迴事?還有心思傻笑。”
張玲看了一眼父女倆,在聽到張鵬天的話語,依舊無動於衷。
她隻能露出無奈的笑容勸說:
“爸啊,你就別管他們。他們父女倆今天隻想盡快吃完飯出去。說是要為小豆子的手工家庭作業購買材料去。”
張鵬天聽完張玲的解釋,張大了嘴巴“啊”了一聲。
幾秒。
緩過神的看向父女倆說:
“我說你們沒那麽著急吧。一頓飯都吃不安穩。”
“著急!”
李想禮貌性的抬頭蹦出兩個字就繼續吃著米飯。
小豆子也隨著看向外公直點頭。
張鵬天迴憶著說:
“不對呀!吃飯前,我可聽小豆子說這作業不著急。一周之內上交就行了。我覺得明天有空再購買也來得及。聽我的都慢慢吃。別噎著了。”
小豆子聽完口中含著一點食物連連搖頭說:
“外公,著急!”
“著急什麽?”張鵬天疑惑道。
不隻是張鵬天。
張玲也不太明白小豆子為何著急?
小豆子徹底咽下口中的食物解釋說:
“因為小豆子一直都覺得我們是最棒的三口之家。所以為了證明這一點。這一次我們一定要創作出一副足以驚豔所有人的畫作。”
張玲似乎明白了小豆子這是缺乏自信的倔強。
利用外物炫耀的方式,向外人證明,他們一家三口是幸福的。
這一點張玲是理解的。
畢竟,他們是臨時組成的一家人。
而且她與李想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舉辦過婚禮。
在小豆子的心目中仍舊存在不安定的因素。
不!
好像在她的心目中也有幾分不安感。
自從上次親眼見得到上官傲雪把李想放在酒店的大床上。
她心中的那份不安感也越發的強烈了。
不知他們的三口之家還能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