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靈的小豆子知道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期待。
因為阿霜可沒少在她麵前提起父母的嘮叨。
嘮叨如何不滿意阿霜的表現。
一個勁兒的逼著阿霜一定要成為父母最大的驕傲。
小豆子隻是將阿霜的苦惱移花接木的表達出來。
沒想到張玲的臉上就掛起了滿意的笑容。
正當小豆子讚歎天下的父母都是一個樣兒時候。
張玲卻一手輕捏了一下小臉蛋問:
“傻孩子,你可知道成為父母最大的驕傲都應該做什麽?”
小豆子習慣性的摸摸耳垂說:
“學習好!”
這個迴答可是學校所有老師所灌輸的標準答案。
學校裏的老師更是將這個標準答案演繹到了極致。
隻要學生學習好,即使學生行為再如何惡劣,也是可以被老師諒解,甚至是讚賞的。
但凡學生學習不好,哪怕一個無心的舉動,也會讓老師暴跳如雷,動不動就要讓你把家長請過來,並連同家長一番教育。
阿霜很不湊巧的就是那個經常被要求請家長的。
張玲微微一笑的說:
“學習好,確實可以讓你成為父母眼中的驕傲。但並不是成為父母驕傲的唯一路徑。”
“什麽意思?”小豆子問。
認為迴答是標準答案的小豆子。
竟在張玲這裏沒有獲得滿分。
於是充滿了好奇心看向張玲。
張玲充滿愛意的手撫摸著小豆子臉龐說:
“我知道孩子你這麽說就想獲得更多的愛。但你當知想得到愛就要先學會自愛,時刻懂得維護自己的形象。”
小豆子的心思被張玲直接說了出來。
於是有點難為情的叫了一聲“媽媽”。
張玲說:
“孩子,你既然想成為父母的驕傲,那就更要學會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然後才能展示給父母。”
小豆子似懂非懂的應承了一句“哦”。
一旁的李想也嚴肅認真的看向她。
她衝著李想笑著點點頭,接著對小豆子說:
“要知道對父母來說,從孩子你身上發現值得驕傲的事很多。不是隻有為了功成名就,從而奮力學習好這一個選項。當然更不是局限在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小豆子聽著這裏,瞬間感到自己比阿霜幸福多了。
因為阿霜的父母每天讓阿霜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裏。
於是帶著幸福的笑容衝著張玲又叫了一聲“媽媽”。
張玲微笑著點點頭接著說:
“媽媽隻希望孩子你健康活著,將來更能自力更生。但要說為你感到驕傲,那要說的點就很多了。比如,小豆子你能跌倒自己爬起來不哭了,有自己的堅持的目標了,懂得關心父母了等等。”
小豆子有點兒不敢相信的看著張玲問:
“媽媽,這是真的嗎?”
張玲所說的這些對小豆子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
感覺能分分鍾的就令張玲媽媽活在無限的驕傲裏。
當看到張玲微笑著衝她點頭說:
“孩子請不要把你的情緒和努力,全都托付給學習。學習是很重要,但體驗生活更重要。學習這種事,問心無愧就好。媽媽隻要知道這已經是你最大的努力了。自然也會感到驕傲的。”
小豆子就激動大喊:
“媽媽,你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媽媽!”
因為張玲這是解放了她的天|性。
小豆子可比像阿霜一樣的同學們幸福多了。
隻因總有句話激勵著無數家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很多家長拚命的讓孩子把所有情緒與努力都托付給了學習。
殊不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而是有人站在終點線上呐喊著讓你快跑。
當然這裏終點線的他們,並不隻有單純意義上的學生。
還有你我一直忽略的資本。
所以起跑線上的孩子,在終點線上他們看來,本來就是一個樂子。
而張玲伸手摸了摸小豆子的小臉蛋,浮現出幾分自豪的笑容說:
“反正隻要知道小豆子是媽媽的女兒。你以後生活裏每一次成長,也都會讓媽媽很容易感到驕傲的。沒辦法,媽媽喜歡小豆子,很多時候驕傲的點就會很低。”
一旁的李想聽出來。
張玲這是把小豆子視如己出了。
他懷裏的小豆子伸手示意要抱抱張玲。
於是他向前走了兩步,在小豆子抱住張玲的瞬間,李想就清楚的感受到她的兩隻手,也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三人的心再一次湊得這麽近。
近到能夠聽到彼此的心跳一同律動。
這仿佛象征著他們就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
遠處的雀鳥同時發出歡快的鳴叫聲。
更像是在為他們這幸福的一家人送祝福。
翌日清晨。
李想就像個專門研究民族文化的專家。
從昨天獲悉要讓張玲主持換索儀式。
他就一直在為張玲普及一些關於換索的知識。
也是為了避免張玲在換索儀式的時候,不至於什麽都不懂的手忙腳亂。
話說“換索”,顧名思義就是指更換身上帶的舊索繩,換戴新的索繩。
在滿族薩滿教祭祀中,有一位始祖母女神,叫“佛托媽媽”和“柳枝祖母”。
在平常日子裏,它的神位是在西牆祖宗匣北側,掛在索倫杆上一尺多長的黃布口袋,俗稱“子孫口袋”或“媽媽口袋”。
清乾隆年以前滿族不修譜,各民族均以索繩記錄本族人口繁衍情況,因此稱索繩為無字家譜。
上麵掛小弓箭是代表男孩,布郎鐺是代表女孩。
以前是每年都要更換一次索繩,線要向九家要,有白、青、蘭、三種顏色,搓成一股繩。
搭在小孩脖子上打個交叉節,不係扣,鎖繩即是索線,隻是在祭祀時戴一下,平時放在索口袋裏。
索口袋是用1尺黃布縫成的,上口穿上繩能收迴,裏麵裝有一條長繩,約十多米長。
鎖為彩線打成之粗繩,沿縫夾以五色布條,懸其一端於隅之釘上,拖之門外左側柳樹枝頭而係之,下陳黃米粉團及煮熟小魚各一碗,向之跪拜,是為拉鎖。
以新彩線換童男女脖上所帶之舊彩線則為換鎖。
此外,按俗女孩出嫁時要從索繩上把自己的索摘下來,即所謂“摘索”。
李氏家族的原始索繩,上麵掛滿了小弓箭和布郎鐺,由於年代久遠,已抖落不開了,索口袋的布也變成黑色了。
索口袋在清初時都一直保存在穆昆達(即族長)家中。
族中某家生孩子時,都要稟報族長並作標記於索繩上,索繩記錄著家族的人口數量。
以上常識,李想每說一條都會詢問:
“玲兒,我說的這些你還有哪些細節不懂?不懂就說出來。我可以再為你細細講一遍。”
一旁小豆子的耳朵都聽出了老繭,帶著幾分天真的口吻說:
“爸爸,你放心!舉辦儀式的時候,媽媽如果忘記了,小豆子一定會提醒的。”
張玲則表現出幾分溺愛,摸著小豆子的腦袋說:
“好好好,我們的小豆子最是聰明了。”
而李想卻當頭澆了一盆涼水道:
“嗯嗯,我們的小豆子是厲害!都說了好幾遍,閨女你到時候一定要拿布郎鐺。你卻對小弓箭情有獨鍾的,總是掛在嘴邊說個沒完。”
李想說完長歎了一口氣。
小豆子狡辯的抓住李想的胳膊搖晃著解釋說:
“爸爸,我懂我懂!人家就想知道小弓箭到底能不能玩?你快告訴我嘛。”
李想無奈!
沒想到小豆子依舊像個男孩子一般對小弓箭最有興趣。
於是隻能再三交代讓張玲到時候多看幾眼小豆子。
享堂區。
在院中放一供桌。
張玲在李想的幫助下,將昨日事先看好的小柳樹(不得用其他雜樹),砍了帶迴。
於祭祀開始之前栽於院中東南方向立,上麵掛上紅黃蘭白紙條和水團子。
(注意:這棵柳樹俗稱“神樹”或“娘娘樹”等)。
薩滿從祖宗板下麵取下索口袋,打開抽繩,取出子孫繩,將索繩一端固定在室內西牆神位的祖宗板北頭揚手架上(或拴在掛子孫口袋之處);
另一頭順著子孫杆子(棚杆、悠搖車的杆)扯到院中所載柳樹枝上,再將新備“求福索”。
用從福壽雙全的九家所要五色彩線撚成,掛在樹枝上,在西牆神位前供桌上,擺糕餅、香碟、酒等。
其所用之糕餅,通常以九為數,或每盤九羅每羅九個,俗稱“九羅餅”。
或每盤九個,共九盤。
再將祭豬捆縛置神樹旁。
(注意:若因經濟條件所限,也有很多家族用家禽或鯉魚作供品。)
主祭人張玲率眾人向西牆神位叩頭上香禱告畢。
將室內供桌抬至室外神樹前將祭品用具等重新擺好,叩首祝告後開始領牲省牲,儀式略同朝祭。
待肉熟後仍擺件拿件上供行禮,亦與朝祭略同。
如以雞、魚等為供品,則蒸(煮)熟裝於盤內供之即可。
獻祭叩頭時,由張玲率領應換索的兒童行三叩頭禮,也有的是全體祭祀者均參加。
上供行禮畢。
薩滿圍著供桌和柳枝誦唱換索神歌。
族眾男女拿著代表男孩的小弓箭,代表女孩的布郎鐺,在薩滿歌舞祝禱下紛紛將信物掛在索繩上,祈求福綏。
需換索者(一般為十五歲以下兒童)依次到供桌前向神樹叩頭。
張玲以柳枝蘸淨水遍灑之,以彩線各套其頸。
然後,將其前次祭祀所用舊索,從子孫繩上取下(儀式後統一焚化),再領取樹枝上所掛新索戴於頸上,再叩首退下。
待全部戴完後,以所供之“九羅餅”分食。
也有的將餅煮(蒸)熟後,夾於神樹枝叉上,使小兒搶食,俗稱為“搶福”。
族中小孩爭搶水團子吃討吉祥。
用豬祭,此時即可以分食祭肉,儀式略同朝祭。
儀式一般至中午即結束。
所換之新索或三天後、或於祭祀結束後摘下,係於索繩上。
如係為女兒出嫁摘索,祭豬等供品由女婿家提供。
且隻取下舊索而不再換戴新索。
但其祭祀多單獨舉行。
薩滿將索繩收迴索口袋,仍舊掛在祖宗板下。
神職人員吃完晚飯後,開始淨屋子、掃院子,將祭禮期間吃下的豬骨等雜物一起向南送出百步外扔掉,迴來時不能再進神堂,薩滿在院門外磕三個頭後才能離開。
至此!
李氏家族的祭祀活動已然結束。
不過,小豆子果然在這個換索環節出現了意外。
她倒是規矩的拿了正確的布郎鐺。
隻是與扮相帥氣的小姑娘互相掩護的偷拿索繩上小弓箭。
當時的張玲僅僅以為這兩個孩子意外摔倒而已。
不曾想在次日接小豆放學的時候,親眼看到小豆子的好朋友阿霜,手裏竟拿著一個熟悉的小弓箭。
張玲一臉嚴肅的指著小弓箭說:
“小豆子,你是不是該給媽媽一個解釋呢?”
機靈的小豆子故意打馬虎眼介紹道:
“媽媽,你不認識了嗎?這位可是小豆子最要好的朋友阿霜啊。阿霜,別愣著,快向我媽媽打招唿。”
阿霜很聽話的配合的鞠躬道:
“阿姨,你好!我是阿霜。聽小豆子說今日她要到新家生活了。阿霜就是想問,我能一起去參觀參觀嗎?”
張玲聽著乖巧阿霜的話語,隻能暫時把小豆子的事情押後,隨即掛起溫柔的笑容迴答道:
“既然你們都是好朋友。隻要阿霜的父母同意,阿姨我自然也是歡迎的。”
於是小豆子拉著阿霜的手歡快的原地蹦跳了起來。
口中還不停的讚揚張玲媽媽的好。
小家夥的目的很簡單!
自然是想讓張玲忽略她從宗祠拿出小弓箭的事情。
此刻!
李想來到張玲身邊帶著幾分歉意說:
“玲兒,我來了。不好意思,我已經提前往這裏趕了,可是路上還是有點堵。”
張玲微微一笑的迴答道:
“沒事,我也剛來。”
李想又笑眯眯看向蹦跳的兩個小姑娘問:
“我好像錯過了什麽高興的事?看把她們高興的。”
率先察覺李想到來的阿霜提醒了小豆子。
小豆子又恰好看到阿霜手中的小弓箭。
有些害怕的被李想看到,想要伸手搶奪,並暫時藏在不宜被發現的地方。
但興許阿霜太過於喜歡小弓箭了。
誤認為小豆子要收迴送給她的小弓箭。
直接與小豆子扯拽中不慎把小弓箭掉在了李想的腳邊。
李想看到小弓箭,立刻收斂了笑意,隨即一臉嚴肅的俯身撿起道:
“小豆子,這是怎麽迴事?你今兒必須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要知道在離開宗祠之前,李想再三對小豆子說。
隻拿屬於他們的東西離開,屬於宗祠的東西絕對拿。
而小豆子當初可是信誓旦旦的表示完全遵守李想的話。
因為阿霜可沒少在她麵前提起父母的嘮叨。
嘮叨如何不滿意阿霜的表現。
一個勁兒的逼著阿霜一定要成為父母最大的驕傲。
小豆子隻是將阿霜的苦惱移花接木的表達出來。
沒想到張玲的臉上就掛起了滿意的笑容。
正當小豆子讚歎天下的父母都是一個樣兒時候。
張玲卻一手輕捏了一下小臉蛋問:
“傻孩子,你可知道成為父母最大的驕傲都應該做什麽?”
小豆子習慣性的摸摸耳垂說:
“學習好!”
這個迴答可是學校所有老師所灌輸的標準答案。
學校裏的老師更是將這個標準答案演繹到了極致。
隻要學生學習好,即使學生行為再如何惡劣,也是可以被老師諒解,甚至是讚賞的。
但凡學生學習不好,哪怕一個無心的舉動,也會讓老師暴跳如雷,動不動就要讓你把家長請過來,並連同家長一番教育。
阿霜很不湊巧的就是那個經常被要求請家長的。
張玲微微一笑的說:
“學習好,確實可以讓你成為父母眼中的驕傲。但並不是成為父母驕傲的唯一路徑。”
“什麽意思?”小豆子問。
認為迴答是標準答案的小豆子。
竟在張玲這裏沒有獲得滿分。
於是充滿了好奇心看向張玲。
張玲充滿愛意的手撫摸著小豆子臉龐說:
“我知道孩子你這麽說就想獲得更多的愛。但你當知想得到愛就要先學會自愛,時刻懂得維護自己的形象。”
小豆子的心思被張玲直接說了出來。
於是有點難為情的叫了一聲“媽媽”。
張玲說:
“孩子,你既然想成為父母的驕傲,那就更要學會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然後才能展示給父母。”
小豆子似懂非懂的應承了一句“哦”。
一旁的李想也嚴肅認真的看向她。
她衝著李想笑著點點頭,接著對小豆子說:
“要知道對父母來說,從孩子你身上發現值得驕傲的事很多。不是隻有為了功成名就,從而奮力學習好這一個選項。當然更不是局限在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小豆子聽著這裏,瞬間感到自己比阿霜幸福多了。
因為阿霜的父母每天讓阿霜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裏。
於是帶著幸福的笑容衝著張玲又叫了一聲“媽媽”。
張玲微笑著點點頭接著說:
“媽媽隻希望孩子你健康活著,將來更能自力更生。但要說為你感到驕傲,那要說的點就很多了。比如,小豆子你能跌倒自己爬起來不哭了,有自己的堅持的目標了,懂得關心父母了等等。”
小豆子有點兒不敢相信的看著張玲問:
“媽媽,這是真的嗎?”
張玲所說的這些對小豆子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
感覺能分分鍾的就令張玲媽媽活在無限的驕傲裏。
當看到張玲微笑著衝她點頭說:
“孩子請不要把你的情緒和努力,全都托付給學習。學習是很重要,但體驗生活更重要。學習這種事,問心無愧就好。媽媽隻要知道這已經是你最大的努力了。自然也會感到驕傲的。”
小豆子就激動大喊:
“媽媽,你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媽媽!”
因為張玲這是解放了她的天|性。
小豆子可比像阿霜一樣的同學們幸福多了。
隻因總有句話激勵著無數家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很多家長拚命的讓孩子把所有情緒與努力都托付給了學習。
殊不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而是有人站在終點線上呐喊著讓你快跑。
當然這裏終點線的他們,並不隻有單純意義上的學生。
還有你我一直忽略的資本。
所以起跑線上的孩子,在終點線上他們看來,本來就是一個樂子。
而張玲伸手摸了摸小豆子的小臉蛋,浮現出幾分自豪的笑容說:
“反正隻要知道小豆子是媽媽的女兒。你以後生活裏每一次成長,也都會讓媽媽很容易感到驕傲的。沒辦法,媽媽喜歡小豆子,很多時候驕傲的點就會很低。”
一旁的李想聽出來。
張玲這是把小豆子視如己出了。
他懷裏的小豆子伸手示意要抱抱張玲。
於是他向前走了兩步,在小豆子抱住張玲的瞬間,李想就清楚的感受到她的兩隻手,也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三人的心再一次湊得這麽近。
近到能夠聽到彼此的心跳一同律動。
這仿佛象征著他們就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
遠處的雀鳥同時發出歡快的鳴叫聲。
更像是在為他們這幸福的一家人送祝福。
翌日清晨。
李想就像個專門研究民族文化的專家。
從昨天獲悉要讓張玲主持換索儀式。
他就一直在為張玲普及一些關於換索的知識。
也是為了避免張玲在換索儀式的時候,不至於什麽都不懂的手忙腳亂。
話說“換索”,顧名思義就是指更換身上帶的舊索繩,換戴新的索繩。
在滿族薩滿教祭祀中,有一位始祖母女神,叫“佛托媽媽”和“柳枝祖母”。
在平常日子裏,它的神位是在西牆祖宗匣北側,掛在索倫杆上一尺多長的黃布口袋,俗稱“子孫口袋”或“媽媽口袋”。
清乾隆年以前滿族不修譜,各民族均以索繩記錄本族人口繁衍情況,因此稱索繩為無字家譜。
上麵掛小弓箭是代表男孩,布郎鐺是代表女孩。
以前是每年都要更換一次索繩,線要向九家要,有白、青、蘭、三種顏色,搓成一股繩。
搭在小孩脖子上打個交叉節,不係扣,鎖繩即是索線,隻是在祭祀時戴一下,平時放在索口袋裏。
索口袋是用1尺黃布縫成的,上口穿上繩能收迴,裏麵裝有一條長繩,約十多米長。
鎖為彩線打成之粗繩,沿縫夾以五色布條,懸其一端於隅之釘上,拖之門外左側柳樹枝頭而係之,下陳黃米粉團及煮熟小魚各一碗,向之跪拜,是為拉鎖。
以新彩線換童男女脖上所帶之舊彩線則為換鎖。
此外,按俗女孩出嫁時要從索繩上把自己的索摘下來,即所謂“摘索”。
李氏家族的原始索繩,上麵掛滿了小弓箭和布郎鐺,由於年代久遠,已抖落不開了,索口袋的布也變成黑色了。
索口袋在清初時都一直保存在穆昆達(即族長)家中。
族中某家生孩子時,都要稟報族長並作標記於索繩上,索繩記錄著家族的人口數量。
以上常識,李想每說一條都會詢問:
“玲兒,我說的這些你還有哪些細節不懂?不懂就說出來。我可以再為你細細講一遍。”
一旁小豆子的耳朵都聽出了老繭,帶著幾分天真的口吻說:
“爸爸,你放心!舉辦儀式的時候,媽媽如果忘記了,小豆子一定會提醒的。”
張玲則表現出幾分溺愛,摸著小豆子的腦袋說:
“好好好,我們的小豆子最是聰明了。”
而李想卻當頭澆了一盆涼水道:
“嗯嗯,我們的小豆子是厲害!都說了好幾遍,閨女你到時候一定要拿布郎鐺。你卻對小弓箭情有獨鍾的,總是掛在嘴邊說個沒完。”
李想說完長歎了一口氣。
小豆子狡辯的抓住李想的胳膊搖晃著解釋說:
“爸爸,我懂我懂!人家就想知道小弓箭到底能不能玩?你快告訴我嘛。”
李想無奈!
沒想到小豆子依舊像個男孩子一般對小弓箭最有興趣。
於是隻能再三交代讓張玲到時候多看幾眼小豆子。
享堂區。
在院中放一供桌。
張玲在李想的幫助下,將昨日事先看好的小柳樹(不得用其他雜樹),砍了帶迴。
於祭祀開始之前栽於院中東南方向立,上麵掛上紅黃蘭白紙條和水團子。
(注意:這棵柳樹俗稱“神樹”或“娘娘樹”等)。
薩滿從祖宗板下麵取下索口袋,打開抽繩,取出子孫繩,將索繩一端固定在室內西牆神位的祖宗板北頭揚手架上(或拴在掛子孫口袋之處);
另一頭順著子孫杆子(棚杆、悠搖車的杆)扯到院中所載柳樹枝上,再將新備“求福索”。
用從福壽雙全的九家所要五色彩線撚成,掛在樹枝上,在西牆神位前供桌上,擺糕餅、香碟、酒等。
其所用之糕餅,通常以九為數,或每盤九羅每羅九個,俗稱“九羅餅”。
或每盤九個,共九盤。
再將祭豬捆縛置神樹旁。
(注意:若因經濟條件所限,也有很多家族用家禽或鯉魚作供品。)
主祭人張玲率眾人向西牆神位叩頭上香禱告畢。
將室內供桌抬至室外神樹前將祭品用具等重新擺好,叩首祝告後開始領牲省牲,儀式略同朝祭。
待肉熟後仍擺件拿件上供行禮,亦與朝祭略同。
如以雞、魚等為供品,則蒸(煮)熟裝於盤內供之即可。
獻祭叩頭時,由張玲率領應換索的兒童行三叩頭禮,也有的是全體祭祀者均參加。
上供行禮畢。
薩滿圍著供桌和柳枝誦唱換索神歌。
族眾男女拿著代表男孩的小弓箭,代表女孩的布郎鐺,在薩滿歌舞祝禱下紛紛將信物掛在索繩上,祈求福綏。
需換索者(一般為十五歲以下兒童)依次到供桌前向神樹叩頭。
張玲以柳枝蘸淨水遍灑之,以彩線各套其頸。
然後,將其前次祭祀所用舊索,從子孫繩上取下(儀式後統一焚化),再領取樹枝上所掛新索戴於頸上,再叩首退下。
待全部戴完後,以所供之“九羅餅”分食。
也有的將餅煮(蒸)熟後,夾於神樹枝叉上,使小兒搶食,俗稱為“搶福”。
族中小孩爭搶水團子吃討吉祥。
用豬祭,此時即可以分食祭肉,儀式略同朝祭。
儀式一般至中午即結束。
所換之新索或三天後、或於祭祀結束後摘下,係於索繩上。
如係為女兒出嫁摘索,祭豬等供品由女婿家提供。
且隻取下舊索而不再換戴新索。
但其祭祀多單獨舉行。
薩滿將索繩收迴索口袋,仍舊掛在祖宗板下。
神職人員吃完晚飯後,開始淨屋子、掃院子,將祭禮期間吃下的豬骨等雜物一起向南送出百步外扔掉,迴來時不能再進神堂,薩滿在院門外磕三個頭後才能離開。
至此!
李氏家族的祭祀活動已然結束。
不過,小豆子果然在這個換索環節出現了意外。
她倒是規矩的拿了正確的布郎鐺。
隻是與扮相帥氣的小姑娘互相掩護的偷拿索繩上小弓箭。
當時的張玲僅僅以為這兩個孩子意外摔倒而已。
不曾想在次日接小豆放學的時候,親眼看到小豆子的好朋友阿霜,手裏竟拿著一個熟悉的小弓箭。
張玲一臉嚴肅的指著小弓箭說:
“小豆子,你是不是該給媽媽一個解釋呢?”
機靈的小豆子故意打馬虎眼介紹道:
“媽媽,你不認識了嗎?這位可是小豆子最要好的朋友阿霜啊。阿霜,別愣著,快向我媽媽打招唿。”
阿霜很聽話的配合的鞠躬道:
“阿姨,你好!我是阿霜。聽小豆子說今日她要到新家生活了。阿霜就是想問,我能一起去參觀參觀嗎?”
張玲聽著乖巧阿霜的話語,隻能暫時把小豆子的事情押後,隨即掛起溫柔的笑容迴答道:
“既然你們都是好朋友。隻要阿霜的父母同意,阿姨我自然也是歡迎的。”
於是小豆子拉著阿霜的手歡快的原地蹦跳了起來。
口中還不停的讚揚張玲媽媽的好。
小家夥的目的很簡單!
自然是想讓張玲忽略她從宗祠拿出小弓箭的事情。
此刻!
李想來到張玲身邊帶著幾分歉意說:
“玲兒,我來了。不好意思,我已經提前往這裏趕了,可是路上還是有點堵。”
張玲微微一笑的迴答道:
“沒事,我也剛來。”
李想又笑眯眯看向蹦跳的兩個小姑娘問:
“我好像錯過了什麽高興的事?看把她們高興的。”
率先察覺李想到來的阿霜提醒了小豆子。
小豆子又恰好看到阿霜手中的小弓箭。
有些害怕的被李想看到,想要伸手搶奪,並暫時藏在不宜被發現的地方。
但興許阿霜太過於喜歡小弓箭了。
誤認為小豆子要收迴送給她的小弓箭。
直接與小豆子扯拽中不慎把小弓箭掉在了李想的腳邊。
李想看到小弓箭,立刻收斂了笑意,隨即一臉嚴肅的俯身撿起道:
“小豆子,這是怎麽迴事?你今兒必須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要知道在離開宗祠之前,李想再三對小豆子說。
隻拿屬於他們的東西離開,屬於宗祠的東西絕對拿。
而小豆子當初可是信誓旦旦的表示完全遵守李想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