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三萬貫用來救災吧!
大唐:開局被李二模擬發現了 作者:烏唿拉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管別人相不相信,反正李世民自己是信了。
事實上,開國皇帝殺功臣,無非是兩個擔心。
一個是武將把持軍權,功高蓋主。另一個是擔心自己死後太子鎮壓不住武將,擔心造反。
但李世民不同,他少年從軍,李家多猛將,把持軍權都是自己人,談不上功高蓋主。
至於自己死後太子鎮壓不住武將,這更不用擔心。
李世民這個年紀,實在是太年輕了,以至於他有足夠的時間能熬死大部分的功臣。
因此李世民壓根沒有殺武將這個想法。
因為時間會解決一切,事實上唐朝也是為數不多沒有殺功臣的朝代。
長孫無忌第一個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仁德聖明!”
要說大唐第一個功臣是誰,那肯定是長孫家,眼下連長孫無忌都沒意見,文武百官自然也沒有意見:“陛下仁德聖明。”
李世民點了點頭,心想這總算是過了這一關:“如今曹州缺糧,還請眾愛卿踴躍發言,獻策於朕!”
魏征率先說道:“臣以為薛長史,為人忠厚,才思敏捷,臨危不亂,治理曹州,有條有理。”
“臣提議薛長史可由朝廷委任曹州刺史,名正言順的治理曹州。”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於這個提議並沒有什麽意見,畢竟對於薛大鼎的才華那是有目共睹的:“可!”
長孫無忌提議道:“臣以為,齊王抄家所得三萬貫,可以用來購買糧食,分發數州,賑濟此次旱災。”
這本來就是抄家所得的糧食,用來重新購買糧食賑災其實也足夠了。
但李世民這不這麽想,購買糧食,最大的糧商還不是五姓世家,這錢指定會落在他們手裏。
與其落在他們手中,還不如上繳朝廷,用國庫的糧食去賑災,等八九月秋收,糧價降低些再填充國庫。
李世民想了想,有些猶豫的問道:“蕭相(民部尚書蕭瑀),糧庫可還充實?”
由於唐朝實行的是群相製,所以唐朝有一大批的宰相,比如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全都是宰相。
蕭瑀出列,行禮道:“啟稟陛下,國庫空虛,並無多少餘糧。”
李世民眉頭皺了皺:“此話怎講?”
蕭瑀緩緩解釋道。
“陛下去年陛下即位,大赦天下,這秋稅便少了,國庫存糧不多。”
“其二,燕郡王李藝,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等人伏誅,出兵平叛支出糧草。”
“其三,邊疆固守突厥二十萬大軍,需要糧草支援。”
李世民張了張口,收稅去年沒收多少,今年支出又多,固守邊疆也需要大量的糧食,可以說現在的大唐到處都缺糧。
事實上,朝廷不僅缺糧,國庫還很缺錢。
眼下秋收還有一個月,救災卻等不了這麽久,李世民也隻得作罷:“如此,朕準了!”
···
三萬貫去購買糧食,朝廷支援的一萬石,還有各州的常平倉裏的糧食,再加上八月秋收在即。
隻要秋收不出問題,基本上這次旱災就能撐過去。
眼見正是基本討論完了,一群言官開始了諫言。
“臣彈劾齊王目無王法,性格暴虐。”
“臣彈劾齊王喜怒無常,恐惹出禍端,不宜呆在曹州。”
“臣彈劾齊王,逾越權法,妄殺大臣,此舉不合朝綱,長期以往,朝廷如何運轉?”
“···”
一群言官毫不客氣,矛頭直指李佑,把他形容成秦二世,比喻成在世魔王。
並要求李世民趕緊讓李佑呆在長安,別到處搞事情,不然這些臣子要被嚇出病來!
李世民被吵得頭疼,他早就下定決心,在旱災沒有結束之前,是絕不會召迴李佑的。
但卻沒有什麽理由,麵對眾多言官的諫言,他隻得整出一個不算理由的理由。
“雖說這逆子性格暴躁,但曹州正需要安穩民心,貿然調走恐怕於民心無益。”
“何況朕以為薛長史在,應當出不了什麽大事。”
眾臣麵麵相覷,貿然調走會讓民心不穩,這要是騙別人那還行,但在座的都是人精。
任誰都看的出,這曹州的賑災的主要是薛大鼎,李佑充其量不過是個吉祥物,隻要不調走薛大鼎那基本上沒啥問題。
還想騙他們?
“啟稟陛下,臣以為···”
“好了好了。”李世民打斷那人,臉色很不滿,沒看見朕不想調麽?
為此,他不得不轉移話題:“李太史,此次幹旱何時會結束?”
李淳風先是一愣,隨即站了出來,麵露苦澀到:“天意難測,臣尚未得知,但請陛下早做打算,此次災難非同尋常。”
身為道士的李淳風正在太史監,為李世民看天氣,算陰陽,整數學。
但他又不是神,也隻能隱約知道這次旱災不同以往。
李世民麵色如常,本來也沒抱多大希望:“眾愛卿可還有其他事?”
“臣彈劾齊王殿下···”
李世民擺了擺手,製止了他:“此等小事,容後再議,先將曹州之事傳下。”
“臣遵旨!”
文武百官見李世民這麽說,自然不能耽誤了正事,畢竟諫言什麽時候都能諫言。
“若無其他事,那便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退朝···”隨著宦官一聲令下,文武百官排隊走出大殿。
隨著朝會的散去,朝堂上的消息很快就傳了開來。
國子監中。
一大早眾多皇子和大臣的兒子收到薛大鼎的信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覺有點懵逼。
雖說我們都是你的同窗,共讀小學好幾年。
但交情說不上很差,也好不到哪裏去,因為交情太好可能意味著站隊。
可如今你犯了事要我們幫你···我們都還沒成年,這讓我們怎麽幫?
你心裏沒點數麽?
但太子都寫了,自己不寫顯得人品不行,那就隨便寫兩句。
而焦急的莫過於陰月娥則是和陰弘智兩人。
陰月娥一聽李佑幹了這事,腦中劃過一道閃電,腦子一片空白,要不是宮女扶著,她整個人就要摔在地上。
“佑兒怎會殺人呢?”
陰弘智歎了口氣:“哎~慈母多敗兒!我叫你平日裏多管教管教他。”
“如今倒好,三品刺史那可是宰相,他說殺就殺了,簡直是肆意妄為。”
陰月娥聽了,眼淚嘩嘩的流下,殺了宰相這簡直是天大的事,一時間亂了方寸。
“兄長,我就這一個孩子,要是關進宗人府,這可怎麽辦。兄長一定得救救他,他可是你侄子。”
陰弘智思索片刻,分析了起來。
“今日陛下為安定民心暫時為調迴長安,也未宣布懲罰。”
“但百官彈劾,旱災之後,他定會被彈劾,若是陛下氣極怒盛,說不定會將他關進宗人府。”
“雖說受點苦,但性命應當無憂。”
“宗人府?”陰月娥抹了一把眼淚,既是喜,又是憂。
喜的是命保住了,憂的是被關進宗人府說不定一輩子就出不來了。
“兄長可還有其他辦法麽?不然我去求求皇後。”
陰弘智搖了搖頭:“上次事情未成,皇後娘娘不得幹涉政事,怕是再求也沒什麽用了。”
“不過,事情還有轉機。”
聽陰弘智這麽說,陰月娥連忙問道:“是何轉機?”
陰弘智緩緩說道:“陛下仁德,愛惜名聲,若是他能在曹州樹立名望,那事情還有轉機。”
雖然李世民暫時沒有讓李佑迴來受罰,但懲罰那是肯定的,而且殺人那肯定是極重的懲罰。
因此關進宗人府禁閉,是極有可能的。
惟一的辦法是減輕懲罰,這就要從李世民的弱點入手。
李世民愛好名聲,而萬民傘是當地百姓自發表達謝意做的,能獲得萬民傘,萬名書之類的。
那李世民要重罰也得考慮考慮。
“名望?”陰月娥心中暗暗記了下來,想到了什麽:“我這便寫信,讓薛長史想辦法!”
“哎,慈母多敗兒,以後莫要再讓他闖禍的了。”陰弘智又歎了口氣,感覺自己遲早會被牽連。
“兄長教訓的是。”說著,陰月娥走了出去,也不知道有沒有聽到心裏去。
事實上,開國皇帝殺功臣,無非是兩個擔心。
一個是武將把持軍權,功高蓋主。另一個是擔心自己死後太子鎮壓不住武將,擔心造反。
但李世民不同,他少年從軍,李家多猛將,把持軍權都是自己人,談不上功高蓋主。
至於自己死後太子鎮壓不住武將,這更不用擔心。
李世民這個年紀,實在是太年輕了,以至於他有足夠的時間能熬死大部分的功臣。
因此李世民壓根沒有殺武將這個想法。
因為時間會解決一切,事實上唐朝也是為數不多沒有殺功臣的朝代。
長孫無忌第一個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仁德聖明!”
要說大唐第一個功臣是誰,那肯定是長孫家,眼下連長孫無忌都沒意見,文武百官自然也沒有意見:“陛下仁德聖明。”
李世民點了點頭,心想這總算是過了這一關:“如今曹州缺糧,還請眾愛卿踴躍發言,獻策於朕!”
魏征率先說道:“臣以為薛長史,為人忠厚,才思敏捷,臨危不亂,治理曹州,有條有理。”
“臣提議薛長史可由朝廷委任曹州刺史,名正言順的治理曹州。”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於這個提議並沒有什麽意見,畢竟對於薛大鼎的才華那是有目共睹的:“可!”
長孫無忌提議道:“臣以為,齊王抄家所得三萬貫,可以用來購買糧食,分發數州,賑濟此次旱災。”
這本來就是抄家所得的糧食,用來重新購買糧食賑災其實也足夠了。
但李世民這不這麽想,購買糧食,最大的糧商還不是五姓世家,這錢指定會落在他們手裏。
與其落在他們手中,還不如上繳朝廷,用國庫的糧食去賑災,等八九月秋收,糧價降低些再填充國庫。
李世民想了想,有些猶豫的問道:“蕭相(民部尚書蕭瑀),糧庫可還充實?”
由於唐朝實行的是群相製,所以唐朝有一大批的宰相,比如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全都是宰相。
蕭瑀出列,行禮道:“啟稟陛下,國庫空虛,並無多少餘糧。”
李世民眉頭皺了皺:“此話怎講?”
蕭瑀緩緩解釋道。
“陛下去年陛下即位,大赦天下,這秋稅便少了,國庫存糧不多。”
“其二,燕郡王李藝,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等人伏誅,出兵平叛支出糧草。”
“其三,邊疆固守突厥二十萬大軍,需要糧草支援。”
李世民張了張口,收稅去年沒收多少,今年支出又多,固守邊疆也需要大量的糧食,可以說現在的大唐到處都缺糧。
事實上,朝廷不僅缺糧,國庫還很缺錢。
眼下秋收還有一個月,救災卻等不了這麽久,李世民也隻得作罷:“如此,朕準了!”
···
三萬貫去購買糧食,朝廷支援的一萬石,還有各州的常平倉裏的糧食,再加上八月秋收在即。
隻要秋收不出問題,基本上這次旱災就能撐過去。
眼見正是基本討論完了,一群言官開始了諫言。
“臣彈劾齊王目無王法,性格暴虐。”
“臣彈劾齊王喜怒無常,恐惹出禍端,不宜呆在曹州。”
“臣彈劾齊王,逾越權法,妄殺大臣,此舉不合朝綱,長期以往,朝廷如何運轉?”
“···”
一群言官毫不客氣,矛頭直指李佑,把他形容成秦二世,比喻成在世魔王。
並要求李世民趕緊讓李佑呆在長安,別到處搞事情,不然這些臣子要被嚇出病來!
李世民被吵得頭疼,他早就下定決心,在旱災沒有結束之前,是絕不會召迴李佑的。
但卻沒有什麽理由,麵對眾多言官的諫言,他隻得整出一個不算理由的理由。
“雖說這逆子性格暴躁,但曹州正需要安穩民心,貿然調走恐怕於民心無益。”
“何況朕以為薛長史在,應當出不了什麽大事。”
眾臣麵麵相覷,貿然調走會讓民心不穩,這要是騙別人那還行,但在座的都是人精。
任誰都看的出,這曹州的賑災的主要是薛大鼎,李佑充其量不過是個吉祥物,隻要不調走薛大鼎那基本上沒啥問題。
還想騙他們?
“啟稟陛下,臣以為···”
“好了好了。”李世民打斷那人,臉色很不滿,沒看見朕不想調麽?
為此,他不得不轉移話題:“李太史,此次幹旱何時會結束?”
李淳風先是一愣,隨即站了出來,麵露苦澀到:“天意難測,臣尚未得知,但請陛下早做打算,此次災難非同尋常。”
身為道士的李淳風正在太史監,為李世民看天氣,算陰陽,整數學。
但他又不是神,也隻能隱約知道這次旱災不同以往。
李世民麵色如常,本來也沒抱多大希望:“眾愛卿可還有其他事?”
“臣彈劾齊王殿下···”
李世民擺了擺手,製止了他:“此等小事,容後再議,先將曹州之事傳下。”
“臣遵旨!”
文武百官見李世民這麽說,自然不能耽誤了正事,畢竟諫言什麽時候都能諫言。
“若無其他事,那便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退朝···”隨著宦官一聲令下,文武百官排隊走出大殿。
隨著朝會的散去,朝堂上的消息很快就傳了開來。
國子監中。
一大早眾多皇子和大臣的兒子收到薛大鼎的信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覺有點懵逼。
雖說我們都是你的同窗,共讀小學好幾年。
但交情說不上很差,也好不到哪裏去,因為交情太好可能意味著站隊。
可如今你犯了事要我們幫你···我們都還沒成年,這讓我們怎麽幫?
你心裏沒點數麽?
但太子都寫了,自己不寫顯得人品不行,那就隨便寫兩句。
而焦急的莫過於陰月娥則是和陰弘智兩人。
陰月娥一聽李佑幹了這事,腦中劃過一道閃電,腦子一片空白,要不是宮女扶著,她整個人就要摔在地上。
“佑兒怎會殺人呢?”
陰弘智歎了口氣:“哎~慈母多敗兒!我叫你平日裏多管教管教他。”
“如今倒好,三品刺史那可是宰相,他說殺就殺了,簡直是肆意妄為。”
陰月娥聽了,眼淚嘩嘩的流下,殺了宰相這簡直是天大的事,一時間亂了方寸。
“兄長,我就這一個孩子,要是關進宗人府,這可怎麽辦。兄長一定得救救他,他可是你侄子。”
陰弘智思索片刻,分析了起來。
“今日陛下為安定民心暫時為調迴長安,也未宣布懲罰。”
“但百官彈劾,旱災之後,他定會被彈劾,若是陛下氣極怒盛,說不定會將他關進宗人府。”
“雖說受點苦,但性命應當無憂。”
“宗人府?”陰月娥抹了一把眼淚,既是喜,又是憂。
喜的是命保住了,憂的是被關進宗人府說不定一輩子就出不來了。
“兄長可還有其他辦法麽?不然我去求求皇後。”
陰弘智搖了搖頭:“上次事情未成,皇後娘娘不得幹涉政事,怕是再求也沒什麽用了。”
“不過,事情還有轉機。”
聽陰弘智這麽說,陰月娥連忙問道:“是何轉機?”
陰弘智緩緩說道:“陛下仁德,愛惜名聲,若是他能在曹州樹立名望,那事情還有轉機。”
雖然李世民暫時沒有讓李佑迴來受罰,但懲罰那是肯定的,而且殺人那肯定是極重的懲罰。
因此關進宗人府禁閉,是極有可能的。
惟一的辦法是減輕懲罰,這就要從李世民的弱點入手。
李世民愛好名聲,而萬民傘是當地百姓自發表達謝意做的,能獲得萬民傘,萬名書之類的。
那李世民要重罰也得考慮考慮。
“名望?”陰月娥心中暗暗記了下來,想到了什麽:“我這便寫信,讓薛長史想辦法!”
“哎,慈母多敗兒,以後莫要再讓他闖禍的了。”陰弘智又歎了口氣,感覺自己遲早會被牽連。
“兄長教訓的是。”說著,陰月娥走了出去,也不知道有沒有聽到心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