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法西斯德國已宣布無條件投降,美、英、中三國發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卻置之不理,在此等形勢下,美國為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分別向讓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 彈。


    廣島是日本本州西南部廣島縣首府所在地,南臨瀨戶內海的廣島灣,麵積740平方公裏。廣島1589年建城,1889年建市,自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為軍事重地。廣島市內河川縱橫,素有“水都”之稱。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 子彈。“小男孩”是一顆鈾彈,長3米,直徑0.7米,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梯恩梯當量為1.5萬噸。炸彈在距地麵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衝擊波的作用下,廣島市的建築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萬人當日死亡,死傷總人數達20餘萬,城市化為一片廢墟。這是人類曆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廣島成為第一座遭受原 子彈轟炸的城市。


    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然而,事實上,當時的這一年,美國總共向日本投放了三顆原 子彈,僅長崎一地就投了兩顆,隻是其中一顆並沒有爆炸,最後竟然還神秘失蹤了。


    半個世紀以來,美蘇兩個核大國,都竭力設法迴避這個問題,但人們一直試圖想弄明白事情的真相。


    隨著時光的流逝,美國原 子彈研究的秘密才逐步被曝光,其中最有權威性的材料,要算是曾參與領導和組織美國原 子彈研製和生產過程的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的迴憶錄。


    據格羅夫斯在迴憶錄中寫道,1945年7月24日,格羅夫斯在給馬歇爾的報告中提出了對日本進行原 子彈轟炸的4個主要目標:廣島、長崎、小倉和新瀉。到7月底,經馬歇爾同意,最後確定了其中的3個目標:“廣島是第一目標,小倉是第二目標,長崎是第三目標”。 為此,美國軍方從一開始就準備在日本投擲三顆原 子彈。美國空軍第509飛行大隊還專門準備了7架飛機,主要用於飛往日本本土投擲這三顆原 子彈。


    美國投擲在日本的兩顆原 子彈:“小男孩”和“胖子”


    1945年8月6日,在美國空軍用第一顆原子 彈投擲日本廣島轟炸成功後,美國軍方迅速地進行了轟炸日本其他兩個目標的準備工作。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的迴憶錄對此有如下記載:“在洛斯阿拉莫斯‘胖子’(美國內爆式原 子彈的代號)所用的鈈最後處置完畢後,就用c—54型專機運到提尼安,另外兩個‘胖子’所需要的一些其他重要零件,則由兩架b—29型飛機運送。”由此可見,美國空軍在對小倉和長崎的轟炸之前,運到提尼安美軍空軍基地的是兩顆原 子彈。


    另據史料記載,1945年8月9日淩晨3時49分,美國空軍兩架b—29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從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起飛,向轟炸地點飛去。


    “當美軍兩架b—29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飛抵日本小倉上空時,因天空陰雲密布,用肉眼根本看不到轟炸目標,結果機長威內斯駕駛飛機,用了45分鍾時間在小倉上空來迴飛了三次,最終決定放棄轟炸小倉而飛向第二目標長崎,長崎上空同樣是雲霧重重,但由於此次飛機是不可能帶著核彈返迴基地的,於是臨時決定采用雷達轟炸,當飛機做好了投彈準備的時候,空中的雲霧突然散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清朗的大洞,轟炸員比漢透過這個大洞,看到了山穀中的一條跑道時,就果斷地把兩顆核彈投了下去…… ”


    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事後曾做出估計,約有3.5萬人死亡,6萬人受傷。而對於此次轟炸,美國方麵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做過任何說明和解釋,隻有格羅夫斯在事後聽到傷亡人數時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這就證明了美國方麵原來估計的數字,是兩顆原 子彈同時爆炸的死亡數字,而事實上卻隻爆炸了一顆。


    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卻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日本長崎知事致防空總本部長官、九洲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報告寫道:“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由於在長崎爆炸的這顆原 子彈,偏離目標約2000米,所以較之廣島被害程度極輕,很少發生死亡與倒塌房屋事情。另一顆未爆炸的原 子彈,並沒有受到損害,接到報告後,日軍大本營立即派人將這顆沒有爆炸的原 子彈嚴密看管起來。這可謂是天賜良機,日本雖然遭到了美國原子 彈的轟炸,但同時卻也因禍得福,十分意外地得到了一顆原子 彈。


    當時,日本成為戰敗國已成定局,而且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也已在美軍飛機大轟炸時遭到嚴重損害,顯然日本繼續研究製造原 子彈已不可能了。後來,日本人從關乎民族利益考慮,做出決定將原子 彈交給蘇聯。


    據說,當時日本將那顆沒有爆炸的原 子彈交給蘇聯時,蘇聯還對日本作出過某些秘密承諾,當然是蘇聯對此給予日本的某些實惠和迴報了,這對於戰後日本的迅速恢複和複蘇也是大有益處的。


    由於蘇聯已經從參加過美國原 子彈試驗的英國科學家法拉奇那裏得到了美國原子 彈試驗過程中的許多重要科技情報,又從日本人手裏得到了這顆沒有爆炸的美國原 子彈實物,加上蘇聯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所以才使蘇聯能夠在1949年8月29日爆炸成功了蘇聯第一顆原子 彈。


    聽到這一消息,美國總統杜魯門被驚呆了,連連自語:“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嗎?”因為他知道要成功研製原·子彈有多困難,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發生了裂變之後,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們,經過了7年的艱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 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萬人,花費了23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開支對於剛剛在戰爭中恢複過來的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正因為如此,格羅夫斯將軍曾預言過,蘇聯要造出原 子彈至少需要20年。


    至此美國才知道,為什麽當初在長崎死於原子 彈爆炸的人數與他們預先估計的有如此大的出入,為什麽蘇聯這麽快就可以研製出原 子彈與他們抗衡……


    現在看來,二戰後日本人把美國扔在日本長崎那顆未爆炸的原 子彈交給了蘇聯,也是一個頗有戰略遠見的聰明之舉。由於戰後蘇聯在初步掌握原 子彈製造技術的情況下,在較短時期內十分意外地得到了美國產原子 彈實物,並使蘇聯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 子彈,由此促使美蘇兩國迅速投入到了曠日持久、連綿數十年的核對抗、核競賽之中,蘇聯則因長期而持久的龐大軍費開支,使其國民經濟全麵崩潰,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而日本則因戰敗國不準其發展國防力量,卻由此開始在戰後幾十年內節省了上萬億元的軍費開支,集中精力加速發展國民經濟,使之一躍成為與美國比肩的世界經濟強國。


    日本雖然在二戰中徹底戰敗了,但是日本並沒有由此一敗塗地,日本人的聰明和遠見卻令世人驚歎!


    2010年8月,美國決定派遣駐日大使羅斯出席“原 子彈和平紀念儀式”。這是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 子彈後,首次派高官到日本參禮。


    美國用原 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帶來的嚴重災難。日本人民成為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親身體驗了原 子彈造成的無窮遺患。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0年,廣島因受原 子彈傷害而死亡的人數已達26.9446萬。


    曆史是很殘酷的,且優劣勢在互相轉化。當年美、蘇兩國的核對抗,使日本有了發展的空間,因戰敗國不準其發展國防力量,卻節省了上萬億元的軍費開支,用於國民經濟發展,使之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蘇聯則因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其經濟崩潰,最後導致了聯盟的解體。


    曆史點評:核武器,無論對手是誰都不該使用。平民是無辜的,戰爭傷害的往往是平民。願曆史悲劇不會重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