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半邊天的應天大明地皇後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多人都知道西漢的呂雉、唐朝的武則天、北宋的劉娥、清代的慈禧這樣的鐵腕太後,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遼國也有一位鐵腕太後,但與眾不同的是,這位鐵腕太後隻有一隻胳臂。
正是這位鐵腕皇後的一隻手支撐起遼國的江山社稷。這位鐵腕太後就是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其先為迴鶻人,十四歲時就嫁給了年已二十歲的耶律阿保機,唐天佑四年,即公元907年阿保機即汗位後,群臣上尊號為“地皇後”;遼神策元年,即公元916年,又加稱為“應天大明地皇後”。
這位“地皇後”性格剛烈,敢作敢為。遼太祖死的時候,她本意要為太祖殉節,被三個兒子一再勸諫阻止才作罷。但不想她竟然拔出利劍,哢嚓一聲把右腕砍斷,放在丈夫阿保機的棺木裏,以表白自己的心誌。
因此人們都稱她為“斷腕太後”。遼國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權,他們是鮮卑族宇文部的一支。唐朝後期主要活動在西拉木倫河一帶的廣大區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他的妻子述律平輔佐下稱帝,定國號為遼。據《金史》記載:“遼朝建國,以镔鐵為號,取其堅強之義。”因此,“遼”的意思是如鋼鐵般堅強。而一千多年前的曆史證明,述律平正是以她的全部生命維護了這種“遼”的精神,她因而也就由一柔弱女子成為堅強的化身。
述律平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和謀略,關於她與阿保機的愛情故事和金戈鐵馬統一北方的英雄壯舉,正史與野史裏自然都有許多描繪。由於她把“堅強”視為自己唯一的信仰。
“我說你世上最堅強,你說我世上最善良”——從在青青草原,茫茫人海中邂逅英雄阿保機起,美麗的草原姑娘述律平就把“堅強”視為愛情的信物,隨後更與愛人攜手將它寫在戰旗上,並以此作為國號。
也許在她看來,人生最高的道德就是堅強,以堅強為美,這才是述律平身上所代表的北國之美,也是人生之大美,而這也注定了她的一生必是一曲浩浩長歌。
述律平和阿保機的愛情結晶是他們的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小三則李胡。長子耶律倍“性機巧靈變,博經史藝文”,是個愛好文藝和吹拉彈唱的聰明孩子,阿保機在位時曾問侍臣:“受命之君,當事天神,以何為先?”
眾人皆謂“應敬佛”,獨耶律倍說“佛非中國教。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
阿保機嘉之,即令建孔子廟,命耶律倍負責春秋祀奠。由於耶律阿保機以為“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之”,所以很看好長子的文化水平,以為他很有“人文精神”。古人將“天、地、人”稱為“三才”,阿保機在世的時候,他本人、述律平和耶律倍分稱“天、地、人”三皇帝,也就是說,他基本上已將長子耶律倍選定為接班人。
公元926年,阿保機在行軍途中病逝於扶餘城,他死的時候竟然出現了沙塵暴,天上地下仿佛有浩蕩黃龍奔湧,所以這個地方後來就叫做“黃龍府”。
在黃沙蔽日、刀光劍影中,麵對軍心浮動、大臣造反,雄述律平作出了她一生最重要的選擇,立在外帶兵征戰的次子耶律德光繼承“天皇帝”位,而讓“心太軟”的長子耶律倍繼續當他的“人皇帝”。隨後她又作了第二個選擇,讓十幾個“打著遼旗反遼旗”的大臣去給阿古打殉葬。此時一個叫趙思溫的大臣說道:“若論與皇帝最親近的,莫過於皇後,皇後為什麽不親自去伺候皇帝呢!”一時朝堂振動。
這時述律平作出了第三個選擇,她從侍衛身上抽出佩刀,一刀將自己的右腕剁下,大聲說道說:“心已碎,身屬國,將我斷腕,置於梓宮中,權當身殉。”這位遼國女子的堅強,由此可見一斑。
在中華民族曆史上,以“堅強”為國號,是遼的創舉。而遼更對於中國曆史有著太多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它將封建製度與秦以來的郡縣製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開創了多民族共治、融郡縣與封建為一體的中華帝國製度,打開了中華民族曆史的一個新時代。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說遼才是“一國兩製”構想的真正開創者。
《遼史》明確寫道:“以國俗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漢兒公事,皆需體問南朝(宋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舉照。”最早歸入遼的渤海國,實際上就是遼的一個“特區”,它的主要官員,從丞相起,大都是原來的老班子,而且在法律上明確規定:那裏的一切“一依渤海法”。如何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乃至製度機構上差距很大的區域之間,建立一個高度自治而非分裂的政治製度,遼的構想是:“得其宜”和“因俗而治”。
也正是這一製度構想,為後來的女真、蒙古、滿清統治者所借鑒和遵循,也構成了中華帝國政治傳統中的寶貴遺產。
遼太祖死後,遼太宗即位,尊述律平為皇太後。她憑著多年輔佐遼太祖的實踐經驗,繼續扶助遼太宗,在關鍵時刻把握航向,給朝政施加重大影響。譬如,當時遼國和後晉互相攻伐,戰爭不斷,給雙方的國力造成極大損失,百姓怨聲載道。述律平看到遼國的人畜死傷過多,十分憂慮。她就力勸遼太宗結束這無休止的戰爭,以“蕃和漢”來換取和平,以鞏固和發展遼王朝。這無疑表現出了述律平的政治遠見和寬闊胸懷,也顯示出她輔佐兒子治國上的特殊作用。
述律平雖然是隻有一隻手的斷腕太後,但她卻是一個讓遼初兩代帝王言聽計從的“鐵腕”人物,為遼王朝的開疆辟土和治國安邦做出了名垂千古的特殊貢獻。述律平七十五歲的時候才走完了她的人生曆程,最終與已經去世二十七年的丈夫阿保機合葬在了祖陵之中。
正是這位鐵腕皇後的一隻手支撐起遼國的江山社稷。這位鐵腕太後就是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其先為迴鶻人,十四歲時就嫁給了年已二十歲的耶律阿保機,唐天佑四年,即公元907年阿保機即汗位後,群臣上尊號為“地皇後”;遼神策元年,即公元916年,又加稱為“應天大明地皇後”。
這位“地皇後”性格剛烈,敢作敢為。遼太祖死的時候,她本意要為太祖殉節,被三個兒子一再勸諫阻止才作罷。但不想她竟然拔出利劍,哢嚓一聲把右腕砍斷,放在丈夫阿保機的棺木裏,以表白自己的心誌。
因此人們都稱她為“斷腕太後”。遼國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權,他們是鮮卑族宇文部的一支。唐朝後期主要活動在西拉木倫河一帶的廣大區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他的妻子述律平輔佐下稱帝,定國號為遼。據《金史》記載:“遼朝建國,以镔鐵為號,取其堅強之義。”因此,“遼”的意思是如鋼鐵般堅強。而一千多年前的曆史證明,述律平正是以她的全部生命維護了這種“遼”的精神,她因而也就由一柔弱女子成為堅強的化身。
述律平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和謀略,關於她與阿保機的愛情故事和金戈鐵馬統一北方的英雄壯舉,正史與野史裏自然都有許多描繪。由於她把“堅強”視為自己唯一的信仰。
“我說你世上最堅強,你說我世上最善良”——從在青青草原,茫茫人海中邂逅英雄阿保機起,美麗的草原姑娘述律平就把“堅強”視為愛情的信物,隨後更與愛人攜手將它寫在戰旗上,並以此作為國號。
也許在她看來,人生最高的道德就是堅強,以堅強為美,這才是述律平身上所代表的北國之美,也是人生之大美,而這也注定了她的一生必是一曲浩浩長歌。
述律平和阿保機的愛情結晶是他們的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小三則李胡。長子耶律倍“性機巧靈變,博經史藝文”,是個愛好文藝和吹拉彈唱的聰明孩子,阿保機在位時曾問侍臣:“受命之君,當事天神,以何為先?”
眾人皆謂“應敬佛”,獨耶律倍說“佛非中國教。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
阿保機嘉之,即令建孔子廟,命耶律倍負責春秋祀奠。由於耶律阿保機以為“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之”,所以很看好長子的文化水平,以為他很有“人文精神”。古人將“天、地、人”稱為“三才”,阿保機在世的時候,他本人、述律平和耶律倍分稱“天、地、人”三皇帝,也就是說,他基本上已將長子耶律倍選定為接班人。
公元926年,阿保機在行軍途中病逝於扶餘城,他死的時候竟然出現了沙塵暴,天上地下仿佛有浩蕩黃龍奔湧,所以這個地方後來就叫做“黃龍府”。
在黃沙蔽日、刀光劍影中,麵對軍心浮動、大臣造反,雄述律平作出了她一生最重要的選擇,立在外帶兵征戰的次子耶律德光繼承“天皇帝”位,而讓“心太軟”的長子耶律倍繼續當他的“人皇帝”。隨後她又作了第二個選擇,讓十幾個“打著遼旗反遼旗”的大臣去給阿古打殉葬。此時一個叫趙思溫的大臣說道:“若論與皇帝最親近的,莫過於皇後,皇後為什麽不親自去伺候皇帝呢!”一時朝堂振動。
這時述律平作出了第三個選擇,她從侍衛身上抽出佩刀,一刀將自己的右腕剁下,大聲說道說:“心已碎,身屬國,將我斷腕,置於梓宮中,權當身殉。”這位遼國女子的堅強,由此可見一斑。
在中華民族曆史上,以“堅強”為國號,是遼的創舉。而遼更對於中國曆史有著太多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它將封建製度與秦以來的郡縣製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開創了多民族共治、融郡縣與封建為一體的中華帝國製度,打開了中華民族曆史的一個新時代。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說遼才是“一國兩製”構想的真正開創者。
《遼史》明確寫道:“以國俗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漢兒公事,皆需體問南朝(宋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舉照。”最早歸入遼的渤海國,實際上就是遼的一個“特區”,它的主要官員,從丞相起,大都是原來的老班子,而且在法律上明確規定:那裏的一切“一依渤海法”。如何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乃至製度機構上差距很大的區域之間,建立一個高度自治而非分裂的政治製度,遼的構想是:“得其宜”和“因俗而治”。
也正是這一製度構想,為後來的女真、蒙古、滿清統治者所借鑒和遵循,也構成了中華帝國政治傳統中的寶貴遺產。
遼太祖死後,遼太宗即位,尊述律平為皇太後。她憑著多年輔佐遼太祖的實踐經驗,繼續扶助遼太宗,在關鍵時刻把握航向,給朝政施加重大影響。譬如,當時遼國和後晉互相攻伐,戰爭不斷,給雙方的國力造成極大損失,百姓怨聲載道。述律平看到遼國的人畜死傷過多,十分憂慮。她就力勸遼太宗結束這無休止的戰爭,以“蕃和漢”來換取和平,以鞏固和發展遼王朝。這無疑表現出了述律平的政治遠見和寬闊胸懷,也顯示出她輔佐兒子治國上的特殊作用。
述律平雖然是隻有一隻手的斷腕太後,但她卻是一個讓遼初兩代帝王言聽計從的“鐵腕”人物,為遼王朝的開疆辟土和治國安邦做出了名垂千古的特殊貢獻。述律平七十五歲的時候才走完了她的人生曆程,最終與已經去世二十七年的丈夫阿保機合葬在了祖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