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真實的紀曉嵐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受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影響,乾隆朝名臣紀曉嵐的知名度和存在感,絕對不亞於清朝帝王的衡量標準。影視作品中的紀曉嵐,仗義執言、廉潔奉公,以詼諧幽默、不走尋常路的處事方式智鬥和珅、為民請願,被塑造成了不畏權勢的一代名臣形象。曆史上的紀曉嵐,不敢在乾隆皇帝麵前抽煙,沒與和珅結怨爭鬥,雖也廉潔奉公但卻絕非坐懷不亂、遠離女色的清心寡欲之人。
乾隆朝晚期,為人處世逐漸變得圓滑世故的紀曉嵐,利用10年事件著成《閱微草堂筆記》,書中盡載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後之流傳的鄉野怪譚,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諸多奇聞故事的描述,於思想開放之現今社會都絕對能夠成限製級別。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紀曉嵐生生地活成了故事主角,活成了男人夢境般的追求!
官職升遷
清雍正二年,紀曉嵐出生於驢肉火燒的發源地——直隸省河間府,自幼擁有“神童”之稱的他,科舉之路並不順暢,直到30歲才在殿試中以二甲第四的名次,獲進士出身,成為清廷儲備幹部,算是正式踏進了仕途。
初入仕途的紀曉嵐並未得到重用,以其“文章見長”而被乾隆皇帝幾乎每年一調整的擔任編修或者總編纂的職位,基本相當於中央直屬材料編修部門的總編輯,名頭不小,卻幾無實權可言!
乾隆二十七年,在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途中,紀曉嵐以欽差身份,領提督學政,視察福建教育、科舉事宜,似乎要迎來仕途的春天。可惜返迴京城以後,紀曉嵐依然沒得到重用,再加上為父守孝的三年耽擱,紀曉嵐直到乾隆三十三年才被指派杜州都勻知府,品秩從四品,廳局級正職。
知府任上並無突出表現的紀曉嵐,被乾隆皇帝重新召迴身邊,官升一級,品秩升為正四品,成為了乾隆皇帝身邊,擁有較高行政級別的禦用文人。可就在返迴京城的當年,“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得罪,昀為姻家,漏言奪職”,45歲的紀曉嵐被發配烏魯木齊贖罪。官職,一擼到底;行政級別,僥幸得以保留。
三年以後被釋放返京的紀曉嵐,又要從頭再來,又開始自己進入仕途之初的編輯事業。又一個三年以後,紀曉嵐再受兒子牽累,再次獲罪,行政級別被降三級,官職保留。好在,這次獲遣乃係紀曉嵐一生的最後一次,自此以後,其仕途開始飛躍。
國防部副部長、省部級副職之太子詹事、禮部副部長乃至中紀委書記,紀曉嵐的官職在嘉慶皇帝繼位以後,擔任過短暫的國防部長,而後升至仕途頂點——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品秩從一品,成為擁有實權的國務委員兼領政協副主 席,官至副國級。
在紀曉嵐長達五十年的仕途生涯中,雖有兩次重譴,但並未傷及根本,晚年官至副國級,非但落得身後美名,還能換迴極高級別的退休待遇、喪葬待遇,著實令人羨慕。
特殊癖好
除了影視作品的演繹,紀曉嵐之所以在現今乃至當時社會擁有極強的存在感,還因為其令人難以理解的特殊癖好,這也是前麵說其活成了自己作品主角的原因所在。
紀曉嵐一生前後擁有一妻六妾,但其實際擁有的女人絕不止這個數字。據相關史料記載,紀曉嵐對於女性的需求幾乎到了瘋狂的境界,其生理需求的常規配置為“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年輕時期,“日禦數女”,尚有情可原;可據《嘯亭雜錄》記載,在紀曉嵐80歲高齡的時候,“猶好色不衰”,就隻能用精怪附身、泰迪轉世來形容了!
在清代文人孫靜庵所著史料筆記——《棲霞閣野乘》中,曾經記載了紀曉嵐的一件傳奇軼事,似乎更能讓其貼近《閱微草堂筆記》的行文風格:
河間紀文達公,一日不禦女,則膚欲裂,筋欲抽。嚐以編輯《四庫全書》,值宿內庭,數日未禦女,兩睛暴赤,顴紅如火。純廟偶見之,大驚,詢問何疾,公以實對。上大笑,遂命宮女二名伴宿。
得不到滿足,就“兩睛暴赤,顴紅如火”,一副標準的年輕小夥久未經人事的極致狀態。注意,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紀曉嵐已經50歲,中年偏向老年的年齡了,依然能夠擁有年輕小夥兒的精神狀態和生理需求,能不讓人豔羨?
另據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的自述,其65歲時,納娶了一個15歲的小妾郭彩符,隻用了兩年,郭彩符就死了!萬般無奈的紀曉嵐隻得時常前往八大胡同“排解思念”,並一直堅持到了79歲高齡。單論單兵作戰能力,哪個男人敢不羨慕?
對於現今男性而言,戒煙戒葷,幾乎成為每個男人渴望實現卻又屢試不成的夢魘。我們來看下紀曉嵐的輝煌戰績:“平生不食穀麵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隻豬肉十盤”、“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穀”、“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把肉食當主食,每天數十斤,如此境界,誰人能及?
那杆標誌性的大煙槍,也絕非影視作品的藝術加工,而是曆史上的紀曉嵐之標配物件,“酷嗜淡巴菰(一種煙草名稱),頃刻不能離”。整日吞雲吐霧,入職宮廷,隻要乾隆皇帝不在,仍然能絕對保持煙不離口。
可就算如此,紀曉嵐既無心腦血管疾病,也沒有肥胖之困擾,更無肺癌威脅。注意,紀曉嵐一生雖然被哮喘病數次折磨,但其仍然活到了81歲,在當時,這個年齡絕對屬於罕見高壽!
官至副國,聲名遠播,已經具備令人羨慕的絕對資格;泰迪附身的同時,還長達數十年保持著不良飲食習慣、不良嗜好,卻依然能保持旺盛的戰鬥能力,並以高壽離世。紀曉嵐的一生,雖有精怪轉世之嫌,卻著實令人豔羨!
乾隆朝晚期,為人處世逐漸變得圓滑世故的紀曉嵐,利用10年事件著成《閱微草堂筆記》,書中盡載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後之流傳的鄉野怪譚,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諸多奇聞故事的描述,於思想開放之現今社會都絕對能夠成限製級別。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紀曉嵐生生地活成了故事主角,活成了男人夢境般的追求!
官職升遷
清雍正二年,紀曉嵐出生於驢肉火燒的發源地——直隸省河間府,自幼擁有“神童”之稱的他,科舉之路並不順暢,直到30歲才在殿試中以二甲第四的名次,獲進士出身,成為清廷儲備幹部,算是正式踏進了仕途。
初入仕途的紀曉嵐並未得到重用,以其“文章見長”而被乾隆皇帝幾乎每年一調整的擔任編修或者總編纂的職位,基本相當於中央直屬材料編修部門的總編輯,名頭不小,卻幾無實權可言!
乾隆二十七年,在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途中,紀曉嵐以欽差身份,領提督學政,視察福建教育、科舉事宜,似乎要迎來仕途的春天。可惜返迴京城以後,紀曉嵐依然沒得到重用,再加上為父守孝的三年耽擱,紀曉嵐直到乾隆三十三年才被指派杜州都勻知府,品秩從四品,廳局級正職。
知府任上並無突出表現的紀曉嵐,被乾隆皇帝重新召迴身邊,官升一級,品秩升為正四品,成為了乾隆皇帝身邊,擁有較高行政級別的禦用文人。可就在返迴京城的當年,“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得罪,昀為姻家,漏言奪職”,45歲的紀曉嵐被發配烏魯木齊贖罪。官職,一擼到底;行政級別,僥幸得以保留。
三年以後被釋放返京的紀曉嵐,又要從頭再來,又開始自己進入仕途之初的編輯事業。又一個三年以後,紀曉嵐再受兒子牽累,再次獲罪,行政級別被降三級,官職保留。好在,這次獲遣乃係紀曉嵐一生的最後一次,自此以後,其仕途開始飛躍。
國防部副部長、省部級副職之太子詹事、禮部副部長乃至中紀委書記,紀曉嵐的官職在嘉慶皇帝繼位以後,擔任過短暫的國防部長,而後升至仕途頂點——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品秩從一品,成為擁有實權的國務委員兼領政協副主 席,官至副國級。
在紀曉嵐長達五十年的仕途生涯中,雖有兩次重譴,但並未傷及根本,晚年官至副國級,非但落得身後美名,還能換迴極高級別的退休待遇、喪葬待遇,著實令人羨慕。
特殊癖好
除了影視作品的演繹,紀曉嵐之所以在現今乃至當時社會擁有極強的存在感,還因為其令人難以理解的特殊癖好,這也是前麵說其活成了自己作品主角的原因所在。
紀曉嵐一生前後擁有一妻六妾,但其實際擁有的女人絕不止這個數字。據相關史料記載,紀曉嵐對於女性的需求幾乎到了瘋狂的境界,其生理需求的常規配置為“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年輕時期,“日禦數女”,尚有情可原;可據《嘯亭雜錄》記載,在紀曉嵐80歲高齡的時候,“猶好色不衰”,就隻能用精怪附身、泰迪轉世來形容了!
在清代文人孫靜庵所著史料筆記——《棲霞閣野乘》中,曾經記載了紀曉嵐的一件傳奇軼事,似乎更能讓其貼近《閱微草堂筆記》的行文風格:
河間紀文達公,一日不禦女,則膚欲裂,筋欲抽。嚐以編輯《四庫全書》,值宿內庭,數日未禦女,兩睛暴赤,顴紅如火。純廟偶見之,大驚,詢問何疾,公以實對。上大笑,遂命宮女二名伴宿。
得不到滿足,就“兩睛暴赤,顴紅如火”,一副標準的年輕小夥久未經人事的極致狀態。注意,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紀曉嵐已經50歲,中年偏向老年的年齡了,依然能夠擁有年輕小夥兒的精神狀態和生理需求,能不讓人豔羨?
另據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的自述,其65歲時,納娶了一個15歲的小妾郭彩符,隻用了兩年,郭彩符就死了!萬般無奈的紀曉嵐隻得時常前往八大胡同“排解思念”,並一直堅持到了79歲高齡。單論單兵作戰能力,哪個男人敢不羨慕?
對於現今男性而言,戒煙戒葷,幾乎成為每個男人渴望實現卻又屢試不成的夢魘。我們來看下紀曉嵐的輝煌戰績:“平生不食穀麵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隻豬肉十盤”、“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穀”、“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把肉食當主食,每天數十斤,如此境界,誰人能及?
那杆標誌性的大煙槍,也絕非影視作品的藝術加工,而是曆史上的紀曉嵐之標配物件,“酷嗜淡巴菰(一種煙草名稱),頃刻不能離”。整日吞雲吐霧,入職宮廷,隻要乾隆皇帝不在,仍然能絕對保持煙不離口。
可就算如此,紀曉嵐既無心腦血管疾病,也沒有肥胖之困擾,更無肺癌威脅。注意,紀曉嵐一生雖然被哮喘病數次折磨,但其仍然活到了81歲,在當時,這個年齡絕對屬於罕見高壽!
官至副國,聲名遠播,已經具備令人羨慕的絕對資格;泰迪附身的同時,還長達數十年保持著不良飲食習慣、不良嗜好,卻依然能保持旺盛的戰鬥能力,並以高壽離世。紀曉嵐的一生,雖有精怪轉世之嫌,卻著實令人豔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