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事實上有兩位開國皇帝!


    一是明太祖朱元璋,二是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推翻暴元統治,創建了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王朝。他的兒子朱棣篡位而立,血脈中也充滿了“戰爭因子“,向南收複交趾、貴州等地,向北五次驅逐黃金家族,設立東北奴兒幹都司、西北哈密衛,穩固了大明版圖。


    到朱棣時期,明朝的疆域最後達到了1000萬平方公裏左右,據《明史·成祖本紀》記載“幅隕之廣,遠邁漢唐”。客觀來說,這麽大的疆域除了明王朝直接控製的區域之外,還包括那些歸順了朝廷但實際不征兵、不納稅的地區,有點類似“國中之國”。


    為了保護這片疆域最要害之處,朱棣北遷京城,史稱“天子守國門”!


    這一讓漢家兒女熱血沸騰的壯舉固然有“美化”的成分,但從戰略布局來看,朱棣北遷的意圖主要仍是為了占據戰略要地,以便隨時打擊強大的北方遊牧政權。而且,事實上洪武朝的多次北伐都是以京城為支點發起的,並取得輝煌成就。


    除了“天子守國門”之外,明朝另一個悲壯的舉動是“君王死社稷”!


    萬曆年間的援朝之戰幾乎掏空了大明朝的家底,再加上當時“黨爭”越演越烈,直接坐大了建州女真的勢力。所以,天啟皇帝甚至落魄到借用土匪勢力協助明軍守邊的尷尬地步。


    崇禎登基接了一個四處漏風的爛攤子,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女真入侵,國庫無銀、大臣喊窮,逼得崇禎國破自縊殉國!最諷刺的是,李自成的部下最後在京城各王公貴族家中搜刮的銀子多達7000萬兩,而崇禎8天前聲淚俱下才從他們手裏募捐了20萬兩!


    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可是,李自成及其部下卻把京城當作了“劫掠場”,崇禎朝的王公大臣也為其自私和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天街踏盡公卿骨。更令後人扼腕的是,正是李自成的這種短視舉動,直接促使了吳三桂的投敵賣國,讓“天子死社稷”益顯悲涼!


    讀《大明史》,你會發現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史實既雄壯又悲涼,既令人自豪有浸滿血淚!


    明朝乃是我國曆代王朝中骨子最硬的王朝!


    如果單純從國與國的‘利益守恆‘關係來看,這種行為似乎有賭氣的成分。但這種剛強不屈的血性正是一個民族的寶貴特質,讓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脊梁永遠挺直、不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