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的宮女,亡國後竟成了別國皇後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熟悉契丹皇族曆史的朋友都知道,遼國從開國到滅亡210年,曆代皇室帝王都娶蕭姓女子為皇後。
但隻有遼朝第三位皇帝、遼世宗耶律阮例外,他的第一位皇後——甄氏,是位地地道道的漢族女子,不僅打破了遼國契丹皇室非蕭姓女子不為皇後的規矩,成為遼國曆任皇後中唯一的異族、異姓皇後,而且,她嫁給遼世宗耶律阮時,已經41歲,比耶律阮足足大了12歲,用現在的話說,是大齡女嫁給了“小鮮肉”。
這段極富傳奇色彩的跨國情緣,究竟是怎麽迴事呢?
1.兩朝老宮女,亡國成皇後
甄氏出生於905年前後,正逢唐末亂世,其家族、出身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應該是生於農家,家境貧困,迫於生計進宮做了一名宮女。
926年,甄氏奉詔到洛陽選淑女,因舉止端詳、相貌姣好被當時剛即位不久的後唐明宗的曹皇後看中,做了她的貼身侍女。甄氏聰慧伶俐,在曹皇後的悉心教導下,越發儒雅端莊,辦事得體,深受曹皇後賞識。
10年後,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向契丹“稱兒”為代價,勾結契丹,聯合出兵攻滅後唐,建立後晉。當時許多宮女在戰亂中逃散,甄氏卻一直留在宮中,又做了後晉高祖李皇後的侍女。甄氏有著多年的宮廷生涯,又多才多藝,很受李皇後和宮中上下喜愛。後晉出帝即位後,又被晉出帝馮皇後提拔為宮廷領班。
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後,在一班正直朝臣的勸說下,決定逐漸擺脫對契丹的依附,雖然名義上仍對石敬瑭稱“孫”,但並不稱臣。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惱怒,於946年親自率軍,攻滅後晉。
當時,隨耶律德光進入後晉都城的耶律阮,在後宮中看到風姿綽約、端莊美麗的甄氏,一見鍾情,強行納娶為妃,並對其寵愛之極。此時,甄氏41歲,耶律阮29歲。
第二年,契丹撤軍,耶律德光死於途中。因述律太後一直有意其三子耶律李胡即位,而耶律李胡兇狠暴虐,眾將於是半路擁立耶律阮(太後長子耶律倍之子、耶律德光之侄)即帝位。耶律阮繼位後,於當年四月份即封甄氏為皇後。
“世宗妃甄氏,後唐宮人,有姿色。帝從太宗南征得之,寵遇甚厚。(《遼史》)甄氏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一個做了兩朝20年侍女、年愈40的亡國宮女,搖身一變,竟成了遼國皇後。
2.傾心做賢後,契丹不待見
遼世宗雖貴為一國之君,但封一個漢族女子為皇後,還是在遼朝引起極大爭議。遼朝自建國以來,仰慕漢朝文化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就以漢高祖劉邦自比,並把皇後述律平比作西漢開國功臣蕭何,賜予蕭姓,從此立下了遼朝皇後必須從蕭氏家族中選立的規矩。
因此,述律太後和一班契丹保守貴族一直不待見甄皇後。一些契丹貴族就經常找借口起事、反叛,但都被耶律阮平息。
所幸的是,耶律阮對甄皇後一直恩愛有加,一往情深,甄皇後也很快生下了皇子耶律隻沒。盡管如此,皇室貴族對世宗立漢女為後的非議並沒有停止。為了平息皇室貴族的不滿,迫於皇室壓力,耶律阮將原來的王妃蕭撒葛隻也立為皇後,與甄氏並列,這也是遼國曆代皇帝中唯一的雙後並列。
雖然為皇室貴族所不容,但甄氏卻是個德才雙全的賢後。她平時待人友善,和宮人和睦相處,史載其“嚴明端重,風神閑雅。內治有法,莫幹以私。”(《遼史》),處事公正,為人端莊,以身作則,從不以權謀私。
她還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朝廷政事,幫助丈夫出謀劃策。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稱帝時,正值遼朝國力強盛時期,意圖侵略中原。期間,甄氏多次幫助丈夫分析形勢,勸阻丈夫南下攻伐,無奈世宗並不采納。
3.誤中奸人計,夫妻結局慘
遼世宗是個胸有大誌的皇帝,和他爺爺耶律阿保機、叔父耶律德光一樣,都很仰慕中原文化。即位後,打擊反對勢力,推行改革,設置樞密院加強中央集權,穩固皇權,很得人心。但他的改革也觸動了貴族舊勢力的利益。
後來,曾經擁護他的蕭翰、耶律安端等人企圖謀反,被耶律阮鎮壓。耶律安端的兒子耶律察割,主動揭發父親罪名,騙取世宗信任,成了世宗的寵臣,世宗外出巡遊打獵都帶著他。耶律察割表麵上依附世宗,背地裏卻心懷不軌,積極策劃叛亂。
大臣耶律屋質看出耶律察割動機不純,多次提醒世宗遠離察割。但世宗不以為然,說:“察割背叛自己的父親投靠我,怎麽能不重用他呢?”耶律屋質勸說世宗:“一個連自己的父親都能背叛的人,怎麽會忠於陛下呢?”世宗還是聽不進去。“三年,表列泰寧王察割陰謀事,上不聽。”(《遼史》)
951年,剛建立北漢政權的劉崇向遼國稱臣,請求遼國派兵支援,攻打後周。耶律阮覺得後周立國未穩,正是出兵的好機會。他與甄皇後商議此事,甄氏認為不妥,極力勸阻世宗南下出兵。
但急於圖謀中原的耶律阮一意孤行,堅持南下。他的生母、甄皇後、蕭撒葛隻皇後、寵臣耶律察割等也都從軍隨行。抵達歸化州的祥古山時,遼軍紮營休整。晚上,耶律阮在營帳中大擺宴席,祭奠父親,他和眾臣都喝得酩酊大醉。
入夜,早有預謀的耶律察割糾集親信隨從發動叛亂,殺入營帳,耶律阮和妻子甄皇後睡夢中雙雙被殺,隨後蕭撒葛隻皇後也被殘殺。
一個漢廷宮女與契丹君主的傳奇跨國情緣以以悲劇結尾。甄氏的一生,平凡而傳奇,大半生幾十年如一日,在宮廷中過著平淡的侍女生活。人到中年成為亡國之女,機緣巧合又遇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成為倍受丈夫寵愛的異國皇後,幾年後卻又死於非命,這樣的人生經曆,著實令人概歎。
更令她想不到的是,盡管她是名正言順的正宮皇後,但死後並不被契丹皇室承認,編纂《遼史》的史官隻將其列為“妃”,排在蕭氏之後。死於非命後,她的屍體被草草埋葬在漫天荒野,直到十八年後遼景宗即位,才將其和蕭後一起正式收葬。
“察割作亂,遇害。景宗立,葬二後於醫巫閭山,建廟陵寢側。”(《遼史》)——處心積慮想隱瞞甄氏皇後身份的遼朝史書,不知是有意還是疏忽,一句“葬二後於醫巫閭山”還是透露出了甄氏的皇後身份。
但隻有遼朝第三位皇帝、遼世宗耶律阮例外,他的第一位皇後——甄氏,是位地地道道的漢族女子,不僅打破了遼國契丹皇室非蕭姓女子不為皇後的規矩,成為遼國曆任皇後中唯一的異族、異姓皇後,而且,她嫁給遼世宗耶律阮時,已經41歲,比耶律阮足足大了12歲,用現在的話說,是大齡女嫁給了“小鮮肉”。
這段極富傳奇色彩的跨國情緣,究竟是怎麽迴事呢?
1.兩朝老宮女,亡國成皇後
甄氏出生於905年前後,正逢唐末亂世,其家族、出身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應該是生於農家,家境貧困,迫於生計進宮做了一名宮女。
926年,甄氏奉詔到洛陽選淑女,因舉止端詳、相貌姣好被當時剛即位不久的後唐明宗的曹皇後看中,做了她的貼身侍女。甄氏聰慧伶俐,在曹皇後的悉心教導下,越發儒雅端莊,辦事得體,深受曹皇後賞識。
10年後,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向契丹“稱兒”為代價,勾結契丹,聯合出兵攻滅後唐,建立後晉。當時許多宮女在戰亂中逃散,甄氏卻一直留在宮中,又做了後晉高祖李皇後的侍女。甄氏有著多年的宮廷生涯,又多才多藝,很受李皇後和宮中上下喜愛。後晉出帝即位後,又被晉出帝馮皇後提拔為宮廷領班。
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後,在一班正直朝臣的勸說下,決定逐漸擺脫對契丹的依附,雖然名義上仍對石敬瑭稱“孫”,但並不稱臣。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惱怒,於946年親自率軍,攻滅後晉。
當時,隨耶律德光進入後晉都城的耶律阮,在後宮中看到風姿綽約、端莊美麗的甄氏,一見鍾情,強行納娶為妃,並對其寵愛之極。此時,甄氏41歲,耶律阮29歲。
第二年,契丹撤軍,耶律德光死於途中。因述律太後一直有意其三子耶律李胡即位,而耶律李胡兇狠暴虐,眾將於是半路擁立耶律阮(太後長子耶律倍之子、耶律德光之侄)即帝位。耶律阮繼位後,於當年四月份即封甄氏為皇後。
“世宗妃甄氏,後唐宮人,有姿色。帝從太宗南征得之,寵遇甚厚。(《遼史》)甄氏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一個做了兩朝20年侍女、年愈40的亡國宮女,搖身一變,竟成了遼國皇後。
2.傾心做賢後,契丹不待見
遼世宗雖貴為一國之君,但封一個漢族女子為皇後,還是在遼朝引起極大爭議。遼朝自建國以來,仰慕漢朝文化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就以漢高祖劉邦自比,並把皇後述律平比作西漢開國功臣蕭何,賜予蕭姓,從此立下了遼朝皇後必須從蕭氏家族中選立的規矩。
因此,述律太後和一班契丹保守貴族一直不待見甄皇後。一些契丹貴族就經常找借口起事、反叛,但都被耶律阮平息。
所幸的是,耶律阮對甄皇後一直恩愛有加,一往情深,甄皇後也很快生下了皇子耶律隻沒。盡管如此,皇室貴族對世宗立漢女為後的非議並沒有停止。為了平息皇室貴族的不滿,迫於皇室壓力,耶律阮將原來的王妃蕭撒葛隻也立為皇後,與甄氏並列,這也是遼國曆代皇帝中唯一的雙後並列。
雖然為皇室貴族所不容,但甄氏卻是個德才雙全的賢後。她平時待人友善,和宮人和睦相處,史載其“嚴明端重,風神閑雅。內治有法,莫幹以私。”(《遼史》),處事公正,為人端莊,以身作則,從不以權謀私。
她還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朝廷政事,幫助丈夫出謀劃策。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稱帝時,正值遼朝國力強盛時期,意圖侵略中原。期間,甄氏多次幫助丈夫分析形勢,勸阻丈夫南下攻伐,無奈世宗並不采納。
3.誤中奸人計,夫妻結局慘
遼世宗是個胸有大誌的皇帝,和他爺爺耶律阿保機、叔父耶律德光一樣,都很仰慕中原文化。即位後,打擊反對勢力,推行改革,設置樞密院加強中央集權,穩固皇權,很得人心。但他的改革也觸動了貴族舊勢力的利益。
後來,曾經擁護他的蕭翰、耶律安端等人企圖謀反,被耶律阮鎮壓。耶律安端的兒子耶律察割,主動揭發父親罪名,騙取世宗信任,成了世宗的寵臣,世宗外出巡遊打獵都帶著他。耶律察割表麵上依附世宗,背地裏卻心懷不軌,積極策劃叛亂。
大臣耶律屋質看出耶律察割動機不純,多次提醒世宗遠離察割。但世宗不以為然,說:“察割背叛自己的父親投靠我,怎麽能不重用他呢?”耶律屋質勸說世宗:“一個連自己的父親都能背叛的人,怎麽會忠於陛下呢?”世宗還是聽不進去。“三年,表列泰寧王察割陰謀事,上不聽。”(《遼史》)
951年,剛建立北漢政權的劉崇向遼國稱臣,請求遼國派兵支援,攻打後周。耶律阮覺得後周立國未穩,正是出兵的好機會。他與甄皇後商議此事,甄氏認為不妥,極力勸阻世宗南下出兵。
但急於圖謀中原的耶律阮一意孤行,堅持南下。他的生母、甄皇後、蕭撒葛隻皇後、寵臣耶律察割等也都從軍隨行。抵達歸化州的祥古山時,遼軍紮營休整。晚上,耶律阮在營帳中大擺宴席,祭奠父親,他和眾臣都喝得酩酊大醉。
入夜,早有預謀的耶律察割糾集親信隨從發動叛亂,殺入營帳,耶律阮和妻子甄皇後睡夢中雙雙被殺,隨後蕭撒葛隻皇後也被殘殺。
一個漢廷宮女與契丹君主的傳奇跨國情緣以以悲劇結尾。甄氏的一生,平凡而傳奇,大半生幾十年如一日,在宮廷中過著平淡的侍女生活。人到中年成為亡國之女,機緣巧合又遇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成為倍受丈夫寵愛的異國皇後,幾年後卻又死於非命,這樣的人生經曆,著實令人概歎。
更令她想不到的是,盡管她是名正言順的正宮皇後,但死後並不被契丹皇室承認,編纂《遼史》的史官隻將其列為“妃”,排在蕭氏之後。死於非命後,她的屍體被草草埋葬在漫天荒野,直到十八年後遼景宗即位,才將其和蕭後一起正式收葬。
“察割作亂,遇害。景宗立,葬二後於醫巫閭山,建廟陵寢側。”(《遼史》)——處心積慮想隱瞞甄氏皇後身份的遼朝史書,不知是有意還是疏忽,一句“葬二後於醫巫閭山”還是透露出了甄氏的皇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