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寧拆一座廟,也不破一樁婚啊!可是呢,古代卻出了這麽一位,積極鼓動兒媳與兒子離婚的人。各位該說了,莫不是他腦子進水了,不然就是另有企圖唄。


    哎呦喂,乖乖,你可別往那歪裏想,人家是那一頂一的大好人哎。此人並非旁人,正是北宋時期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世人也叫他王荊公,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他自幼就學習刻苦,手不釋卷,有超強的記憶力,是個極具才華的人,若不是他一生都致力於政治改革,說不定早拿“諾貝爾”文學獎了,嗬嗬。他這人啊,特愛看書,即使做地方官的時候,也堅持不懈。


    在擔任常州太守期間,他除了處理政務之外,業餘的時間就是讀書,而且,他還不屬於那種水過地皮幹的類型,凡他看過的書,都要認真反複的研究、思考。由於他經常思考問題的緣故,所以,素日的表情就顯得格外嚴肅了,很少露出笑容。久而久之呢,人們便也習慣了他的這種神情。


    有這麽一天呢,單位裏舉辦宴會。正當演員表演滑稽戲的時候,王安石卻忽然笑出了聲兒。下屬官員因此而重重賞地賜了演員,並誇獎說,你的表演能讓太守露出少見的笑容,實在是難得呀,理應重賞,理應重賞!


    但是也有的人不相信王安石的笑容是演員的功勞。因為平日有比這次表演更可笑的事,也沒見太守笑過。為了證實一下,那人就在事後找機會問王安石,您那天在宴會上為什麽發笑呢?


    王安石迴答說,哦,當時我突然悟出來《周易》中的“鹹”、“常”兩卦的道理,我認為這便是有所收獲了,結果一高興,就不自覺地笑了出來。


    王安石勤於思考,工作上是個很務實的國家幹部。他雖不苟言笑,但經常深入基層,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大膽改革,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很受民眾的愛戴。所以,他在任期間是頗有政績的。不僅如此,他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生活簡樸,不從流腐化,而且不像其他幹部有亂七八糟的什麽桃色新聞。正因為如此,在處理家務事兒方麵,他也是令人稱羨的。


    王安石的長子王雱年少聰慧,22歲中進士,卻遭子夭妻嫁,33歲抑鬱而逝。王安石的長子是神童,結果抑鬱了,逼死幼子趕跑妻子,隻活了33歲。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改革家,曾兩度拜相,主持變法。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王安石就生了個非常聰明的兒子王雱,史稱其年少聰敏,並且還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王雱隻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和一頭鹿,客人想考考王雱,便問他:“哪隻是獐,哪隻是鹿?”可是,王雱此前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見到王雱疑惑的神情,客人以為他被難倒了,沒想到,隻是過了片刻,王雱就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獐旁邊的那隻是鹿,鹿旁邊的那隻是獐。”在座的人聽了,無不稱奇。


    因為聰穎異常,王雱很快就在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22歲就中了進士,仕途一帆風順,且著作頗豐。據《宋史·藝文誌》載,王雱著作有《論語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另外《集注老子》二卷中有王勇一家;另據《宋史·王雱傳》載,稱其有《策》三十餘篇、《佛書義解》、《詩義》、《書義》等。王雱在學術上繼承了乃父之長,被時人稱作“小聖人”。


    另外同,王雱亦工於詩詞,他的詩詞寫得清新自然,頗有父風,但是,流傳下來的並不太多。他的《眼兒媚》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另如他的《絕句》:“霏微細雨不成泥,料峭輕寒透夾衣。處處園林皆有主,欲尋何地看春歸?”劉克莊謂此詩殊有“乃翁思致”(《後村詩話》續集卷四)。


    王雱在學術與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卻不足拂平他內心的創痛,因為,官場上的爾虞我詐與勾心鬥角,讓王雱難以應付,內心本就十分敏感脆弱的王雱抑鬱了。王雱的抑鬱與別人不同,他的主要症狀,就是對家人疑神疑鬼,尤其是對妻子龐氏。


    精神失控的王雱,一直懷疑妻子龐氏對自己不忠,每天都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與龐氏爭吵不休。更誇張的是,他對自己親生的孩子也充滿了懷疑,“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於是,王雱的這個幼子很快就被他折騰死了。


    遭遇喪子之痛的龐氏淒苦不堪,隻能是躲到一間小樓內每天以淚洗麵。王雱的病情得不到控製,龐氏繼續與他一起生活實在是淒苦不堪,王安石看在眼裏,痛在心中。王安石在擔憂兒子病情的同時,也非常心疼自己的兒媳,於是這位好公公做主讓王雱與龐氏離了婚。


    因為龐氏在王家沒有犯任何錯誤,王安石不願意讓龐氏背上被休掉的惡名,親自將龐氏認作為自己的幹女兒,還親自為前兒媳龐氏選擇了一位好夫婿,相當隆重的將王雱妻子龐氏“嫁”了出去。這就是很多史書中記載的“王太祝(王雱)生前嫁婦”。


    在古代,尤其是在社會風氣敗壞的北宋,士人們都過著“太平也,且歡娛。”放蕩不羈的墮落生活。王安石不僅自己潔身自好,而且還同情兒媳婚姻生活的不幸,鼓勵其離婚另嫁他人,重新開始新的生活,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呀。


    子夭妻嫁不久,王雱就抑鬱而逝,年僅33歲。


    可惜了老王痛失了他最為疼愛的長子,真是可惜又可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