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蜀漢名將,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那麽關羽的老婆是誰呢?


    關羽妻子的問題,不但在陳壽《三國誌》、範曄《後漢書》等史料裏沒有記載,就是在羅貫中《三國誌通俗演義》這部小說之中也是不見蹤跡。不過,作為千古忠義的化身,一千多年來的那麽多民間藝人又怎會放棄這麽一個千載難逢的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創作機會呢?明代出現的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中,就已經特意添加了關羽妻子的情節。


    羅貫中《三國誌通俗演義》成書之後,版本出了很多種,雖然毛本《三國演義》中不曾出現這位關夫人,但另一名為《全像通俗三國誌傳》的版本中,作者就特意把《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的這個故事做了一番修改,加到小說之中。


    《全像通俗三國誌傳》在“關索荊州認父”一段中,有這樣的描寫:“忽有小校報曰:‘門外有一小將軍,姓名花關索,身長七尺,麵似桃花,他要進見,特來報知’。關公曰:‘喚他入來見吾’。小校傳令與索。索謂母曰:‘母親與婦暫切在此片時,兒先入見爹爹’。索入見關公,雙膝脆下,垂淚曰:‘兒三四歲時,見父不在家,常問於母。母道父親自殺本處霸豪,逃難江湖,雁遝魚沉,不知何所。又值家貧,隻依外父胡員外撫養長成,指教說父昔日在桃園結義,今聞在荊州,特來尋見’。關公遲疑不語”。


    緊接著,經過張飛的提醒,關羽終於想起:“吾逃難時,妻小果有懷胎三個月。但此子即是吾兒,宜姓關,何姓花,名關索,吾故不敢遽認”。經關索追憶:他七歲時因迷路被一姓索的員外拾去,又送與一叫花嶽的人學本領,因此兼三姓,取名花關索。


    關羽這才認下,夫妻也因此團圓。原本隻以為這個故事是《全像通俗三國誌傳》作者和之前的民間藝人的杜撰,不料到後來居然出現了一個十分離奇的事情。據錢靜方(別號泖東一蟹,近代青浦人)《小說叢考》一書記載:“清康熙戊午,解州守王朱旦浚井,得關公壙磚,上刻公之祖考兩世諱字生卒甲子甚詳”。壙磚,也就是墓碑,上麵刻有關羽上兩代人的資料。


    王朱旦根據這些資料,寫下了《關侯祖墓碑記》。在該文中也提到了關羽的妻子:“侯長娶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


    《全像通俗三國誌傳》和《關侯祖墓碑記》中居然同樣提到關羽的妻子姓胡。這一驚人的巧合,不由得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到底這是曆史真實呢,還是以訛傳訛的附會呢?


    綜合關姓各種族係資料的說法,關姓郡望隴西,始祖是夏桀時的忠臣關龍逢,關羽為其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後裔。關羽、關平於麥城兵敗被殺,關平之妻趙氏攜八歲的兒子關樾,在安鄉民家避難,改姓為門。直到西晉滅吳後趙氏才帶兒子出來迴複關姓。清雍正十年(1732),朝廷確定由關樾一支後裔世襲五經博士。關興的兩個兒子關統、關彝中,因為嫡子關統無子,所以由庶子關彝係下繁衍生息,成為關公後裔的一大宗派。


    蜀漢滅亡以後,這支關氏族人遷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帶,定居信都(今河北省冀縣),到唐朝德宗時,關羽後裔關播曾經作過宰相。據《舊唐書》(列傳卷八十〕記載關播為德宗檢校尚書右仆射(相當於宰相之職),卒於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正月七十九歲而終。他死後六年,白居易曾經租了關府東亭作為棲身之地,故其文中多有稱“故關相國”雲。


    之後到了宋朝,或許是因為當局開始尊崇關羽,於是各地的關氏族裔都開始注重家譜,是以保留下來的家譜開始多了起來,到今天,關氏的後裔遍布全國,以至海外都有不少,據報載前幾年一次在山東關羽祭典上的統計資料說,現在共有兩萬多關羽後裔生活在世界各地,也可以算是一個大家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