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炎熱的夏季,廣東人有用荷葉做飯、煮粥、煲湯,以消暑解熱的飲食習俗。其實此舉源遠流長,古已有之。


    古人吃“荷葉包飯”,還有一段故事。南梁時,侯景攻破了建康,自己當上了皇帝。被軟禁的蕭衍一生信佛,最後卻被活活地餓死。南梁大將陳霸先起數十萬大軍從江陵出發,殺向建康。經過激戰,候景抵敵不過,隻好帶十多個隨從乘小船逃走,卻在半路上被部下殺死。從此南朝四分五裂。


    公元557年陳霸先建立起陳朝,自稱陳武帝。公元561年北方出現北齊和北周兩個並立的封建王朝。北齊為了擴張勢力,派出大軍向南陳進攻。陳霸先稱帝之後麵臨內外交困的形勢。大敵當前,陳霸先暫時采取了一些緩解內部矛盾的措施,加緊整頓兵力對付來自北方的入侵者。一時間,建康軍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在京口和入侵的北齊惡戰了一場。


    當時北齊以7萬兵馬進攻京口,陳霸先背水死守,身先士卒,雙方對峙了一個多月。北齊兵將京口城團團圍住,城內軍民逐漸開始缺糧。附近的老百姓聽說後,就積極想辦法支援陳軍。當時正值夏季,荷葉滿塘。老百姓便摘荷葉包飯,再加上鴨肉、蔬菜等,蒸熟後偷偷送進京口城內慰勞。陳軍士氣大振,擊潰了入侵者。北齊軍大敗而逃,死傷慘重,十萬之眾僅存二三萬。說來小小的荷葉飯對於漢族人民免除一場外族製造的劫難還有不小的貢獻呢。


    唐宋以後,民間吃“荷葉包飯”在南方盛行起來。柳宗元在《柳州峒民》中就有: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墟人。”


    寫了少數民族地區趕集的人們多有食荷葉包飯的。江南由於是魚米之鄉,河湖縱橫,湖塘處處有爭豔的荷花,江南人用荷花荷葉入饌更是曆史悠久。尤其用荷葉包米蒸飯,那種沁人心脾的清香,特別是在夏季,碧綠的荷葉包裹上軟潤爽鮮的飯團,荷葉的香氣浸透其中,清淡爽口,令人食欲大振,暑溽皆忘。


    有詩為證:“泮塘十裏盡荷塘,姊妹朝來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葉,荷葉包飯比花香。”


    該詩讚美了荷葉飯的清香賽過了嫵媚的荷花,極言飯之味美。到了清代,荷葉包飯在民間已有高中低不同檔次之分了。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道:“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裏香透,名曰荷包飯。”就是比較精致的飯食了。後來人們在優質大米裏放入各種時鮮和名貴菜肴,更是吃著風味佳美、聞著荷香誘人的美食。有趣的是廣東人吃荷葉包飯又引發出用荷葉包製“糯米雞”的花樣來,它如北方人喜食的“荷葉米粉蒸肉”,更有荷香鮮美的獨特風味,是酒家菜樓常備的美食,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