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竇漪房:漢朝皇後竇漪房


    竇漪房,從出身貧寒的趙國少女到呂雉的侍女,到代王妃,到皇後、太後,直至太皇太後,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好運氣都被她撞上了,甚至連宮廷裏最難得的愛情也擁有了。漢文帝似乎是中國曆史上最不好女色的皇帝,曆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與漢文帝有關的女人屈指可數,與他的孫子漢武帝比起來簡直是少得可憐,這對竇漪房來說應該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可是中年失明的她卻驚訝而又悲哀地發現,她的情敵不是同為女人的後宮佳麗,卻是一個她怎麽也想不到的沒有一點本事的小男人--鄧通。


    竇漪房,又稱竇太後(公元前205-前135),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猗房、漪房,現代影視劇中多稱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後操縱國政。當時,呂後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 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裏。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裏了。她於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抵代國後,深得十二歲的代王劉恆喜歡,先與其生長女劉嫖(館陶公主),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漢景帝)和梁王劉武。竇後幫助劉恆成就了“文景之治”。她以善德服天下人。一生都為了他人,忘懷自己的得失。


    漢朝皇後竇漪房


    竇皇後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後竇氏成了皇太後,史稱:竇太後。竇太後過於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出,且在一次家宴中誇下海口要將江山付托。


    初元三年(前154),當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後,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後更是喜不勝收,後被竇嬰急阻,才作罷。過後,皇太後又提出欲立梁王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眾大臣皆一致反對。如此梁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但同時也為日後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


    其侄大將軍竇嬰,平七國亂,封魏其侯。文帝崩後,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


    竇太後信奉黃老之學。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並推尊其學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史記·儒林傳》)。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麽道理。”竇太後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


    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身就走,不料被太後喝住,要他到豬圈裏去與豬搏鬥。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徹(漢武帝)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匕首,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劉徹即位後,太皇太後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麵幹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時禦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並建議仿古製,設明堂辟雍,改曆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後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太皇太後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劉恆和竇漪房真實的愛情故事


    竇漪房有一個悲慘的童年。


    在竇漪房當上皇後的時候,她都不忍心迴憶她的童年往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莫過於此。已經榮華富貴的她卻無法與自己的雙親共享,每每想到這一點,她都心懷愧疚,潸然淚下。其實,這又怎能怪她?


    竇漪房是一個孤兒。


    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亂世,再加上連年的天災,竇家生活的困頓已經達到了極限--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候一連兩天沒有任何東西吃。


    竇漪房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當哥哥弟弟們哭著鬧著說肚子餓要吃的時候,她總是低著頭,默默地忍受。


    爹娘問她肚子餓不餓,她總說不餓,其實她餓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這是一個很有忍耐力的孩子,這種性格與她日後成為皇後有很大關係。


    爹感動得熱淚盈眶,撫摸著竇漪房的頭,說要出去為他們找吃的。


    莊稼旱死了,飛禽走獸跑完了,野菜挖盡了,野果采光了,不得已,竇漪房的爹決定去大山深處的一個深淵,那裏因為地勢險要很少有人敢去,他去那裏做什麽呢?釣魚。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迴來。


    悲劇發生在釣完魚的返家途中,竇漪房的爹沿著陡峭的懸崖攀登,抓在手中的一塊石頭突然滑落,一腳踩空,竇漪房的爹直直地掉進了萬丈深淵,葬身魚腹。


    當竇家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時,全家痛哭,竇漪房的爹去世,對這個破敗不堪的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疾病纏身的母親支撐了幾年,也終於熬不下去了,含恨離世。


    現在,隻剩下竇漪房和她的兄弟三個相依為命了,竇漪房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小弟弟。


    哥哥弟弟在母親去世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她卻沒有哭,隻是默默地流淚,她在心裏暗暗地發誓,要挑起生活的重擔。


    為了生活,為了能夠讓哥哥弟弟吃飽,竇漪房賣身為奴,為一個財主打零工,什麽活都得幹,一天下來精疲力竭,但當她看到哥哥弟弟吃飯時狼吞虎咽的樣子,她所有的疲憊都消失了。


    而這時候,竇漪房自己還是一個十三歲的姑娘,放到現在,還是溫室裏的花朵,父母捧在手心的寶貝。


    命運就在竇漪房十三歲的時候發生了改變。


    劉邦已經打下了江山,飽暖思淫欲,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於是廣招天下美女,美其名曰:充實後宮,以顯示大漢江山的繁榮富庶。說白了就是供他老人家無聊的時候消遣。


    說是選美,其實沒有選,就是一個字:搶。


    神氣活現的選美官像是鬼子進了村,走到哪哪裏哭成一片。選美官看見稍微長得有幾分姿色的姑娘,不容分說,強行帶走。不願意去皇宮的,如果你有銀子還好說,賄賂一下選美官,就把你放了。如果沒有銀子,除了哭泣毫無辦法。但這時候女人的眼淚是沒有用的,那些選美官的心腸比鐵石還硬。


    竇漪房以及她的哥哥弟弟,還有村子裏的父老鄉親,誰也不會認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是一場幸運,隻會認為是一場厄運。


    在井邊打水的竇漪房被選美官發現了,生活的困頓並沒有磨去她天生的麗質,她被抓走了。竇漪房當然拿不出銀子來賄賂選美官,但她也沒有大哭大鬧,少年早熟的她知道事已至此哭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她隻是懇請選美官讓她見哥哥弟弟最後一麵。


    選美官看在竇漪房確實是個美女的分上,動了惻隱之心,答應了她。


    哥哥勸她逃走,她說不,為了能讓哥哥弟弟吃飽穿暖,她甘願進宮,然後把每月的月錢寄迴來。


    寫到這裏,湯湯為竇漪房叫屈,她的哥哥是幹什麽吃的?是飯桶嗎?後來也證實,竇漪房的哥哥確實沒有多大的出息,隻會沾妹妹的光。


    這一別就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次見麵,也許永遠也迴不來了,堅強的竇漪房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感和淚水,和哥哥弟弟抱頭痛哭。


    對於年幼的小弟弟,竇漪房更是割舍不下,她最後一次為弟弟洗了一次頭,最後一次為弟弟做了一頓飯,看著他吃完,才在選美官的催促下,三步一迴頭地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哥哥弟弟。


    一入宮門深似海,也許那時候的竇漪房無法有這樣的體會,那時候的她,隻是不願意離開她的親人。我們常常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但對於古時候的女人來說,更多的是被命運扼住自己的咽喉。竇漪房就是這樣一個女人,隻不過扼住她咽喉的不是厄運,而是幸運。


    按照規定,新進來的宮女要驗身,本來這等煩瑣的事情是不用皇後出麵的,但作為後宮之主的呂雉不想再看到第二個戚夫人,於是所有的宮女必須先過了她這一關。


    呂雉把姿色最好的宮女截住,直接留在了自己的宮中,充當各種各樣的雜役,把一批次貨假惺惺地送給了劉邦,當然這些次貨劉邦是看不上的。


    這樣,竇漪房連劉邦的麵都沒見上,就直接做了呂雉的侍女。這對大多數渴望被皇帝寵幸的宮女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對竇漪房來說卻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她可沒有什麽當皇後的野心,她隻不過想掙點銀子,好供哥哥弟弟衣食。


    接下來的日子,竇漪房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侍女,她也聽聞了呂雉的厲害之處,不敢有半點差池。她的心靈手巧,她的善解人意,她的細致周到,和呂雉相處久了,呂雉也慢慢地喜歡上了這個丫頭。


    竇漪房也奇怪,宮女們都悄悄地說呂雉如何的惡毒,但她卻並不覺得,覺得呂雉最多隻是脾氣暴躁了一點,沒幹什麽十惡不赦的事情,有時候還發現呂雉行善,比如釋放一些思鄉心切的宮女迴家,並給足夠的盤纏。對竇漪房,呂雉也時不時賞賜她一些東西,這一切在竇漪房看來,呂雉這個娘娘並不像別人所說的那麽壞。


    這隻能說明,人性是複雜的,呂雉對某些人來說也許是魔鬼,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就成了天使。


    呂雉常常告誡竇漪房,女人要安分守己,要有自知之明,要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要越軌,不要異想天開,宮女就要做宮女的事,你是妾就別想著做妻。


    竇漪房就這樣在呂雉身邊波瀾不驚地過了幾年。


    巨大的喪鍾在宮中響起,劉邦駕崩了。


    宮女們哭哭啼啼,不知道今後的命運會如何。


    這時候呂雉開始飛揚跋扈,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劉邦的兒子們送到他們各自的封國,她好獨掌大權。


    當時劉邦有八個兒子,除了太子劉盈之外,其他七個都要離開。呂雉給這七個親王每人配了五個侍女,竇漪房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直接影響了竇漪房今後的命運。


    竇漪房聽說有個叫劉如意的親王,被封為趙王,封國正好就是自己的家鄉。好幾年沒有哥哥弟弟的消息了,太想念他們了,於是竇漪房哀求負責分配的太監把她分給趙王劉如意。但是太監並不理會竇漪房的哀求,理由是竇漪房偷偷塞給他的銀子太少,不夠他塞牙縫。


    竇漪房不死心,大著膽子,找了一個機會,跪在呂雉的麵前,哭訴自己思念親人的心情,懇求呂雉網開一麵,把她分給趙王,這樣她就離家鄉近一點,好打聽哥哥弟弟的消息。


    不料,呂雉聽了她的哭訴後勃然大怒,隻說了一句,說跟著趙王沒有好果子吃,然後就命人把竇漪房拖開了。


    多年以後,直到她做了代王姬,直到戚夫人\"人彘\"慘案的消息傳來,她才明白呂雉對她說的那一句話是一個暗示,假使她跟了趙王,劉如意死了,她還能活嗎?


    竇漪房分給了代王,代王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


    竇漪房和其他四個宮女登上了馬車,被送往代國,山西的晉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離竇漪房的家鄉河北武邑相隔甚遠,竇漪房悲傷地想,也許一輩子都迴不了家鄉了。


    馬車一路顛簸,竇漪房一路落淚,而其他四個宮女卻一點也不悲傷,她們無法理解竇漪房的心情,在她們看來,做宮女在哪裏做不一樣,有什麽好傷心的?她們嘻嘻哈哈,還時不時拿出胭脂水粉,給自己補妝,以期被新任的主子代王看上。


    這四個女人把竇漪房視為異類,沒有把她放在眼裏,她們打死也不會相信,代王會看上這樣一個落魄的女人。


    竇漪房也沒有想這些,她完全沉浸在遠離家鄉的悲痛之中,她的哥哥弟弟過得怎樣?是死是活?


    事情就在代王第一次接見這五個宮女時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代王劉恆的口味令她們咋舌。代王不喜歡花枝招展,不喜歡濃妝豔抹,不喜歡妖嬈嫵媚,不喜歡自滿驕橫,卻偏偏看上了麵容憔悴、素麵朝天的竇漪房。其他四個宮女傻了眼,這一路上她們所花費的心思全打了水漂,早知如此,她們也好擠點眼淚出來,把麵容弄憔悴點。


    一個人的氣質是自然流露出來的,隻能說明,竇漪房身上流露出來的與世無爭、弱柳扶風的氣質吸引了代王。劉恆是一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看見可憐的人就動心,覺得有義務有責任要保護這個女人。


    劉恆叫退了其他四個宮女,留下了竇漪房。


    而此時的竇漪房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出,更不用說抬頭看一眼劉恆了。


    劉恆在她周圍走了一圈,然後在她麵前站定,叫她抬起頭來,聲音那麽溫柔親切。


    她不敢,雖然她非常想。劉恆又說了一遍。她才緩緩地抬起頭來,她看到一張清俊的臉,微微笑著,清澈的目光裏夾雜著淡淡的憂傷,這驚心動魄的一瞥激發了她一個女人對愛情的所有期冀。


    而劉恆也被竇漪房樸實無華的美深深地打動了,樸實無華,這符合劉恆的天性稟賦。


    劉恆與竇漪房,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人,在機緣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


    成就了一段古代愛情佳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