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的人都知道,魯迅先生在他的《狂人日記》裏寫道:“我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這段文字是魯迅對古代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偽君子的深刻嘲諷,也是對那些壓抑人性的封建禮教的無情鞭笞。


    如果要給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找一個人物對號入座的話,非宋代的大儒朱熹先生莫屬。


    大家都清楚,這位朱熹先生,號稱是儒學的集大成者,世稱“朱子”。他的理論核心,就六個字:存天理,滅人欲。


    千萬別小看這 六個字,正是這六個字,禍害了中國幾百年。對於明清兩代的國民性的日漸萎靡,朱熹難逃其咎。


    如果朱熹自己踐行自己的理論,那我們可以說他呆,但不能說他壞。但事實是,他滅的是別人的“欲”,自己的“欲”卻不僅未滅,反而蓬勃發展。


    可以這樣說,他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


    在朱熹六十多歲的時候,受到禦史沈繼祖的彈劾。在彈劾的奏章中,有兩件事讓大家大跌眼鏡。


    一件是納妾的問題。


    本來,在古代納妾是個很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彈劾,可朱熹的納妾卻十分與眾不同。怎麽與眾不同呢?


    朱熹大概與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有點相似,朱熹先生對小尼姑情有獨鍾。可人家小尼姑既已出家,就打算終生伺候佛祖了,不可能嫁人為妾。但朱熹先生為了滿足自己的獨特愛好,硬是施展各種手段,把小尼姑娶迴了家。而且,更為誇張的是,還一下子娶了兩個。


    這算什麽?這是與佛祖搶女人啊!您老人家不是教導大家“存天理”嗎?但您的天理何在?


    另一件更加不要臉,是朱熹與兒媳的緋聞。


    話說,朱熹的一個兒媳懷孕了。這本是好事。可問題是,這個兒媳已經守寡好幾年了。在古代那種封閉的深宅大院裏,朱熹的寡婦兒媳不可能接觸到別的男人。唯一能夠“作案”的,就隻有朱熹這個老公公了。


    這算什麽?這是與兒子搶女人啊。您老人家不是教導大家“滅人欲”嗎?您的“人欲”為何如此激情燃燒呢?


    這兩件事爆出來之後,滿朝嘩然。連當朝皇帝宋寧宗趙擴也是大吃一驚。朱熹可是給宋寧宗講過學的,可是實打實的帝王師,嚴格來說,宋寧宗算是他的學生。


    看到自己敬仰的老師被爆,宋寧宗懷著複雜的心情,親自詢問朱熹,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自己心中十分敬仰的師尊竟然做出這種事?


    但朱熹的答複模棱兩可,態度曖昧,他承認自己的那一套是“偽學”,同時做出了深刻檢討:深省昨非,細尋今是……


    雖然朱熹沒有直接承認,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啊。


    其為人之本性,展露無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