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將士歸玉門!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古西域多動亂,自東周到清末,這個地方似乎就沒消停過。偶爾也有老實的時候,那基本上都是被中原給打怕了,第一個讓西域遊牧民族膽寒的是漢武帝時期的幾次戰爭。
但東漢年間讓西域遊牧民族膽寒的戰爭也有數次。
最著名的那次,便是東漢年間的“十三將士歸玉門!”耿恭率三百大漢將士猛戰匈奴兩萬精銳騎兵。
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劉徹時起,中華疆域所至,從敦煌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廣大西域都屬於漢朝。公元前60年,漢朝在如今的新疆輪台設置都護府,另設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軍政長官,管理當時西域的婼羌、樓蘭、莎車、疏勒等三十六個小國。
然而,隨著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使中原地區征戰不斷,大漢王朝雖然名義上統治著西域,其實根本無力掌控了。匈奴卷土重來,重新控製了西域。
漢光武帝上台,東漢揭開了序幕。
曾經的西域各小弟紛紛遣質子到中原,請求漢光武帝的庇護。然而大漢王朝已不再輝煌,留下的隻是百廢待興,對匈奴在西域橫征暴斂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經過了“光武中興”,漢王朝的國力逐漸恢複,終於到了和匈奴重新盤道的時候了。
公元74年,漢明帝劉莊決定派兵重新進入西域。西征大軍以竇固為主將,耿秉和劉張為副將。從敦煌出關後,一舉擊潰了匈奴南唿衍王的軍隊。漢軍隨後繼續西進,攻取了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車師前後兩國。
東漢朝廷隨後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陳睦任都護。同時也恢複了戊己校尉製度,戊校尉由耿恭擔任,駐屯於車師後國的金蒲城(巴裏坤縣),扼守天山通往北匈奴的要道。己校尉由關寵擔任,駐屯於車師前國的柳中城,兩地互成犄角之勢。
竇固大軍在西域僅僅駐紮了幾個月,便在漢明帝的命令下班師迴朝了。耿恭和關寵二人的駐紮地僅僅有不到一千的兵馬,在他們的對麵則是匈奴數萬鐵騎。
名義上西域又迴歸到漢王朝的統治之下,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麽迴事。
首先,西域小國經過了被光武帝“拋棄”的故事後,對漢王朝的信任度直線下降。他們對依靠漢王朝還是臣服匈奴,基本上處於觀望的態勢。耿恭和關寵想在西域活下去,隻能自力更生。
其次,匈奴雖然被竇固大軍擊潰,但遠沒有霍去病或者後來的藍玉對遊牧民族那麽瘋狂。匈奴的軍隊是被擊潰了,但政體體製完好無損,他們等待著反撲的機會。
最後,漢王朝雖然經過了“光武中興”,但僅僅比戰亂時期好一些,稱不上是盛世。因此,如果匈奴重新反撲,漢王朝當時的經濟和軍備狀況並不足以去打拉鋸戰。
果然,竇固大軍班師迴朝沒多久,西域出事了!
這個事比較簡單,匈奴發動兩萬大軍攻打車師後國,並擒殺了車師後王。隨即,匈奴兩萬大軍把漢將耿恭把守的金蒲城圍得水泄不通。金蒲城全城兵勇不過三百多人,怎麽辦?
耿恭素問匈奴人極其信神明,命將士將弓箭上的箭頭塗滿了毒藥,並告訴匈奴人被射中的話,神明會對被射中者進行懲罰。後來,被射中的匈奴兵創口處起了膿塊,對金蒲城守軍的話深信不疑,頓時軍心打亂。耿恭趁著連夜大雨,冒險率兵騷擾匈奴大軍。在半威脅半嚇唬之下,匈奴大軍撤退了。
耿恭明白匈奴大軍僅僅是暫時撤退,金蒲城猶如三國時代的小沛或新野,彈丸之地沒辦法抵擋重整旗鼓的匈奴人。隨即,耿恭率領漢朝軍隊駐紮在了疏勒城。耿恭帶人一方麵屯物資,一方麵修築工事,隨時迎接匈奴人的到來。
在耿恭剛到疏勒城的兩個月後,匈奴左鹿蠡王的軍隊兵臨疏勒城下。
由於疏勒城屯有大量物資並在耿恭的帶領下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這裏變得易守難攻。匈奴左鹿蠡王也是個行家,久經戰爭的他並不著急攻城,而是斷了耿恭的“源”。匈奴左鹿蠡王認為,沙漠作戰,水源是行軍必備的物資。他覺得沒必要動用兵馬攻城,而是讓匈奴士兵用沙袋堵住通過疏勒城的水源,並對其進行改道。
確實,這一招奏效了。疏勒城內很快水源告急,儲備的淡水都喝光了,守軍官兵焦渴難耐,甚至開始從馬的糞便中榨取水汁來飲用。困境之下,軍心開始動搖。耿恭心急如焚,此時換成了他想去拜一拜神明了。
那耿恭拜的神明又是誰呢?李廣利。
當年李廣利將軍在遭到匈奴圍困的時候,也被斷了水源。他拔劍刺山,泉水飛湧而出。如今耿恭也派人鑿井,他堅信雖然河流被改道,但是地下必有蓄水!果然,還真被耿恭挖出水了。
神明在上啊!
在被挖出水的井邊,耿恭對其跪拜。中國象棋有一招叫“耿恭拜井”,這便是其由來。
挖出水了,耿恭繼續對匈奴人玩心理戰。他讓士兵端著水在城牆上衝著匈奴人大口大口的喝,頓時匈奴人就傻眼了。匈奴左鹿蠡王也愣住了,難道又有神明相助?大事不妙!結果,匈奴人又撤軍了。
圍攻“光明頂”的“六大派”是走了,然而江湖上不入流的“海沙幫”、“神拳門”等跳梁小醜卻來了。
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個小國反叛,在他們的攻打下,西域都護陳睦所部全軍覆沒。校尉關寵駐守的柳中城也被包圍起來,匈奴人見到此狀況又迴來了,帶著焉耆和龜茲再次趕往疏勒城。幾個月後,疏勒城糧草都耗光了,全城將士不得不煮了鎧甲或者鞭子吃。從一開始的近千人到如今的數十人,疏勒城兵將餓死的餓死,病死的病死。
匈奴見狀也非常佩服耿恭所部,派遣使者進行招降。耿恭不為所動,當著匈奴人的麵殺了匈奴使者,然後“壯誌饑餐胡虜肉”。匈奴人大吃一驚,攻城更為猛烈了。
秋去冬來,苦戰幾個月後,耿恭又遇到另一個大難題:軍隊沒有禦寒的衣服。必須派一個人去離疏勒城最近的敦煌郡,設法弄一批冬衣。耿恭把這個任務交了心腹範羌,範羌即刻啟程,穿越封鎖線,向敦煌進發。
另一頭的中原地區,漢明帝去世,漢章帝繼位
就在權力的更迭期間,耿恭和關寵的告急文書抵達朝堂。範羌九死一生迴到漢朝,滿朝文武聽聞西域形勢驟變,有的主張退師玉門關,有的閉關鎖國,關鍵時刻,司徒鮑昱發表了的意見:如果此次不救援,以後誰還會為漢家江山,拚命死戰,即使救援失敗,也向世人宣告大漢國從來不會放棄為國戰鬥的一兵一卒!
漢章帝采納司徒鮑昱的建議,派征西將軍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一作段彭)、謁者王蒙、皇甫援征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隊,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軍在柳中集結,進擊車師,攻打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北匈奴驚慌而逃,車師再度投降東漢。這時,關寵已經去世,王蒙等人打算引兵東歸。耿恭的一位軍吏範羌當時正在王蒙軍中,他堅持要求去援救耿恭。將領們不敢前往,便分出兩千救兵交給範羌。範羌經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積雪。援軍精疲力盡,僅能勉強到達。耿恭等人夜間在城中聽到兵馬之聲,以為北匈奴來了援軍,大為震驚。範羌從遠處喊道:“我是範羌。朝廷派部隊迎接校尉了!”城中的人齊唿萬歲。於是打開城門,眾人互相擁抱,痛哭流涕。次日,他們便同救兵一道返迴。北匈奴派兵追擊,漢軍邊戰邊走。官兵饑餓已久,從疏勒城出發時,還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斷死亡,到三月抵達玉門時,隻剩下了十三人。這十三人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麵容憔悴,形銷骨立。
耿恭到達洛陽後,司徒鮑昱上奏稱耿恭的節操超過蘇武,應當封爵受賞。於是漢章帝任命耿恭為騎都尉,軍吏範羌為共縣丞。遺憾的是,耿恭母親還沒能見到自己兒子的歸來,便去世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由當如此,我們為我們的祖國驕傲,向守護我們的英雄致敬。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
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不為大漢恥!
英雄,永遠不該被遺忘!
他們!永遠活在我國國人的心中!
唿籲國人們去看看《大漢十三將》
但東漢年間讓西域遊牧民族膽寒的戰爭也有數次。
最著名的那次,便是東漢年間的“十三將士歸玉門!”耿恭率三百大漢將士猛戰匈奴兩萬精銳騎兵。
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劉徹時起,中華疆域所至,從敦煌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廣大西域都屬於漢朝。公元前60年,漢朝在如今的新疆輪台設置都護府,另設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軍政長官,管理當時西域的婼羌、樓蘭、莎車、疏勒等三十六個小國。
然而,隨著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使中原地區征戰不斷,大漢王朝雖然名義上統治著西域,其實根本無力掌控了。匈奴卷土重來,重新控製了西域。
漢光武帝上台,東漢揭開了序幕。
曾經的西域各小弟紛紛遣質子到中原,請求漢光武帝的庇護。然而大漢王朝已不再輝煌,留下的隻是百廢待興,對匈奴在西域橫征暴斂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經過了“光武中興”,漢王朝的國力逐漸恢複,終於到了和匈奴重新盤道的時候了。
公元74年,漢明帝劉莊決定派兵重新進入西域。西征大軍以竇固為主將,耿秉和劉張為副將。從敦煌出關後,一舉擊潰了匈奴南唿衍王的軍隊。漢軍隨後繼續西進,攻取了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車師前後兩國。
東漢朝廷隨後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陳睦任都護。同時也恢複了戊己校尉製度,戊校尉由耿恭擔任,駐屯於車師後國的金蒲城(巴裏坤縣),扼守天山通往北匈奴的要道。己校尉由關寵擔任,駐屯於車師前國的柳中城,兩地互成犄角之勢。
竇固大軍在西域僅僅駐紮了幾個月,便在漢明帝的命令下班師迴朝了。耿恭和關寵二人的駐紮地僅僅有不到一千的兵馬,在他們的對麵則是匈奴數萬鐵騎。
名義上西域又迴歸到漢王朝的統治之下,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麽迴事。
首先,西域小國經過了被光武帝“拋棄”的故事後,對漢王朝的信任度直線下降。他們對依靠漢王朝還是臣服匈奴,基本上處於觀望的態勢。耿恭和關寵想在西域活下去,隻能自力更生。
其次,匈奴雖然被竇固大軍擊潰,但遠沒有霍去病或者後來的藍玉對遊牧民族那麽瘋狂。匈奴的軍隊是被擊潰了,但政體體製完好無損,他們等待著反撲的機會。
最後,漢王朝雖然經過了“光武中興”,但僅僅比戰亂時期好一些,稱不上是盛世。因此,如果匈奴重新反撲,漢王朝當時的經濟和軍備狀況並不足以去打拉鋸戰。
果然,竇固大軍班師迴朝沒多久,西域出事了!
這個事比較簡單,匈奴發動兩萬大軍攻打車師後國,並擒殺了車師後王。隨即,匈奴兩萬大軍把漢將耿恭把守的金蒲城圍得水泄不通。金蒲城全城兵勇不過三百多人,怎麽辦?
耿恭素問匈奴人極其信神明,命將士將弓箭上的箭頭塗滿了毒藥,並告訴匈奴人被射中的話,神明會對被射中者進行懲罰。後來,被射中的匈奴兵創口處起了膿塊,對金蒲城守軍的話深信不疑,頓時軍心打亂。耿恭趁著連夜大雨,冒險率兵騷擾匈奴大軍。在半威脅半嚇唬之下,匈奴大軍撤退了。
耿恭明白匈奴大軍僅僅是暫時撤退,金蒲城猶如三國時代的小沛或新野,彈丸之地沒辦法抵擋重整旗鼓的匈奴人。隨即,耿恭率領漢朝軍隊駐紮在了疏勒城。耿恭帶人一方麵屯物資,一方麵修築工事,隨時迎接匈奴人的到來。
在耿恭剛到疏勒城的兩個月後,匈奴左鹿蠡王的軍隊兵臨疏勒城下。
由於疏勒城屯有大量物資並在耿恭的帶領下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這裏變得易守難攻。匈奴左鹿蠡王也是個行家,久經戰爭的他並不著急攻城,而是斷了耿恭的“源”。匈奴左鹿蠡王認為,沙漠作戰,水源是行軍必備的物資。他覺得沒必要動用兵馬攻城,而是讓匈奴士兵用沙袋堵住通過疏勒城的水源,並對其進行改道。
確實,這一招奏效了。疏勒城內很快水源告急,儲備的淡水都喝光了,守軍官兵焦渴難耐,甚至開始從馬的糞便中榨取水汁來飲用。困境之下,軍心開始動搖。耿恭心急如焚,此時換成了他想去拜一拜神明了。
那耿恭拜的神明又是誰呢?李廣利。
當年李廣利將軍在遭到匈奴圍困的時候,也被斷了水源。他拔劍刺山,泉水飛湧而出。如今耿恭也派人鑿井,他堅信雖然河流被改道,但是地下必有蓄水!果然,還真被耿恭挖出水了。
神明在上啊!
在被挖出水的井邊,耿恭對其跪拜。中國象棋有一招叫“耿恭拜井”,這便是其由來。
挖出水了,耿恭繼續對匈奴人玩心理戰。他讓士兵端著水在城牆上衝著匈奴人大口大口的喝,頓時匈奴人就傻眼了。匈奴左鹿蠡王也愣住了,難道又有神明相助?大事不妙!結果,匈奴人又撤軍了。
圍攻“光明頂”的“六大派”是走了,然而江湖上不入流的“海沙幫”、“神拳門”等跳梁小醜卻來了。
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個小國反叛,在他們的攻打下,西域都護陳睦所部全軍覆沒。校尉關寵駐守的柳中城也被包圍起來,匈奴人見到此狀況又迴來了,帶著焉耆和龜茲再次趕往疏勒城。幾個月後,疏勒城糧草都耗光了,全城將士不得不煮了鎧甲或者鞭子吃。從一開始的近千人到如今的數十人,疏勒城兵將餓死的餓死,病死的病死。
匈奴見狀也非常佩服耿恭所部,派遣使者進行招降。耿恭不為所動,當著匈奴人的麵殺了匈奴使者,然後“壯誌饑餐胡虜肉”。匈奴人大吃一驚,攻城更為猛烈了。
秋去冬來,苦戰幾個月後,耿恭又遇到另一個大難題:軍隊沒有禦寒的衣服。必須派一個人去離疏勒城最近的敦煌郡,設法弄一批冬衣。耿恭把這個任務交了心腹範羌,範羌即刻啟程,穿越封鎖線,向敦煌進發。
另一頭的中原地區,漢明帝去世,漢章帝繼位
就在權力的更迭期間,耿恭和關寵的告急文書抵達朝堂。範羌九死一生迴到漢朝,滿朝文武聽聞西域形勢驟變,有的主張退師玉門關,有的閉關鎖國,關鍵時刻,司徒鮑昱發表了的意見:如果此次不救援,以後誰還會為漢家江山,拚命死戰,即使救援失敗,也向世人宣告大漢國從來不會放棄為國戰鬥的一兵一卒!
漢章帝采納司徒鮑昱的建議,派征西將軍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一作段彭)、謁者王蒙、皇甫援征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隊,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軍在柳中集結,進擊車師,攻打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北匈奴驚慌而逃,車師再度投降東漢。這時,關寵已經去世,王蒙等人打算引兵東歸。耿恭的一位軍吏範羌當時正在王蒙軍中,他堅持要求去援救耿恭。將領們不敢前往,便分出兩千救兵交給範羌。範羌經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積雪。援軍精疲力盡,僅能勉強到達。耿恭等人夜間在城中聽到兵馬之聲,以為北匈奴來了援軍,大為震驚。範羌從遠處喊道:“我是範羌。朝廷派部隊迎接校尉了!”城中的人齊唿萬歲。於是打開城門,眾人互相擁抱,痛哭流涕。次日,他們便同救兵一道返迴。北匈奴派兵追擊,漢軍邊戰邊走。官兵饑餓已久,從疏勒城出發時,還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斷死亡,到三月抵達玉門時,隻剩下了十三人。這十三人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麵容憔悴,形銷骨立。
耿恭到達洛陽後,司徒鮑昱上奏稱耿恭的節操超過蘇武,應當封爵受賞。於是漢章帝任命耿恭為騎都尉,軍吏範羌為共縣丞。遺憾的是,耿恭母親還沒能見到自己兒子的歸來,便去世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由當如此,我們為我們的祖國驕傲,向守護我們的英雄致敬。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
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不為大漢恥!
英雄,永遠不該被遺忘!
他們!永遠活在我國國人的心中!
唿籲國人們去看看《大漢十三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