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山蹚著水,踩著稀泥,一滑一出溜地來到部隊營區門口。讓楊學山沒想到的是,他放下李三號的電話,徑直就來了,可還是沒趕在部隊首長前麵。部隊指揮長和負責後勤事務的副指揮長已經身著黑色雨衣等候地營房門口了。


    看見楊學山走過來,二位首長迎前握手表示謝意。


    相互介紹後,指揮長急切地問楊學山:“人什麽時候來?”


    “馬上就到,剛才我跟民兵營長打電話了,讓各大隊民兵連一個半小時都到!”楊學山非常輕鬆地說。


    接著,指揮長緊鎖著眉頭地望著天,說:“雨還這麽大!”


    “最後的瘋狂!”楊學山輕鬆地說。


    “最後的瘋狂?”指揮長不解地看著楊學山問。


    見指揮長沒理解,楊學山直截了當地說:“一會兒我就叫太陽公公把龍王趕到東海龍宮去!”


    指揮長非常驚訝,兩眼睜得老大個,嘴巴也張開了,著看著楊學山,重複著楊學山的話:“叫太陽公公把龍王趕到東海去?”說完後,豁然開朗起來,忍俊不禁地問楊學山,“太陽公公能聽咱們的話嗎?”


    “別看這麽大雨,一會兒就要停!”楊學山指著天上那塊黑雲堅定地說,“你看,那塊黑雲,走得多快,這就是說,天上的空氣流動加快了。下雨的雲就是這塊黑雲,這塊黑雲被風一刮走,雨就停了!”


    指揮長雖然心裏不相信楊學山的話,但表麵上還是客氣地點頭。


    沒有半個時辰,荊崗關區各大隊的民兵零零散散來了二百來號人。這時,雨開始小了,隻是有些零星的小雨點了。


    於是,楊學山指揮著民兵先在被衝斷的路基下鋪上通水管道,然後墊上土和石頭,經過大半天的搶救,被洪水衝斷的路就修通了。


    告別的時候,指揮長非常高興地拉著楊學山的手一個勁兒地抖動著說:“楊主任,你真夠神的!民兵也挺神的!謝謝你們了!”


    “沒那麽神,沒那麽神。”楊學山的手隨著指揮長搖晃的手晃動著說,“以後有需要幫忙的,招唿一聲就行!”


    指揮長拉著楊學山的手不放,指著路那頭的路說:“你看那頭的路,還沒修好,是不是發揚一下連續作戰的精神,把那頭的路也修一修?”


    楊學山看了看指揮長指著的那邊的路,想了想,覺得那是鄰縣的地盤,已經不是自己的領地了,沒得到人家的認可就過去修,要修路的時候,踩壞路邊的莊稼等就不好辦了。再因為這事折騰到行署那兒去,真就得不償失了,便婉言地說:“指揮長,那是人家的地盤!我們不好插手的!”


    ……


    李三號所屬部隊檢查工作結束後,李三號的頂頭上級專門打電話給李三號褒獎了一番。之後,感到臉上有光的李三號打電話給楊學山:“老楊啊,我們部隊的工作受到上級機關的嘉獎了。我們部隊領導特意打電話讓我感謝你們區民兵出色地完成了修路任務!謝謝你了,老楊啊!”


    “不用。”楊學山平淡地說。


    接著,李三號好奇地問:“老楊,你怎麽知道那天雨就要停?難道你真是龍王的爺爺?”


    “哈哈—!”楊學山得意地大笑,然後說,“我要是龍王的爺爺,我不就成了漂遊在海裏的鬼魂了!”


    “那你怎麽說一會兒不讓下雨了,雨真的就不下了?”李三號不解地問。


    “我哪有那本事!隻不過當時我走到門口聽到屋簷下的麻省高興地“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俗話說:鳥兒叫太陽笑!鳥兒一叫說明空氣中的壓力就小了,鳥兒就感到舒暢了,就嘰嘰喳喳叫起來了。空氣壓力小了,說明空氣中的水份就少了,水份一少,雨就要停了。”


    “噢-!”李三號茅塞頓開地拉著長調說,“你真不虧為名副其實的楊科學啊!”


    楊學山謙虛一笑,說:“我覺得啊,我們這些搞農業工作的幹部,就得了解一些天氣變化、氣象知識、農業耕種、地理環境等知識。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領導好農業工作。”


    “說得好!”李三號讚賞道,然後又不解地問楊學山,“唉-!聽說,今年春天的時候,你建議荊崗關區的農民種紅薯?為什麽?”


    “哈哈-”楊學山爽快一笑,說,“今年春天不是下了幾場土嗎!”


    “春天下土,秋天就豐產嗎?”李三號問。


    楊學山立刻就聽出李三號的質疑口氣了,馬上解釋:“老人們說,春天下土秋天挖大紅薯。”


    “這是迷信吧?”李三號委婉地提醒楊學山。


    “這絕對不是迷信!”楊學山非常自信地說,“為什麽呢?一是,這都老人們的經驗之談。而這些經驗也是幾千年積累得到的。凡是下土的時候,地裏的產量就會增加。其實,許多古老的農業諺語都是對幾千年來農業勞動生產的總結。二是,我走訪過農業大學的教授們。他們說,這是有科學道理的,下土實質上就是換土,把幾千裏以外的土吹過來改變了本地區土裏的微量元素,從而等於施了一次高級肥料。所以說,春天下土秋天挖大紅薯還挺有道理的。”


    “嗯!”李三號在電話那邊點著頭說,“現在水庫也建好了,你們區的那些山坡旱地也能澆上水了,我就等著你們豐收的喜訊了!”


    “那是肯定的!你就等著我們‘廣集糧’的好消息吧!”楊學山信心十足地說。


    ……


    楊學山在抓農業生產的同時,還鼓勵荊崗關區的農民在河流邊,水渠旁、道路兩側栽種紫穗槐,利用紫穗槐好成活、生長快的特點,發展鄉鎮的柳條編織業,以增加了荊崗關區農民的收入。為了激勵荊崗關區農民栽種紫穗槐的積極性,楊學山下到各鄉各鎮召開農民大會,並站在會場的講台上親自示範栽種紫穗槐的簡便動作:用鎬刨出一個坑後,把紫穗槐的枝條放在坑裏,然後踹一腳,不讓坑透氣,紫穗槐枝條就活了。


    做完這簡便的動作後,楊學山直起腰來激勵著台下的農民說:“就這麽簡便:刨一鎬踹一腳!紫穗槐枝條就活了!早春栽上,入冬就能收割下,編製各種柳條筐具,春節就能上集市賣錢了!”


    荊崗關區的農民按照楊學山說的做,結果當年春節真得到了收入。於是,荊崗關區的農民親切地稱楊學山為“刨一鎬踹一腳”主任。


    後來,荊崗關區,以及周圍地區的農民栽種紫穗槐的越來越多。自然收益也越來越多


    ……


    1970年秋,楊學山由於出色的工作成績,被提拔到了當時為軍管部門的電信局當局長,從副科級升到了正科級。


    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太行縣領導的肯定,楊學山很是欣慰,到電信局上任後,又開足馬力,全力以赴進入到工作中。


    然後,1972年初,楊學山的電信局長就被撤掉了。


    這讓楊學山百思不解,——他嚴以律己,積極努力工作,又沒有違反任何規章製度,怎麽他的局長職務說撤就撤了呢?任命和撤掉一個幹部的行政職務可不是孩子過家家,總得有個正當理由和合理的說法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之源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3197829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31978294並收藏光之源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