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要樹上交2萬斤公糧的高山村區為征繳公糧先進典型的表彰即將召開之機,突然荊崗關區上報上交公糧30萬斤。這讓主抓高山村區這個先進典型的陸棣非常尷尬,——繼續按縣通知,在高山村區召開表彰大會,把上交公糧2萬斤的高山村區樹為先進典型,那上交公糧30萬斤的荊崗關區怎麽辦?30萬斤可是2萬斤的15倍!15倍啊!那可不是差一星半點!如果在荊崗關區上交公糧是高山村區上交公糧15倍的情況下,仍堅持表彰高山村區為上交公糧的先進區,那這表彰大會就失去了表先進促後進的實際意義了!而且,表彰大會不僅失去了實際意義,縣領導的威信還會受到嚴重影響。如果取消在高山村區召開這表彰大會,實在太有些丟麵子,縣裏已經明文發出通知了!
所以,陸棣聽說荊崗關區上交30萬斤公糧後,主觀上非常不認可。拉著李三號去了荊崗關區實地檢查。
陸棣和李三號坐的吉普車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了荊崗關區。
由於滿街擠滿了裝著麻袋的送糧車,吉普車進不去鎮子。坐在車裏隔著車窗向外看的李三號指著車外送糧的車隊對陸棣說:“陸主任,你看,赦胖子沒騙咱們!”。
陸棣看見車外車水馬龍的景象,也驚訝起來,說:“這麽多車啊!”然後,馬上又質疑起來,“咱們下去看看去!麻袋裏別裝得麥杆什麽的吧?”說著,陸棣首先下了車。
陸棣下了車,快速走到最近的一輛車前問:“你們是哪個村的?”
趕車的人看一看旁邊停著的吉普車,客氣地說:“山廟村的!”
陸棣緊接著問:“今年你們村要交多少公糧?”
山廟村的車把式迴答:“五萬斤!”
陸棣盯著車把式不相信地又問:“光你們一個村就交五萬斤?”
山廟村的車把式堅定地點頭迴答:“嗯呐!”
陸棣追問:“往年,你們村交多少?”
山廟村的車把式迴答:“不到二萬斤!”
這時,趕過來的李三號高興地讚歎道:“今年比去年多交不少呢!”
車把式嘴一咧,說:“誰說不是呢!”
陸棣問:“你們是不是自願交的?”
車把式看了一眼穿著軍裝的李三號,說:“那,那當然了!”
陸棣又追問:“赦主任楊學山沒把你們逼上梁山吧?”
車把式又看了一眼支左的李三號,搖頭說:“沒,沒有!都,都是自願的。”
陸棣仍不甘心地問:“為什麽?”
車把式脖子一橫,說:“為,為國家多做貢獻呀!”
陸棣又問:“多交這麽多,家裏還有足夠的口糧嗎?”
車把式不解地看了陸棣一會兒後,說:“沒從各家扒糧,都是隊裏儲存的糧。”
陸棣又不相信地看著車把式問:“真的嗎?”
車把式連忙點頭,說:“真的!真的!”
接下來,李三號和陸棣一輛車一輛車地問,並做了統計。統計的數字與三十萬斤大差不差。
……
李三號和陸棣微服私訪後,迴到了縣城,並馬上派糧食局長到荊崗關區處理三十萬斤公糧登記入庫事宜。
自然,計劃在高山村區召開的表彰征繳公糧先進典型的大會也就沒了下文。但荊崗關區上交公糧30萬斤的事不僅在太行縣出了名,也叫地委領導印象深刻。
楊學山到荊崗關區當革委會副主任後,利用到各鎮各鄉蹲點之機,對荊崗關區的地理位置和水利資源等進行了非常詳細地調查,並向縣裏寫了份在荊崗關區西北部的小平台村修建小型水庫,擴大荊崗關區,及至太行縣的水澆地的報告。報告很快得到了縣委的批準,並定於1969年冬閑的時候修建。
修建水庫的報告批準後不久,一組專家來到荊崗關區考察。經過勘探,專家認為荊崗關區建水庫的最佳地點不是小平台村,而是菜園村。
楊學山聽說後,立刻找到專家組長李勇,說:“不能把水庫建在菜園村,得建在小平台村!”
“為什麽?”李勇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看著楊學山問。
楊學山說:“你們把水庫建在菜園村,水庫的水位會比建在小平台村降低好幾十米。你知道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嗎?”
“什麽概念?”李勇對楊學山愛搭不理地問。
“這意味著我們區的水澆地增加不了多少。修建水庫的作用大大減小了。”楊學山認真地說。
“我們勘察過了,從地質構造來說,菜園村比小平台村好。”李勇堅定地說。
楊學山不解看著李勇說:“建水庫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水澆地,不然建這個水庫有什麽用?”
“這不能光從你們區的角度考慮問題啊!”李勇轉過頭來,橫著臉看著楊學山說。
“不從我們區的角度考慮問題從什麽角度考慮問題?”楊學山與李勇對視著問。
“選庫址首先要從地質構造考慮,其次要從水庫的容量考慮,第三還要……”
“你什麽地質、容量的!這些都是次要的!首先應該考慮擴大水澆地的麵積!”楊學山打斷李勇的話。
李勇愣了一下,低下頭看地圖。看了一會兒後,又堅定地說:“不能在小平台村建水庫……”
“就得在小平台村建水庫!這樣可以提高水位幾十米啊!提高水位幾十米意味著可以把以前十萬多畝的幹旱地變成水澆地。十萬多畝旱田變成水澆田,可以使我區增加糧食產量至少二千萬斤!”楊學山打斷李勇,態度更加堅定。
李勇又沒有馬上說話,用沉默對付楊學山。
看到李勇沒說話,楊學山耐心地說:“修建水庫是關係到荊崗關區人民今後數十年,甚至以後一百年吃飯的大問題,民以食為天!作為荊崗關區主管農業的領導,我請求你把水庫建到小平台村。”
“不行!”李勇脫口而出,“那兒沒路。而且,最重要一問題,在小平台村建水庫,地質構造沒有菜園地質構造好、結實。而且容量也不如在菜園修建水庫容量大。”
楊學山胸有成竹地說:“這,我已經考慮過了。這不是問題!建水庫前,我們可以不分晝夜把路修好。至於水庫容量就更不成問題,隻要我們把大壩加高,庫容量自然就會上去。至於地質構造,小平台村和菜園村的地質構造都是堅硬的花崗岩,沒什麽區別!在小平台村建水庫的地基一點問題都沒有。”
李勇一時沒話可說,眨了眨眼,想了想才說:“不行!我們已經勘探設計好了!到小平台村修建,我們還得重新勘探設計!”
楊學山急不擇言地說:“重新勘探設計就重新勘探設計唄!那也比扒了重建好多了!”
“你說什麽?扒了重新?”李勇吃驚地看楊學山問。
楊學山耐著性子又說:“與農民年年往田裏擔水比,重新勘探設計容易多了,甚至是一勞永逸。你想想,如果農民擔水澆田,一畝地得擔多少桶水?如果用小車拉水,得拉多少車水?這樣長期下去人畜能吃得消嗎?而且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啊!你說是不是,李工程師?”
“不行!已經定下來了!”說著,李勇卷桌上的地圖。
“隻要你同意,我去縣革委會解釋!另外,要是在小平台村建水庫,在小平台村建水庫的工,還可以無償地使用。”楊學山仍不放棄地說。
“不行!”說罷,李勇把地圖卷起來裝進設計袋裏。
“怎麽不行?”看到李勇已收攤,楊學山急了,手“啪“地一聲拍在桌子上,“我跟你好說歹說,你怎麽無動於衷呢?這是關係到幾萬農民吃飯的大問題,難道你不知道嗎?建水庫不澆地那不成了商店裏的樣品——成擺設了?”
李勇沒想到楊學山會動這麽大火,楊學山拍桌子的聲音把他嚇了一哆嗦。過了一會兒,李勇才說,“楊副——主任書記!你說的不行!”李勇故意把“副”字拉得很長。
“不行也得行!行也得行!”楊學山又用力拍了一下桌子。
“你就是把手指拍斷了也不行!”李勇本能的知識分子那股固執勁兒上來了。
“你要是這樣長蟲鑽竹筒——死不轉彎,別怪我把話說在前頭,到時候你在菜園村建不成水庫!”
“吆喝-!我在菜園村建不成水庫?楊副主任!”李勇又把“副”字故意拉得很長地說,“你不這麽說,我興許還能改變主意,把水庫改建在小平台村。你這麽一逼我,我還就把水庫建在菜園村了!”
“不信咱們就騎毛驢看帳本——走著瞧!”楊學山生氣地說。
“好吧,那我就看看你到底有多大亮!”李勇衝著楊學山說完後,挎著包走出屋。
……
所以,陸棣聽說荊崗關區上交30萬斤公糧後,主觀上非常不認可。拉著李三號去了荊崗關區實地檢查。
陸棣和李三號坐的吉普車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了荊崗關區。
由於滿街擠滿了裝著麻袋的送糧車,吉普車進不去鎮子。坐在車裏隔著車窗向外看的李三號指著車外送糧的車隊對陸棣說:“陸主任,你看,赦胖子沒騙咱們!”。
陸棣看見車外車水馬龍的景象,也驚訝起來,說:“這麽多車啊!”然後,馬上又質疑起來,“咱們下去看看去!麻袋裏別裝得麥杆什麽的吧?”說著,陸棣首先下了車。
陸棣下了車,快速走到最近的一輛車前問:“你們是哪個村的?”
趕車的人看一看旁邊停著的吉普車,客氣地說:“山廟村的!”
陸棣緊接著問:“今年你們村要交多少公糧?”
山廟村的車把式迴答:“五萬斤!”
陸棣盯著車把式不相信地又問:“光你們一個村就交五萬斤?”
山廟村的車把式堅定地點頭迴答:“嗯呐!”
陸棣追問:“往年,你們村交多少?”
山廟村的車把式迴答:“不到二萬斤!”
這時,趕過來的李三號高興地讚歎道:“今年比去年多交不少呢!”
車把式嘴一咧,說:“誰說不是呢!”
陸棣問:“你們是不是自願交的?”
車把式看了一眼穿著軍裝的李三號,說:“那,那當然了!”
陸棣又追問:“赦主任楊學山沒把你們逼上梁山吧?”
車把式又看了一眼支左的李三號,搖頭說:“沒,沒有!都,都是自願的。”
陸棣仍不甘心地問:“為什麽?”
車把式脖子一橫,說:“為,為國家多做貢獻呀!”
陸棣又問:“多交這麽多,家裏還有足夠的口糧嗎?”
車把式不解地看了陸棣一會兒後,說:“沒從各家扒糧,都是隊裏儲存的糧。”
陸棣又不相信地看著車把式問:“真的嗎?”
車把式連忙點頭,說:“真的!真的!”
接下來,李三號和陸棣一輛車一輛車地問,並做了統計。統計的數字與三十萬斤大差不差。
……
李三號和陸棣微服私訪後,迴到了縣城,並馬上派糧食局長到荊崗關區處理三十萬斤公糧登記入庫事宜。
自然,計劃在高山村區召開的表彰征繳公糧先進典型的大會也就沒了下文。但荊崗關區上交公糧30萬斤的事不僅在太行縣出了名,也叫地委領導印象深刻。
楊學山到荊崗關區當革委會副主任後,利用到各鎮各鄉蹲點之機,對荊崗關區的地理位置和水利資源等進行了非常詳細地調查,並向縣裏寫了份在荊崗關區西北部的小平台村修建小型水庫,擴大荊崗關區,及至太行縣的水澆地的報告。報告很快得到了縣委的批準,並定於1969年冬閑的時候修建。
修建水庫的報告批準後不久,一組專家來到荊崗關區考察。經過勘探,專家認為荊崗關區建水庫的最佳地點不是小平台村,而是菜園村。
楊學山聽說後,立刻找到專家組長李勇,說:“不能把水庫建在菜園村,得建在小平台村!”
“為什麽?”李勇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看著楊學山問。
楊學山說:“你們把水庫建在菜園村,水庫的水位會比建在小平台村降低好幾十米。你知道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嗎?”
“什麽概念?”李勇對楊學山愛搭不理地問。
“這意味著我們區的水澆地增加不了多少。修建水庫的作用大大減小了。”楊學山認真地說。
“我們勘察過了,從地質構造來說,菜園村比小平台村好。”李勇堅定地說。
楊學山不解看著李勇說:“建水庫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水澆地,不然建這個水庫有什麽用?”
“這不能光從你們區的角度考慮問題啊!”李勇轉過頭來,橫著臉看著楊學山說。
“不從我們區的角度考慮問題從什麽角度考慮問題?”楊學山與李勇對視著問。
“選庫址首先要從地質構造考慮,其次要從水庫的容量考慮,第三還要……”
“你什麽地質、容量的!這些都是次要的!首先應該考慮擴大水澆地的麵積!”楊學山打斷李勇的話。
李勇愣了一下,低下頭看地圖。看了一會兒後,又堅定地說:“不能在小平台村建水庫……”
“就得在小平台村建水庫!這樣可以提高水位幾十米啊!提高水位幾十米意味著可以把以前十萬多畝的幹旱地變成水澆地。十萬多畝旱田變成水澆田,可以使我區增加糧食產量至少二千萬斤!”楊學山打斷李勇,態度更加堅定。
李勇又沒有馬上說話,用沉默對付楊學山。
看到李勇沒說話,楊學山耐心地說:“修建水庫是關係到荊崗關區人民今後數十年,甚至以後一百年吃飯的大問題,民以食為天!作為荊崗關區主管農業的領導,我請求你把水庫建到小平台村。”
“不行!”李勇脫口而出,“那兒沒路。而且,最重要一問題,在小平台村建水庫,地質構造沒有菜園地質構造好、結實。而且容量也不如在菜園修建水庫容量大。”
楊學山胸有成竹地說:“這,我已經考慮過了。這不是問題!建水庫前,我們可以不分晝夜把路修好。至於水庫容量就更不成問題,隻要我們把大壩加高,庫容量自然就會上去。至於地質構造,小平台村和菜園村的地質構造都是堅硬的花崗岩,沒什麽區別!在小平台村建水庫的地基一點問題都沒有。”
李勇一時沒話可說,眨了眨眼,想了想才說:“不行!我們已經勘探設計好了!到小平台村修建,我們還得重新勘探設計!”
楊學山急不擇言地說:“重新勘探設計就重新勘探設計唄!那也比扒了重建好多了!”
“你說什麽?扒了重新?”李勇吃驚地看楊學山問。
楊學山耐著性子又說:“與農民年年往田裏擔水比,重新勘探設計容易多了,甚至是一勞永逸。你想想,如果農民擔水澆田,一畝地得擔多少桶水?如果用小車拉水,得拉多少車水?這樣長期下去人畜能吃得消嗎?而且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啊!你說是不是,李工程師?”
“不行!已經定下來了!”說著,李勇卷桌上的地圖。
“隻要你同意,我去縣革委會解釋!另外,要是在小平台村建水庫,在小平台村建水庫的工,還可以無償地使用。”楊學山仍不放棄地說。
“不行!”說罷,李勇把地圖卷起來裝進設計袋裏。
“怎麽不行?”看到李勇已收攤,楊學山急了,手“啪“地一聲拍在桌子上,“我跟你好說歹說,你怎麽無動於衷呢?這是關係到幾萬農民吃飯的大問題,難道你不知道嗎?建水庫不澆地那不成了商店裏的樣品——成擺設了?”
李勇沒想到楊學山會動這麽大火,楊學山拍桌子的聲音把他嚇了一哆嗦。過了一會兒,李勇才說,“楊副——主任書記!你說的不行!”李勇故意把“副”字拉得很長。
“不行也得行!行也得行!”楊學山又用力拍了一下桌子。
“你就是把手指拍斷了也不行!”李勇本能的知識分子那股固執勁兒上來了。
“你要是這樣長蟲鑽竹筒——死不轉彎,別怪我把話說在前頭,到時候你在菜園村建不成水庫!”
“吆喝-!我在菜園村建不成水庫?楊副主任!”李勇又把“副”字故意拉得很長地說,“你不這麽說,我興許還能改變主意,把水庫改建在小平台村。你這麽一逼我,我還就把水庫建在菜園村了!”
“不信咱們就騎毛驢看帳本——走著瞧!”楊學山生氣地說。
“好吧,那我就看看你到底有多大亮!”李勇衝著楊學山說完後,挎著包走出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