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山聽到權州縣不想放自己走的消息,覺得這消息應該是準確的,他辦理調走的各種手續時,也感覺到了,覺得不趕緊走,恐要生變。
跟愛人韋美娟商量後,改變了過完陰曆年後再走的決定,改為馬上走,立刻走。
於是,楊學山招唿全家快速打包捆綁行李。之後,又馬不停蹄地去火車站托運行李。托運手續辦好後,緊接著買上北去的火車票。
權州縣委第一書記得知楊學山已經買好車票,馬上就要走了,急忙趕往楊學山家。到了楊學山家,楊學山已經領著一家老小去了火車站,又急匆匆趕往車站。到了車站,楊學山已經上的火車。
楊學山見權州縣第一書記來車站親自“送行”,趕快從火車上下來表示謝意。
第一書記皺著眉頭看了來到站台的楊學山好一會兒,沒有說出話來。
見權州縣委第一書記一言難盡,楊學山主動地先說話,謝謝這些年來權州縣各級組織和領導們對他的關照,他會把這些年組織和領導的關愛化為動力,把他北方的家鄉努力建設好,等把家鄉建設好後,一定邀請領導和同誌們前去參觀。
第一書記看著楊學山高興的樣子,又看了看橫在眼前的列車,握著楊學山伸過來的手無奈地歎了口氣後,說:“也隻能這樣了,歡迎你還迴來!”
楊學山握著權州縣第一書記的手使勁晃動了兩下,說:“付書記,您的心意我領了。謝謝了!但迴來隻能參觀學習了!”
付書記苦笑了一下,說:“楊部長,不是你幹得不好。我可以以權州縣第一書記的名義鄭重地告訴你,你在權州幹得非常努力!非常好!到哪兒我都這麽說!我到地委也這麽跟領導說!據我了解,你的職位遲遲沒有得到的調整,問題還是出在你愛人的社會關係上了。”說完後,遺憾地看楊學山。
楊學山愣了一下,然後長長地吐了口氣,又緊緊地握著權州縣第一書記的手晃動著說:“謝謝!付書記!”然後鬆開手,向付書記和其他前來送行的幹部招手,說,“再見了!權州是個美麗的地方!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
之後,楊學山登上了北上的火車,離開了他戰鬥、拚搏了十多年的南方省。
……
經過四天四夜,楊學山帶著一家老小馳騁了大半個中國,迴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他從車窗眺望窗外的故土,倍感親切,——山還是那親切的山!水還是那可愛的水!耳邊聽到的聲音還是那熟悉的鄉音!他挺了挺胸,擴了擴胸,深深唿吸了一口久違後又重逢的那唿吸著長大的空氣,感慨萬千:十四年前,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飛就始於此!經過十四年的艱苦奮鬥,又迴到原來的起點!人生就是一個轉來轉去、怎麽轉也轉不出的大圓!真是不想不知道,人生何奇妙!但兩次的起點完全不同,第一次,他是從社會最底層,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身無分文的貧苦農民艱難躍起,冒死闖關,隻身與惡霸地主鬥爭,多次躲過敵特分子的暗殺,最終為人民政權殺出了一條血路,盡顯鐵骨錚錚的英雄氣質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詮釋了一介貧民奮鬥的人生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作為地位卑微,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人,隻有靠自己努力拚搏,甚至流血犧牲,才能實現自身價值,改變自己的命運!別無他路!
第二次起飛,起點已經從一介平民螺旋式上升到縣級幹部的高度!這對最先為一個無權無勢的草根來說是個巨大的變化!一個質的變化!楊學山想借助這麽高的平台,展開雄鷹般的翅膀,在家鄉寬廣的天空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實現自己更大誌向!
然而,楊學山帶著一家老小剛從火車上下來,就挨了老天爺重重的一棒!這一棒的重擊差點把他的家庭擊得粉碎!
離開南方省的時候,南方省熱得還穿著短褲短衣,中午的太陽還很毒辣,把車站裏的鐵軌曬得“嗞嗞”冒青煙,嫋嫋的青煙好似火辣的太陽把鐵軌點著一般。而此時的楊學山的家鄉太行山脈北麓卻寒風刺骨,滴水成冰,地凍三尺,山裂十丈。兩地溫差三十多度,又正好趕上一股強勁的西北風,氣溫又驟然降低到零下近二十度,進而把兩地溫差又拉到四十多度。剛從還熱得汗流浹背的南方省來到把空氣都凍成冰霜的太行北部的韋美娟和孩子們從車廂裏一出來,就像掉進了大冰窟窿裏。極寒極冷的西北風把他們凍得渾身打顫,滿臉通紅嘴唇發紫,迎麵撲打過來的刺骨寒風吹得他們晃晃悠悠踉踉蹌蹌,冰寒刺骨的西北風鑽進褲子裏,如同尖刀割肉一樣疼痛難忍,兩個鼻孔剛唿吸進一口氣,就被冰冷的空氣頂得喘不過氣來,“吸溜吸溜”的冷鼻涕止不住地向外流。出了車廂後,兩隻胳膊不得不緊緊夾著身體,兩手捂著被凍得紅紅的耳朵,使勁地跺腳,努力讓體內幾乎被凍凝固的血液流動起來,給身體各個部位帶來一些溫暖,避免被刺骨的西北風凍僵。
跟著憧憬著家鄉美好未來的楊學山來到太行老家的楊學山家人,剛從南來的火車上下來,就領教到了楊學山太行老家嚴寒的苦頭,三九嚴寒氣候讓楊學山的家人苦不堪言。然而,接下來楊學山貧困的太行老家破爛不堪的交通條件又給了初來乍到的楊學山的家人一個下馬威!
那麽寒冷的天氣,楊學山帶著一家人下了火車,還沒坐上公交班車。一天隻有一趟的公交班車已於早上開走。楊學山一家人隻能在西麵通風的簡陋的候車室幹等。因快要過年,來等車的人越聚越多。他們積極要求車站再開一趟班車。在眾人強烈要求下,車站同意等距離最近的那趟班車迴來後,再增加一趟班車。
當距離最近的那趟班車迴到車站後,已經是下午後半晌了。車站的領導怕增加的這趟班車走得太遠,當天迴不來,影響第二天的發車,隻同意開到當時還算重鎮的塘湖,不到路較遠的又從楊學山老家過的管頭,而塘湖離楊學山的老家還是四十多裏路!
那個年代,由於經濟落後,再加上三年自然大災害,各種交通工具不僅嚴重缺乏,還特別簡陋。開往各地的公交車不像現在的客車大馬,有窗有頂,坐椅舒適。那個年代的公交車都是敞篷的嘎斯車,沒有座位,乘客都要站在露天的車廂裏,任憑淩冽的寒風蹂虐。就這敞篷的嘎斯車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的生活所需。為了不讓行李跟乘客搶占有限的露天的車廂空間,每個公交班車的駕駛室頂上焊接一個鐵筐,用來專門放置行李。
開車前,工作人員用小推車把行李拉到車前,搬上鐵筐裏摞好,然後用一個麻繩織好的網兜罩上係緊,然後再檢票放行。
可那天增加的班車開車時間已經很晚了,沒有工作人員事先幫助乘客安放行李。當乘客從檢票員手裏接過檢過的票,自己扛著大包拎著小袋,以最快的速度衝向嘎斯車,有的登著車輪子,扒著車幫,縱身跳上車;有的拉著車幫的粗鐵環鏈子,登著車後幫兩邊的鐵扣爬上車;一家人的,先一人爬上車,把行李放到前邊占上位置後,再把車下的家人快速拉上車等等,個個八仙過海各顯靈通,力爭搶占最前邊的好位置。這些爭先恐後爬上車的人知道,雖然前邊吃風,凍得臉紅鼻赤,但還是比站在車廂後邊強得多。
當年把交通道路習慣性叫馬路,而不叫公路。因為當年汽車極少,修建的交通道路主要是為馬拉的大車通行,所以叫馬路。馬路的路麵不是現在這式的硬化路麵,都是見水就鬆軟的土質路麵。一到冬天,中午的太陽把路麵上的雪水曬化,曬化後變鬆軟的土路又讓過往的車輛碾壓得坑坑窪窪泥濘不堪。等太陽一落山,被碾壓得坑坑窪窪的土路又凍得幫幫硬。車駛過這些凍得硬幫幫的坑坑窪窪時,都要前仰後撅東倒西歪。乘坐在行駛在這樣坑坑窪窪路麵上的公交班車,如同坐上了蹦迪車!小坑一小跳,大坑一大跳。每當車駛過這些大大小小的坑時,車上的乘客就會被顛得“當”的一下跳起來,特別是沒搶到車前邊位置的乘客,都會被撅起的車屁股掀起很高,高得時候高過了後車幫,嚇得車後邊的乘客都情不自禁地發出“哎喲”的驚嚇聲。當車駛過一麵是坑,一麵是平麵的路段時,就會小坑小傾斜,大坑大傾斜。而每當車向一邊傾斜時,車上的乘客都會“唿啦”一下被車的傾斜甩向一側,嚇得車上的人情不自禁地大唿小叫。尤其是車大傾斜時,被甩到一側的乘客造成的巨大衝擊力把車幫擠壓得“咯吱咯吱”作響,好似在向乘客們痛苦地發出再用力擠壓,就撐不住了,就要斷折了的危險警告。
另外,行駛在土質馬路上的車輛,屁股後邊都會被卷起濃濃的塵土。這濃濃的塵土像一個灰色的粗尾巴緊隨著車一步不落地瘋跑。每當車刹住停下來,這個又大又粗的灰尾巴立刻生撲到車上來,橫掃車上每一位乘客。車前邊的乘客因車後邊乘客的遮擋,還少吃些土。而被擠在車後邊的乘客就吃土吃大了。要是遇到久旱無雨的天氣,路幹得冒煙時,被委曲在車後的乘客讓車後衝上來的塵土嗆得連氣都喘不來!每當車一刹住停下來時,他們都不得不趕快用手捂住嘴和鼻子,以免嗆住唿吸道。
剛從南方省來的韋美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塵土飛揚的惡劣情景,因為南方省氣候濕潤,路上不怎麽能揚起塵土,所以禮貌地把其他乘客讓上車後,才帶著孩子上車,自然也就沒占上前邊的好位置,隻能站在車的後邊位置。每當車前仰後撅東倒西歪時,占領車前邊和側麵位置的乘客都可以把住車幫,保護住自己不被顛晃倒。而站在車後邊的韋美娟一家,沒有任何可把住的東西,隻能蹲下身子來,把住後車幫,以防被扭桑巴舞的車甩出車外。這樣好容易煎熬到下車時,韋美娟和孩子們完全變成了土人,臉上,身上,鼻子眼兒裏,嘴裏,渾身上下哪兒哪兒都是厚厚的塵土!
對跟著憧憬著家鄉美好未來的楊學山來到太行老家的楊學山家人受到的打擊不隻是這些,還有太行縣艱苦的生活條件!
南方省權州縣是個魚米之鄉,商品糧供給幾乎百分之百的大米白麵,而且,楊學山在權州縣是縣委委員,享受縣級領導的待遇,吃住在縣政府大院,一日三餐都由食堂按照每家每戶預定的數量做好米飯,等吃飯的時候,每家每戶到去食堂去拿就行。可來到北方的太行縣,生活水平驟然下降。商品糧供給隻有5%的細糧,95%的粗糧。這5%的細糧全是小麥粉,一粒大米也沒有!95%的粗糧,不是玉米麵就是紅薯麵,小米雖然被納入粗糧範圍,但我的記憶裏,95%的粗糧裏好像從來沒有小米,隻是放假迴到老家西羅山村時,才能吃個水撈小米飯。平常,除了過年過節能吃上金貴的白麵饅頭外,幾乎天天頓頓都是玉米麵和紅薯麵,早上玉米稀粥加玉米麵窩窩頭或紅薯麵窩窩頭,中午還是黃金塔和黑尖塔,晚上還不重樣。有時為了改善生活,食堂大師傅給食堂就餐人員蒸發糕壓餄烙。然而這發糕還是玉米麵的,這餄烙還是紅薯麵的,隻是變換了一下形式。就這玉米麵發糕和紅薯麵餄烙算是當年的好飯了。
從小吃著大米白麵長大的楊學山的愛人韋美娟,初來乍到生活條件這麽艱苦的太行縣,根本吃不慣這些粗糧,在天天頓頓不是玉米麵就是紅薯麵的的轟擊下,很快胃就開始造反起來,一咽進這些玉米粉的烹製品,特別是吃進紅薯麵的烹製品,這些玉米麵和紅薯麵就跟孫悟空大鬧鐵扇公主那樣,大鬧韋美娟的肚子來,一股股酸水開始從胃裏往口裏反,反得韋美娟胃不斷痙攣。後來,看見這些黃金塔和黑尖塔,就犯悚,經常三四天餓著肚子不敢飯飯,人也很快就瘦了下來,瘦得本來就大的兩隻眼睛,顯得更大了。兩隻本來北方人看著摳摳的眼,更加向裏摳摳了。兩個臉頰又深深地往裏凹,顯得顴骨高高凸起,一副瘦骨嶙峋的樣子。
經常不吃飯,胃裏沒有食物,可每天胃裏都要分泌胃酸,沒多長時間,韋美娟就被燒成了十二指腸潰瘍,痛得滿地打滾,麵容憔悴,頭發蓬鬆淩亂,如同從地獄爬出來一般。痛得的最厲害的一次一連痛了好幾天,韋美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在痛得特別厲害的時候,用硬棍頂著痙攣的胃……
對跟著憧憬著家鄉美好未來的楊學山來到太行老家的楊學山的家人不隻遭受到太行縣的上述艱苦的生活條件的打擊,住房也遭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難。
在南方省權州縣時,權州縣政府給楊學山分配了寬敞明亮的住房,夫妻一個大房間,孩子們兩間麵積不算小的房間,還有一個保姆房間,還有一個大客廳,房前還一個寬寬的前廊,前廊連著院裏的過廊,下雨時通過這些過廊到食堂打飯、到幼兒園接送孩子時,不管下多大雨,都淋不著。來到太行縣後,連間普普通通的平房都沒給,臨時住在廢棄的庫房裏。而且庫房是東西朝向,為了防盜,窗戶還建得很小,光線暗淡,空氣流通也很差,使得庫房裏成年累月都陰森森的。另外,屋裏還彌漫著貨物發黴的氣味。
地處太行北端的太行縣是個受季風影響很大的地區,每年入冬後,寒流刮起,強勁無比,天寒地凍,吹到臉上如同刀割一般,吹到到門上,“哐當”的一聲,如同有人用力撞門似的,尤其是到了數九寒天,鑽進庫房的刺骨寒風把屋裏的水都凍成了冰坨子。盡管身著棉衣棉褲待在庫房裏,仍寒顫不已,吸溜吸溜地往被窩裏鑽。因飲食不習慣太行縣糧食供給的韋美娟因經常不敢吃大量供應的玉米麵和紅薯麵,越來越消瘦,特別怕冷。每當屋裏灌進寒冷的西北風,韋美娟都被凍得瑟瑟發抖渾身打顫。為了擋住外邊的冷空氣,韋美娟就用紙條和布條把窗戶縫門縫塞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結果有一天夜裏,在南方從來不燒煤火的韋美娟把取暖的火爐封死了,一氧化碳開始從牆角向屋中間彌漫。到了第二天上班了,前來提貨的人左等右等,不見開票的韋美娟來上班。單位就派人來韋美娟住的庫房叫她。見房門沒上鎖,就在屋外叫韋美娟。可喊了多聲,沒聽見屋裏有人應答。又開始敲門,敲了半天門,屋裏還沒人理。判斷韋美娟一家人可能都煤氣中毒了,趕緊把門踹開……
跟愛人韋美娟商量後,改變了過完陰曆年後再走的決定,改為馬上走,立刻走。
於是,楊學山招唿全家快速打包捆綁行李。之後,又馬不停蹄地去火車站托運行李。托運手續辦好後,緊接著買上北去的火車票。
權州縣委第一書記得知楊學山已經買好車票,馬上就要走了,急忙趕往楊學山家。到了楊學山家,楊學山已經領著一家老小去了火車站,又急匆匆趕往車站。到了車站,楊學山已經上的火車。
楊學山見權州縣第一書記來車站親自“送行”,趕快從火車上下來表示謝意。
第一書記皺著眉頭看了來到站台的楊學山好一會兒,沒有說出話來。
見權州縣委第一書記一言難盡,楊學山主動地先說話,謝謝這些年來權州縣各級組織和領導們對他的關照,他會把這些年組織和領導的關愛化為動力,把他北方的家鄉努力建設好,等把家鄉建設好後,一定邀請領導和同誌們前去參觀。
第一書記看著楊學山高興的樣子,又看了看橫在眼前的列車,握著楊學山伸過來的手無奈地歎了口氣後,說:“也隻能這樣了,歡迎你還迴來!”
楊學山握著權州縣第一書記的手使勁晃動了兩下,說:“付書記,您的心意我領了。謝謝了!但迴來隻能參觀學習了!”
付書記苦笑了一下,說:“楊部長,不是你幹得不好。我可以以權州縣第一書記的名義鄭重地告訴你,你在權州幹得非常努力!非常好!到哪兒我都這麽說!我到地委也這麽跟領導說!據我了解,你的職位遲遲沒有得到的調整,問題還是出在你愛人的社會關係上了。”說完後,遺憾地看楊學山。
楊學山愣了一下,然後長長地吐了口氣,又緊緊地握著權州縣第一書記的手晃動著說:“謝謝!付書記!”然後鬆開手,向付書記和其他前來送行的幹部招手,說,“再見了!權州是個美麗的地方!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
之後,楊學山登上了北上的火車,離開了他戰鬥、拚搏了十多年的南方省。
……
經過四天四夜,楊學山帶著一家老小馳騁了大半個中國,迴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他從車窗眺望窗外的故土,倍感親切,——山還是那親切的山!水還是那可愛的水!耳邊聽到的聲音還是那熟悉的鄉音!他挺了挺胸,擴了擴胸,深深唿吸了一口久違後又重逢的那唿吸著長大的空氣,感慨萬千:十四年前,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飛就始於此!經過十四年的艱苦奮鬥,又迴到原來的起點!人生就是一個轉來轉去、怎麽轉也轉不出的大圓!真是不想不知道,人生何奇妙!但兩次的起點完全不同,第一次,他是從社會最底層,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身無分文的貧苦農民艱難躍起,冒死闖關,隻身與惡霸地主鬥爭,多次躲過敵特分子的暗殺,最終為人民政權殺出了一條血路,盡顯鐵骨錚錚的英雄氣質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詮釋了一介貧民奮鬥的人生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作為地位卑微,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人,隻有靠自己努力拚搏,甚至流血犧牲,才能實現自身價值,改變自己的命運!別無他路!
第二次起飛,起點已經從一介平民螺旋式上升到縣級幹部的高度!這對最先為一個無權無勢的草根來說是個巨大的變化!一個質的變化!楊學山想借助這麽高的平台,展開雄鷹般的翅膀,在家鄉寬廣的天空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實現自己更大誌向!
然而,楊學山帶著一家老小剛從火車上下來,就挨了老天爺重重的一棒!這一棒的重擊差點把他的家庭擊得粉碎!
離開南方省的時候,南方省熱得還穿著短褲短衣,中午的太陽還很毒辣,把車站裏的鐵軌曬得“嗞嗞”冒青煙,嫋嫋的青煙好似火辣的太陽把鐵軌點著一般。而此時的楊學山的家鄉太行山脈北麓卻寒風刺骨,滴水成冰,地凍三尺,山裂十丈。兩地溫差三十多度,又正好趕上一股強勁的西北風,氣溫又驟然降低到零下近二十度,進而把兩地溫差又拉到四十多度。剛從還熱得汗流浹背的南方省來到把空氣都凍成冰霜的太行北部的韋美娟和孩子們從車廂裏一出來,就像掉進了大冰窟窿裏。極寒極冷的西北風把他們凍得渾身打顫,滿臉通紅嘴唇發紫,迎麵撲打過來的刺骨寒風吹得他們晃晃悠悠踉踉蹌蹌,冰寒刺骨的西北風鑽進褲子裏,如同尖刀割肉一樣疼痛難忍,兩個鼻孔剛唿吸進一口氣,就被冰冷的空氣頂得喘不過氣來,“吸溜吸溜”的冷鼻涕止不住地向外流。出了車廂後,兩隻胳膊不得不緊緊夾著身體,兩手捂著被凍得紅紅的耳朵,使勁地跺腳,努力讓體內幾乎被凍凝固的血液流動起來,給身體各個部位帶來一些溫暖,避免被刺骨的西北風凍僵。
跟著憧憬著家鄉美好未來的楊學山來到太行老家的楊學山家人,剛從南來的火車上下來,就領教到了楊學山太行老家嚴寒的苦頭,三九嚴寒氣候讓楊學山的家人苦不堪言。然而,接下來楊學山貧困的太行老家破爛不堪的交通條件又給了初來乍到的楊學山的家人一個下馬威!
那麽寒冷的天氣,楊學山帶著一家人下了火車,還沒坐上公交班車。一天隻有一趟的公交班車已於早上開走。楊學山一家人隻能在西麵通風的簡陋的候車室幹等。因快要過年,來等車的人越聚越多。他們積極要求車站再開一趟班車。在眾人強烈要求下,車站同意等距離最近的那趟班車迴來後,再增加一趟班車。
當距離最近的那趟班車迴到車站後,已經是下午後半晌了。車站的領導怕增加的這趟班車走得太遠,當天迴不來,影響第二天的發車,隻同意開到當時還算重鎮的塘湖,不到路較遠的又從楊學山老家過的管頭,而塘湖離楊學山的老家還是四十多裏路!
那個年代,由於經濟落後,再加上三年自然大災害,各種交通工具不僅嚴重缺乏,還特別簡陋。開往各地的公交車不像現在的客車大馬,有窗有頂,坐椅舒適。那個年代的公交車都是敞篷的嘎斯車,沒有座位,乘客都要站在露天的車廂裏,任憑淩冽的寒風蹂虐。就這敞篷的嘎斯車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的生活所需。為了不讓行李跟乘客搶占有限的露天的車廂空間,每個公交班車的駕駛室頂上焊接一個鐵筐,用來專門放置行李。
開車前,工作人員用小推車把行李拉到車前,搬上鐵筐裏摞好,然後用一個麻繩織好的網兜罩上係緊,然後再檢票放行。
可那天增加的班車開車時間已經很晚了,沒有工作人員事先幫助乘客安放行李。當乘客從檢票員手裏接過檢過的票,自己扛著大包拎著小袋,以最快的速度衝向嘎斯車,有的登著車輪子,扒著車幫,縱身跳上車;有的拉著車幫的粗鐵環鏈子,登著車後幫兩邊的鐵扣爬上車;一家人的,先一人爬上車,把行李放到前邊占上位置後,再把車下的家人快速拉上車等等,個個八仙過海各顯靈通,力爭搶占最前邊的好位置。這些爭先恐後爬上車的人知道,雖然前邊吃風,凍得臉紅鼻赤,但還是比站在車廂後邊強得多。
當年把交通道路習慣性叫馬路,而不叫公路。因為當年汽車極少,修建的交通道路主要是為馬拉的大車通行,所以叫馬路。馬路的路麵不是現在這式的硬化路麵,都是見水就鬆軟的土質路麵。一到冬天,中午的太陽把路麵上的雪水曬化,曬化後變鬆軟的土路又讓過往的車輛碾壓得坑坑窪窪泥濘不堪。等太陽一落山,被碾壓得坑坑窪窪的土路又凍得幫幫硬。車駛過這些凍得硬幫幫的坑坑窪窪時,都要前仰後撅東倒西歪。乘坐在行駛在這樣坑坑窪窪路麵上的公交班車,如同坐上了蹦迪車!小坑一小跳,大坑一大跳。每當車駛過這些大大小小的坑時,車上的乘客就會被顛得“當”的一下跳起來,特別是沒搶到車前邊位置的乘客,都會被撅起的車屁股掀起很高,高得時候高過了後車幫,嚇得車後邊的乘客都情不自禁地發出“哎喲”的驚嚇聲。當車駛過一麵是坑,一麵是平麵的路段時,就會小坑小傾斜,大坑大傾斜。而每當車向一邊傾斜時,車上的乘客都會“唿啦”一下被車的傾斜甩向一側,嚇得車上的人情不自禁地大唿小叫。尤其是車大傾斜時,被甩到一側的乘客造成的巨大衝擊力把車幫擠壓得“咯吱咯吱”作響,好似在向乘客們痛苦地發出再用力擠壓,就撐不住了,就要斷折了的危險警告。
另外,行駛在土質馬路上的車輛,屁股後邊都會被卷起濃濃的塵土。這濃濃的塵土像一個灰色的粗尾巴緊隨著車一步不落地瘋跑。每當車刹住停下來,這個又大又粗的灰尾巴立刻生撲到車上來,橫掃車上每一位乘客。車前邊的乘客因車後邊乘客的遮擋,還少吃些土。而被擠在車後邊的乘客就吃土吃大了。要是遇到久旱無雨的天氣,路幹得冒煙時,被委曲在車後的乘客讓車後衝上來的塵土嗆得連氣都喘不來!每當車一刹住停下來時,他們都不得不趕快用手捂住嘴和鼻子,以免嗆住唿吸道。
剛從南方省來的韋美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塵土飛揚的惡劣情景,因為南方省氣候濕潤,路上不怎麽能揚起塵土,所以禮貌地把其他乘客讓上車後,才帶著孩子上車,自然也就沒占上前邊的好位置,隻能站在車的後邊位置。每當車前仰後撅東倒西歪時,占領車前邊和側麵位置的乘客都可以把住車幫,保護住自己不被顛晃倒。而站在車後邊的韋美娟一家,沒有任何可把住的東西,隻能蹲下身子來,把住後車幫,以防被扭桑巴舞的車甩出車外。這樣好容易煎熬到下車時,韋美娟和孩子們完全變成了土人,臉上,身上,鼻子眼兒裏,嘴裏,渾身上下哪兒哪兒都是厚厚的塵土!
對跟著憧憬著家鄉美好未來的楊學山來到太行老家的楊學山家人受到的打擊不隻是這些,還有太行縣艱苦的生活條件!
南方省權州縣是個魚米之鄉,商品糧供給幾乎百分之百的大米白麵,而且,楊學山在權州縣是縣委委員,享受縣級領導的待遇,吃住在縣政府大院,一日三餐都由食堂按照每家每戶預定的數量做好米飯,等吃飯的時候,每家每戶到去食堂去拿就行。可來到北方的太行縣,生活水平驟然下降。商品糧供給隻有5%的細糧,95%的粗糧。這5%的細糧全是小麥粉,一粒大米也沒有!95%的粗糧,不是玉米麵就是紅薯麵,小米雖然被納入粗糧範圍,但我的記憶裏,95%的粗糧裏好像從來沒有小米,隻是放假迴到老家西羅山村時,才能吃個水撈小米飯。平常,除了過年過節能吃上金貴的白麵饅頭外,幾乎天天頓頓都是玉米麵和紅薯麵,早上玉米稀粥加玉米麵窩窩頭或紅薯麵窩窩頭,中午還是黃金塔和黑尖塔,晚上還不重樣。有時為了改善生活,食堂大師傅給食堂就餐人員蒸發糕壓餄烙。然而這發糕還是玉米麵的,這餄烙還是紅薯麵的,隻是變換了一下形式。就這玉米麵發糕和紅薯麵餄烙算是當年的好飯了。
從小吃著大米白麵長大的楊學山的愛人韋美娟,初來乍到生活條件這麽艱苦的太行縣,根本吃不慣這些粗糧,在天天頓頓不是玉米麵就是紅薯麵的的轟擊下,很快胃就開始造反起來,一咽進這些玉米粉的烹製品,特別是吃進紅薯麵的烹製品,這些玉米麵和紅薯麵就跟孫悟空大鬧鐵扇公主那樣,大鬧韋美娟的肚子來,一股股酸水開始從胃裏往口裏反,反得韋美娟胃不斷痙攣。後來,看見這些黃金塔和黑尖塔,就犯悚,經常三四天餓著肚子不敢飯飯,人也很快就瘦了下來,瘦得本來就大的兩隻眼睛,顯得更大了。兩隻本來北方人看著摳摳的眼,更加向裏摳摳了。兩個臉頰又深深地往裏凹,顯得顴骨高高凸起,一副瘦骨嶙峋的樣子。
經常不吃飯,胃裏沒有食物,可每天胃裏都要分泌胃酸,沒多長時間,韋美娟就被燒成了十二指腸潰瘍,痛得滿地打滾,麵容憔悴,頭發蓬鬆淩亂,如同從地獄爬出來一般。痛得的最厲害的一次一連痛了好幾天,韋美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在痛得特別厲害的時候,用硬棍頂著痙攣的胃……
對跟著憧憬著家鄉美好未來的楊學山來到太行老家的楊學山的家人不隻遭受到太行縣的上述艱苦的生活條件的打擊,住房也遭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難。
在南方省權州縣時,權州縣政府給楊學山分配了寬敞明亮的住房,夫妻一個大房間,孩子們兩間麵積不算小的房間,還有一個保姆房間,還有一個大客廳,房前還一個寬寬的前廊,前廊連著院裏的過廊,下雨時通過這些過廊到食堂打飯、到幼兒園接送孩子時,不管下多大雨,都淋不著。來到太行縣後,連間普普通通的平房都沒給,臨時住在廢棄的庫房裏。而且庫房是東西朝向,為了防盜,窗戶還建得很小,光線暗淡,空氣流通也很差,使得庫房裏成年累月都陰森森的。另外,屋裏還彌漫著貨物發黴的氣味。
地處太行北端的太行縣是個受季風影響很大的地區,每年入冬後,寒流刮起,強勁無比,天寒地凍,吹到臉上如同刀割一般,吹到到門上,“哐當”的一聲,如同有人用力撞門似的,尤其是到了數九寒天,鑽進庫房的刺骨寒風把屋裏的水都凍成了冰坨子。盡管身著棉衣棉褲待在庫房裏,仍寒顫不已,吸溜吸溜地往被窩裏鑽。因飲食不習慣太行縣糧食供給的韋美娟因經常不敢吃大量供應的玉米麵和紅薯麵,越來越消瘦,特別怕冷。每當屋裏灌進寒冷的西北風,韋美娟都被凍得瑟瑟發抖渾身打顫。為了擋住外邊的冷空氣,韋美娟就用紙條和布條把窗戶縫門縫塞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結果有一天夜裏,在南方從來不燒煤火的韋美娟把取暖的火爐封死了,一氧化碳開始從牆角向屋中間彌漫。到了第二天上班了,前來提貨的人左等右等,不見開票的韋美娟來上班。單位就派人來韋美娟住的庫房叫她。見房門沒上鎖,就在屋外叫韋美娟。可喊了多聲,沒聽見屋裏有人應答。又開始敲門,敲了半天門,屋裏還沒人理。判斷韋美娟一家人可能都煤氣中毒了,趕緊把門踹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