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半盞茶的功夫,弘親王便攜兩位陪客到了,一位是他的一個親信,現任內閣大學士兼吏部侍郎曹文闌,另一位是弘親王的幼子宴顒,皆算是青年之輩。
謝幼卿見了弘親王,垂首作揖請安,正要躬身,忙被王爺一把扶住了,「免禮免禮。」
弘親王穿石青玄狐袍,雖已將近天命之年,卻身姿矯然,氣度雍容,一雙鳳目炯炯生威,盯著他看了幾眼,朗聲道:「子溶少年英才,名動公卿,那日在瓊林宴一見,著實令本王好生惦念,一直想邀你到府上一聚,因諸事冗雜,未得遂願,今日來了,可要好好一敘。」
弘親王不以官銜稱之,竟直唿謝幼卿的表字,實在親昵過甚。
謝幼卿湛湛一笑道:「王爺文韜武略,幼卿亦仰慕已久。」
弘親王將身邊的兩位陪客介紹與謝幼卿認識,彼此寒暄了幾句,便要引他們到紫檀圓桌前坐下,上麵已添置了一席精美的肴饌。
經過書案的時候,弘親王笑道:「聽聞子溶書法極有氣魄,直追顏真卿,在京中一字難求,本王倒想請子溶為本王寫一幅字。」
謝幼卿微微一笑,也不謙讓,拿起一隻狼毫提筆,將筆在硯台上濡飽了墨,「敢問王爺要寫何字?」
「無妨,子溶隨心寫即可。」
謝幼卿略一凝思,在紙上揮就了幾個字。
弘親王一見,臉色微微一變,看向謝幼卿的眼神頓時複雜深邃起來。
第20章 變局 若事能成功,你是功臣
雪白的宣紙上寫著黑大光圓,氣勢昂揚的十個字,「周公佐成王,邑薑不臨朝。」
這十個字像符咒一樣,將在場的三個人都定住了,沒有誰開口去刺破這突如其來的安靜,曹文闌和宴顒麵麵相覷,神色都諱莫如深。
謝幼卿的目光在他們的麵上慢慢掃過,淡淡一笑道:「王爺,幼卿的這幅筆墨,如何?」
弘親王捋著鬍子端詳著這幅字,雙目深不見底,「的確不負盛名,不過子溶今日怕不隻是來赴宴,還要與本王講一出《尚書》?」
謝幼卿目光熠熠,「王爺慧眼如炬……」說罷視線輕輕觸及曹文闌和宴顒便收了迴來。
弘親王意會,說道:「無妨,都是自己人。」隨即揮手屏退了站在廊子下的侍從。
謝幼卿瞥見窗外已無人影,神色沉凝了下來,壓低聲音,說起了讓先帝死無對證的話,「這十個字,非是幼卿所擬,實乃大行皇帝臨終託付與王爺的。」
此言一出,弘親王神色急變,唿吸一瞬間竟有些急促起來,一掌撐在桌案上,雙眸緊緊地望著謝幼卿,切聲道:「皇兄真給我留下了這樣的話?」話一出口,他便意識到自己方才有些失態了,他略一凝神,又恢復了鎮定之態。
謝幼卿語氣微哽,目中劃過一絲傷感,「先帝病勢來得急,王爺在天津賑災,一時召不迴來,先帝心中惦記著王爺,不能瞑目,為了不令宮裏的那位起疑,所以臨終召見微臣,就是為了託付王爺輔政之事。」
十幾年的手足猜疑不能不令人寒心。這幾年他手中的權力也漸漸削減,從內閣罷職,手中也隻握著綠營的兵力而已,被排除在顧命之外似乎已經意料之中,如今聽到先帝竟有重託給他,一下子便戳中了他的內心。
弘親王的眼角竟有些微微發紅。腦中也在密密地思索此事,《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朝政變局之大事,成敗與否,都在於一個密字,謝幼卿出身翰林清華,初入仕途即受非凡寵遇,無朋黨,更不需要阿附誰,隻唯先帝一人之命是聽,宮裏那位又虎視眈眈,這樣的秘密遺言的確隻有囑咐他才能送到自己的耳中。
謝幼卿的視線在弘親王的麵上淡掃了一下,繼續說道:「王爺在先帝一朝輔政十數年,忠心耿耿,立下汗馬功勞——」
謝幼卿說到此,又頓了一頓,見弘親王微微低頭,緊緊抿著唇,似在費心思索。
「在先帝心中,王爺之功比周公更甚,但幼帝沖齡踐祚,太後攬權,恐將來釀成女禍,這是先帝最為憂慮之事。所以臨終召見微臣深切囑之,幼卿今日能將先帝遺言告知給王爺,也算是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了。」
謝幼卿的語氣帶了一絲堅定和懇切,「先帝遽然崩逝,主少國疑,朝局難安,大雍朝有王爺輔佐聖業,才能盡快穩定政局,開創新風。」
一旁的曹文闌看了看王爺,麵上有惶惶不安之態,躊躇道:「可先帝既將王爺比作周公,卻未將王爺任為顧命大臣,王爺如何能『周公佐成王呢』?」
謝幼卿幾乎不假思索便道:「先帝未在遺旨上將王爺列為顧命大臣,是為製衡計,以王爺的威望,已不需要再加諸於顧命大臣的頭銜,而王爺是先帝在朝中的唯一近支親貴,言官和眾大臣自會上疏建言王爺與顧命大臣一同輔政,這是眾望所歸,朝中的清議也會向著王爺,內閣沒有駁迴之理。」
「幼卿深受先帝恩寵,卻未嚐報效,先帝留下遺命,安敢不竭盡犬馬,幼卿願作第一位上疏奏請王爺與顧命大臣一同輔政之人。」
弘親王依然微微低頭一言不發,宴顒眉頭緊鎖,眼中劃過幾分猶疑之色,「如今奏疏呈上去怎麽議怎麽擬全在尚任為首的四大顧命手中,若上疏奏請王爺輔政,威脅了他們的地位,他們豈會同意?」
謝幼卿見了弘親王,垂首作揖請安,正要躬身,忙被王爺一把扶住了,「免禮免禮。」
弘親王穿石青玄狐袍,雖已將近天命之年,卻身姿矯然,氣度雍容,一雙鳳目炯炯生威,盯著他看了幾眼,朗聲道:「子溶少年英才,名動公卿,那日在瓊林宴一見,著實令本王好生惦念,一直想邀你到府上一聚,因諸事冗雜,未得遂願,今日來了,可要好好一敘。」
弘親王不以官銜稱之,竟直唿謝幼卿的表字,實在親昵過甚。
謝幼卿湛湛一笑道:「王爺文韜武略,幼卿亦仰慕已久。」
弘親王將身邊的兩位陪客介紹與謝幼卿認識,彼此寒暄了幾句,便要引他們到紫檀圓桌前坐下,上麵已添置了一席精美的肴饌。
經過書案的時候,弘親王笑道:「聽聞子溶書法極有氣魄,直追顏真卿,在京中一字難求,本王倒想請子溶為本王寫一幅字。」
謝幼卿微微一笑,也不謙讓,拿起一隻狼毫提筆,將筆在硯台上濡飽了墨,「敢問王爺要寫何字?」
「無妨,子溶隨心寫即可。」
謝幼卿略一凝思,在紙上揮就了幾個字。
弘親王一見,臉色微微一變,看向謝幼卿的眼神頓時複雜深邃起來。
第20章 變局 若事能成功,你是功臣
雪白的宣紙上寫著黑大光圓,氣勢昂揚的十個字,「周公佐成王,邑薑不臨朝。」
這十個字像符咒一樣,將在場的三個人都定住了,沒有誰開口去刺破這突如其來的安靜,曹文闌和宴顒麵麵相覷,神色都諱莫如深。
謝幼卿的目光在他們的麵上慢慢掃過,淡淡一笑道:「王爺,幼卿的這幅筆墨,如何?」
弘親王捋著鬍子端詳著這幅字,雙目深不見底,「的確不負盛名,不過子溶今日怕不隻是來赴宴,還要與本王講一出《尚書》?」
謝幼卿目光熠熠,「王爺慧眼如炬……」說罷視線輕輕觸及曹文闌和宴顒便收了迴來。
弘親王意會,說道:「無妨,都是自己人。」隨即揮手屏退了站在廊子下的侍從。
謝幼卿瞥見窗外已無人影,神色沉凝了下來,壓低聲音,說起了讓先帝死無對證的話,「這十個字,非是幼卿所擬,實乃大行皇帝臨終託付與王爺的。」
此言一出,弘親王神色急變,唿吸一瞬間竟有些急促起來,一掌撐在桌案上,雙眸緊緊地望著謝幼卿,切聲道:「皇兄真給我留下了這樣的話?」話一出口,他便意識到自己方才有些失態了,他略一凝神,又恢復了鎮定之態。
謝幼卿語氣微哽,目中劃過一絲傷感,「先帝病勢來得急,王爺在天津賑災,一時召不迴來,先帝心中惦記著王爺,不能瞑目,為了不令宮裏的那位起疑,所以臨終召見微臣,就是為了託付王爺輔政之事。」
十幾年的手足猜疑不能不令人寒心。這幾年他手中的權力也漸漸削減,從內閣罷職,手中也隻握著綠營的兵力而已,被排除在顧命之外似乎已經意料之中,如今聽到先帝竟有重託給他,一下子便戳中了他的內心。
弘親王的眼角竟有些微微發紅。腦中也在密密地思索此事,《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朝政變局之大事,成敗與否,都在於一個密字,謝幼卿出身翰林清華,初入仕途即受非凡寵遇,無朋黨,更不需要阿附誰,隻唯先帝一人之命是聽,宮裏那位又虎視眈眈,這樣的秘密遺言的確隻有囑咐他才能送到自己的耳中。
謝幼卿的視線在弘親王的麵上淡掃了一下,繼續說道:「王爺在先帝一朝輔政十數年,忠心耿耿,立下汗馬功勞——」
謝幼卿說到此,又頓了一頓,見弘親王微微低頭,緊緊抿著唇,似在費心思索。
「在先帝心中,王爺之功比周公更甚,但幼帝沖齡踐祚,太後攬權,恐將來釀成女禍,這是先帝最為憂慮之事。所以臨終召見微臣深切囑之,幼卿今日能將先帝遺言告知給王爺,也算是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了。」
謝幼卿的語氣帶了一絲堅定和懇切,「先帝遽然崩逝,主少國疑,朝局難安,大雍朝有王爺輔佐聖業,才能盡快穩定政局,開創新風。」
一旁的曹文闌看了看王爺,麵上有惶惶不安之態,躊躇道:「可先帝既將王爺比作周公,卻未將王爺任為顧命大臣,王爺如何能『周公佐成王呢』?」
謝幼卿幾乎不假思索便道:「先帝未在遺旨上將王爺列為顧命大臣,是為製衡計,以王爺的威望,已不需要再加諸於顧命大臣的頭銜,而王爺是先帝在朝中的唯一近支親貴,言官和眾大臣自會上疏建言王爺與顧命大臣一同輔政,這是眾望所歸,朝中的清議也會向著王爺,內閣沒有駁迴之理。」
「幼卿深受先帝恩寵,卻未嚐報效,先帝留下遺命,安敢不竭盡犬馬,幼卿願作第一位上疏奏請王爺與顧命大臣一同輔政之人。」
弘親王依然微微低頭一言不發,宴顒眉頭緊鎖,眼中劃過幾分猶疑之色,「如今奏疏呈上去怎麽議怎麽擬全在尚任為首的四大顧命手中,若上疏奏請王爺輔政,威脅了他們的地位,他們豈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