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南貴的騎牆派
超凡三國之開局天下第一 作者:萬般半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的確是下手的好時機,一方麵,北貴和南貴矛盾重重,另一方麵,南貴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月氏人把北部山區視為自己的發家之地,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就這樣失去的,一心想著要拿迴來。
以月氏人為主的北貴,一直謀劃著要打迴北部山區,因此多次征調南貴的士兵北上,準備合力攻打據守在山區邊緣的皇甫嵩大軍。
不打不行啊,北部山區是北貴的練兵場,加藏兵場啊。北貴士兵的戰鬥力,都是在北部山區惡劣的環境裏磨練出來的,而且,北貴士兵有許多還藏在隱秘的山溝溝裏,等著大軍來解救呢。
那些隱秘的山溝溝,漢軍未必能每一條都發現的,因為這樣的山溝溝太多了,漢軍不可能每一條都顧得過來的,所以,山溝溝裏的北貴士兵,有可能還活著的,但是,糧食儲備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所以需要盡快的解救出來。
但是,南貴不想打啊,在南貴看來,北貴現在的局勢就是最好的局勢了,漢軍占據山區,北貴占據平原,兩邊各自據守一方,挺好的,為什麽要改變呢。
北部山區產糧甚少,以前那麽多北貴士兵在那駐紮著,糧食從哪來啊,還不是從南貴這邊運輸過去的。
南貴要負擔自己的百萬大軍的糧食消耗,還要負擔北貴百萬大軍的糧食消耗,早就極度不滿了,要不是實在打不過北貴,早就開打了。
如今,北貴丟失了北部山區,近一半的士兵也失陷在北部山區,在南貴看來,這局勢挺好的啊,南貴負擔的北貴大軍糧食消耗一下子就少了一半了,喜事啊。
而且,北貴百萬大軍變成了五十萬大軍,而南貴依然還有百萬大軍,這一下子,局勢就從以前的北強南弱,變成了現在的南強北弱了,這挺好的啊。
所以,北貴數次征調南貴大軍北上,都被南貴的高層以各種理由拒絕了,就是不去。
至於漢軍會不會從北部山區衝出來,進而擊潰整個貴霜,南貴是不擔心的。
一方麵,北貴的精銳部隊都還在,並沒有什麽損失,戰鬥力依然強悍,失陷在北貴山區裏的,主要還是二線部隊。
精銳部隊盡在的北貴,依然有五十萬善戰之兵,要擋住二十萬漢軍,應該不成問題。
另一方麵,在南貴人看來,即使北貴擋不住了,被漢軍擊潰了,進而整個貴霜帝國都被擊潰了,那又怎麽樣,不過是當年月氏人征服孔雀王朝的曆史再次重現罷了。
月氏人擊敗了孔雀王朝,建立了貴霜帝國,那又能怎麽樣,梵教依然是梵教,婆羅門依然是婆羅門,刹帝利依然是刹帝利,南貴的老爺們該享受的依然繼續享受,沒差啊。
漢軍占據了貴霜的地盤,總不可能把所有的婆羅多人都殺光吧,隻要婆羅多人還在,梵教就還在,婆羅門和刹帝利這些老爺們,就也是依然還在。
漢軍要統治婆羅多人,就必須依靠婆羅門和刹帝利這些老爺們,就像當年的月氏人一樣。
漢軍能做什麽,最多也就是給這片土地改個名字,這片土地的實際控製者,依然是婆羅門。
梵教大主教班加爾的身亡,如今成了南貴上層最好的理由,南貴組織大軍,強烈要求北貴的皇帝給南貴一個交待,其實也就是在和北貴扯皮罷了。
南貴上層也有看得清形勢的人,很清楚,這事,不可能是北貴的那位皇帝幹的,要真是那位皇帝幹的,北貴和南貴就徹底分裂了,那位皇帝不至於幹這麽傻的事。
不過,事實的真相並不重要,把帽子扣到那位皇帝的頭上就是了,那位皇帝想要平息南貴的怒火,就必須給南貴更多的好處。
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是南貴上層想要的。
至於南貴內部的矛盾,就在於要不要攻打被朱儁大軍占據了的摩羯陀王朝。
一部分南貴的上層,是主張攻打朱儁大軍的,畢竟,外敵入侵了,怎麽能不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但是,還有一部分南貴的上層,並不想打,或者說,不想和漢軍硬碰硬,造成巨大的傷亡,結下生死大仇。
在這一部分南貴上層看來,漢軍打下了摩羯陀王朝之後,在華氏城就停步不前了,這很好,隻要不打到南貴的精華區,就沒必要和漢軍打得太激烈。
畢竟,漢軍這次南北兩路,大舉進攻貴霜,可不是來逛逛就走的,估計是想征服整個貴霜帝國了。
如果北貴擋不住漢軍,被擊潰了,那南貴的這部分上層人士覺得,直接投降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畢竟,北貴都打不過了,那南貴肯定就更打不過了。
投降了之後,不過是把統治這片土地的月氏人換成了漢人,其他不都得照舊嘛,自己依然是萬人之上的婆羅門大老爺。
如果要投降的話,那和漢軍就不能結下太多的仇怨,如果真的惹怒了漢軍,那到時候還怎麽投降,估計會被漢軍殺了祭旗的。
董昭把自己掌握的這些南貴上層的情報,詳細地給呂布說清楚了。
呂布詫異地問道:“這些情報,應該是很隱秘的情報吧,你怎麽掌握得這麽詳細?”
“我和南貴上層裏的一位騎牆派搭上線了,這個消息,是那位提供給我的。”董昭解釋道。
“哦,我們還沒開始打呢,就有人這麽看好我們了?”呂布笑道。
“對他來說,這也隻是一種投資罷了,我們要是不能成事,他也不損失什麽,我們要是成事了,他就賺大了,往後,也許他就是我們在這裏的最高代理人了。”董昭迴道。
呂布認真地想了想,說道:“其實,我還沒想好怎麽對待這些婆羅門和刹帝利們,按照我的意願,我是想要破除種姓製度的。所以,這些投靠過來的南貴上層人物,我可不能給他們什麽保證。”
“主公,我們不需要給他們任何保證,這些情報,都是他們主動送上門的,我們可不欠他們,也沒答應過他們任何承諾。”董昭迴道。
“嗯,我一向覺得,凡是盡心為我們做事的,我們就應該給他一個好的結果,得了好處,事後又翻臉,這好像不太好吧?”呂布猶豫地問道。
“主公,你想多了,我們隻是收了某些人一些情報,並不代表某些人就成了我們的自己人。我們該怎麽做還怎麽做,不需要把他們當成我們的自己人。”王允說道。
“我不是把那些人當成了自己人,我是提醒你們,別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了。因為,我不知道,以後,咱們在這邊的體係是什麽樣的,有沒有那些南貴投降派的位子,如果體係裏沒他們的位子,我是不會留下他們的。所以,你們也別瞎答應他們什麽,免得我們到時候還得違背諾言,敗壞誠信。”呂布說道。
呂布的意思是,對於這些見勢不妙,就想投降的南貴上層的騎牆派,要麽一開始,就別承諾什麽,要是承諾了什麽,那還是要講誠信的,該兌現承諾,那最好還是兌現了承諾。
呂布一直認為,做人,還是要講誠信的,呂布也一直堅持著這麽做人。
“主公向來一諾千金,說到做到,我們都是知道的。主公放心,我們做事會有分寸的,不會讓主公為難的。”董昭迴道。
“嗯,明天,我去一趟華氏城,看看前線的狀況,你們要一起去嗎?”呂布問道。
“我就不去了,後方也得留一個人啊。讓公仁陪主公去吧。還有,主公,華氏城也改名字了,現在叫大華城。”王允說道。
“大華城?怎麽想的?有什麽說道?”呂布納悶地問道。
“嗯,順著恆河往上走,還有一座貴霜的大城,叫作阿諭陀城,那座城,以後會叫大夏城。”王允迴答道。
“好吧,你們謀劃的很長遠。”呂布倒是不在意這些城市叫什麽名字,隻要是漢名就可以了。
第二天,呂布帶著董昭去了大華城。
大華城裏的氣氛,比上次呂布來的時候要緊張了許多,行人都來去匆匆的,街頭巡邏的士兵,人數和頻率都增加了許多。
在大營裏,呂布見到了朱儁、徐榮、李肅等人,卻不見趙雲、許褚、陳宮和郭嘉等人,一問,才知道,趙雲和郭嘉去了防線左側,許褚和陳宮去了防線右側。
“現在是什麽狀況?”呂布問朱儁道。
“南貴集結了大量兵力,暫時沒有明顯的動向。所以,我們這裏雖然加強了戒備,但是還沒真個的動手。”朱儁迴答道。
“我們收到的情報,南貴雖然集結了數十萬的兵力,但是要往哪打,南貴上層自己都還沒形成統一的意見,所以,暫時還沒出兵。”董昭在一邊說道。
朱儁也是知道這個情報的,說道:“他們既然集結了大軍,那總是要打的,不找個目標打一下,他們都沒法向士兵們交待。所以,他們要麽去北貴打義真那一路,要麽來打我們這一路。我們還是要做好準備的,畢竟,我們離得最近。”
“我從大將軍島來的時候,太史子義和魯子敬告訴我,半個月左右,他們就會率領大軍渡海,攻打朱羅王朝,之後一路北上,打到和北路軍會師為止。”呂布說了一下袁術麾下軍隊的情況。
“哦,太史子義他們也想提前動手了?他們一動手,消息傳到義真那裏,估計義真也會跟著動手的。那我們得謀劃一下,我們該怎麽打了。大家有什麽想法,都說一說。”朱儁說道。
“我建議,我們暫時還是先采取守勢,等南貴大軍出動了,我們再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應對。”徐榮在邊上建議道。
“我建議,我們去賄賂一下南貴的那些上層人物,讓他們把集結的大軍調到北貴去,然後,咱們就可以趁虛而入,攻占地盤了。”李肅猥瑣地笑了起來。
“奉安的這個建議可以一試,迴頭,我就去聯係一下我的那個線人,看看能不能成事。”董昭點點頭,認真地說道。
李肅愣了愣,說道:“我隨意說說的,你真的能做到?”
“不一定能做到,隻能說,試一下。能不能成,我也沒把握。”董昭迴答道。
呂布問道:“太史子義那一路大軍,攻打朱羅王朝的消息,傳到南貴,南貴會怎麽應對?北貴那邊知道了消息,又會怎麽應對?”
朱儁想了想,說道:“不好說,南貴那些人,未必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在這裏這麽久了,也不見他們著什麽急。”
“我的線人告訴我一個有趣的說法,他說,南貴的一些上層人士,正在觀察我們,觀察我們怎麽對待梵教,怎麽對待高種姓,又怎麽對待低種姓。換句話說,他們正在評估我們,在確定要不要接納我們?”董昭說道。
“接納我們?他們想接納我們成為他們的人?”李肅不敢置信地問道。
“沒錯,那些南貴的上層人士認為,他們可以像接納月氏人一樣,接納我們,組成一個更強大的帝國。”董昭說道。
“他們倒是真敢想啊,合著我們大老遠來一趟,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強大來的。”李肅都笑出聲了。
“我們當然不是來讓他們變得更強大的,我們是來打滅國之戰的,那些底層民眾,我們可以留著,為我們種糧食,至於那些上層人士,大家說說,我們應該怎麽對待他們?”呂布朝大家問道。
“初期的話,不宜殺戮過多,應該分化一批,拉攏一批,打殺一批,等我們穩定了局麵之後,再來清理他們。”董昭說道。
呂布並不是很讚成董昭的思路,但是也很清楚,董昭的思路,代表了大多數文臣的思路,是最穩妥的思路。
“我覺得,該殺就得殺,不能手軟。我們既然想要破除種姓製度,那麽不肯放棄種姓製度的那些人,就都必須殺了,隻留下願意放棄種姓製度的那些人就行了。初期不殺的話,後期隻會更難殺。至於局麵動蕩的問題,我們不是正愁婆羅多人的人口太多了嗎,多殺一些就是了。”朱儁淡淡地說道。
月氏人把北部山區視為自己的發家之地,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就這樣失去的,一心想著要拿迴來。
以月氏人為主的北貴,一直謀劃著要打迴北部山區,因此多次征調南貴的士兵北上,準備合力攻打據守在山區邊緣的皇甫嵩大軍。
不打不行啊,北部山區是北貴的練兵場,加藏兵場啊。北貴士兵的戰鬥力,都是在北部山區惡劣的環境裏磨練出來的,而且,北貴士兵有許多還藏在隱秘的山溝溝裏,等著大軍來解救呢。
那些隱秘的山溝溝,漢軍未必能每一條都發現的,因為這樣的山溝溝太多了,漢軍不可能每一條都顧得過來的,所以,山溝溝裏的北貴士兵,有可能還活著的,但是,糧食儲備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所以需要盡快的解救出來。
但是,南貴不想打啊,在南貴看來,北貴現在的局勢就是最好的局勢了,漢軍占據山區,北貴占據平原,兩邊各自據守一方,挺好的,為什麽要改變呢。
北部山區產糧甚少,以前那麽多北貴士兵在那駐紮著,糧食從哪來啊,還不是從南貴這邊運輸過去的。
南貴要負擔自己的百萬大軍的糧食消耗,還要負擔北貴百萬大軍的糧食消耗,早就極度不滿了,要不是實在打不過北貴,早就開打了。
如今,北貴丟失了北部山區,近一半的士兵也失陷在北部山區,在南貴看來,這局勢挺好的啊,南貴負擔的北貴大軍糧食消耗一下子就少了一半了,喜事啊。
而且,北貴百萬大軍變成了五十萬大軍,而南貴依然還有百萬大軍,這一下子,局勢就從以前的北強南弱,變成了現在的南強北弱了,這挺好的啊。
所以,北貴數次征調南貴大軍北上,都被南貴的高層以各種理由拒絕了,就是不去。
至於漢軍會不會從北部山區衝出來,進而擊潰整個貴霜,南貴是不擔心的。
一方麵,北貴的精銳部隊都還在,並沒有什麽損失,戰鬥力依然強悍,失陷在北貴山區裏的,主要還是二線部隊。
精銳部隊盡在的北貴,依然有五十萬善戰之兵,要擋住二十萬漢軍,應該不成問題。
另一方麵,在南貴人看來,即使北貴擋不住了,被漢軍擊潰了,進而整個貴霜帝國都被擊潰了,那又怎麽樣,不過是當年月氏人征服孔雀王朝的曆史再次重現罷了。
月氏人擊敗了孔雀王朝,建立了貴霜帝國,那又能怎麽樣,梵教依然是梵教,婆羅門依然是婆羅門,刹帝利依然是刹帝利,南貴的老爺們該享受的依然繼續享受,沒差啊。
漢軍占據了貴霜的地盤,總不可能把所有的婆羅多人都殺光吧,隻要婆羅多人還在,梵教就還在,婆羅門和刹帝利這些老爺們,就也是依然還在。
漢軍要統治婆羅多人,就必須依靠婆羅門和刹帝利這些老爺們,就像當年的月氏人一樣。
漢軍能做什麽,最多也就是給這片土地改個名字,這片土地的實際控製者,依然是婆羅門。
梵教大主教班加爾的身亡,如今成了南貴上層最好的理由,南貴組織大軍,強烈要求北貴的皇帝給南貴一個交待,其實也就是在和北貴扯皮罷了。
南貴上層也有看得清形勢的人,很清楚,這事,不可能是北貴的那位皇帝幹的,要真是那位皇帝幹的,北貴和南貴就徹底分裂了,那位皇帝不至於幹這麽傻的事。
不過,事實的真相並不重要,把帽子扣到那位皇帝的頭上就是了,那位皇帝想要平息南貴的怒火,就必須給南貴更多的好處。
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是南貴上層想要的。
至於南貴內部的矛盾,就在於要不要攻打被朱儁大軍占據了的摩羯陀王朝。
一部分南貴的上層,是主張攻打朱儁大軍的,畢竟,外敵入侵了,怎麽能不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但是,還有一部分南貴的上層,並不想打,或者說,不想和漢軍硬碰硬,造成巨大的傷亡,結下生死大仇。
在這一部分南貴上層看來,漢軍打下了摩羯陀王朝之後,在華氏城就停步不前了,這很好,隻要不打到南貴的精華區,就沒必要和漢軍打得太激烈。
畢竟,漢軍這次南北兩路,大舉進攻貴霜,可不是來逛逛就走的,估計是想征服整個貴霜帝國了。
如果北貴擋不住漢軍,被擊潰了,那南貴的這部分上層人士覺得,直接投降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畢竟,北貴都打不過了,那南貴肯定就更打不過了。
投降了之後,不過是把統治這片土地的月氏人換成了漢人,其他不都得照舊嘛,自己依然是萬人之上的婆羅門大老爺。
如果要投降的話,那和漢軍就不能結下太多的仇怨,如果真的惹怒了漢軍,那到時候還怎麽投降,估計會被漢軍殺了祭旗的。
董昭把自己掌握的這些南貴上層的情報,詳細地給呂布說清楚了。
呂布詫異地問道:“這些情報,應該是很隱秘的情報吧,你怎麽掌握得這麽詳細?”
“我和南貴上層裏的一位騎牆派搭上線了,這個消息,是那位提供給我的。”董昭解釋道。
“哦,我們還沒開始打呢,就有人這麽看好我們了?”呂布笑道。
“對他來說,這也隻是一種投資罷了,我們要是不能成事,他也不損失什麽,我們要是成事了,他就賺大了,往後,也許他就是我們在這裏的最高代理人了。”董昭迴道。
呂布認真地想了想,說道:“其實,我還沒想好怎麽對待這些婆羅門和刹帝利們,按照我的意願,我是想要破除種姓製度的。所以,這些投靠過來的南貴上層人物,我可不能給他們什麽保證。”
“主公,我們不需要給他們任何保證,這些情報,都是他們主動送上門的,我們可不欠他們,也沒答應過他們任何承諾。”董昭迴道。
“嗯,我一向覺得,凡是盡心為我們做事的,我們就應該給他一個好的結果,得了好處,事後又翻臉,這好像不太好吧?”呂布猶豫地問道。
“主公,你想多了,我們隻是收了某些人一些情報,並不代表某些人就成了我們的自己人。我們該怎麽做還怎麽做,不需要把他們當成我們的自己人。”王允說道。
“我不是把那些人當成了自己人,我是提醒你們,別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了。因為,我不知道,以後,咱們在這邊的體係是什麽樣的,有沒有那些南貴投降派的位子,如果體係裏沒他們的位子,我是不會留下他們的。所以,你們也別瞎答應他們什麽,免得我們到時候還得違背諾言,敗壞誠信。”呂布說道。
呂布的意思是,對於這些見勢不妙,就想投降的南貴上層的騎牆派,要麽一開始,就別承諾什麽,要是承諾了什麽,那還是要講誠信的,該兌現承諾,那最好還是兌現了承諾。
呂布一直認為,做人,還是要講誠信的,呂布也一直堅持著這麽做人。
“主公向來一諾千金,說到做到,我們都是知道的。主公放心,我們做事會有分寸的,不會讓主公為難的。”董昭迴道。
“嗯,明天,我去一趟華氏城,看看前線的狀況,你們要一起去嗎?”呂布問道。
“我就不去了,後方也得留一個人啊。讓公仁陪主公去吧。還有,主公,華氏城也改名字了,現在叫大華城。”王允說道。
“大華城?怎麽想的?有什麽說道?”呂布納悶地問道。
“嗯,順著恆河往上走,還有一座貴霜的大城,叫作阿諭陀城,那座城,以後會叫大夏城。”王允迴答道。
“好吧,你們謀劃的很長遠。”呂布倒是不在意這些城市叫什麽名字,隻要是漢名就可以了。
第二天,呂布帶著董昭去了大華城。
大華城裏的氣氛,比上次呂布來的時候要緊張了許多,行人都來去匆匆的,街頭巡邏的士兵,人數和頻率都增加了許多。
在大營裏,呂布見到了朱儁、徐榮、李肅等人,卻不見趙雲、許褚、陳宮和郭嘉等人,一問,才知道,趙雲和郭嘉去了防線左側,許褚和陳宮去了防線右側。
“現在是什麽狀況?”呂布問朱儁道。
“南貴集結了大量兵力,暫時沒有明顯的動向。所以,我們這裏雖然加強了戒備,但是還沒真個的動手。”朱儁迴答道。
“我們收到的情報,南貴雖然集結了數十萬的兵力,但是要往哪打,南貴上層自己都還沒形成統一的意見,所以,暫時還沒出兵。”董昭在一邊說道。
朱儁也是知道這個情報的,說道:“他們既然集結了大軍,那總是要打的,不找個目標打一下,他們都沒法向士兵們交待。所以,他們要麽去北貴打義真那一路,要麽來打我們這一路。我們還是要做好準備的,畢竟,我們離得最近。”
“我從大將軍島來的時候,太史子義和魯子敬告訴我,半個月左右,他們就會率領大軍渡海,攻打朱羅王朝,之後一路北上,打到和北路軍會師為止。”呂布說了一下袁術麾下軍隊的情況。
“哦,太史子義他們也想提前動手了?他們一動手,消息傳到義真那裏,估計義真也會跟著動手的。那我們得謀劃一下,我們該怎麽打了。大家有什麽想法,都說一說。”朱儁說道。
“我建議,我們暫時還是先采取守勢,等南貴大軍出動了,我們再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應對。”徐榮在邊上建議道。
“我建議,我們去賄賂一下南貴的那些上層人物,讓他們把集結的大軍調到北貴去,然後,咱們就可以趁虛而入,攻占地盤了。”李肅猥瑣地笑了起來。
“奉安的這個建議可以一試,迴頭,我就去聯係一下我的那個線人,看看能不能成事。”董昭點點頭,認真地說道。
李肅愣了愣,說道:“我隨意說說的,你真的能做到?”
“不一定能做到,隻能說,試一下。能不能成,我也沒把握。”董昭迴答道。
呂布問道:“太史子義那一路大軍,攻打朱羅王朝的消息,傳到南貴,南貴會怎麽應對?北貴那邊知道了消息,又會怎麽應對?”
朱儁想了想,說道:“不好說,南貴那些人,未必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在這裏這麽久了,也不見他們著什麽急。”
“我的線人告訴我一個有趣的說法,他說,南貴的一些上層人士,正在觀察我們,觀察我們怎麽對待梵教,怎麽對待高種姓,又怎麽對待低種姓。換句話說,他們正在評估我們,在確定要不要接納我們?”董昭說道。
“接納我們?他們想接納我們成為他們的人?”李肅不敢置信地問道。
“沒錯,那些南貴的上層人士認為,他們可以像接納月氏人一樣,接納我們,組成一個更強大的帝國。”董昭說道。
“他們倒是真敢想啊,合著我們大老遠來一趟,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強大來的。”李肅都笑出聲了。
“我們當然不是來讓他們變得更強大的,我們是來打滅國之戰的,那些底層民眾,我們可以留著,為我們種糧食,至於那些上層人士,大家說說,我們應該怎麽對待他們?”呂布朝大家問道。
“初期的話,不宜殺戮過多,應該分化一批,拉攏一批,打殺一批,等我們穩定了局麵之後,再來清理他們。”董昭說道。
呂布並不是很讚成董昭的思路,但是也很清楚,董昭的思路,代表了大多數文臣的思路,是最穩妥的思路。
“我覺得,該殺就得殺,不能手軟。我們既然想要破除種姓製度,那麽不肯放棄種姓製度的那些人,就都必須殺了,隻留下願意放棄種姓製度的那些人就行了。初期不殺的話,後期隻會更難殺。至於局麵動蕩的問題,我們不是正愁婆羅多人的人口太多了嗎,多殺一些就是了。”朱儁淡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