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小公主被讀心,朝堂後宮蹭瓜吃 作者:S12與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萱對北京商會的商品了如指掌,對其他人的商品不說全部清楚,但關鍵的貨物還是清清楚楚,隻掃一眼就能認出哪些東西出自哪家,一點不差。
李淸懿相信她的眼神不會看錯,又聽聞這事王萱已經有了章程,歪頭說了一句:“那你要是能抓到動手的人,倒是可以看看能不能用,我瞧著是有幾分玲瓏心的人才。”
王萱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出了這麽一檔子事,加上沒過一會兒,順天府尹收到消息就匆匆趕了過來,李淸懿跟王萱也就沒了繼續逛街的興致。
迴宮之後,李淸懿心裏還想著這事,還有走前現任順天府尹那不太好看的臉色,歎了口氣。
芳馨聽到動靜,出門迎接,還未開口便見李淸懿先歎氣,便關切詢問:“殿下這是何故?可是在宮外遇到什麽煩心事了?”
李淸懿年歲漸長後,就越來越不喜歡帶著一堆人到處跑,加上她又是個習武的,與那些文靜小姑娘不太一樣,偶爾遇到一些事眨眼間人就出了百米外,普通宮女也確實不適合跟著。
可能還成了李淸懿的拖累呢。
芳馨從小看李淸懿長大,清楚她性子,加上芳馨如今也有三十多歲了,在這年代都快到做奶奶的年紀了,幹脆就留在宮裏幫李淸懿鎮場子,不怎麽跟她出去玩了。
今日也是如此。
李淸懿見著她,先從袖子裏摸出在街上給芳馨買的桂花糕,遞過去的同時,就把街上遇到的事給說了。
然後,李淸懿說:“這麽幾年下來,我瞧著京城治安是越來越好了,竟然還會出現這種當街搶人首飾的事情,心裏有些不得勁而已。”
芳馨雙手接過了那用油紙包的桂花糕,鼻子動了動就知道裏頭的東西,一邊聽李淸懿說著宮外的見聞,一邊跟著李淸懿往室內走。
聽完,芳馨笑了笑,說:“天子腳下,有腦子的都知道,這走在路上的隨便一個人可能就出身不凡,哪裏是隨隨便便就能得罪的?”
芳馨:“我猜,那賊子多半非京城人士,怕是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流寇,好運混進了城裏,以為咱們這兒隨便得手一次就能富貴一生,這才鋌而走險吧。”
聞言,李淸懿一愣,“你說的對。”
她這腦子是越來越不經用了,竟然沒想到這方麵,還是芳馨姑姑提醒才意識到。
京城本地人怎麽可能有這膽子,連目標人物是什麽身份都不知道,上來就搶的。
可這樣一來,事情豈不是更複雜了?
李淸懿進屋換了一身寬鬆的衣裙,拿了一把寫著“一葉知秋”的紙扇在廊下躺椅上坐下,思索片刻,“我怎麽總感覺哪裏不對勁呢?”
芳馨笑著在一旁勸道:“您既然說這事驚動了順天府尹,皇上與太子殿下那兒恐怕也已經得了消息,這事啊,您也不用想太多,真有什麽貓膩,也逃不過那二位的法眼。”
李淸懿認可芳馨這話,但她也感覺自己的腦子也不能繼續放著不管了,雖然她更喜歡鹹魚生活,但腦子真的不能成傻白甜啊。
於是,李淸懿擺擺手,又在腦海裏拒絕了係統主動湊過來要分享的情報,自己一個人躺在椅子上思索了兩個時辰,直到日落西山。
期間,芳馨也不打擾她思考,隻看著時間給她端來茶水點心,免得李淸懿有需要了還要額外吩咐,把她伺候的妥妥帖帖。
“有陰謀啊。”看著宮牆斜影,李淸懿這麽說了一句。
芳馨:“殿下?”
李淸懿收起扇子,起身伸了個懶腰,笑著對芳馨說了一句:“沒事,這個點兒,我們去母後那兒蹭飯吃。”
芳馨失笑搖頭:“您若是去,皇後娘娘高興還來不及。”
——————————————————————————————
李淸懿如今並非每日都會與皇後或者皇帝一起用膳,雖然帝後二人都很樂意跟自己這個小閨女一起用膳,但李淸懿比他們預料中的更加獨立。
就和她不喜歡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宮女太監一樣,李淸懿也不喜歡帝後二人用膳時的一些規矩。
即便他們在與李淸懿用膳時,會相對更加放鬆,對李淸懿也沒什麽要求,但這兩人在宮廷禮儀多年影響下,或多或少也形成了自己的習慣。
就……沒那麽自在,無形之中氣氛也會影響食欲。
一次兩次也無所謂,正餐有時候也要儀式感,但日日如此,李淸懿覺得不行。
所以現在李淸懿是每月固定幾天跟皇帝皇後用膳,隨機找太子一起用膳,更多是自己吃或者隨機挑個姐姐家去蹭飯吃,體驗不同人的用餐氛圍。
哦,現在李淸懿已經不是後宮裏最小的公主了,但地位基本沒變化。
這家不得不讓李淸懿感慨一下自家親爹的厲害了,人到中年,進後宮的次數一年都數得過來,就這還能讓宮裏那幾乎沒什麽變動的妃嬪又給他生了二子三女。
屬實是厲害。
別問李淸懿為什麽會知道親爹進後宮的頻率,皇帝頭上頂了個瓜,李淸懿出於孝心一直沒吃,結果就是每天早上她打開地圖都能看到皇帝是從哪個宮裏出來的。
很離譜。
當然,更離譜的是,李淸懿之所以能在皇帝上朝之前看到他的動向,是因為李淸懿也是同一時間起床的。
嗯,聞雞起舞,哪個認真習武的人不晨練呢?
雖然李淸懿是那種晨練過後,洗漱一番吃個早飯,沒事還會再補個迴籠覺的選手,但她到底起來了不是,一句勤奮誇誇跑不了吧?
——————————————————————————————
李淸懿到坤寧宮時,皇後正拿著一本冊子,手裏還拿著一副眼鏡擱在眼前,眼眸微眯。
這幅畫麵,雖然幾年下來也不是頭一次看見,但李淸懿每次看到還是會有種恍惚之感。
這就跟她每次出宮看到宮外主幹道上來往不僅有馬車還有單車時,一個感覺。
荒謬,又真實。
李淸懿相信她的眼神不會看錯,又聽聞這事王萱已經有了章程,歪頭說了一句:“那你要是能抓到動手的人,倒是可以看看能不能用,我瞧著是有幾分玲瓏心的人才。”
王萱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出了這麽一檔子事,加上沒過一會兒,順天府尹收到消息就匆匆趕了過來,李淸懿跟王萱也就沒了繼續逛街的興致。
迴宮之後,李淸懿心裏還想著這事,還有走前現任順天府尹那不太好看的臉色,歎了口氣。
芳馨聽到動靜,出門迎接,還未開口便見李淸懿先歎氣,便關切詢問:“殿下這是何故?可是在宮外遇到什麽煩心事了?”
李淸懿年歲漸長後,就越來越不喜歡帶著一堆人到處跑,加上她又是個習武的,與那些文靜小姑娘不太一樣,偶爾遇到一些事眨眼間人就出了百米外,普通宮女也確實不適合跟著。
可能還成了李淸懿的拖累呢。
芳馨從小看李淸懿長大,清楚她性子,加上芳馨如今也有三十多歲了,在這年代都快到做奶奶的年紀了,幹脆就留在宮裏幫李淸懿鎮場子,不怎麽跟她出去玩了。
今日也是如此。
李淸懿見著她,先從袖子裏摸出在街上給芳馨買的桂花糕,遞過去的同時,就把街上遇到的事給說了。
然後,李淸懿說:“這麽幾年下來,我瞧著京城治安是越來越好了,竟然還會出現這種當街搶人首飾的事情,心裏有些不得勁而已。”
芳馨雙手接過了那用油紙包的桂花糕,鼻子動了動就知道裏頭的東西,一邊聽李淸懿說著宮外的見聞,一邊跟著李淸懿往室內走。
聽完,芳馨笑了笑,說:“天子腳下,有腦子的都知道,這走在路上的隨便一個人可能就出身不凡,哪裏是隨隨便便就能得罪的?”
芳馨:“我猜,那賊子多半非京城人士,怕是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流寇,好運混進了城裏,以為咱們這兒隨便得手一次就能富貴一生,這才鋌而走險吧。”
聞言,李淸懿一愣,“你說的對。”
她這腦子是越來越不經用了,竟然沒想到這方麵,還是芳馨姑姑提醒才意識到。
京城本地人怎麽可能有這膽子,連目標人物是什麽身份都不知道,上來就搶的。
可這樣一來,事情豈不是更複雜了?
李淸懿進屋換了一身寬鬆的衣裙,拿了一把寫著“一葉知秋”的紙扇在廊下躺椅上坐下,思索片刻,“我怎麽總感覺哪裏不對勁呢?”
芳馨笑著在一旁勸道:“您既然說這事驚動了順天府尹,皇上與太子殿下那兒恐怕也已經得了消息,這事啊,您也不用想太多,真有什麽貓膩,也逃不過那二位的法眼。”
李淸懿認可芳馨這話,但她也感覺自己的腦子也不能繼續放著不管了,雖然她更喜歡鹹魚生活,但腦子真的不能成傻白甜啊。
於是,李淸懿擺擺手,又在腦海裏拒絕了係統主動湊過來要分享的情報,自己一個人躺在椅子上思索了兩個時辰,直到日落西山。
期間,芳馨也不打擾她思考,隻看著時間給她端來茶水點心,免得李淸懿有需要了還要額外吩咐,把她伺候的妥妥帖帖。
“有陰謀啊。”看著宮牆斜影,李淸懿這麽說了一句。
芳馨:“殿下?”
李淸懿收起扇子,起身伸了個懶腰,笑著對芳馨說了一句:“沒事,這個點兒,我們去母後那兒蹭飯吃。”
芳馨失笑搖頭:“您若是去,皇後娘娘高興還來不及。”
——————————————————————————————
李淸懿如今並非每日都會與皇後或者皇帝一起用膳,雖然帝後二人都很樂意跟自己這個小閨女一起用膳,但李淸懿比他們預料中的更加獨立。
就和她不喜歡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宮女太監一樣,李淸懿也不喜歡帝後二人用膳時的一些規矩。
即便他們在與李淸懿用膳時,會相對更加放鬆,對李淸懿也沒什麽要求,但這兩人在宮廷禮儀多年影響下,或多或少也形成了自己的習慣。
就……沒那麽自在,無形之中氣氛也會影響食欲。
一次兩次也無所謂,正餐有時候也要儀式感,但日日如此,李淸懿覺得不行。
所以現在李淸懿是每月固定幾天跟皇帝皇後用膳,隨機找太子一起用膳,更多是自己吃或者隨機挑個姐姐家去蹭飯吃,體驗不同人的用餐氛圍。
哦,現在李淸懿已經不是後宮裏最小的公主了,但地位基本沒變化。
這家不得不讓李淸懿感慨一下自家親爹的厲害了,人到中年,進後宮的次數一年都數得過來,就這還能讓宮裏那幾乎沒什麽變動的妃嬪又給他生了二子三女。
屬實是厲害。
別問李淸懿為什麽會知道親爹進後宮的頻率,皇帝頭上頂了個瓜,李淸懿出於孝心一直沒吃,結果就是每天早上她打開地圖都能看到皇帝是從哪個宮裏出來的。
很離譜。
當然,更離譜的是,李淸懿之所以能在皇帝上朝之前看到他的動向,是因為李淸懿也是同一時間起床的。
嗯,聞雞起舞,哪個認真習武的人不晨練呢?
雖然李淸懿是那種晨練過後,洗漱一番吃個早飯,沒事還會再補個迴籠覺的選手,但她到底起來了不是,一句勤奮誇誇跑不了吧?
——————————————————————————————
李淸懿到坤寧宮時,皇後正拿著一本冊子,手裏還拿著一副眼鏡擱在眼前,眼眸微眯。
這幅畫麵,雖然幾年下來也不是頭一次看見,但李淸懿每次看到還是會有種恍惚之感。
這就跟她每次出宮看到宮外主幹道上來往不僅有馬車還有單車時,一個感覺。
荒謬,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