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小公主被讀心,朝堂後宮蹭瓜吃 作者:S12與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茜娘的心態其實挺好理解的。
不如說,這種心態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現過,說的難聽點,那些發達之後就拋棄糟糠之妻的渣男,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這種心態。
隻不過茜娘沒拋棄林夕樂,她隻是在確保了林夕樂日子過得不錯時,選擇了互不相見。
至於林夕樂如果過得不好,她還會不會見,那誰也不清楚。
對於曾經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小姨這般態度,林夕樂的態度也很平靜:她不願意,那就不見唄。
各自安好便是。
李淸懿雖然明白了茜娘的心態,但也因此更加心疼林夕樂,有事沒事就托人給林夕樂送些吃的用的,生怕她因此難過。
倒也間接拉近了兩人之間的關係。
——————————————————————————————
既然決定讓林夕樂去,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
這年頭,可不像現代那樣方便,出遠門要準備的東西可多了去了,這一點李淸懿如今也算是有了一些經驗。
但經驗更充足的……還是王萱。
別看王萱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但做生意的沒哪個是真能在一個地方不挪窩的,加上陳琦淙時不時還要迴江南處理那邊的事情,夫妻倆偶爾同行,出門次數不少。
便是一開始還有些遺漏之處,如今路上哪些是必須帶的,哪些是可以到地方之後花錢補的,這對夫妻是最清楚不過。
所以最後林夕樂的出行裝備還是王萱給準備的。
這倒是讓林夕樂不好意思,因而在聽到王萱提出希望她到當地後每隔一段時間寄信迴來,與她說說那附近的見聞與風俗,林夕樂就毫不猶豫點頭應下了。
無論是為了經商還是為了別的目的,王萱對於信息的收集都很重視,這一點倒是從未改變。
有事可做時,時間總是過的很快,轉眼間,春節已過,臨近元宵時,林夕樂也要啟程了。
春節到元宵這段時間,李淸懿在宮中要忙碌的事情也很多,雖然很多時候她都納悶自己為什麽這麽忙,但細細算下來除了人情世故 還是人情世故,還避不開。
但林夕樂出發這一日,李淸懿還是提早一日騰出空來,親自來城門口送她一程。
林夕樂:“老師送到這裏便是,去年那件事距今也不過幾月,難保一些人忘了教訓,內城更為安全。”
“無妨。”李淸懿擺擺手,倒是不怎麽在意:“我若是真怕這個,以後恐怕也不得自由了。”
這倒也是。
林夕樂想了想,又想到李淸懿身負係統,安全上應該比她想象中要高很多。
但依舊勸:“天寒地凍,老師年歲還小,若是不小心凍著了,我怕是路上也無法安心。”
說著,她又補充了一句:“況且老師也不必這般擔憂,便是見不著麵,往來信件也能溝通。”
其實這裏她說的是係統聊天,不過這話不好明麵上說。
李淸懿見她是真心不想讓自己繼續送,想了想,歎口氣還是同意了:“行,那我就送到這。你一路小心,一切以自身為重。”
林夕樂笑了笑:“多謝老師。”
林夕樂是如今唯一一個當著外人麵也依舊大大方方叫李淸懿老師的人,其他不明緣由,卻也不會問,隻當她是借機攀附公主。
她也不解釋,一來解釋這些無用,說不準還會被當成什麽妖孽一般對待;二來,林夕樂如今也懶得計較周遭人的看法,那樣活得太累,而她如今隻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活。
李淸懿又囑咐了幾句,無非就是讓林夕樂路上照顧好自己,遇到什麽麻煩事也可以拿著她送的那塊令牌就近尋找官府幫助雲雲,待到計算好的吉時快到了,才戀戀不舍放人離開。
與之相比,同樣來相送的王萱乘車一路送到外城城門口,兩人之間的對話就簡單許多。
王萱:“若有事,拿玉符就近尋找北京商會的產業便是。”
林夕樂:“我知道了,多謝。”
對話結束。
出城之後,林夕樂在車廂中靜坐良久,才緩緩撩起車簾,看向車外緩緩後退的景色,目光幽遠。
林夕樂:“我運氣真好啊。”
她輕聲呢喃。
——————————————————————————————
李淸懿本以為林夕樂這一去,大概過個幾個月就能迴來,卻不想,林夕樂這一去,就一去不迴了。
也不能說一去不迴,隻是等到林夕樂再迴到京城,與她相見時,相隔已有七年。
這七年間,二人之間有書信來往,也有通過係統進行一些信息溝通,但人卻是相隔甚遠。
尤其是後麵幾年,胡平安帶領自己的團隊,暫時緩解了靠北一帶百姓們糧食產量問題後,聽聞南方一帶經曆一次大洪水後連年幹旱,即便有高產糧勉力支撐,問題卻遲遲得不到緩解,書信一封給皇帝後,帶著人往兩廣一帶去了。
林夕樂與常方毅等人一同隨行。
即便在這段時間裏,李淸懿咬牙給係統又升了一級,胡平安等人地處位置依舊超出了範圍,最終還是以留言的方式為主。
按照胡平安的說法,他聽聞消息時,原本是想先去湖南看看情況,但經過湖南時,發現湖南湖北等沿江地區是水災重災區,他沒那治水的本事,便隻好先去兩廣想法子提高糧食產量了。
按照李淸懿的模糊記憶,這時候的中原,產糧大省在山西、河南,而那句“湖廣熟,天下足”是之後才發生的事,也就是如今的南方地區產糧kpi還沒達到其應有的程度。
胡平安的選擇是對的。
加上這也是為了天下人,李淸懿雖然有些惋惜不能與學生見麵,且日後也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卻也沒有阻攔。
而七年過去,隨著王萱等人有意無意的推動,從官方到民間,機械工業發展起來,各行各業都有了顯著進步,連帶著整個國家的經濟也跟著顯著提高。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天工開物》這本書的影響,但也少不了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以支持的態度,毫不吝嗇給那些民間發明家賜予獎勵。
七年,在各方麵影響下,原本的北京城煥然一新。
不如說,這種心態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現過,說的難聽點,那些發達之後就拋棄糟糠之妻的渣男,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這種心態。
隻不過茜娘沒拋棄林夕樂,她隻是在確保了林夕樂日子過得不錯時,選擇了互不相見。
至於林夕樂如果過得不好,她還會不會見,那誰也不清楚。
對於曾經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小姨這般態度,林夕樂的態度也很平靜:她不願意,那就不見唄。
各自安好便是。
李淸懿雖然明白了茜娘的心態,但也因此更加心疼林夕樂,有事沒事就托人給林夕樂送些吃的用的,生怕她因此難過。
倒也間接拉近了兩人之間的關係。
——————————————————————————————
既然決定讓林夕樂去,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
這年頭,可不像現代那樣方便,出遠門要準備的東西可多了去了,這一點李淸懿如今也算是有了一些經驗。
但經驗更充足的……還是王萱。
別看王萱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但做生意的沒哪個是真能在一個地方不挪窩的,加上陳琦淙時不時還要迴江南處理那邊的事情,夫妻倆偶爾同行,出門次數不少。
便是一開始還有些遺漏之處,如今路上哪些是必須帶的,哪些是可以到地方之後花錢補的,這對夫妻是最清楚不過。
所以最後林夕樂的出行裝備還是王萱給準備的。
這倒是讓林夕樂不好意思,因而在聽到王萱提出希望她到當地後每隔一段時間寄信迴來,與她說說那附近的見聞與風俗,林夕樂就毫不猶豫點頭應下了。
無論是為了經商還是為了別的目的,王萱對於信息的收集都很重視,這一點倒是從未改變。
有事可做時,時間總是過的很快,轉眼間,春節已過,臨近元宵時,林夕樂也要啟程了。
春節到元宵這段時間,李淸懿在宮中要忙碌的事情也很多,雖然很多時候她都納悶自己為什麽這麽忙,但細細算下來除了人情世故 還是人情世故,還避不開。
但林夕樂出發這一日,李淸懿還是提早一日騰出空來,親自來城門口送她一程。
林夕樂:“老師送到這裏便是,去年那件事距今也不過幾月,難保一些人忘了教訓,內城更為安全。”
“無妨。”李淸懿擺擺手,倒是不怎麽在意:“我若是真怕這個,以後恐怕也不得自由了。”
這倒也是。
林夕樂想了想,又想到李淸懿身負係統,安全上應該比她想象中要高很多。
但依舊勸:“天寒地凍,老師年歲還小,若是不小心凍著了,我怕是路上也無法安心。”
說著,她又補充了一句:“況且老師也不必這般擔憂,便是見不著麵,往來信件也能溝通。”
其實這裏她說的是係統聊天,不過這話不好明麵上說。
李淸懿見她是真心不想讓自己繼續送,想了想,歎口氣還是同意了:“行,那我就送到這。你一路小心,一切以自身為重。”
林夕樂笑了笑:“多謝老師。”
林夕樂是如今唯一一個當著外人麵也依舊大大方方叫李淸懿老師的人,其他不明緣由,卻也不會問,隻當她是借機攀附公主。
她也不解釋,一來解釋這些無用,說不準還會被當成什麽妖孽一般對待;二來,林夕樂如今也懶得計較周遭人的看法,那樣活得太累,而她如今隻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活。
李淸懿又囑咐了幾句,無非就是讓林夕樂路上照顧好自己,遇到什麽麻煩事也可以拿著她送的那塊令牌就近尋找官府幫助雲雲,待到計算好的吉時快到了,才戀戀不舍放人離開。
與之相比,同樣來相送的王萱乘車一路送到外城城門口,兩人之間的對話就簡單許多。
王萱:“若有事,拿玉符就近尋找北京商會的產業便是。”
林夕樂:“我知道了,多謝。”
對話結束。
出城之後,林夕樂在車廂中靜坐良久,才緩緩撩起車簾,看向車外緩緩後退的景色,目光幽遠。
林夕樂:“我運氣真好啊。”
她輕聲呢喃。
——————————————————————————————
李淸懿本以為林夕樂這一去,大概過個幾個月就能迴來,卻不想,林夕樂這一去,就一去不迴了。
也不能說一去不迴,隻是等到林夕樂再迴到京城,與她相見時,相隔已有七年。
這七年間,二人之間有書信來往,也有通過係統進行一些信息溝通,但人卻是相隔甚遠。
尤其是後麵幾年,胡平安帶領自己的團隊,暫時緩解了靠北一帶百姓們糧食產量問題後,聽聞南方一帶經曆一次大洪水後連年幹旱,即便有高產糧勉力支撐,問題卻遲遲得不到緩解,書信一封給皇帝後,帶著人往兩廣一帶去了。
林夕樂與常方毅等人一同隨行。
即便在這段時間裏,李淸懿咬牙給係統又升了一級,胡平安等人地處位置依舊超出了範圍,最終還是以留言的方式為主。
按照胡平安的說法,他聽聞消息時,原本是想先去湖南看看情況,但經過湖南時,發現湖南湖北等沿江地區是水災重災區,他沒那治水的本事,便隻好先去兩廣想法子提高糧食產量了。
按照李淸懿的模糊記憶,這時候的中原,產糧大省在山西、河南,而那句“湖廣熟,天下足”是之後才發生的事,也就是如今的南方地區產糧kpi還沒達到其應有的程度。
胡平安的選擇是對的。
加上這也是為了天下人,李淸懿雖然有些惋惜不能與學生見麵,且日後也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卻也沒有阻攔。
而七年過去,隨著王萱等人有意無意的推動,從官方到民間,機械工業發展起來,各行各業都有了顯著進步,連帶著整個國家的經濟也跟著顯著提高。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天工開物》這本書的影響,但也少不了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以支持的態度,毫不吝嗇給那些民間發明家賜予獎勵。
七年,在各方麵影響下,原本的北京城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