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隻是沒想到救下的是謝家小公子。
小公主被讀心,朝堂後宮蹭瓜吃 作者:S12與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萱見著李淸懿,先自己觀察了一會兒,確定沒什麽問題之後,才上前在李淸懿耳邊小聲把情況說了。
李淸懿也沒想到這麽巧,他們之前才說起謝家的事,這會兒竟然就救下了一個謝家的小少爺。
李淸懿看了看那邊床榻上依舊未曾醒過來的小男孩,又看了看一旁正低聲與侍衛們說著什麽的老大夫,問王萱:“他怎麽樣?是中了藥?”
王萱點頭:“大夫說應當是中了迷藥,小孩年紀小,一點點就能迷暈過去,加上這個年紀小孩什麽時候睡著都不會讓人覺得奇怪,遇到那些拍花子裝作家長抱著孩子走,也不是稀奇事了。”
王萱:“就是不知道這之前發生了什麽,好歹也是謝家的小少爺,怎麽會這麽隨隨便便就被人帶走,這裏麵要說沒事,我是不信的。”
李淸懿:“唔,你有印象嗎?”
這是問王萱對劇情相關有沒有印象。
王萱卻是搖了搖頭:“您也知道,我這些日子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本來我也不是什麽過目不忘的腦子,關鍵性的事情我倒都拿紙筆記著了,其他的即便當時我記著我也不敢寫。”
不然沒被人發現她的小紙條也就算了,萬一被發現,鬼知道還會牽引出什麽事來。
李淸懿想了想,就明白了王萱的言下之意。
那想從王萱這裏知道一些內情,是不行了,李淸懿看了看依舊昏睡的小男孩,忍不住又問:“他怎麽還不醒?”
王萱還未開口,走過來的老大夫慢吞吞解釋道:“小姐不用擔心,老夫已經為這位小少爺用過針,不到一刻鍾,這位小少爺就會蘇醒過來的。”
聞言,李淸懿便順勢與老大夫又聊了幾句,確定這位謝家小少爺確實沒什麽大礙之後,才稍稍鬆口氣。
老大夫這藥鋪在京城裏開了不少年,名聲在外,這會兒又有人來藥鋪裏求醫問診,老大夫便與李淸懿等人招唿了一聲,去前麵了。
等人走了,李淸懿才問王萱:“可派人通知了謝家那邊?”
王萱:“剛剛派人去謝家通知了,聽他們說是他們之中腿腳最快的一位,眼下應當已經到謝家門口了,就是不知道謝家規矩如何。”
時下送個消息,也不是把人派過去,就可以直接見到本人,然後將消息告知的。
就像時下隻要有些臉麵的人家,去別人家拜訪都得提前個三兩日送上拜帖,得到主人家同意了才能上門,不然就是失禮一樣。
這有了急事,突然上門,如謝家這樣的門庭,估摸著也得先跟門房糾纏一下,然後門房再去通知主人家,主人家再看情況見不見上門的人。
這禮儀是做到位了,就是一來二去,時間就給耽誤了。
好在謝家算不上那種固執己見、禮教森嚴的家族,不到兩刻鍾,謝家大房夫人與長媳、二房老爺與夫人以及其他幾個應當是謝家年輕一代的少年少女就匆匆趕到。
一行人剛到門口,李淸懿這邊就已經得到了消息,王萱放下手中茶盞,先看了眼那邊隻用草簾隔開的小隔間裏,一對童男童女正坐在榻上說著什麽。
而後,王萱起身,走到簾子旁,低聲道:“小殿下,謝家人到了。”
正努力板著一張臉,迴答著李淸懿問題的小男孩聽到這話,下意識扭頭看向王萱,然後就看向門口的方向。
李淸懿方才已經從男孩口中得知了他的情況。
男孩今年六歲了,大名謝維,小名安安,父親是謝家長房長子謝呈爻,母親是……反正就是李淸懿問什麽答什麽,長得玉雪可愛不說,麵對李淸懿時態度那叫一個乖巧聽話。
謝維明顯被家裏人教導的很好,醒過來之後,第一時間並沒有驚慌失措,年紀小小卻已經看得出幾分沉穩有度,得知自己遭遇的事情後,先誠懇地像李淸懿二人道謝,然後才詢問能否替他聯係家人。
得知李淸懿二人已經安排人去謝家送消息後,謝維又認認真真向著二人道謝,然後便一直努力做出一副鎮定模樣迴答李淸懿的問題,直到這時候聽到家人來了,才露出幾分小孩才有的神態來。
謝維不是謝家這一輩的第一個孫子,但是謝家的嫡長孫,而嫡長孫在任何一個家族裏,地位都是比其他人要更加特殊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隻這麽短短一段時間的相處,李淸懿別的不知道,但心裏卻清楚,就謝維今日這番表現,隻要日後不出什麽意外,謝家下一輩的接班人必然不會差。
也是在謝維身上,李淸懿才清晰感知到了一個家族的底蘊。
謝家如今主事人是謝家大房老爺,而大房夫人自然也就是謝家的主母,李淸懿此前其實算是見過這位夫人的,不過距離較遠,並未近距離接觸過。
今日這一見麵,李淸懿還沒吭聲,對方就一眼認出了李淸懿來,一雙眼睛紅彤彤的看向李淸懿,目光有些驚異,卻隻是身形一頓,走到近前後向著李淸懿與王萱二人深深一拜。
謝大夫人口中並未直接叫出李淸懿的身份,而是以一個親奶奶的名義,像李淸懿與王萱二人表示感謝。
很顯然,對方心中清楚,在這種場合,叫破李淸懿公主身份是極為不明智的。
而借由感謝的由頭,對方又是救下了對謝家極為重要的嫡長孫,行大禮也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但李淸懿還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禮給嚇了一跳,尤其大夫人雖保養得宜,卻也能看出上了年紀,是切切實實的長輩了。
李淸懿連忙示意芳馨將人扶起來,口中道:“大夫人不必這般多禮,隻是恰好看到了,總不能視而不見。”
“倒是我也未曾料到,今日救下的竟然是謝家的小公子。”李淸懿又說。
她其實不太會暗示別人,雖然跟在皇後身邊,按理來說耳濡目染的也該會一些隱晦之語,但可能是性格如此,李淸懿說這話時,雖然盡量委婉,但在場眾人都聽出了李淸懿言下之意。
李淸懿也沒想到這麽巧,他們之前才說起謝家的事,這會兒竟然就救下了一個謝家的小少爺。
李淸懿看了看那邊床榻上依舊未曾醒過來的小男孩,又看了看一旁正低聲與侍衛們說著什麽的老大夫,問王萱:“他怎麽樣?是中了藥?”
王萱點頭:“大夫說應當是中了迷藥,小孩年紀小,一點點就能迷暈過去,加上這個年紀小孩什麽時候睡著都不會讓人覺得奇怪,遇到那些拍花子裝作家長抱著孩子走,也不是稀奇事了。”
王萱:“就是不知道這之前發生了什麽,好歹也是謝家的小少爺,怎麽會這麽隨隨便便就被人帶走,這裏麵要說沒事,我是不信的。”
李淸懿:“唔,你有印象嗎?”
這是問王萱對劇情相關有沒有印象。
王萱卻是搖了搖頭:“您也知道,我這些日子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本來我也不是什麽過目不忘的腦子,關鍵性的事情我倒都拿紙筆記著了,其他的即便當時我記著我也不敢寫。”
不然沒被人發現她的小紙條也就算了,萬一被發現,鬼知道還會牽引出什麽事來。
李淸懿想了想,就明白了王萱的言下之意。
那想從王萱這裏知道一些內情,是不行了,李淸懿看了看依舊昏睡的小男孩,忍不住又問:“他怎麽還不醒?”
王萱還未開口,走過來的老大夫慢吞吞解釋道:“小姐不用擔心,老夫已經為這位小少爺用過針,不到一刻鍾,這位小少爺就會蘇醒過來的。”
聞言,李淸懿便順勢與老大夫又聊了幾句,確定這位謝家小少爺確實沒什麽大礙之後,才稍稍鬆口氣。
老大夫這藥鋪在京城裏開了不少年,名聲在外,這會兒又有人來藥鋪裏求醫問診,老大夫便與李淸懿等人招唿了一聲,去前麵了。
等人走了,李淸懿才問王萱:“可派人通知了謝家那邊?”
王萱:“剛剛派人去謝家通知了,聽他們說是他們之中腿腳最快的一位,眼下應當已經到謝家門口了,就是不知道謝家規矩如何。”
時下送個消息,也不是把人派過去,就可以直接見到本人,然後將消息告知的。
就像時下隻要有些臉麵的人家,去別人家拜訪都得提前個三兩日送上拜帖,得到主人家同意了才能上門,不然就是失禮一樣。
這有了急事,突然上門,如謝家這樣的門庭,估摸著也得先跟門房糾纏一下,然後門房再去通知主人家,主人家再看情況見不見上門的人。
這禮儀是做到位了,就是一來二去,時間就給耽誤了。
好在謝家算不上那種固執己見、禮教森嚴的家族,不到兩刻鍾,謝家大房夫人與長媳、二房老爺與夫人以及其他幾個應當是謝家年輕一代的少年少女就匆匆趕到。
一行人剛到門口,李淸懿這邊就已經得到了消息,王萱放下手中茶盞,先看了眼那邊隻用草簾隔開的小隔間裏,一對童男童女正坐在榻上說著什麽。
而後,王萱起身,走到簾子旁,低聲道:“小殿下,謝家人到了。”
正努力板著一張臉,迴答著李淸懿問題的小男孩聽到這話,下意識扭頭看向王萱,然後就看向門口的方向。
李淸懿方才已經從男孩口中得知了他的情況。
男孩今年六歲了,大名謝維,小名安安,父親是謝家長房長子謝呈爻,母親是……反正就是李淸懿問什麽答什麽,長得玉雪可愛不說,麵對李淸懿時態度那叫一個乖巧聽話。
謝維明顯被家裏人教導的很好,醒過來之後,第一時間並沒有驚慌失措,年紀小小卻已經看得出幾分沉穩有度,得知自己遭遇的事情後,先誠懇地像李淸懿二人道謝,然後才詢問能否替他聯係家人。
得知李淸懿二人已經安排人去謝家送消息後,謝維又認認真真向著二人道謝,然後便一直努力做出一副鎮定模樣迴答李淸懿的問題,直到這時候聽到家人來了,才露出幾分小孩才有的神態來。
謝維不是謝家這一輩的第一個孫子,但是謝家的嫡長孫,而嫡長孫在任何一個家族裏,地位都是比其他人要更加特殊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隻這麽短短一段時間的相處,李淸懿別的不知道,但心裏卻清楚,就謝維今日這番表現,隻要日後不出什麽意外,謝家下一輩的接班人必然不會差。
也是在謝維身上,李淸懿才清晰感知到了一個家族的底蘊。
謝家如今主事人是謝家大房老爺,而大房夫人自然也就是謝家的主母,李淸懿此前其實算是見過這位夫人的,不過距離較遠,並未近距離接觸過。
今日這一見麵,李淸懿還沒吭聲,對方就一眼認出了李淸懿來,一雙眼睛紅彤彤的看向李淸懿,目光有些驚異,卻隻是身形一頓,走到近前後向著李淸懿與王萱二人深深一拜。
謝大夫人口中並未直接叫出李淸懿的身份,而是以一個親奶奶的名義,像李淸懿與王萱二人表示感謝。
很顯然,對方心中清楚,在這種場合,叫破李淸懿公主身份是極為不明智的。
而借由感謝的由頭,對方又是救下了對謝家極為重要的嫡長孫,行大禮也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但李淸懿還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禮給嚇了一跳,尤其大夫人雖保養得宜,卻也能看出上了年紀,是切切實實的長輩了。
李淸懿連忙示意芳馨將人扶起來,口中道:“大夫人不必這般多禮,隻是恰好看到了,總不能視而不見。”
“倒是我也未曾料到,今日救下的竟然是謝家的小公子。”李淸懿又說。
她其實不太會暗示別人,雖然跟在皇後身邊,按理來說耳濡目染的也該會一些隱晦之語,但可能是性格如此,李淸懿說這話時,雖然盡量委婉,但在場眾人都聽出了李淸懿言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