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諡號忠武
小公主被讀心,朝堂後宮蹭瓜吃 作者:S12與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說著不要管了,但李淸懿在一邊等著楊儉讓的下場以及胡平安那邊的後續時,一邊還是忍不住關注著太子妃家裏那邊的情況。
然後,林家人扶棺迴鄉了。
李淸懿:“……”
怎麽說呢,是她被自己的想法局限住了,怎麽就忘了,人家還有扶棺迴鄉這事兒呢?
李淸懿去找皇後,問:“嫂嫂這幾年就在老家待著的話,會不會有什麽危險?”
皇後眯了眯眼睛,問她:“你在擔心有人暗害她?”
李淸懿遲疑了一下,還是點點頭:“母後也說,太子妃這個位置是個香餑餑。那萬一有人覺得,未來嫂嫂迴鄉之後,天高地遠的,出事了京城這邊未必能查清楚是誰下的手呢?”
她跟皇後說起話來,是越來越隨意了。
雖然李淸懿本人是很不希望把人往壞處想的,但是看過宮鬥小說、宅鬥小說的她,很難不擔心這方麵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按照王萱的說法,在原本的劇情裏,這個時期的太子已經意外離世,而所謂的太子妃自然也另行婚嫁,自然也就沒有了如今的事情。
這讓李淸懿想找王萱開掛作弊都做不到,所謂的劇本完全失去了作用。
皇後:“不用擔心,你皇兄會安排好這些。”
“皇兄?”李淸懿訝異。
皇後輕笑了一聲,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然後說:“畢竟是他自己的未婚妻,當初也是你父皇與你皇祖母一起挑選出來的閨秀,他要是都不保護她,難不成還讓你母後我一輩子跟在他屁股後麵收拾?”
“再者,你也別小瞧你嫂嫂,你未來嫂嫂的祖父、父親雖然都是文官,但是她的外祖父可也是武將,她也是跟著外家那邊的兄弟姐妹一起習過武的。”
說著,皇後笑了笑,似乎是想到了什麽,眼裏帶上幾分促狹:“不過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就連林大人都不清楚,因為他想要個文靜的閨女,林夫人與林小姐滿足他的心願,一直收斂著呢。”
李淸懿緩緩張口:“……啊?”
還有這迴事?
係統冒頭:【沒錯哦,而且林漪溪學的還不是一般的外功,而是武俠小說中的那種武功哦,能飛天遁地的。】
李淸懿眼裏更加震驚了。
啊?
她未來嫂嫂,原來是這麽一個狠人嗎?
既然這麽厲害,那她之前那些莫名其妙的擔心豈不是……
皇後並沒有聽到係統的話,看見李淸懿那副瞪圓了眼睛的震驚小模樣,忍了忍,到底沒忍住,樂得笑出聲來,彎腰一把將人抱進懷裏親了親,“懿兒這麽驚訝?母後還想著,等你皇嫂嫁過來,就問問她能不能教你幾手呢。”
“你這未來嫂嫂的外祖父,林老將軍,別看他名頭好像沒有其他幾位將軍那麽響亮,但那位可是正兒八經的武學世家出身。他個人的武力很強,隻是不擅長統兵作戰,本人又喜歡低調行事,這才顯得他好像沒其他老將軍那麽厲害。”
“真要論功績,那位老將軍可不比其他將軍差,光是死在他手裏的敵方主將都超過兩隻手了。”
主將可不是地裏的韭菜,隨隨便便一拔就有一茬,死一個主將對敵方陣營就是一次重創。
皇後感慨道:“唯一能跟這位老將軍比殺得敵將多的,也隻有你爺爺了。”
林老將軍是個猛人,寧太祖也不遑多讓,不然怎麽鎮得住底下那些功勳赫赫的將士呢。
“而老將軍雖然不擅長統兵,於地方治理上卻頗有手段,中原平定後,當時各地官府都缺人手,老將軍因傷退下前線,才開始表現出在地方治理上的才能,政績斐然。”
“也就這幾年,老將軍身體越來越差,被你父皇按在京城裏修養,林家人一貫低調,才顯得沒什麽名聲。”
皇後:“若不然,你父皇給林老將軍加封那麽豐厚,連忠武的諡號都給了,滿朝也不會沒幾個人提出異議了。”
這都是實打實的功績堆積出來的。
李淸懿隻是一個業餘曆史愛好者,她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曆史知識了解的比較多,而對於古代的諡號一類的東西,就了解的比較粗淺了。
忠武這個諡號,李淸懿隻知道這是一個好的諡號,但到底有多好,她沒那個概念。
而皇後也看出她的一知半解,摟著李淸懿細細講解起來。
她這才知道,往前的曆史不清楚,至少在現在,忠武是最高諡號了。
皇後:“文臣、武將諡號分別以文、武兩字開頭,文字後麵一般跟……武字一般跟……”
皇後:“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諡,以忠字開頭,後跟文、武、定、烈、簡、肅、毅、敬等字,這些都是很好的諡號。”
說到這,皇後頓了頓,想到了什麽,接著說:“不過林老將軍是你父皇的忠武侯,你爺爺自己有一個忠武王,也是一位戰功赫赫、文武兼備的老將軍,你不要記混了。”
李淸懿眨眨眼,迴過神,問了一句:“這麽說的話,父皇搶了爺爺的人?”
聽到這話,皇後表情有幾分微妙,遲疑了一會兒才說:“是吧?”
要是死後真有地府,皇上下地府的時候,林老將軍就應該是皇帝的人,而不是太祖的人了。
至少,皇後覺得皇帝是這麽個意思。
李淸懿這時候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來:“忠武公!諸葛孔明!”
她就說,忠武這兩個字怎麽那麽耳熟!她就說嘛,一般要是沒個代表人物,她怎麽可能記住別人的諡號!
皇後眼裏浮現笑意:“嗯,懿兒說的沒錯,諸葛丞相兢兢業業,文治武功,諡曰忠武侯。”
“在那之前,還有一位忠武王,莎車王延,諡忠武王。”
“不過這位名聲不顯,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這位匈奴人。”皇後這麽說著,但她提到這位忠武王卻是侃侃而談,為李淸懿講述了一個匈奴人在漢朝時是怎麽維護莎車國與漢朝的聯係,又是怎麽教導子孫的。
皇後感慨:“……一直到王莽篡政,匈奴乘機略有西域,諸國俱臣附,唯有莎車,不肯投降匈奴。”
所以,王延雖是匈奴人,這忠武王卻一點沒封錯。
然後,林家人扶棺迴鄉了。
李淸懿:“……”
怎麽說呢,是她被自己的想法局限住了,怎麽就忘了,人家還有扶棺迴鄉這事兒呢?
李淸懿去找皇後,問:“嫂嫂這幾年就在老家待著的話,會不會有什麽危險?”
皇後眯了眯眼睛,問她:“你在擔心有人暗害她?”
李淸懿遲疑了一下,還是點點頭:“母後也說,太子妃這個位置是個香餑餑。那萬一有人覺得,未來嫂嫂迴鄉之後,天高地遠的,出事了京城這邊未必能查清楚是誰下的手呢?”
她跟皇後說起話來,是越來越隨意了。
雖然李淸懿本人是很不希望把人往壞處想的,但是看過宮鬥小說、宅鬥小說的她,很難不擔心這方麵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按照王萱的說法,在原本的劇情裏,這個時期的太子已經意外離世,而所謂的太子妃自然也另行婚嫁,自然也就沒有了如今的事情。
這讓李淸懿想找王萱開掛作弊都做不到,所謂的劇本完全失去了作用。
皇後:“不用擔心,你皇兄會安排好這些。”
“皇兄?”李淸懿訝異。
皇後輕笑了一聲,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然後說:“畢竟是他自己的未婚妻,當初也是你父皇與你皇祖母一起挑選出來的閨秀,他要是都不保護她,難不成還讓你母後我一輩子跟在他屁股後麵收拾?”
“再者,你也別小瞧你嫂嫂,你未來嫂嫂的祖父、父親雖然都是文官,但是她的外祖父可也是武將,她也是跟著外家那邊的兄弟姐妹一起習過武的。”
說著,皇後笑了笑,似乎是想到了什麽,眼裏帶上幾分促狹:“不過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就連林大人都不清楚,因為他想要個文靜的閨女,林夫人與林小姐滿足他的心願,一直收斂著呢。”
李淸懿緩緩張口:“……啊?”
還有這迴事?
係統冒頭:【沒錯哦,而且林漪溪學的還不是一般的外功,而是武俠小說中的那種武功哦,能飛天遁地的。】
李淸懿眼裏更加震驚了。
啊?
她未來嫂嫂,原來是這麽一個狠人嗎?
既然這麽厲害,那她之前那些莫名其妙的擔心豈不是……
皇後並沒有聽到係統的話,看見李淸懿那副瞪圓了眼睛的震驚小模樣,忍了忍,到底沒忍住,樂得笑出聲來,彎腰一把將人抱進懷裏親了親,“懿兒這麽驚訝?母後還想著,等你皇嫂嫁過來,就問問她能不能教你幾手呢。”
“你這未來嫂嫂的外祖父,林老將軍,別看他名頭好像沒有其他幾位將軍那麽響亮,但那位可是正兒八經的武學世家出身。他個人的武力很強,隻是不擅長統兵作戰,本人又喜歡低調行事,這才顯得他好像沒其他老將軍那麽厲害。”
“真要論功績,那位老將軍可不比其他將軍差,光是死在他手裏的敵方主將都超過兩隻手了。”
主將可不是地裏的韭菜,隨隨便便一拔就有一茬,死一個主將對敵方陣營就是一次重創。
皇後感慨道:“唯一能跟這位老將軍比殺得敵將多的,也隻有你爺爺了。”
林老將軍是個猛人,寧太祖也不遑多讓,不然怎麽鎮得住底下那些功勳赫赫的將士呢。
“而老將軍雖然不擅長統兵,於地方治理上卻頗有手段,中原平定後,當時各地官府都缺人手,老將軍因傷退下前線,才開始表現出在地方治理上的才能,政績斐然。”
“也就這幾年,老將軍身體越來越差,被你父皇按在京城裏修養,林家人一貫低調,才顯得沒什麽名聲。”
皇後:“若不然,你父皇給林老將軍加封那麽豐厚,連忠武的諡號都給了,滿朝也不會沒幾個人提出異議了。”
這都是實打實的功績堆積出來的。
李淸懿隻是一個業餘曆史愛好者,她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曆史知識了解的比較多,而對於古代的諡號一類的東西,就了解的比較粗淺了。
忠武這個諡號,李淸懿隻知道這是一個好的諡號,但到底有多好,她沒那個概念。
而皇後也看出她的一知半解,摟著李淸懿細細講解起來。
她這才知道,往前的曆史不清楚,至少在現在,忠武是最高諡號了。
皇後:“文臣、武將諡號分別以文、武兩字開頭,文字後麵一般跟……武字一般跟……”
皇後:“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諡,以忠字開頭,後跟文、武、定、烈、簡、肅、毅、敬等字,這些都是很好的諡號。”
說到這,皇後頓了頓,想到了什麽,接著說:“不過林老將軍是你父皇的忠武侯,你爺爺自己有一個忠武王,也是一位戰功赫赫、文武兼備的老將軍,你不要記混了。”
李淸懿眨眨眼,迴過神,問了一句:“這麽說的話,父皇搶了爺爺的人?”
聽到這話,皇後表情有幾分微妙,遲疑了一會兒才說:“是吧?”
要是死後真有地府,皇上下地府的時候,林老將軍就應該是皇帝的人,而不是太祖的人了。
至少,皇後覺得皇帝是這麽個意思。
李淸懿這時候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來:“忠武公!諸葛孔明!”
她就說,忠武這兩個字怎麽那麽耳熟!她就說嘛,一般要是沒個代表人物,她怎麽可能記住別人的諡號!
皇後眼裏浮現笑意:“嗯,懿兒說的沒錯,諸葛丞相兢兢業業,文治武功,諡曰忠武侯。”
“在那之前,還有一位忠武王,莎車王延,諡忠武王。”
“不過這位名聲不顯,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這位匈奴人。”皇後這麽說著,但她提到這位忠武王卻是侃侃而談,為李淸懿講述了一個匈奴人在漢朝時是怎麽維護莎車國與漢朝的聯係,又是怎麽教導子孫的。
皇後感慨:“……一直到王莽篡政,匈奴乘機略有西域,諸國俱臣附,唯有莎車,不肯投降匈奴。”
所以,王延雖是匈奴人,這忠武王卻一點沒封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