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書令府邸。新任的正四品督察禦史張誌揚與中書令張洪達對坐喝茶。這位新任的督察禦史並沒有去雍州調查官員貪腐一事。原因很簡單,所有貪腐官員的名字吳仁雄都已經寫在了給張首輔的密信之中。這件案子還沒開始,其實已經結束了。


    事實上,即使沒有吳仁雄的密信,雍州官員集體貪腐事件,張首輔也是知曉的。大涼城的知府趙金才正是這位首輔大人的門生弟子。至於貪墨所得的銀兩有多少進了張首輔的口袋,那就不得而知了。


    張首輔之所以不願意讓尚書省插手此事,一方麵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另一方麵是希望假借此事得到一個監察朝廷官員的權利。讓繡衣衛去查這些朝廷官員誰的屁股底下不幹淨,想必是手到擒來的。到時候把柄在手,朝堂之上自然是無人能敵。


    張誌揚拱手說道:“舅父大人,按照我們的計劃,雍州的地方官員但凡涉及此次貪腐事件的人我必會據實上報。但是這位大涼知府趙大人,乃是舅父大人的門生,如何處理還請舅父大人示下。”


    張洪達緩緩喝了一口茶,不緊不慢的說道:“趙知府本是天聖十三年的一甲第六名,當年的主考官正是我。因此我便算是他的座師了。算起來也有十年了。十年來這位趙知府也算是勤勉,雖沒什麽政績,但也沒什麽過錯。姑且留下他吧。”


    張誌揚答道:“謹遵舅父大人教誨。恕侄兒多嘴,留下他,就怕有人暗中搞事,最後牽出舅父大人,豈不是得不償失了?”


    張首輔淺淺一笑,滿臉自信的說道:“如今整件事的調查之權在我們手上,繡衣衛指揮權也在我們手上。我倒是想看看,誰還能暗中搞事?”


    三日後,燕州大營郡。欽差大人趙燕吉的住處來了四個客人,正是大營郡四大糧商的家主趙萬錢,李十鬥,王有田和陳伍六。屋中隻有五人,麵前放著五杯茶,隻有趙燕吉悠閑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其餘四人皆是麵色凝重,屋中的氣氛也是十分的壓抑。


    就當其餘三位家主還不知該如何開口之時,李十鬥率先站了起來。他脾氣最為火爆,實在是忍不住了,起身後拱手說道:“敢問趙大人,這水路和陸路都給封了,可是您下的命令?”


    此言一出,嚇的其餘三位家主一身冷汗。王有田趕忙拱手說道:“趙大人恕罪,我這位兄弟沒念過什麽書,您不要和他一般見識。”


    趙燕吉擺了擺手,微笑答道:“無妨。這樣也好,我們不如都說話直接一點,省了一些瑣碎的麻煩。是我下令封路的,各位家主今日前來就是問這事?”


    李十鬥雖說心中一肚子火,但也不敢太過表現出來,他隻得沉聲問道:“敢問趙大人,這是要將我們趕盡殺絕嘛?”


    趙燕吉聽完之後也沒動怒,反而是又端起了茶杯輕輕的抿了一口後說道:“糧食是你們進的,我又沒逼你們,何來趕盡殺絕一說?”


    李十鬥還要開口講話。陳伍六坐在李十鬥旁邊,他連忙一把拉住李十鬥將他按到了凳子上。趙萬錢借機趕緊開口道:“欽差大人希望我們如何做?還請示下。”


    王有田也附和道:“確實如此,既然趙大人是爽快之人,直言便是。”


    趙燕吉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端了端自己的坐姿,說道:“不瞞各位,糧食是肯定運不出去了。如今咱們燕州旱災嚴重,很多人都吃不上飯。各位都是這大營郡的大糧商,知道本欽差此行目的是賑災而來。實話說與爾等也無妨,朝廷撥給本欽差的賑災銀子並不夠,所以嘛,隻得和各位用了些手段。”


    趙萬錢再次拱手說道:“欽差大人好手段,我等心服口服。眼下的局麵確實是我等貪心所致,怪不得旁人。隻是大人現在給的收糧價格未免太少了些,連我們的本錢都不到!”


    李十鬥又忍不住了,接話道:“是呀,趙大人。你也是咱燕州出去的官,應該照顧一下咱燕州的客商,多少給漲點兒也行啊!”


    趙燕吉厲聲答道:“正是因為我是燕州人,是燕州這片土地養育了我,所以我才接下了這份差使。正是因為我是燕州人,才應該為燕州此刻還餓著肚子的廣大受災百姓著想。”


    “這個價格不是我隨意定的。我讓人算過了,除去你們前期從我這裏賺的,虧還是會虧一些的,但是還在你們的承受範圍之內。全當是各位為燕州的百姓做了一迴善事。”


    此話一出,四大家主便知此事已無迴旋餘地了。如今人為刀俎,他們四個是魚肉,已經是想怎麽剁就怎麽剁的局麵了。


    趙燕吉見四人神情木然便接著說道:“各位放心,此事過後我定會稟報當今陛下,就說是大營郡四大糧商為了燕州百姓都能有口飯吃,集體降價售糧。說不定陛下一高興賞賜給你們個物件,那可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四人一聽這話,沮喪的臉上似乎有了些表情。


    次日清晨,四大糧商的車隊齊齊的等在府衙門口準備賣糧。從六品主部孫嵐又將今日收糧的價格掛到了牆上,果然與昨日一樣。其餘外地的糧商和本地的中小糧商見此情況,便知道四大糧商定是已經與官府達成了協議,結局已定。


    趙燕吉今日也破例親自來到了府衙門口。看著眼前大把大把的糧食,趙燕吉終於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上不負皇恩,下對得起燕州百姓了。浩浩蕩蕩的收糧工程整整持續了十天,後續的清點,登記,以及運往燕州各地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這日清晨,趙燕吉剛剛送走了王大治和何誌遠以及五百老卒,正在城門處吃早飯。他隻帶了一個隨身的護衛和孫嵐二人,穿了便裝,因此沒人知道他是欽差趙燕吉。


    孫嵐說道:“趙大人,此次燕州賑災,多虧您料事如神才能如此順利的完成。說實話,剛接到這個差事的時候我都替您捏一把汗呢!用這麽點錢能買到這麽多糧食,還是在鬧饑荒的時候,估計隻有您能做到!”


    趙燕吉喝了一大口粥,說道:“燕州是我的故鄉,於公於私我都要將這次的差事辦好。否則不僅愧對陛下的信任,就是對我自己也沒法交代。”


    孫嵐說道:“昨日所有的糧食都統計過了,足有八十六萬餘擔。足夠所有的災民吃到明年秋收了。”


    兩人邊聊邊吃,發現從城外走來一個老人一個壯漢,還帶著一個小女孩兒。三人走到城門處,也和趙燕吉等人一樣在早餐攤兒吃早飯。點過了餐之後,那壯漢問早餐攤兒老板道:“敢問老丈,您可知道這大營郡,可是有個朝廷派來的欽差大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拔劍斷長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蒸胡的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蒸胡的蝦並收藏拔劍斷長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