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中的一個小村落,一群奇怪的少年少女正低著頭,在屋中吃著早飯。飯也沒有什麽好飯,一盤醃蘿卜,一碗稀粥,和一個饃饃。唯一還算不錯的吃食,是一個煮雞蛋,是為了給他們增強營養用的。


    這群孩子的年紀都不大,約摸都在十歲左右。身上的衣服也沒有幾件是沒縫補過的。吃過了早飯,一群蒙麵人走了進來,命令這群孩子們都排隊站好。而這群孩子也麻木的聽從著命令。


    不多時,兩個蒙麵人將這群孩子帶到了雞舍前。第一個男孩兒走進了雞舍,蒙麵人遞給了男孩兒一把砍刀,對著男孩兒說道:“把這隻雞殺掉!”


    男孩兒拿刀的手在顫抖,但是他眼一閉,一刀砍向了那隻雞的腦袋。噴出的鮮血,濺了他一身。男孩兒驚魂未定的走出了雞舍,一旁排隊的孩子們見他滿身是血,無不大吃一驚,又無可奈何。


    第二個是一個女孩兒,她拿起刀,無論如何都下不去手。旁邊的黑衣人見狀,對著女孩兒的麵門毫不猶豫的就是一掌,女孩兒當場斃命!女孩兒的屍首被從後門抬出,第三個孩子又走進了雞舍。


    夜裏,剩下的孩子們就像趕小雞一樣被趕到了一個大屋子裏睡覺。幾個蒙麵人則輪流守在門口,防止有人逃走。


    是的,這些孩子是被這些蒙麵人抓到此處的。他們也想過逃走,一來他們打不過這些蒙麵人,二來這村莊周圍都是無邊的沙漠,即便逃出去,他們也找不到迴家的路!


    第二天清晨,早飯照舊。除了雞蛋,今日還有雞肉。孩子們已經有日子沒吃過肉了。吃過早飯後,他們又來到了豬圈前。


    排好隊後,蒙麵人照舊給了第一個小男孩兒一把砍刀,示意小男孩兒殺死眼前這頭豬。蒙麵人將殺豬的技巧講與了那個小男孩兒,要對準豬的喉嚨一刀刺入。殺雞還好說,豬可比雞要大得多,小男孩兒依舊是顫抖著雙手,閉著眼睛在豬的身上一頓亂捅,豬痛苦的嚎叫不止。


    第二個走進豬圈的是一個小女孩兒。與那個被一掌打死的小女孩兒不同,蒙麵人將殺豬的技巧講完之後,這個小女孩兒麵無表情的拿起了砍刀,猛地一刀刺入了豬的喉嚨,一刀斃命,幹淨利落!


    夜裏,迴到屋子睡覺的小孩兒隻有早上出去時的一半。至於剩下的一半去了哪裏,沒有人在乎。其他小孩兒都在熟睡,隻有那個閉眼亂砍的小男孩兒和那個一刀就刺入豬喉嚨的小女孩兒在角落裏竊竊私語。


    小男孩兒依舊顫抖的說道:“估計我們都會死在這的!你怕不怕?”


    小女孩兒毫無表情的答道:“有什麽可怕的!反正也是賤命一條!”


    小男孩兒深深歎了一口氣說道:“不知道明天又要砍啥!反正我都想好了,不管是啥,我都閉著眼睛一頓亂砍!反正看不見!”


    第三日清晨,早飯難得的豐盛。不僅有雞肉,還有豬肉!孩子們著實是好好的吃了一頓。但是不曾想,這些蒙麵人在早飯裏下了蒙汗藥,吃罷早飯沒多久,孩子們又沉沉的睡去了。


    醒來之時已是傍晚,孩子們發現他們被兩兩一對的綁在了椅子上。不僅大腿被固定在了座椅上,對坐兩人的左手也綁在了一起。不僅如此,兩人身前的小桌上,還有一把匕首,隻有一把!


    昨晚那個小女孩兒揉了揉眼睛,發現和她綁在一起的,正是那個拿到亂砍的小男孩兒!


    此時,一隊蒙麵人走了進來。為首之人摘下了麵具,露出了精致的麵龐,眼角處還有一顆淡淡的紅痣。此人名為孔方儒,在樓蘭閣專門負責新人的選拔培訓。孔方儒渾身上下,隻有名字能和儒雅二字扯上些許關係。除此之外,完全是一個道貌岸然,心狠手辣之徒。


    他對著孩子們微微一笑,又無可奈何的說道:“這些天招待不周,對不住大家了!今日,將進行最後一項測試內容。過了今日,大家就可離開此地,正式成為我樓蘭閣弟子。他日出山之後,無論你是貴為一地富紳,還是邊軍的大將,甚至是州郡的主官,切莫怪罪在下今日之事!”


    說完,他向著這些小孩兒深深一揖後,大步的走了出去。他走之後,旁邊的一個蒙麵人說道:“今日最後一考,目標就是與你對坐之人!誰能搶到匕首,殺死對麵之人,誰就能活著走出這片沙漠!”


    話音剛落,那個男孩兒剛想用顫抖的手去抓那把匕首,女孩兒反應更快,她身體猛地向前一撲,右手順勢握住了匕首。小男孩兒也正向前探身想去抓匕首,小女孩兒順勢用匕首在小男孩兒脖子上一抹!


    就這樣,小男孩兒的屍首永遠的留在了這片沙漠之中。


    次日清晨,村子裏來了三輛大馬車。僅剩的二十個少年,換上了嶄新的衣服,坐上了馬車,駛向了西域重鎮,樓蘭城。在這二十個少年當中,隻有一個女孩兒,正是柳如煙!


    這段痛苦的記憶,似乎在柳如煙腦中逐漸的淡忘了。自從長平王府事件結束之後,柳如煙母女相認,著實過了一段開心的日子。


    他們天天在一起種花,逛街,喝茶,踏青,一刻也不曾分開。柳如煙對自己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若說有遺憾,那就是自從那天城門一別,她就再也沒見過那個白馬長槍的英俊青年。


    柳如煙母親馮氏年紀並不大,隻有四十出頭。常年在鄉間勞作使得馮氏的雙手和臉頰幹癟褶皺,柳如煙對此心疼不已。


    馮氏沒有再嫁,這些年一直在燕州打探女兒的下落,直到最近張首輔的人把她帶到京城,才母女團聚。


    巧的是,當年出事後的沒幾年,馮氏就在路上撿了一個男孩兒。馮氏便收養了這個男孩兒,認為是老天爺給她的補償。時至今日,男孩兒已長成了少年,馮氏與那少年一直相依為命。少年跟隨母姓,名叫馮趙燕,意思是希望能找到失散的女兒劉燕。


    今日無事,柳如煙打算陪著母親到裁縫店買些時興的料子,做一身好衣裳。貴為京城花魁的柳如煙,銀子自然是不缺的。二人乘馬車來到了奉天城最好的裁縫店,德佑鋪。


    說起這德佑鋪,不得不多說幾句。這德佑鋪可是京城最負盛名的傳奇老店,據說是還沒有大遼王朝之時,就有這德佑鋪了。


    傳說在春秋混戰時期,寒冬臘月的天氣,一個家徒四壁的草鞋少年,衣不果腹,蜷縮在街角,眼看就要挨不過去了。這德佑鋪的老掌櫃見草鞋少年實在可憐,就給了他一身衣服,一頓飽飯。


    機緣巧合下,草鞋少年在亂世中攪動風雲。後來就有了大遼王朝,而開國皇帝天龍帝,就是當初的草鞋少年。天龍帝感念當初一飯之恩,禦賜德佑鋪“天衣無縫”四字匾額。不僅如此,還命德佑鋪為皇家縫製一應穿戴之物及朝臣的朝服。


    柳如煙母女二人下了馬車,抬頭就看見了當年禦賜的“天衣無縫”四字匾額。雖已過了百年,但是曆代的掌櫃將匾額保養的十分妥當,字上的金漆就像昨天剛刷上去的一樣。


    由於是給皇家縫製衣服的禦用店鋪,價格自然要貴上許多。所以來這裏買料子做衣服的人,非富即貴。


    柳如煙母女進了店鋪,店裏的夥計都在忙著招唿客人。這些小夥計雖然沒什麽本事,但是背靠著德佑鋪,常年接觸這些達官顯貴,眼皮子自然要比常人高上許多。平頭老百姓是入不了他們的眼的。


    一個小夥計剛送走了一位錦帽貂裘,滿身珠光寶氣的貴婦人,轉身就看到了柳如煙的母親馮氏正在伸手摸一匹桃紅色的錦緞。小夥計見馮氏穿著寒酸,連一件像樣的首飾都沒有,麵有不悅之色,剛想上前阻止,側眼看見了站在馮氏身旁的柳如煙。


    小夥計雖然見慣了京城名門的大家閨秀,但是還從沒見過柳如煙這樣既傾國傾城,又韻味十足的女子。小夥計臉色立馬由陰轉晴,滿臉陪笑的走了過來,熱情的給馮氏介紹著。


    柳如煙的眼力是何等的好,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她心中大罵小夥計狗眼看人,臉上卻一直微笑著,她嫵媚的拍了一下小夥計的胸前,說道:“煩請小哥哥給我娘親做一身漂亮衣裳。”


    小夥計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拍,拍的是心花怒放啊!連忙打包票,說是他們德佑鋪做的衣裳,不僅剪裁考究,樣式新潮,甚至還有延年益壽之效,把馮氏逗的都樂出聲了。殊不知,柳如煙這一拍,使上了暗勁兒,已傷及了這名小夥計的內髒。怕是他人過中年以後,就會疾病纏身了。


    選好了料子,量過了尺寸,柳如煙就要付錢。隻見德佑鋪的大掌櫃從內堂走了出來,快步走到柳如煙近前,深深一躬說道:“小人德佑鋪掌櫃宋祥,見過柳姑娘。您叫我祥叔就行。”


    柳如煙並不認識這個祥叔,但還是還了一禮。


    祥叔接著說道:“方才已經有官府的大老爺來知會過了,說是柳姑娘看好了什麽料子,想做什麽衣服,我德佑鋪照做便是,不許收柳姑娘的銀錢。”


    柳如煙一聽,不解的問道:“祥叔可知是官府的哪個大老爺下的命令?”


    祥叔答道:“在下也不知,隻是聽那個傳話的小吏說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官。”


    柳如煙聞聽此言,心中一驚,心想必是那張首輔暗中派人跟蹤。幫忙付錢示好隻是假象,顯示通天手段才是真正用意。


    柳如煙不動聲色的謝過了老掌櫃,約定了取衣服的日期後,帶著母親走出了德佑鋪。然而,這件錦緞衣服,柳如煙再也沒有去取。


    迴到了住處,柳如煙和馮氏吃過了晚飯後,開始收拾東西搬家。馮氏不解的問道:“我們現在的住處挺好的了,搬什麽家呀?”


    柳如煙不能說是為了躲避張首輔的眼線,隻得找借口說是租金太貴了,換個便宜些的地方。深夜,二人收拾好了東西。門口早已經有馬車在等著他們。駕車的是群芳院的夥計老劉,平時柳如煙沒少幫他,此時是他還人情的時候了。


    馬車在大街上快速的行駛著,除了馬蹄落地發出的聲音,大街上一片寂靜。柳如煙本以為能人不知鬼不覺的將母親送出張首輔的視線範圍,但是馬車跑了沒多久,忽聽身後有兩匹快馬,衝著馬車急速奔了過來!


    馬上之人身穿夜行衣,不僅帶著麵罩,還帶著帽子,隻留了一雙眼睛在外麵。兩匹快馬似乎並沒有著急攆上馬車,而是緊緊地跟在身後。馬車又跑了一段時間之後,柳如煙眼見無法甩掉跟蹤之人,隻能想別的辦法了。


    馬車路過了一間客棧,客棧門口有一根根拴馬的木樁,高有丈餘。柳如煙趁著馮氏不注意,雙手一抖,隨身攜帶的無數小鋼球如離弦之箭般的飛向了那些木樁。


    木樁在貼近地麵處被齊齊折斷,紛紛滾向了街道。兩匹快馬上的黑衣人躲閃不及,馬匹被木樁撞個正著,紛紛倒地,隻留下馬車漸漸遠去的背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拔劍斷長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蒸胡的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蒸胡的蝦並收藏拔劍斷長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