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線索
昏黃地光線透過窗紙,穿過飄蕩在空中的塵埃,照射在泛黃的紙頁上。
感受著指尖上略帶僵硬的觸感。
徐良一頁一頁地仔細翻閱著小本上的內容,眉頭越皺越緊。
隨著看到的內容越來越多,他的心情也隨之緊繃,眼神開始逐漸凝重起來。
直到看完最後一頁,將小本合上。
徐良才緩緩唿出了一口氣,表情頗有些複雜。
這個小本裏記錄的大部分內容其實並不是什麽緊要的大事。
隻不過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賬冊內容,和少許生活中的隻言片語。
但他卻從其中的少許段落中敏銳的捕捉到了一些關鍵信息。
心中有了一些不好的推測。
“永治三十四年,秋,長安今天迴來的很晚,似乎很疲憊,我為他熬了參棗湯。”
“永治三十四年,秋,今夜端著參棗湯去找他。
房間裏似乎傳來了些許笑聲,我推門進去卻什麽也沒看到。
長安大發脾氣,並將湯碗扔了出去,命令我不許再進入他的房間。”
“永治三十四年,秋,最近外麵流傳著一些很不好的傳聞。
說我徐府通妖,老爺上完朝迴來似乎很不高興。”
“永治三十四年,冬,查案的事似乎還是沒有什麽著落。
關於通妖的流言在外麵越傳越廣,都說是老爺泄露了押運線索。
配合妖詭裏應外合,劫走了秘銀,自然是什麽也查不出來,讓我感覺很不安。”
“永治三十四年,冬,老爺已經將自己關在房間內好幾天沒見人了。
那夜我悄悄湊近房門,不時便能聽到一陣又一陣詭異笑聲,分不清男女,我很害怕。”
“永治三十四年,冬,武元庚上門求見,似乎是因為查案的事。
但被老爺拒絕了,我請求他幫忙把良兒安排到鎮撫司,他沒有拒絕。
但也沒說此事什麽時候能成,老天保佑,隻希望良兒能早日離開徐府。”
“永治三十四年,冬,最近府內的氛圍越來越壓抑。
甚至有仆人也在私下討論那些流言,我吩咐人將那幾個亂嚼舌根的仆人杖斃。
老爺卻下令將我禁閉在宅院中,我恨他。”
“永治三十四年,冬,那晚我趁夜溜到房門外偷聽,想搞清楚那個笑聲到底是什麽。
卻聽到老爺似乎在向誰詢問,對方究竟將秘銀藏在什麽地方,是不是已經可以拿出來結案了。
難道外麵的傳聞是真的?我悄悄返迴宅院沒敢將此事告訴任何人,”
“永治三十九年,秋,老爺死了。
最近夜晚時分,我總會幻聽到有人在笑,似乎是數年前那個詭異笑聲來找我了。”
重新梳理了一遍線索,徐良揉了揉眉頭。
根據上麵的這些線索,再結合他之前在天機閣,秘銀劫案,案宗內找到的信息,其實不難得出一些結論。
那就是,徐長安極有可能根本不是什麽被牽連進了劫案。
而原本就是秘銀劫案的參與者之一。
這也就解釋了劉天正那日對他提點的緣由。
外界瘋傳徐長安通妖,再加上其本身底子就不幹淨。
最後草草結案,也沒給出什麽結果。
明鏡閣的人自然也不是傻子,吃了這麽大虧,怎麽可能就這麽算了。
在徐長安死後,壓力自然也就給到了徐良這邊。
再結合劉天正所提點的那幾句話,就不難得知。
其實監天司某些上層是有意讓他去執行一些比較危險的任務。
來試探徐良是否真的不知道那些秘銀的線索。
畢竟人在信息缺失,又忽然麵臨莫大危險的情況下,自然會想盡辦法動用每一份可調動的資源來自救。
在監天司上層的設想中,如果徐長安是真的參與到了劫案當中,那麽可能也會分得一部分秘銀在手。
而徐良作為徐長安的唯一子嗣,在其死後,自然也會繼承這些秘銀財富。
所以隻要他在麵對危險時動用這些財富,監天司立馬就可以順藤摸瓜,將當年的案子徹底的查個水落石出。
最後,就算徐良並沒有繼承這些財富,又或者傳言虛假。
徐長安當年其實並沒有參與劫案。
也不過就是損失一個小旗官罷了,對監天司來說也無足輕重。
“哎。”
歎了口氣,徐良又使勁揉了揉下巴。
在搞清楚緣由後,監天司的故意針對,他還能理解。
但福王又在這場劫案中扮演了一個什麽樣子的角色?
對方為什麽會那麽希望武元庚死?
如果說明鏡閣恨武元庚,那麽還情有可原。
畢竟他們可是在這場劫案中吃了大虧,不但丟了全部本該押送給他們的秘銀。
而且還死了一堆好不容易培養的出來的秘術師。
根據徐良了解,修習秘術跟武道不同,武道隻需擁有經脈天賦即可修煉。
但如果要修習秘術,除了經脈天賦外,還必須掌握經天地維的運算法則。
需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得下苦功,努力學習方可入門。
更別說還要將絕大部分秘術都修習到小成後,才方可被稱得上一聲秘術師。
而當年跟隨武元庚押運秘銀的,可都是明鏡閣裏的精銳秘術師,卻被一波團滅,全部帶走。
再加上這些秘術師,都是師徒相授,代代傳承,彼此關係都相當深厚。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啥明鏡閣的人在劫案發生後,恨武元庚,恨得牙根癢癢。
但福王呢?
根據徐良目前所得的信息,福王可以說是跟這場劫案沾不到半點關係。
就算是說對方想要拉攏明鏡閣,所以才在朝堂上攪動輿論支持重判,但也沒必要逼迫舊帝將武元庚斬首吧?
畢竟武元庚可也不是什麽好欺負的人物。
對方是龍武軍大將,在軍中可謂是關係深厚。
為了拉攏明鏡閣,就得罪軍中諸多將領,難道就不得不償失嗎?
想到這,徐良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事出反常必有妖!
如果換一個思路,其實福王也跟這場劫案有著不小的關係,甚至就是策劃者之一,那麽這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逼迫舊帝斬首武元庚,其實是為了將這件案子徹底棺蓋定論,做成鐵案,從此無後顧之憂。
而徐長安的鬱鬱而終,隻怕也跟對方脫不了關係。
但最要命的還是,徐良根本就不知道前身是否也參與其中。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方麵的記憶。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將本子收入懷中,他心裏已經有了決定,眼神也逐漸堅定起來。
不管前身是否參與其中,反正事情已經過去那麽久了,徐良也不準備翻案。
雖然這隻是一個猜測,但還是必須警惕福王。
如果說徐長安真的私下通妖,那麽福王隻會比對方通的更深,更隱秘。
而自己作為當年之事遺留下來的一條小尾巴,對方恐怕也不會就此置之不理。
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些許動靜,徐良耳朵微動,便立即收斂了表情。
之後,便是一道敲門聲傳來。
昏黃地光線透過窗紙,穿過飄蕩在空中的塵埃,照射在泛黃的紙頁上。
感受著指尖上略帶僵硬的觸感。
徐良一頁一頁地仔細翻閱著小本上的內容,眉頭越皺越緊。
隨著看到的內容越來越多,他的心情也隨之緊繃,眼神開始逐漸凝重起來。
直到看完最後一頁,將小本合上。
徐良才緩緩唿出了一口氣,表情頗有些複雜。
這個小本裏記錄的大部分內容其實並不是什麽緊要的大事。
隻不過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賬冊內容,和少許生活中的隻言片語。
但他卻從其中的少許段落中敏銳的捕捉到了一些關鍵信息。
心中有了一些不好的推測。
“永治三十四年,秋,長安今天迴來的很晚,似乎很疲憊,我為他熬了參棗湯。”
“永治三十四年,秋,今夜端著參棗湯去找他。
房間裏似乎傳來了些許笑聲,我推門進去卻什麽也沒看到。
長安大發脾氣,並將湯碗扔了出去,命令我不許再進入他的房間。”
“永治三十四年,秋,最近外麵流傳著一些很不好的傳聞。
說我徐府通妖,老爺上完朝迴來似乎很不高興。”
“永治三十四年,冬,查案的事似乎還是沒有什麽著落。
關於通妖的流言在外麵越傳越廣,都說是老爺泄露了押運線索。
配合妖詭裏應外合,劫走了秘銀,自然是什麽也查不出來,讓我感覺很不安。”
“永治三十四年,冬,老爺已經將自己關在房間內好幾天沒見人了。
那夜我悄悄湊近房門,不時便能聽到一陣又一陣詭異笑聲,分不清男女,我很害怕。”
“永治三十四年,冬,武元庚上門求見,似乎是因為查案的事。
但被老爺拒絕了,我請求他幫忙把良兒安排到鎮撫司,他沒有拒絕。
但也沒說此事什麽時候能成,老天保佑,隻希望良兒能早日離開徐府。”
“永治三十四年,冬,最近府內的氛圍越來越壓抑。
甚至有仆人也在私下討論那些流言,我吩咐人將那幾個亂嚼舌根的仆人杖斃。
老爺卻下令將我禁閉在宅院中,我恨他。”
“永治三十四年,冬,那晚我趁夜溜到房門外偷聽,想搞清楚那個笑聲到底是什麽。
卻聽到老爺似乎在向誰詢問,對方究竟將秘銀藏在什麽地方,是不是已經可以拿出來結案了。
難道外麵的傳聞是真的?我悄悄返迴宅院沒敢將此事告訴任何人,”
“永治三十九年,秋,老爺死了。
最近夜晚時分,我總會幻聽到有人在笑,似乎是數年前那個詭異笑聲來找我了。”
重新梳理了一遍線索,徐良揉了揉眉頭。
根據上麵的這些線索,再結合他之前在天機閣,秘銀劫案,案宗內找到的信息,其實不難得出一些結論。
那就是,徐長安極有可能根本不是什麽被牽連進了劫案。
而原本就是秘銀劫案的參與者之一。
這也就解釋了劉天正那日對他提點的緣由。
外界瘋傳徐長安通妖,再加上其本身底子就不幹淨。
最後草草結案,也沒給出什麽結果。
明鏡閣的人自然也不是傻子,吃了這麽大虧,怎麽可能就這麽算了。
在徐長安死後,壓力自然也就給到了徐良這邊。
再結合劉天正所提點的那幾句話,就不難得知。
其實監天司某些上層是有意讓他去執行一些比較危險的任務。
來試探徐良是否真的不知道那些秘銀的線索。
畢竟人在信息缺失,又忽然麵臨莫大危險的情況下,自然會想盡辦法動用每一份可調動的資源來自救。
在監天司上層的設想中,如果徐長安是真的參與到了劫案當中,那麽可能也會分得一部分秘銀在手。
而徐良作為徐長安的唯一子嗣,在其死後,自然也會繼承這些秘銀財富。
所以隻要他在麵對危險時動用這些財富,監天司立馬就可以順藤摸瓜,將當年的案子徹底的查個水落石出。
最後,就算徐良並沒有繼承這些財富,又或者傳言虛假。
徐長安當年其實並沒有參與劫案。
也不過就是損失一個小旗官罷了,對監天司來說也無足輕重。
“哎。”
歎了口氣,徐良又使勁揉了揉下巴。
在搞清楚緣由後,監天司的故意針對,他還能理解。
但福王又在這場劫案中扮演了一個什麽樣子的角色?
對方為什麽會那麽希望武元庚死?
如果說明鏡閣恨武元庚,那麽還情有可原。
畢竟他們可是在這場劫案中吃了大虧,不但丟了全部本該押送給他們的秘銀。
而且還死了一堆好不容易培養的出來的秘術師。
根據徐良了解,修習秘術跟武道不同,武道隻需擁有經脈天賦即可修煉。
但如果要修習秘術,除了經脈天賦外,還必須掌握經天地維的運算法則。
需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得下苦功,努力學習方可入門。
更別說還要將絕大部分秘術都修習到小成後,才方可被稱得上一聲秘術師。
而當年跟隨武元庚押運秘銀的,可都是明鏡閣裏的精銳秘術師,卻被一波團滅,全部帶走。
再加上這些秘術師,都是師徒相授,代代傳承,彼此關係都相當深厚。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啥明鏡閣的人在劫案發生後,恨武元庚,恨得牙根癢癢。
但福王呢?
根據徐良目前所得的信息,福王可以說是跟這場劫案沾不到半點關係。
就算是說對方想要拉攏明鏡閣,所以才在朝堂上攪動輿論支持重判,但也沒必要逼迫舊帝將武元庚斬首吧?
畢竟武元庚可也不是什麽好欺負的人物。
對方是龍武軍大將,在軍中可謂是關係深厚。
為了拉攏明鏡閣,就得罪軍中諸多將領,難道就不得不償失嗎?
想到這,徐良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事出反常必有妖!
如果換一個思路,其實福王也跟這場劫案有著不小的關係,甚至就是策劃者之一,那麽這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逼迫舊帝斬首武元庚,其實是為了將這件案子徹底棺蓋定論,做成鐵案,從此無後顧之憂。
而徐長安的鬱鬱而終,隻怕也跟對方脫不了關係。
但最要命的還是,徐良根本就不知道前身是否也參與其中。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方麵的記憶。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將本子收入懷中,他心裏已經有了決定,眼神也逐漸堅定起來。
不管前身是否參與其中,反正事情已經過去那麽久了,徐良也不準備翻案。
雖然這隻是一個猜測,但還是必須警惕福王。
如果說徐長安真的私下通妖,那麽福王隻會比對方通的更深,更隱秘。
而自己作為當年之事遺留下來的一條小尾巴,對方恐怕也不會就此置之不理。
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些許動靜,徐良耳朵微動,便立即收斂了表情。
之後,便是一道敲門聲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