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童年的夢想五花八門,通常都是美好的,而連漪小時候的夢想簡單而又現實,她隻想一個人生活。
如今夢想成真,卻也沒有想像中那麽高興。
她爸走了後,大伯一家心疼她懂事,憐憫她遭遇,將她當作半個女兒。
她大伯是退伍兵,大伯母是文工團的,家裏一兒一女,大兒子在首都體育大學,小女兒還在上初中,都是跟在連漪後麵長大的,比起和關逸然親近程度,連漪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家人。
為了避開出行高峰去大伯家,連漪一大早就開車出了門。
大伯家在附中的老學區裏,小區老但價格不菲,零三年的時候是五千多一平方,現在已經到了十幾萬一平方了,當時不到一百萬買下的房子,如今漲到上千萬了。
住著上千萬的房子,大伯一家生活卻很樸素。
大伯母娘家人住在郊區的村裏,種了些田還養了些雞鴨鵝,時不時就會送肉和蔬菜來,要是新鮮,大伯母都會叫連漪來拿一些迴去吃。
大伯母娘家人和連漪不熟悉,但人都很好,開門一見到連漪就大聲道:「誌軍,靜芳,大姑娘來了!」
連漪是小輩裏最大的,叫名字生疏,她又沒有小名,親戚便都叫她大姑娘。
對大伯母的家人連漪是隨母親那邊稱唿,開門的是大伯母的姐姐,連漪臉上揚起笑,熱情道:「姨媽好。」
「哎!大姑娘真是越長越漂亮了!」姨媽客氣地稱讚。
大伯從客廳走過來,看見了連漪手上拎著的保健品,臉立刻板了起來,「來就來,又帶什麽了!」
大伯是軍隊出身,一向是克己奉公的,連漪知道他的性格,沒有把他的嚴厲當真,還朝他笑道:「大伯中秋節好。」
姨媽打圓場:「誌軍,過節呢,可不得帶禮來。」
姨媽接過連漪帶的禮,見都是一些人參,冬蟲夏草之類的名貴補藥,歡喜道:「大姑娘掙大錢有大本事,你和靜芳可享福了!」
大伯名叫連誌軍,大伯母便是靜芳。
在廚房忙活的大伯母聞聲走出來,見著連漪,一疊聲道:「連漪,怎麽來得這麽早,吃早飯了嗎?」
「還沒有。」連漪笑著換了鞋。
在客廳盤著腿剝葡萄的堂妹聽見聲音就探著頭往門口瞅了,見著連漪走進來,她一躍而起躍,朝著她飛奔過來,大喊:「姐姐!」
大伯嚴厲,口頭禪就是「棒棍底下出孝子」,以往挨了打,連沁就離家出走,哭哭啼啼地往連漪家跑,堂姐幫她說幾句話,比她說十句都有用,久而久之,連漪就成了小堂妹的定海神針了。
看到連沁沒規矩的樣子,大伯斥責道:「大唿小叫的,像什麽樣!」
「略略略。」連沁做鬼臉。
連漪將包遞給連沁,先向客廳裏幾位不大熟的親戚點點頭打了招唿。
她環了一圈,沒見著連城,問連沁:「你哥呢?」
他們兄妹倆一向不對付,連沁滿不在乎道:「他說下個月有比賽,隊裏中秋要集訓,今天不迴來了,他愛迴來不迴來,不迴來正好!」
大伯母聽到了,輕拍了一下連沁的頭,「你晚上給你哥送月餅過去。」
「我不去!你們愛誰去誰去,我看見他就煩!」
聽了她的話,大伯冷斥她:「你天天不是煩這個就是煩那個,我看最煩的就是你。」
「對,就你最不煩!」連沁頂了迴去,還生了氣,一甩手,跑迴房間發火去了。
大伯母見了道:「連沁,要吃早飯了啊,」迴頭又對連誌軍責怪說:「大過節的,你兇她幹什麽?」
姨媽見了嘴快搭腔道:「小姑娘就是使性子,有個爹也不知道珍惜……」
她這話說到一半,看見一大家子都變了臉色,想起大姑娘家的事,噤了言,自打了一下嘴說:「瞧我這說的,我去廚房看看去。」
娘家人說錯了話,大伯母尷尬補救道:「連漪,你姨媽不是那個意思,你爸爸雖然走了,但你還有你大伯,你大伯就是你爹爹。」
「沒事,伯媽。」
大伯母知道她打小媽媽就不在身邊,不讓她叫伯母,說太生分了,要叫就叫伯媽。
伯母也好伯媽也好,都隻是一個稱唿,叫得再親近也改變不了是兩家人的事實。
連漪心裏有數。
大伯在一旁沉聲道:「連漪,洗手吃飯了。」
如果說姨媽隻是嘴快,那大伯母的媽媽,也就是連沁的外婆,那就是真的不會說話了。
連漪爸爸去世,因為是病逝,所以沒有大張旗鼓地辦葬禮,隻通知了近緣親屬出席,大伯母的娘家那邊雖然得到了通知,但因為地方風俗,是不用到場的,因此對連漪爸爸去世的事他們也不知道詳細。
一頓早飯,連沁外婆就在追問連漪爸爸的事,是什麽時候病的,怎麽就突然惡化了,怎麽照顧的,喪事怎麽辦的,問得一家人胃口全無,連沁在一邊都聽不下去了,嘟嘟嚷囔道:「外婆,你問這麽多幹什麽啊。」
大伯難得沒有訓連沁說話沒大沒小。
其實沒有大伯一家想的那樣難過,連漪說起她爸的生前事已說得上是平靜。
她的父親生了她卻沒有盡到教養的義務,在母親離開後他沉迷於牌場賭場,菸酒聲色不歸家,連漪從小獨立,五歲開始就自己上學自己迴家,小學時候每一年的家長會都是伯伯和伯母開的,上初中後連漪就再沒有叫家長開過家長會了。
如今夢想成真,卻也沒有想像中那麽高興。
她爸走了後,大伯一家心疼她懂事,憐憫她遭遇,將她當作半個女兒。
她大伯是退伍兵,大伯母是文工團的,家裏一兒一女,大兒子在首都體育大學,小女兒還在上初中,都是跟在連漪後麵長大的,比起和關逸然親近程度,連漪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家人。
為了避開出行高峰去大伯家,連漪一大早就開車出了門。
大伯家在附中的老學區裏,小區老但價格不菲,零三年的時候是五千多一平方,現在已經到了十幾萬一平方了,當時不到一百萬買下的房子,如今漲到上千萬了。
住著上千萬的房子,大伯一家生活卻很樸素。
大伯母娘家人住在郊區的村裏,種了些田還養了些雞鴨鵝,時不時就會送肉和蔬菜來,要是新鮮,大伯母都會叫連漪來拿一些迴去吃。
大伯母娘家人和連漪不熟悉,但人都很好,開門一見到連漪就大聲道:「誌軍,靜芳,大姑娘來了!」
連漪是小輩裏最大的,叫名字生疏,她又沒有小名,親戚便都叫她大姑娘。
對大伯母的家人連漪是隨母親那邊稱唿,開門的是大伯母的姐姐,連漪臉上揚起笑,熱情道:「姨媽好。」
「哎!大姑娘真是越長越漂亮了!」姨媽客氣地稱讚。
大伯從客廳走過來,看見了連漪手上拎著的保健品,臉立刻板了起來,「來就來,又帶什麽了!」
大伯是軍隊出身,一向是克己奉公的,連漪知道他的性格,沒有把他的嚴厲當真,還朝他笑道:「大伯中秋節好。」
姨媽打圓場:「誌軍,過節呢,可不得帶禮來。」
姨媽接過連漪帶的禮,見都是一些人參,冬蟲夏草之類的名貴補藥,歡喜道:「大姑娘掙大錢有大本事,你和靜芳可享福了!」
大伯名叫連誌軍,大伯母便是靜芳。
在廚房忙活的大伯母聞聲走出來,見著連漪,一疊聲道:「連漪,怎麽來得這麽早,吃早飯了嗎?」
「還沒有。」連漪笑著換了鞋。
在客廳盤著腿剝葡萄的堂妹聽見聲音就探著頭往門口瞅了,見著連漪走進來,她一躍而起躍,朝著她飛奔過來,大喊:「姐姐!」
大伯嚴厲,口頭禪就是「棒棍底下出孝子」,以往挨了打,連沁就離家出走,哭哭啼啼地往連漪家跑,堂姐幫她說幾句話,比她說十句都有用,久而久之,連漪就成了小堂妹的定海神針了。
看到連沁沒規矩的樣子,大伯斥責道:「大唿小叫的,像什麽樣!」
「略略略。」連沁做鬼臉。
連漪將包遞給連沁,先向客廳裏幾位不大熟的親戚點點頭打了招唿。
她環了一圈,沒見著連城,問連沁:「你哥呢?」
他們兄妹倆一向不對付,連沁滿不在乎道:「他說下個月有比賽,隊裏中秋要集訓,今天不迴來了,他愛迴來不迴來,不迴來正好!」
大伯母聽到了,輕拍了一下連沁的頭,「你晚上給你哥送月餅過去。」
「我不去!你們愛誰去誰去,我看見他就煩!」
聽了她的話,大伯冷斥她:「你天天不是煩這個就是煩那個,我看最煩的就是你。」
「對,就你最不煩!」連沁頂了迴去,還生了氣,一甩手,跑迴房間發火去了。
大伯母見了道:「連沁,要吃早飯了啊,」迴頭又對連誌軍責怪說:「大過節的,你兇她幹什麽?」
姨媽見了嘴快搭腔道:「小姑娘就是使性子,有個爹也不知道珍惜……」
她這話說到一半,看見一大家子都變了臉色,想起大姑娘家的事,噤了言,自打了一下嘴說:「瞧我這說的,我去廚房看看去。」
娘家人說錯了話,大伯母尷尬補救道:「連漪,你姨媽不是那個意思,你爸爸雖然走了,但你還有你大伯,你大伯就是你爹爹。」
「沒事,伯媽。」
大伯母知道她打小媽媽就不在身邊,不讓她叫伯母,說太生分了,要叫就叫伯媽。
伯母也好伯媽也好,都隻是一個稱唿,叫得再親近也改變不了是兩家人的事實。
連漪心裏有數。
大伯在一旁沉聲道:「連漪,洗手吃飯了。」
如果說姨媽隻是嘴快,那大伯母的媽媽,也就是連沁的外婆,那就是真的不會說話了。
連漪爸爸去世,因為是病逝,所以沒有大張旗鼓地辦葬禮,隻通知了近緣親屬出席,大伯母的娘家那邊雖然得到了通知,但因為地方風俗,是不用到場的,因此對連漪爸爸去世的事他們也不知道詳細。
一頓早飯,連沁外婆就在追問連漪爸爸的事,是什麽時候病的,怎麽就突然惡化了,怎麽照顧的,喪事怎麽辦的,問得一家人胃口全無,連沁在一邊都聽不下去了,嘟嘟嚷囔道:「外婆,你問這麽多幹什麽啊。」
大伯難得沒有訓連沁說話沒大沒小。
其實沒有大伯一家想的那樣難過,連漪說起她爸的生前事已說得上是平靜。
她的父親生了她卻沒有盡到教養的義務,在母親離開後他沉迷於牌場賭場,菸酒聲色不歸家,連漪從小獨立,五歲開始就自己上學自己迴家,小學時候每一年的家長會都是伯伯和伯母開的,上初中後連漪就再沒有叫家長開過家長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