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瑤驚訝地看了一眼李悅,她沒想到李悅居然看好太平,頓時就有些疑惑起來:「太平?這怎麽可能?」
李悅哂笑一聲:「這有什麽不可能的!太平也是嫡出的公主,既然出了一個女皇,那麽,立一個皇太女,再出一個女皇又有什麽問題呢?」
楊瑤嘀咕了一聲:「有如今這位女皇陛下,已經夠那些人受的了,他們怎麽能容許再來一個?」
李悅悠然說道:「他們允不允許又如何?隻需要太平積蓄了足夠的實力,再有女皇的支持,那麽,那些人最多也就是嘴上放放狠話罷了!」李悅再了解這些人不過了,真正肯為李唐效死的如今幾乎已經死絕了,他們之所以支持李唐復辟,無非就是看準了,武後其實沒有太多別的選擇,武家人如今看起來擺出一副宗室的模樣,實際上,他們跟武後的親緣關係其實已經比較疏遠了,何況還有上一輩的恩怨在,除非是實在沒辦法了,否則的話,武則天是真不會選擇哪個侄子做自己的繼承人!因此,絕大多數口口聲聲心念李唐的,其實也是在搞政治投機。
而太平若是有足夠的實力繼承這個位置的話,那麽,他們既然能夠臣服在一個女人腳下一次,也會臣服第二次!無非就是看太平的刀子夠不夠鋒利而已、
楊瑤聽到李悅這般言語,頓時盤算起來。她琢磨了一番,發現,若是太平登基,不管是繼續沿襲武周,還是復辟李唐,她肯定也會延續李治和武則天的施政方針,繼續打壓世家貴族,提拔寒門庶族,因為世家貴族註定不會是她的基本盤,唯有新的利益集團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跟她堅定地站在一起。
而琉球這邊,同樣也是如此。李悅一直以來的施政方針就是打壓大地主,鼓勵自耕農和中小地主還有就是中小作坊主,有恆產者有恆心,這年頭,這個階層就是典型的中產階級,隻要中產階級的數量足夠,那麽,國家就不會出什麽亂子。以如今琉球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出現什麽內卷,以後會隨著李悅的子孫後代的發展,在人口達到一定的密度之前,大家就會走出去,如此一來,隻要不是什麽真正的蠢貨廢物,都能夠成為有恆產者,那麽,自然不會有什麽社會矛盾,反正就是遇上那等不肯給高工錢的作坊主或者是大地主,那就幹脆移民唄,到了新地方,朝廷自然會分田分地,不需要有多少經營頭腦,隻要勤勞肯幹,日子都不會差。如此,哪怕是為了保證自己手底下的僱工不跑路,那些大地主和大作坊主也得給下麵的人足夠的好處,要不然,人都跑了,你的地也種不了,作坊也生產不出了。
這樣的擴張將會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而想要維持這樣的擴張,中原作為一個可靠的人口還有貿易對象,就得長期保持一個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不要如同另外一條時間線上一般,好不容易繁華了幾十年,就攤上了安史之亂,人口暴跌,經濟混亂,而沒有這樣一個市場,琉球這邊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畢竟,雖然拉動經濟可以靠內需,但是,放著中原這麽大一個市場不要,那也是傻啊!
楊瑤雖然沒想這麽多,這麽遠,但是,她琢磨著太平跟明珠關係一直比較好,而相比較起來,他們家跟李顯和李旦都算不上多熟,說不準,這兩位將來做了皇帝,對琉球未必就有多少善意呢!
楊瑤思索了一番,最終還是嘆了口氣,說道:「咱們在這裏胡思亂想也是無用,說到最後,還得看他們自個的!也不知道女皇陛下的心意究竟如何?」
武則天自然是希望自家女兒能夠成事的,她已經證明了,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在權力場上,男人也未必就真的占據什麽優勢了!同樣是自己的孩子,起碼太平在努力爭取,而李顯卻是在廬陵那邊擔驚受怕,還要給韋氏各種許諾,這讓武則天是真覺得膩味。至於李旦,這傢夥之前又被武三思他們告了一次謀逆,差點沒嚇破了苦膽,連身邊幾個忠心的內侍都搭進去了。倒是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這個才十幾歲的少年已經在上躥下跳,到處串聯了!這小子倒是有些魄力,可惜的是,武則天卻不喜歡這個孫子。
武則天自個是個心性涼薄的,但是很多人就是這樣雙標,自己可以無情無義,但是卻希望別人有情有義。李隆基這個人,卻不屬於這種類型,他天生就是個喜歡搞權術的性子,隻要能夠達成自己的目的,他不在乎犧牲,反正犧牲的不是自己。李隆基的生母竇氏之前也不過就是個妃子,這會兒還已經死了,他隻是庶出,在這方麵,其實比不上他的兄長李成器,李成器是劉氏所出,是正經的嫡出皇子。
而按照老李家的規矩,嫡出是寶,庶出嘛,完全可有可無。李隆基在外麵各種折騰,實際上卻是將許多危險帶給了李旦和李成器。武則天是什麽人,她自然是看在眼裏,她其實也在看李旦和李成器的選擇,最後,她卻是失望了。這兩位著實沒有帝王心性,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隻想到逃避,這樣的性子,還指望做帝王?在這一點上,是真不如李隆基。
不過,對於武則天來說,一個庶出的孫子,還這般喜歡上躥下跳,她也是不喜歡的!不過,她卻準備將李隆基作為太平的磨刀石,若是能夠解決掉這小子,太平也差不多合格了!
而太平呢,如今卻儼然在朝中有了足夠左右朝局的實力了。對於這個打著李家正統的名號,四處串聯,收買人心的侄子,太平也有些不爽,隻是礙於與李旦之間的關係,太平還在猶豫之中,但是,很快,李隆基就觸及了太平的底線。
李悅哂笑一聲:「這有什麽不可能的!太平也是嫡出的公主,既然出了一個女皇,那麽,立一個皇太女,再出一個女皇又有什麽問題呢?」
楊瑤嘀咕了一聲:「有如今這位女皇陛下,已經夠那些人受的了,他們怎麽能容許再來一個?」
李悅悠然說道:「他們允不允許又如何?隻需要太平積蓄了足夠的實力,再有女皇的支持,那麽,那些人最多也就是嘴上放放狠話罷了!」李悅再了解這些人不過了,真正肯為李唐效死的如今幾乎已經死絕了,他們之所以支持李唐復辟,無非就是看準了,武後其實沒有太多別的選擇,武家人如今看起來擺出一副宗室的模樣,實際上,他們跟武後的親緣關係其實已經比較疏遠了,何況還有上一輩的恩怨在,除非是實在沒辦法了,否則的話,武則天是真不會選擇哪個侄子做自己的繼承人!因此,絕大多數口口聲聲心念李唐的,其實也是在搞政治投機。
而太平若是有足夠的實力繼承這個位置的話,那麽,他們既然能夠臣服在一個女人腳下一次,也會臣服第二次!無非就是看太平的刀子夠不夠鋒利而已、
楊瑤聽到李悅這般言語,頓時盤算起來。她琢磨了一番,發現,若是太平登基,不管是繼續沿襲武周,還是復辟李唐,她肯定也會延續李治和武則天的施政方針,繼續打壓世家貴族,提拔寒門庶族,因為世家貴族註定不會是她的基本盤,唯有新的利益集團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跟她堅定地站在一起。
而琉球這邊,同樣也是如此。李悅一直以來的施政方針就是打壓大地主,鼓勵自耕農和中小地主還有就是中小作坊主,有恆產者有恆心,這年頭,這個階層就是典型的中產階級,隻要中產階級的數量足夠,那麽,國家就不會出什麽亂子。以如今琉球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出現什麽內卷,以後會隨著李悅的子孫後代的發展,在人口達到一定的密度之前,大家就會走出去,如此一來,隻要不是什麽真正的蠢貨廢物,都能夠成為有恆產者,那麽,自然不會有什麽社會矛盾,反正就是遇上那等不肯給高工錢的作坊主或者是大地主,那就幹脆移民唄,到了新地方,朝廷自然會分田分地,不需要有多少經營頭腦,隻要勤勞肯幹,日子都不會差。如此,哪怕是為了保證自己手底下的僱工不跑路,那些大地主和大作坊主也得給下麵的人足夠的好處,要不然,人都跑了,你的地也種不了,作坊也生產不出了。
這樣的擴張將會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而想要維持這樣的擴張,中原作為一個可靠的人口還有貿易對象,就得長期保持一個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不要如同另外一條時間線上一般,好不容易繁華了幾十年,就攤上了安史之亂,人口暴跌,經濟混亂,而沒有這樣一個市場,琉球這邊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畢竟,雖然拉動經濟可以靠內需,但是,放著中原這麽大一個市場不要,那也是傻啊!
楊瑤雖然沒想這麽多,這麽遠,但是,她琢磨著太平跟明珠關係一直比較好,而相比較起來,他們家跟李顯和李旦都算不上多熟,說不準,這兩位將來做了皇帝,對琉球未必就有多少善意呢!
楊瑤思索了一番,最終還是嘆了口氣,說道:「咱們在這裏胡思亂想也是無用,說到最後,還得看他們自個的!也不知道女皇陛下的心意究竟如何?」
武則天自然是希望自家女兒能夠成事的,她已經證明了,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在權力場上,男人也未必就真的占據什麽優勢了!同樣是自己的孩子,起碼太平在努力爭取,而李顯卻是在廬陵那邊擔驚受怕,還要給韋氏各種許諾,這讓武則天是真覺得膩味。至於李旦,這傢夥之前又被武三思他們告了一次謀逆,差點沒嚇破了苦膽,連身邊幾個忠心的內侍都搭進去了。倒是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這個才十幾歲的少年已經在上躥下跳,到處串聯了!這小子倒是有些魄力,可惜的是,武則天卻不喜歡這個孫子。
武則天自個是個心性涼薄的,但是很多人就是這樣雙標,自己可以無情無義,但是卻希望別人有情有義。李隆基這個人,卻不屬於這種類型,他天生就是個喜歡搞權術的性子,隻要能夠達成自己的目的,他不在乎犧牲,反正犧牲的不是自己。李隆基的生母竇氏之前也不過就是個妃子,這會兒還已經死了,他隻是庶出,在這方麵,其實比不上他的兄長李成器,李成器是劉氏所出,是正經的嫡出皇子。
而按照老李家的規矩,嫡出是寶,庶出嘛,完全可有可無。李隆基在外麵各種折騰,實際上卻是將許多危險帶給了李旦和李成器。武則天是什麽人,她自然是看在眼裏,她其實也在看李旦和李成器的選擇,最後,她卻是失望了。這兩位著實沒有帝王心性,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隻想到逃避,這樣的性子,還指望做帝王?在這一點上,是真不如李隆基。
不過,對於武則天來說,一個庶出的孫子,還這般喜歡上躥下跳,她也是不喜歡的!不過,她卻準備將李隆基作為太平的磨刀石,若是能夠解決掉這小子,太平也差不多合格了!
而太平呢,如今卻儼然在朝中有了足夠左右朝局的實力了。對於這個打著李家正統的名號,四處串聯,收買人心的侄子,太平也有些不爽,隻是礙於與李旦之間的關係,太平還在猶豫之中,但是,很快,李隆基就觸及了太平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