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錯,李悅和楊瑤來了,幾個孩子卻都沒有過來。明珠雖說也想要見識一下武後這個女皇的風采,但是一聽說自己過去可能要相親,明珠頓時就不樂意了。她是真不樂意成婚,所以這事對她來說可以說是避之唯恐不及。至於李晞嘛,發現自個姐姐不來,擔心自己離開幾個月,又叫姐姐強過自己一頭了,因此,他也不肯跟著。李暄卻是跟太平公主的孩子交上了朋友,幾個孩子湊一塊玩得忘乎所以,另外,李暄是沒有來過洛陽的,他對洛陽也沒什麽憧憬之心,所以,在聽說去洛陽起碼有大半個月的時間要耗在船上,一向跟小猴子一樣,幾乎沒有安靜下來時候的李暄自然是不幹了,因此,最終也留了下來。
而李悅和楊瑤卻也懷著一些擔憂,尤其是楊瑤,很擔心帶著孩子,迴頭武後記恨他們收留了太平,想要讓他們留下哪個孩子為質,在武後的地盤上,這事想要拒絕都不是很方便,所以,見幾個孩子都不樂意,他們便順水推舟答應了下來。
太平一路上一直有些鬱鬱不樂,她對於迴去見自己的母親甚至有些恐懼,李悅見她這般緊張,不由暗自嘆了口氣,武後玩弄權術,處理朝政方麵都還算是高手,但是在兒女之事上,這位其實從來算不得什麽好母親。或者說,她的身份更多的是一個政治人物,她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執政生涯,至於兒女什麽的,或許感情是有的,但是,那一點感情根本不能動搖武後的心誌。某種意義上來說,兒女對於武後來說就是跳板,是工具,甚至是礙手礙腳的擋路石,當然也可能是那種可以在閑暇的時候逗弄一把的小寵物。
對太平,武後的耐心和愛心的確比較多,一方麵太平是最小的孩子,另一方麵,也是她失去了長女之後的移情作用,當年長女安定思公主早夭,武後甚至藉此扳倒了王皇後,但是,她對於這個長女的夭折還是耿耿於懷的,等到太平出生之後,她便將當年沒能給安定公主的一腔母愛都投入到了太平身上。這也讓太平在很長一段時間根本體會不到武後的殘酷無情。而等她體會到的時候,幾乎讓她二十多年的信念都崩潰了。
「太平,你也別太擔心了!」楊瑤也注意到了太平的情況,她安慰道,「太後雖說措辭嚴厲,但是終究沒有追究的意思,之前的事情,也就過去了!」
太平有些彷徨地說道:「母後可不是萬事既往不咎的人,她如今輕描淡寫,實際上心裏頭不知道要惦記多久呢!」說到這裏,太平愈發愁悶起來。
李悅沉吟了一番,說道:「這事也不用太過擔心了,太平,你該知道,太後是個女人,而你,是她唯一的女兒,也是她的事業最合適的繼承人!」
太平差點沒嚇了一跳,趕緊搖頭說道:「這,這是不可能的,我根本什麽都不懂!」
李悅說道:「不,你還年輕,從小耳濡目染,真要說起來,廬陵王他們當日登基的時候,其實跟太平你也沒太多區別,他們其實也不懂多少朝政!」
太平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說道:「我不喜歡這個,而且,我其實是姓李啊!」說到後來的時候,太平的聲音已經是低不可聞。
李悅愕然地看著太平,對比太平的態度,他都開始覺得自己非常涼薄了,他也是李家的宗室,如今卻隻想要置身事外,難免顯得太過寡情了!不過再一想,李旦還是名正言順的皇子甚至做過好幾年皇帝呢,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老老實實徹底給武後低了頭,就這樣,還得擔心武後肯不肯接受,所以,李悅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還有什麽好說的,眼不見為淨便是了。
這般想著,李悅很快就心安理得起來,橫豎武後將來還是會還政給兒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讓李悅有多緊張都是不能。
如果說一年前李悅經過運河,說不定還會有一些所謂的忠臣義士跑出來,想辦法吸引李悅的注意力,登堂入室之後,就各種勸李悅造反,恢復李唐正統,但是,起碼在這個關口,被殺怕了的眾人都不敢再囉嗦了,所以,李悅一行一路上暢通無阻,順順利利就到了洛陽。
洛陽如今的氣氛跟以前是大不相同了,那些因為告密伸冤、上書言事而得以在短時間內被武後提拔的人如今在洛陽已經有了一定的氣候,他們多半出身不算高,有的在地方上,講好聽點是遊俠,不好聽點就是地方上的潑皮無賴,他們到了洛陽之後,為了在朝堂上立足,難免要抱團,甚至,為了能夠在武後那裏脫穎而出,他們簡直就像是瘋狗一樣,遇上什麽情況都是一擁而上,恨不得將對方吃幹抹淨。這些就是典型的窮人乍富的心態,做事頗有些不講究,因此,在朝野上下名聲很臭。
這些人也搞不清楚李悅到底是個怎麽迴事,但是,因為一大群李家宗室的死,這些人本能地就想要搞出點大事件來,比如說最好將這位碩果僅存的李唐親王也打入謀朝篡位的行列之中。因此,李悅這邊才進城,就感受到了許多不那麽友善的目光。
好在李悅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這麽多年下來不是白過的,實際上,這次來洛陽,為了防止發生意外,李悅也帶上了不少親衛,甚至連一些一直封存,從來不敢暴露的東西,李悅都帶上了。畢竟,別的不說,李悅當年可是得罪武家得罪得不輕,武家那些人素來都是小人心性,睚眥必報,他們正是想要將李唐宗室一網打盡,李悅對他們來說,很顯然就是也該給即將被取代的李唐陪葬的貨色。
而李悅和楊瑤卻也懷著一些擔憂,尤其是楊瑤,很擔心帶著孩子,迴頭武後記恨他們收留了太平,想要讓他們留下哪個孩子為質,在武後的地盤上,這事想要拒絕都不是很方便,所以,見幾個孩子都不樂意,他們便順水推舟答應了下來。
太平一路上一直有些鬱鬱不樂,她對於迴去見自己的母親甚至有些恐懼,李悅見她這般緊張,不由暗自嘆了口氣,武後玩弄權術,處理朝政方麵都還算是高手,但是在兒女之事上,這位其實從來算不得什麽好母親。或者說,她的身份更多的是一個政治人物,她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執政生涯,至於兒女什麽的,或許感情是有的,但是,那一點感情根本不能動搖武後的心誌。某種意義上來說,兒女對於武後來說就是跳板,是工具,甚至是礙手礙腳的擋路石,當然也可能是那種可以在閑暇的時候逗弄一把的小寵物。
對太平,武後的耐心和愛心的確比較多,一方麵太平是最小的孩子,另一方麵,也是她失去了長女之後的移情作用,當年長女安定思公主早夭,武後甚至藉此扳倒了王皇後,但是,她對於這個長女的夭折還是耿耿於懷的,等到太平出生之後,她便將當年沒能給安定公主的一腔母愛都投入到了太平身上。這也讓太平在很長一段時間根本體會不到武後的殘酷無情。而等她體會到的時候,幾乎讓她二十多年的信念都崩潰了。
「太平,你也別太擔心了!」楊瑤也注意到了太平的情況,她安慰道,「太後雖說措辭嚴厲,但是終究沒有追究的意思,之前的事情,也就過去了!」
太平有些彷徨地說道:「母後可不是萬事既往不咎的人,她如今輕描淡寫,實際上心裏頭不知道要惦記多久呢!」說到這裏,太平愈發愁悶起來。
李悅沉吟了一番,說道:「這事也不用太過擔心了,太平,你該知道,太後是個女人,而你,是她唯一的女兒,也是她的事業最合適的繼承人!」
太平差點沒嚇了一跳,趕緊搖頭說道:「這,這是不可能的,我根本什麽都不懂!」
李悅說道:「不,你還年輕,從小耳濡目染,真要說起來,廬陵王他們當日登基的時候,其實跟太平你也沒太多區別,他們其實也不懂多少朝政!」
太平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說道:「我不喜歡這個,而且,我其實是姓李啊!」說到後來的時候,太平的聲音已經是低不可聞。
李悅愕然地看著太平,對比太平的態度,他都開始覺得自己非常涼薄了,他也是李家的宗室,如今卻隻想要置身事外,難免顯得太過寡情了!不過再一想,李旦還是名正言順的皇子甚至做過好幾年皇帝呢,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老老實實徹底給武後低了頭,就這樣,還得擔心武後肯不肯接受,所以,李悅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還有什麽好說的,眼不見為淨便是了。
這般想著,李悅很快就心安理得起來,橫豎武後將來還是會還政給兒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讓李悅有多緊張都是不能。
如果說一年前李悅經過運河,說不定還會有一些所謂的忠臣義士跑出來,想辦法吸引李悅的注意力,登堂入室之後,就各種勸李悅造反,恢復李唐正統,但是,起碼在這個關口,被殺怕了的眾人都不敢再囉嗦了,所以,李悅一行一路上暢通無阻,順順利利就到了洛陽。
洛陽如今的氣氛跟以前是大不相同了,那些因為告密伸冤、上書言事而得以在短時間內被武後提拔的人如今在洛陽已經有了一定的氣候,他們多半出身不算高,有的在地方上,講好聽點是遊俠,不好聽點就是地方上的潑皮無賴,他們到了洛陽之後,為了在朝堂上立足,難免要抱團,甚至,為了能夠在武後那裏脫穎而出,他們簡直就像是瘋狗一樣,遇上什麽情況都是一擁而上,恨不得將對方吃幹抹淨。這些就是典型的窮人乍富的心態,做事頗有些不講究,因此,在朝野上下名聲很臭。
這些人也搞不清楚李悅到底是個怎麽迴事,但是,因為一大群李家宗室的死,這些人本能地就想要搞出點大事件來,比如說最好將這位碩果僅存的李唐親王也打入謀朝篡位的行列之中。因此,李悅這邊才進城,就感受到了許多不那麽友善的目光。
好在李悅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這麽多年下來不是白過的,實際上,這次來洛陽,為了防止發生意外,李悅也帶上了不少親衛,甚至連一些一直封存,從來不敢暴露的東西,李悅都帶上了。畢竟,別的不說,李悅當年可是得罪武家得罪得不輕,武家那些人素來都是小人心性,睚眥必報,他們正是想要將李唐宗室一網打盡,李悅對他們來說,很顯然就是也該給即將被取代的李唐陪葬的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