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他們交易的人口是真沒什麽老年人,多半就是青壯男女還有少年。李悅他們給的價錢很高,高到這些吐蕃貴族甚至連自家的農奴都賣了一批。畢竟,他們原本每年搞祭祀,還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本身就是要用農奴作為祭品的,如今改為賣掉,還能給自家增加不少的財富。
除了人口之外,李悅這邊還弄到了不少吐蕃這邊的特產,比如說各種放在後世能讓人牢底坐穿的各種動物的皮毛,這些可以做成毛毯,各種皮具,橫豎便宜得很,怎麽著都不會吃虧。另外,還跟吐蕃那些貴族達成了口頭上的協議,他們如果能夠從天竺之類的地方弄到什麽新鮮的東西,閩越這邊都會高價收購。裴行儉對此並不理會,他也就是老老實實將這些都寫在了戰報裏頭,橫豎都是老李家的事情,李悅占了多少便宜,跟他也沒什麽關係,何況,唐軍也跟著掙了不少小錢錢,裴行儉自己也是一樣,當初都說西域是好地方,結果在西域那麽多年,都沒這次攻打吐蕃來的錢多,裴行儉要不是還有幾分理智,真的很想要再來幾次這樣的戰爭。
大明宮中,接到戰報之後,李治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
吐蕃一直以來,論起噁心程度,僅次於高句麗。突厥在跟吐蕃比起來都有所不如,因為大唐對突厥其實是有心理優勢的,大隋那會兒,突厥人也沒在中原占到多少優勢,裴矩、長孫晟這些人出手,先是將強盛的突厥分裂成了東西兩部,要不是後來那些破事,楊廣也不至於被突厥人圍在雁門關,讓李世民狠狠地露了臉,裝了一把大的。總之,中原強盛的時候,對草原遊牧民族一直是占據了優勢的。但是對吐蕃這樣的地方,那真的是覺得噁心。高句麗當年坑到大隋,是因為那裏白山黑水,入冬之後是真冷,加上他們反覆無常,楊廣簡直可以說是輸得很冤枉。而吐蕃也差不多,他們地勢高,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對於不適應這種氣候的人來說,這裏就是噩夢。
吐蕃借著這個優勢,當年很是給大唐造成了不少的麻煩,逼得李世民不得不挑選宗室女和親,哪怕在史書上粉飾得再光鮮亮麗,冠冕堂皇,這件事就是大唐的一大恥辱。李治一心要超過自己的父親,打敗突厥,打敗高句麗,都是李世民幹過的事情,再幹一次就顯得沒那麽了不起,至於說占領西域,開疆拓土什麽的,安西都護府的基礎就是李世民在的時候滅掉的高昌,這麽一算,也是老爹打下的基礎。因此,他想要等到死後找李世民顯擺,也隻有拿吐蕃開刀了!如今吐蕃幾乎是一戰而下,李治自然是各種揚眉吐氣,精神煥發。
武後也很為李治感到高興,另外,武後也覺得這事有自個的一份功勞,畢竟,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攝政,算是為吐蕃那邊的戰事提供了有力的後方支持。
好在對於這場大勝,夫妻兩個早就有了預演,裴行儉肯定是要賞賜的,無非就是加官進爵,裴行儉年紀也不小了,這一戰之後,差不多就要退居二線,就算是封個世襲罔替的國公也算不上什麽。而對於吐蕃那邊的處置,他們也早就有了想法,李賢會被封為藏王,鎮守吐蕃,至於那位被臨時擁立的傀儡贊普杜鬆芒波傑,大唐這邊也不能直接殺了了事,這位畢竟是芒鬆芒贊的兒子,芒鬆芒贊當年對大唐還算是恭敬,大唐此次出兵,也是打著為芒鬆芒贊的死討迴公道的旗號,而那位贊普年紀還那麽小,顯然不可能是芒鬆芒贊之死的幕後黑手。但是若是還讓他繼續做贊普,又將李賢這個藏王放在哪裏呢?
武後沉吟了一番之後,笑道:「不如封杜鬆芒波傑為國公,甚至郡王也行,將他接到長安榮養便是。」一個空頭郡王算什麽,或許幾代之後,杜鬆芒波傑的子孫還能混上點實權,但是如今嗎,他要是聽話,還能在長安享受榮華富貴,若是不聽話,這麽大的孩子,一個不小心夭折也是正常的事情。
李治點了點頭,有些虛偽地說道:「杜鬆芒波傑也算是文成公主的曾孫了,自然也是朕的晚輩,吐蕃苦寒,這孩子還小,何必在那裏受苦呢!先在朕這邊長上幾年,再多讀幾年的書,等到他長大之後,若是還想要迴吐蕃做贊普,那就迴去吧!」話是這麽說,就像是劉禪在司馬家的地盤得樂滋滋地說:「此間樂,不思蜀!」一樣,杜鬆芒波傑但凡是個聰明人,將來長大之後問他想不想迴吐蕃做贊普,都得表示,大唐這麽好,月亮都比吐蕃的圓,在大唐做個老百姓,都比在吐蕃做贊普強啊!
夫妻兩個相視一笑,都暗自給對方點了個贊,然後這事就算是定下來了。武後又翻了翻戰報,露出了一個笑意:「十五郎這次倒是跟著占了不少便宜,他要開發海外,最缺的就是勞力,如今趁著這個機會,可是弄走了不少,能省掉他不少時間!」
李治也是笑道:「當初是想著讓那些世家都離開中原,到邊陲之地去開發,哪知道十五郎卻是先放棄了中原的利益,真是叫人意想不到!」說到這裏,李治不由長嘆一聲,他搖了搖頭,說道:「唉,他如今這個身份,真是可惜了!」
武後也是點頭說道:「是啊,真是可惜了!顯兒和旦兒要是有十五郎一半的本事,那咱們也不用擔心了!」
李治深以為然,忽然又問道:「聽說旦兒也想要就藩?」
武後點了點頭,說道:「是啊,當初去了一趟泉州,迴來心思就野了!」
除了人口之外,李悅這邊還弄到了不少吐蕃這邊的特產,比如說各種放在後世能讓人牢底坐穿的各種動物的皮毛,這些可以做成毛毯,各種皮具,橫豎便宜得很,怎麽著都不會吃虧。另外,還跟吐蕃那些貴族達成了口頭上的協議,他們如果能夠從天竺之類的地方弄到什麽新鮮的東西,閩越這邊都會高價收購。裴行儉對此並不理會,他也就是老老實實將這些都寫在了戰報裏頭,橫豎都是老李家的事情,李悅占了多少便宜,跟他也沒什麽關係,何況,唐軍也跟著掙了不少小錢錢,裴行儉自己也是一樣,當初都說西域是好地方,結果在西域那麽多年,都沒這次攻打吐蕃來的錢多,裴行儉要不是還有幾分理智,真的很想要再來幾次這樣的戰爭。
大明宮中,接到戰報之後,李治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
吐蕃一直以來,論起噁心程度,僅次於高句麗。突厥在跟吐蕃比起來都有所不如,因為大唐對突厥其實是有心理優勢的,大隋那會兒,突厥人也沒在中原占到多少優勢,裴矩、長孫晟這些人出手,先是將強盛的突厥分裂成了東西兩部,要不是後來那些破事,楊廣也不至於被突厥人圍在雁門關,讓李世民狠狠地露了臉,裝了一把大的。總之,中原強盛的時候,對草原遊牧民族一直是占據了優勢的。但是對吐蕃這樣的地方,那真的是覺得噁心。高句麗當年坑到大隋,是因為那裏白山黑水,入冬之後是真冷,加上他們反覆無常,楊廣簡直可以說是輸得很冤枉。而吐蕃也差不多,他們地勢高,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對於不適應這種氣候的人來說,這裏就是噩夢。
吐蕃借著這個優勢,當年很是給大唐造成了不少的麻煩,逼得李世民不得不挑選宗室女和親,哪怕在史書上粉飾得再光鮮亮麗,冠冕堂皇,這件事就是大唐的一大恥辱。李治一心要超過自己的父親,打敗突厥,打敗高句麗,都是李世民幹過的事情,再幹一次就顯得沒那麽了不起,至於說占領西域,開疆拓土什麽的,安西都護府的基礎就是李世民在的時候滅掉的高昌,這麽一算,也是老爹打下的基礎。因此,他想要等到死後找李世民顯擺,也隻有拿吐蕃開刀了!如今吐蕃幾乎是一戰而下,李治自然是各種揚眉吐氣,精神煥發。
武後也很為李治感到高興,另外,武後也覺得這事有自個的一份功勞,畢竟,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攝政,算是為吐蕃那邊的戰事提供了有力的後方支持。
好在對於這場大勝,夫妻兩個早就有了預演,裴行儉肯定是要賞賜的,無非就是加官進爵,裴行儉年紀也不小了,這一戰之後,差不多就要退居二線,就算是封個世襲罔替的國公也算不上什麽。而對於吐蕃那邊的處置,他們也早就有了想法,李賢會被封為藏王,鎮守吐蕃,至於那位被臨時擁立的傀儡贊普杜鬆芒波傑,大唐這邊也不能直接殺了了事,這位畢竟是芒鬆芒贊的兒子,芒鬆芒贊當年對大唐還算是恭敬,大唐此次出兵,也是打著為芒鬆芒贊的死討迴公道的旗號,而那位贊普年紀還那麽小,顯然不可能是芒鬆芒贊之死的幕後黑手。但是若是還讓他繼續做贊普,又將李賢這個藏王放在哪裏呢?
武後沉吟了一番之後,笑道:「不如封杜鬆芒波傑為國公,甚至郡王也行,將他接到長安榮養便是。」一個空頭郡王算什麽,或許幾代之後,杜鬆芒波傑的子孫還能混上點實權,但是如今嗎,他要是聽話,還能在長安享受榮華富貴,若是不聽話,這麽大的孩子,一個不小心夭折也是正常的事情。
李治點了點頭,有些虛偽地說道:「杜鬆芒波傑也算是文成公主的曾孫了,自然也是朕的晚輩,吐蕃苦寒,這孩子還小,何必在那裏受苦呢!先在朕這邊長上幾年,再多讀幾年的書,等到他長大之後,若是還想要迴吐蕃做贊普,那就迴去吧!」話是這麽說,就像是劉禪在司馬家的地盤得樂滋滋地說:「此間樂,不思蜀!」一樣,杜鬆芒波傑但凡是個聰明人,將來長大之後問他想不想迴吐蕃做贊普,都得表示,大唐這麽好,月亮都比吐蕃的圓,在大唐做個老百姓,都比在吐蕃做贊普強啊!
夫妻兩個相視一笑,都暗自給對方點了個贊,然後這事就算是定下來了。武後又翻了翻戰報,露出了一個笑意:「十五郎這次倒是跟著占了不少便宜,他要開發海外,最缺的就是勞力,如今趁著這個機會,可是弄走了不少,能省掉他不少時間!」
李治也是笑道:「當初是想著讓那些世家都離開中原,到邊陲之地去開發,哪知道十五郎卻是先放棄了中原的利益,真是叫人意想不到!」說到這裏,李治不由長嘆一聲,他搖了搖頭,說道:「唉,他如今這個身份,真是可惜了!」
武後也是點頭說道:「是啊,真是可惜了!顯兒和旦兒要是有十五郎一半的本事,那咱們也不用擔心了!」
李治深以為然,忽然又問道:「聽說旦兒也想要就藩?」
武後點了點頭,說道:「是啊,當初去了一趟泉州,迴來心思就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