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人根本沒想到李悅居然一點也不按常理出牌,他這會兒也急了:「殿下何故如此,殿下也是先帝血脈,李唐宗室,難不成就眼睜睜地看著大唐江山落入一個女流之輩手中?」
李悅直接嗬斥道:「就算是廢了一個太子,天後娘娘還有兩個兒子呢,之後的儲君定然還是出自天後娘娘的血脈,所以,這大唐江山還是在李家人手裏,這怎麽叫落入女流之輩手中!直接卸了他的下巴,免得叫他再胡說八道!」
李悅拂袖而去,後麵楊瑤迎了上來,有些憂心忡忡:「如今事態竟是到了這般地步了嗎?這些人都敢跳出來指手畫腳了!」
「這人不過就是個小卒罷了,後麵的人根本沒有自己露麵,至於說要亂起來,這事且還早著呢!」李悅安慰道,「陛下還在,這天下且亂不起來!」
李悅這話並沒有能夠讓楊瑤安心,李治在的時候,自然不會真的亂起來,但是李治要是不在了呢?好在不管是長安還是洛陽,就算是再亂,也亂不到他們頭上,所以,楊瑤也就是擔憂了一會兒,等到看到虎頭活蹦亂跳地跑過來的時候,頓時就將之前的擔憂拋諸腦後,帶著虎頭玩去了。
而李悅卻不會真的如他所想一樣樂觀,武後當政的時候,殺過許多李唐宗室,罪名大抵是謀反,光是從這個就知道,隻怕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李唐宗室謀反的事情都停不下來,他如今能夠隨便拒絕一個不知道根底的說客,但是,若是他名義上那些兄弟什麽的派人過來,可就沒這麽容易打發了。
最重要的是,李悅的確自己沒這個心思,但是,真要到了那時候,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呢?
這次過來的說客不過是前來試探的一個先頭兵,他們也沒指望這人隨口幾句話,就能讓明顯對於中原的紛爭興趣不大的李悅摻和進來,他們不過就是想要拖住李悅的腳步。
事實上,那些世家如今就是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攪亂這個天下。在他們看來,老李家實在是不講規矩,當初要不是他們大開方便之門,老李家也沒那麽容易就得了江山。結果呢,李世民在的時候還好,這傢夥有的時候根本就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哪怕對於這些世家各種不喜,但是大多數時候,李世民對這些世家還算是比較客氣的。畢竟,世家雖說沒有掌握足夠的槍桿子,卻掌握了筆桿子,李世民又是個好名聲的,所以算是被捏住了七寸,很多時候隻能是妥協。結果攤上李治,情況就不一樣了,李治呢,比起李世民,論起一些小手段來,竟是更勝一籌。李世民是戰場上出來的,雖說也知道各種兵法對策,但是大多數時候更習慣於直來直去,很少會玩什麽迂迴的把戲。而李治呢,最習慣做的就是將別人頂在前頭做刀子,對付自己想要對付的人。他剛開始受製於長孫無忌的時候,就是靠著這份帝王心術,利用長孫無忌,利用他提拔起來的有些明顯汙點的官員,他隻需要一個暗示,就有人為他衝鋒陷陣。
而等到武後做了皇後,這兩口子也是配合默契,武後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她是很樂意頂在前頭的,所以,在很多人眼裏,李治很多時候都顯得有些被動,但實際上,藉助於這些人,李治卻一直能夠保持自己對於朝堂的掌控,他想要對付的人,一個個不是被幹掉了就是被攆走了,他隻需要到時候嘆上幾口氣,表示一下自己的不得已,然後這事也就結束了。他這樣的手段甚至迷惑了相當一部分的朝臣。
當然,那些世家也不是什麽蠢人,這些人家代代有人為官,或者兩晉的時候,因為九品中正製的緣故,他們隻需要袖手清談,但是,玩弄權術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他們玩剩下來的,尤其是在南北朝的時候,那會兒的奇葩皇帝特別多,特別難伺候,各款的神經病都是紮堆出沒,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世家還能這般傳承下來,可見他們的能耐如何,因此,他們合計一下之後,就知道帝後二人是什麽樣的角色,無非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而已。
他們這些年雖說掙了不少錢,但是在關鍵的地方,影響力卻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別的不說,他們將自家的部曲佃戶移民出去,卻是讓朝廷摸了一次底,然後在安東和安西這些地方,又藉口人口不足之類的問題,官府允許甚至是鼓勵那些奴婢佃戶贖身。你要是自己攢不到足夠的錢,官府甚至願意給你低息貸款,你隻需要幫著官府開闢一些新田,或者是租種幾年官田,贖身錢也就還清了。而在安東安西這種地方,這些世家的部曲其實戰鬥力有限。那裏一般都是大片的平原,而都護府的兵馬卻都是裝備精良的騎兵,他們的部曲一旦有什麽異動,叫都護府發現了,很快就能鎮壓下去。因此,為了保證自家還有足夠的勞動力為自家掙錢,他們不得不增加了佃戶的待遇,要不然的話,這些佃戶一個個又不是什麽傻瓜,給別人幹活哪有給自己幹活來得爽快。所以,這些年,這些世家不得不花大價錢購買來自各處的勞工,要不然的話,原本那些佃戶差不多都要跑光了。而那些勞工也是一樣,在他們得知自己居然可以贖身之後,一個個也是起勁得很。
總之,仕途上頭,世家的優勢如今在不斷削弱,而在其他方麵,他們也愈發被人趕上來了,一些原本的泥腿子暴發戶,孤注一擲跑到安東安西那邊,運氣好能夠很快積攢起第一桶金的話,他們都能很快積累起巨大的財富來。尤其,閩越那邊搞出了一些非常方便的工具,同樣通過官府可以分期購買,買下來之後用比較少的人就能夠幹比以前更多的活,這雖說減少了人力支出,卻也讓那些底層的百姓看到了曙光。
李悅直接嗬斥道:「就算是廢了一個太子,天後娘娘還有兩個兒子呢,之後的儲君定然還是出自天後娘娘的血脈,所以,這大唐江山還是在李家人手裏,這怎麽叫落入女流之輩手中!直接卸了他的下巴,免得叫他再胡說八道!」
李悅拂袖而去,後麵楊瑤迎了上來,有些憂心忡忡:「如今事態竟是到了這般地步了嗎?這些人都敢跳出來指手畫腳了!」
「這人不過就是個小卒罷了,後麵的人根本沒有自己露麵,至於說要亂起來,這事且還早著呢!」李悅安慰道,「陛下還在,這天下且亂不起來!」
李悅這話並沒有能夠讓楊瑤安心,李治在的時候,自然不會真的亂起來,但是李治要是不在了呢?好在不管是長安還是洛陽,就算是再亂,也亂不到他們頭上,所以,楊瑤也就是擔憂了一會兒,等到看到虎頭活蹦亂跳地跑過來的時候,頓時就將之前的擔憂拋諸腦後,帶著虎頭玩去了。
而李悅卻不會真的如他所想一樣樂觀,武後當政的時候,殺過許多李唐宗室,罪名大抵是謀反,光是從這個就知道,隻怕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李唐宗室謀反的事情都停不下來,他如今能夠隨便拒絕一個不知道根底的說客,但是,若是他名義上那些兄弟什麽的派人過來,可就沒這麽容易打發了。
最重要的是,李悅的確自己沒這個心思,但是,真要到了那時候,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呢?
這次過來的說客不過是前來試探的一個先頭兵,他們也沒指望這人隨口幾句話,就能讓明顯對於中原的紛爭興趣不大的李悅摻和進來,他們不過就是想要拖住李悅的腳步。
事實上,那些世家如今就是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攪亂這個天下。在他們看來,老李家實在是不講規矩,當初要不是他們大開方便之門,老李家也沒那麽容易就得了江山。結果呢,李世民在的時候還好,這傢夥有的時候根本就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哪怕對於這些世家各種不喜,但是大多數時候,李世民對這些世家還算是比較客氣的。畢竟,世家雖說沒有掌握足夠的槍桿子,卻掌握了筆桿子,李世民又是個好名聲的,所以算是被捏住了七寸,很多時候隻能是妥協。結果攤上李治,情況就不一樣了,李治呢,比起李世民,論起一些小手段來,竟是更勝一籌。李世民是戰場上出來的,雖說也知道各種兵法對策,但是大多數時候更習慣於直來直去,很少會玩什麽迂迴的把戲。而李治呢,最習慣做的就是將別人頂在前頭做刀子,對付自己想要對付的人。他剛開始受製於長孫無忌的時候,就是靠著這份帝王心術,利用長孫無忌,利用他提拔起來的有些明顯汙點的官員,他隻需要一個暗示,就有人為他衝鋒陷陣。
而等到武後做了皇後,這兩口子也是配合默契,武後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她是很樂意頂在前頭的,所以,在很多人眼裏,李治很多時候都顯得有些被動,但實際上,藉助於這些人,李治卻一直能夠保持自己對於朝堂的掌控,他想要對付的人,一個個不是被幹掉了就是被攆走了,他隻需要到時候嘆上幾口氣,表示一下自己的不得已,然後這事也就結束了。他這樣的手段甚至迷惑了相當一部分的朝臣。
當然,那些世家也不是什麽蠢人,這些人家代代有人為官,或者兩晉的時候,因為九品中正製的緣故,他們隻需要袖手清談,但是,玩弄權術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他們玩剩下來的,尤其是在南北朝的時候,那會兒的奇葩皇帝特別多,特別難伺候,各款的神經病都是紮堆出沒,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世家還能這般傳承下來,可見他們的能耐如何,因此,他們合計一下之後,就知道帝後二人是什麽樣的角色,無非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而已。
他們這些年雖說掙了不少錢,但是在關鍵的地方,影響力卻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別的不說,他們將自家的部曲佃戶移民出去,卻是讓朝廷摸了一次底,然後在安東和安西這些地方,又藉口人口不足之類的問題,官府允許甚至是鼓勵那些奴婢佃戶贖身。你要是自己攢不到足夠的錢,官府甚至願意給你低息貸款,你隻需要幫著官府開闢一些新田,或者是租種幾年官田,贖身錢也就還清了。而在安東安西這種地方,這些世家的部曲其實戰鬥力有限。那裏一般都是大片的平原,而都護府的兵馬卻都是裝備精良的騎兵,他們的部曲一旦有什麽異動,叫都護府發現了,很快就能鎮壓下去。因此,為了保證自家還有足夠的勞動力為自家掙錢,他們不得不增加了佃戶的待遇,要不然的話,這些佃戶一個個又不是什麽傻瓜,給別人幹活哪有給自己幹活來得爽快。所以,這些年,這些世家不得不花大價錢購買來自各處的勞工,要不然的話,原本那些佃戶差不多都要跑光了。而那些勞工也是一樣,在他們得知自己居然可以贖身之後,一個個也是起勁得很。
總之,仕途上頭,世家的優勢如今在不斷削弱,而在其他方麵,他們也愈發被人趕上來了,一些原本的泥腿子暴發戶,孤注一擲跑到安東安西那邊,運氣好能夠很快積攢起第一桶金的話,他們都能很快積累起巨大的財富來。尤其,閩越那邊搞出了一些非常方便的工具,同樣通過官府可以分期購買,買下來之後用比較少的人就能夠幹比以前更多的活,這雖說減少了人力支出,卻也讓那些底層的百姓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