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瑤沒去過寧州,在泉州這邊瞧見那些女工每日裏穿著藍色的工作服去上工,下工的路上嬉笑玩鬧,看到俊俏的小郎君,也會唱幾句山歌調笑幾聲,隻覺得異常新鮮,也異常興奮。她隱約覺得,自己是真的進入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楊瑤還沒完全搞明白泉州這是什麽情況,就被趕鴨子上架,去女學教書了,當然,這隻是兼職,她教導半天,還有半天要跟著李悅學習。不過,學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麽,楊瑤自然不覺得辛苦,甚至,她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楊瑤這樣一個王妃都親自去教書還有學習了,這自然也在閩越引起了風潮,這邊官宦女子其實不少,但是很多呢,還對閩越這邊抱有一定的偏見,她們許多是被貶謫而來的官員的女兒,就像是父輩整日裏想著離開嶺南一樣,她們同樣多半不喜歡嶺南,做夢都想著那個遙遠的繁榮的長安。也就是那些後來生在這邊的,才對於嶺南外的情況沒什麽感覺,覺得父兄就知道做白日夢。
如今,楊瑤不過是在一些宴會上表了態,又表示自己會親自主持女學,即便是為了討好李悅這個閩王,讓自家的丈夫在接下來的考評中得到更好的評價,為早日離開嶺南做出一定的努力,她們也是願意將自家女兒送入女學之中來的。
對於官宦女子,李悅自然不會隻想著教導什麽自然科學,他這邊其實不缺能教書育人的讀書人,因此,也會教導這些女子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學問,除了琴棋書畫之類陶冶情操的課程之外,主要就是數學,還有一些基礎的醫學藥學知識。孫思邈雖說還不知道有沒有編撰出《千金方》,這位常年在外行醫,四海雲遊,即便是皇家想要找到他也不容易。他是真正建立了中醫體係倫理學的人,他自身也是貫徹了他所著的《大醫精誠》,並不會為王公貴族停留,反而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底層的平民身上。
不過,流行的飲子最初就是作為藥用的,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這個時代,醫學其實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體係,基本的醫理藥理知識還是有的。李悅就藩,自然也帶了不少大夫,他也不叫人搞什麽陰陽辯證,而是將常見的病主要的症狀給羅列了出來。普通人哪裏搞得清楚什麽脈象,但是,同樣是傷寒,你不懂什麽是風熱和風寒,流清鼻涕還是濃鼻涕總該清楚的吧!雖說未必完全準確,但是隻要大致上沒什麽問題,那麽就能對症下藥。甚至,比起民間那些庸醫要強多了。這年頭不像是後世,後世許多人簡直是將醫生當做是服務員,覺得我花了錢,你就得給我治好病,還得把我哄好了,要不然總有一幫腦子有坑的,懷著「總有刁民想要害朕」的心思,在醫院裏麵覺得不滿,就各種鬧騰。現在呢,可沒有庸醫殺人這種說法,治病這種事情,就算是大夫開錯了藥,你也隻能認命!當然,你要是王公貴族,那的確是有資格做醫鬧的。像是曹操,不就覺得華佗不靠譜,直接將華佗砍了嘛!至於尋常人家,那隻能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所以,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懂點醫理藥理,能夠自個處理一些比較常見的毛病,那都是非常重要的。別的不說,不至於庸醫拿著治風熱的藥給你治風寒的時候,你還茫然不知,直接一口蒙了。
搞清楚女學裏麵教什麽之後,很多婦人就都心動了,她們很多出身其實並不算高,自個都沒有接受過比較完善的教育,尋常小官人家,對於家裏的女眷要求也不高,識文斷字,會基本的算術,不至於看不懂帖子,看不懂帳本就行。她們對自家女兒的教育也就是一樣,畢竟,男人可以科舉出仕,女人嘛,學太多其實沒什麽用處!不過,真要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裏的女兒是不是能攀附更好的親事呢?
所謂殺頭的事情有人做,沒好處的事情沒人做。隻要有相應的利益,而且又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反正官宦人家又不需要家裏的女孩子跟平民女子一樣出去做工掙錢,那麽,去讀書學習,多認識點姐妹,迴頭提升一下自身的素質,給自家結一門更好的親家,這就非常劃算了。
李悅橫豎不指望這些女孩子一個個都喜歡科學,楊瑤也就是偶爾演示幾個看上去比較有趣的科學實驗而已,另外以實踐的名義,讓她們幫著做一些事情,比如說記帳盤帳之類的,當然,這是有償的。
事實上,女學裏麵有意培養女子的經營能力,也會讓她們學著用新式的紡織機練手,還帶著她們去參觀那些隻招聘女工的作坊,這也是未雨綢繆,當官其實也是一件風險比較大的差事,在嶺南這種地方做官的,說不定什麽時候會遇上更倒黴的時候,或者說,就算是嫁人之後,也可能會遇上夫家敗落之類的事情,到時候,掌握一技之長,起碼能夠保證基本的生存,之後才有資格圖謀東山再起。
事實上,在學過這麽多東西之後,又見識了那些女工的生活之後,即便沒有跟她們灌輸什麽女性要獨立之類的大道理,她們也能明白,自己其實未必需要依附於男性生活,將來,若是出現一個契機,她們自然會爭取自己的權益。
老實說,李悅很懷疑,自個播下這顆種子之後,等到武後登基,會不會一大堆的女孩子跳出來,想要通過科舉之類的途逕入仕為官,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
男女平等這種事情,即便是後世也沒能真的做到,李悅也沒有解放婦女的大覺悟,無非就是希望自上而下來改革,讓自己在這個人力比較匱乏的地方有足夠的勞動力而已。橫豎這年頭又不需要什麽五險一金,婦女生育成本李悅也不需要承擔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生得越多越好,人口素質越高越好,如此,他才能積累足夠的工業人口,快步進入工業時代。
楊瑤還沒完全搞明白泉州這是什麽情況,就被趕鴨子上架,去女學教書了,當然,這隻是兼職,她教導半天,還有半天要跟著李悅學習。不過,學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麽,楊瑤自然不覺得辛苦,甚至,她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楊瑤這樣一個王妃都親自去教書還有學習了,這自然也在閩越引起了風潮,這邊官宦女子其實不少,但是很多呢,還對閩越這邊抱有一定的偏見,她們許多是被貶謫而來的官員的女兒,就像是父輩整日裏想著離開嶺南一樣,她們同樣多半不喜歡嶺南,做夢都想著那個遙遠的繁榮的長安。也就是那些後來生在這邊的,才對於嶺南外的情況沒什麽感覺,覺得父兄就知道做白日夢。
如今,楊瑤不過是在一些宴會上表了態,又表示自己會親自主持女學,即便是為了討好李悅這個閩王,讓自家的丈夫在接下來的考評中得到更好的評價,為早日離開嶺南做出一定的努力,她們也是願意將自家女兒送入女學之中來的。
對於官宦女子,李悅自然不會隻想著教導什麽自然科學,他這邊其實不缺能教書育人的讀書人,因此,也會教導這些女子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學問,除了琴棋書畫之類陶冶情操的課程之外,主要就是數學,還有一些基礎的醫學藥學知識。孫思邈雖說還不知道有沒有編撰出《千金方》,這位常年在外行醫,四海雲遊,即便是皇家想要找到他也不容易。他是真正建立了中醫體係倫理學的人,他自身也是貫徹了他所著的《大醫精誠》,並不會為王公貴族停留,反而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底層的平民身上。
不過,流行的飲子最初就是作為藥用的,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這個時代,醫學其實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體係,基本的醫理藥理知識還是有的。李悅就藩,自然也帶了不少大夫,他也不叫人搞什麽陰陽辯證,而是將常見的病主要的症狀給羅列了出來。普通人哪裏搞得清楚什麽脈象,但是,同樣是傷寒,你不懂什麽是風熱和風寒,流清鼻涕還是濃鼻涕總該清楚的吧!雖說未必完全準確,但是隻要大致上沒什麽問題,那麽就能對症下藥。甚至,比起民間那些庸醫要強多了。這年頭不像是後世,後世許多人簡直是將醫生當做是服務員,覺得我花了錢,你就得給我治好病,還得把我哄好了,要不然總有一幫腦子有坑的,懷著「總有刁民想要害朕」的心思,在醫院裏麵覺得不滿,就各種鬧騰。現在呢,可沒有庸醫殺人這種說法,治病這種事情,就算是大夫開錯了藥,你也隻能認命!當然,你要是王公貴族,那的確是有資格做醫鬧的。像是曹操,不就覺得華佗不靠譜,直接將華佗砍了嘛!至於尋常人家,那隻能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所以,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懂點醫理藥理,能夠自個處理一些比較常見的毛病,那都是非常重要的。別的不說,不至於庸醫拿著治風熱的藥給你治風寒的時候,你還茫然不知,直接一口蒙了。
搞清楚女學裏麵教什麽之後,很多婦人就都心動了,她們很多出身其實並不算高,自個都沒有接受過比較完善的教育,尋常小官人家,對於家裏的女眷要求也不高,識文斷字,會基本的算術,不至於看不懂帖子,看不懂帳本就行。她們對自家女兒的教育也就是一樣,畢竟,男人可以科舉出仕,女人嘛,學太多其實沒什麽用處!不過,真要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裏的女兒是不是能攀附更好的親事呢?
所謂殺頭的事情有人做,沒好處的事情沒人做。隻要有相應的利益,而且又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反正官宦人家又不需要家裏的女孩子跟平民女子一樣出去做工掙錢,那麽,去讀書學習,多認識點姐妹,迴頭提升一下自身的素質,給自家結一門更好的親家,這就非常劃算了。
李悅橫豎不指望這些女孩子一個個都喜歡科學,楊瑤也就是偶爾演示幾個看上去比較有趣的科學實驗而已,另外以實踐的名義,讓她們幫著做一些事情,比如說記帳盤帳之類的,當然,這是有償的。
事實上,女學裏麵有意培養女子的經營能力,也會讓她們學著用新式的紡織機練手,還帶著她們去參觀那些隻招聘女工的作坊,這也是未雨綢繆,當官其實也是一件風險比較大的差事,在嶺南這種地方做官的,說不定什麽時候會遇上更倒黴的時候,或者說,就算是嫁人之後,也可能會遇上夫家敗落之類的事情,到時候,掌握一技之長,起碼能夠保證基本的生存,之後才有資格圖謀東山再起。
事實上,在學過這麽多東西之後,又見識了那些女工的生活之後,即便沒有跟她們灌輸什麽女性要獨立之類的大道理,她們也能明白,自己其實未必需要依附於男性生活,將來,若是出現一個契機,她們自然會爭取自己的權益。
老實說,李悅很懷疑,自個播下這顆種子之後,等到武後登基,會不會一大堆的女孩子跳出來,想要通過科舉之類的途逕入仕為官,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
男女平等這種事情,即便是後世也沒能真的做到,李悅也沒有解放婦女的大覺悟,無非就是希望自上而下來改革,讓自己在這個人力比較匱乏的地方有足夠的勞動力而已。橫豎這年頭又不需要什麽五險一金,婦女生育成本李悅也不需要承擔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生得越多越好,人口素質越高越好,如此,他才能積累足夠的工業人口,快步進入工業時代。